《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修“止”的善巧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修“止”的善巧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修“止”的善巧

  我们来看看善巧。“条件”就是必要的,是我们可以人为为修行创造的,这些称为“条件”。“善巧”是什么呢?“善巧”就是我们可以投巧的地方,可以找捷径的地方。

  修止的善巧:

  第一,心过外散,可专注或思维佛像而摄心。

  心过分外散,不利于我们修止,该怎么办?或者说我们的工作关系,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是信息千千万万的,或者说分别心千千万万,让我心静不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特殊的善巧:专注佛像。可以请一尊自己比较满意的佛像,供在面前,睁开眼睛看佛像。若佛像的体积小,就看他的全体;若佛像的体积较大,我们就看这尊佛像的某一局部,比如眉间、眼睛、白毫、肉髻、发髻等地方,都可以。总之,我们选择的关注对象,不要信息量太大,选择一个利于我们把心收起来、信息量较小的部位,进行关注。我们在关注佛像的过程中,逐渐逐渐地,心就能慢慢收起来了。

  关注佛像,表面是一个修观的方法,但它具备修止的作用。因为佛往往是我们敬重的对象,对这个敬重的对象,专注一缘,这跟我们信心中专注的那部分产生内外的呼应,使我们能尽快地让散乱心皈依,专一下来。

  第二,自然正坐,离沉掉。

  有时候,我们心过分散乱,是源于我们在坐的时候,坐得不够舒适或不够端正。有时外面并没有散乱的干扰因素,但因我们坐的姿势不够轻松、不够端正,也容易让我们的心散乱,过分外散。

  第三,以礼佛、皈依、忏过等摄心。

  用这些方式也可以摄心。很多时候,散乱心是因为我们对信心的关照太少,或内心对因果不够关注,那么在礼佛、忏悔、皈依的过程中,心自然就收摄起来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