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佛教会成立祝词并序
镇江佛教会成立祝词并序
明真法师
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是此数千年间,我佛圆妙之道,其所以光明俊伟,而未致澌灭无余者,果何恃乎?恃乎僧耳!恃乎僧而能建设佛教会耳!盖以佛教会者,乃僧家结合之团体也。团体固,则佛教强;团体涣,则佛教弱。其关系顾不重欤?!主持会者,宜决其心,坚其志,不辞劳,不畏险,保全大局,努力进行,使僧格高尚,佛化流行,而无一切驱僧毁寺之不良现象也。镇江为名胜之区,风景清幽,人烟稠密,文士骚人,多游于此,以为赋咏歌呼之所,此则镇江之大观也。至于江水之波涛,时上时下,南山之形势,或高或低,有令人目击之下,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而况金焦所住之僧伽,履实践真,持戒修定,其道高德高,亦足以感化世人,古所谓人杰地灵者,诚不虚也。迩者镇江诸山,鉴于佛教式微,佛徒散漫,以及外界之恶潮迭起,怪象丛生,故同德同心,组织教会,以期补救世道,改造时风。上翼佛日光辉,有幽必照;下谋僧海澄净,无浊不清。法良意美,蔑以加矣!今闻佛会亦已成立,余不禁心为之欢,神为之王,以为贵会诸公,皆有道有德,有才有学,有远大眼光,有整体观念,必于佛法前途大有裨益。则释迦虽曰已灭,弥勒虽曰未生,而贵会诸公,果克善始善终,挽回狂澜,作中流砥柱,为大教栋梁,担荷佛祖门庭,绍隆圣贤家业,处处请经说法,事事损己利人,亦无异夫释迦再来,弥勒出世也。以其同一度生救世之心肠,安有所谓差别者哉!余乃不揣鄙陋,濡笔而谓之祝曰:
美哉会乎,成立镇江。
僧伽命脉,佛法纪纲。
团结宗旨,利济主张。
为民谋福,为国增光。
讨论兴废,研究存亡。
铲除恶劣,辅助善良。
人心以正,世道以昌。
谁为主席,具此热肠。
自卫卫教,设斯良方。
利益甚溥,功德难量。
名闻四海,誉满上苍。
尚望努力,悠久无量。
拈毫敬祝,万古流芳。
(原载《观宗弘法社刊》一九二九年第五期)
- 上一篇:佛教徒对于素食与肉食应有的正确态度
- 下一篇:论研究佛教必须会归自心方得实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