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佛教必须会归自心方得实益
论研究佛教必须会归自心方得实益
明真法师
从来教育家之光焰,可以辉映乎天下,照耀于城中,为千古之不可破坏,作万代之当依准绳者,其惟我释迦所立之教乎。夫我释迦,经谈三百余会,法说四十九年,略则经律论三藏,广则八万四千,乃至无量无边,然皆为度众生而说也。故一则利于当时,一则益及后世。以解行相应为纲宗,以随文人观为首要。皇皇大教,流芳古今,仰而观之,皎然无以喻其明也;俯而察之,浩乎无以例其深也。虽今之哲学科学,化学理学,莫不统摄包含,笼罗该括。此岂旁门外道,所可拟其万一哉?故一般杰释鸿儒,文人学士,皆欲澄心静念,以研求佛教,而期得莫大之实益焉。盖以佛教,真能打破迷信,而与以悟信也;真能消弭邪见,而给以正见也;真能解决宇宙人生之诸问题也,真能放除精神物质之诸痛苦也。凡以真心探究佛教者,喻人五都之市,百货充忉,万物陈列。挟所求而来者,无不如其愿以去。此所以高超独妙,出类绝伦,作末法之明灯,人群之依榜也。然则佛教固高矣美矣,不可思议矣。而研究之,必如何方有实益可得乎?是必有一妙道,不可不知也。盖无法不从心造,无法不即心具,明了自心,诸佛道尽矣。良以诸佛一切言教,皆吾人现前一念心之注脚。非离心念外,别有佛教可说也。但以心念无形难明,故藉有形之言教发明。千经万论,皆欲人人因言以达理,因理以明心,因心以见性也。岂可着相计名,寻行数墨,而类达多迷头认影之举哉?是故善研究佛教者,常看经时,了知无一字一句,不是指点人之本有家珍,发挥人之原具理性,便会归自心。如说而行,对症下药。散乱多者,以数息治之;贪爱强者,以不净治之;瞠恚盛者,以善悲治之;愚痴深者,以因缘治之;业障重者,以念佛治之。治之既久,则水清月现,镜净光全。脱凡胎,换佛骨,而不难矣。不然,泛求经论,不究自心;人海算沙,徒自困耳。有何实益可得者哉?
(原载《弘法社刊》一九二九年第七期)
- 上一篇:镇江佛教会成立祝词并序
- 下一篇:致净慧法师函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