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息观

\

  很高兴今天能和在座的各位一起禅坐。禅坐,这是一件极为殊胜的因缘。首先祝愿大家,在这七天的夏令营期间能够获得殊胜的禅定觉受。

  今天晚上咱们讲的主题是数息观

  数息观,在印度话是安那般那,这是一个古老的法门。在佛教里面,将数息观和不净观合称为二甘露门,这两个甘露之门可以让我们获得禅定,同时,如法的思维可以获得无漏的智慧,所以称为甘露门。它也是我们汉传佛教修行修定的基本法门。

  在东汉时期,安世高法师把讲解数息观的经文翻译过来,经的名字叫做《安般守意经》。到了三国时期,那时的高僧康僧会,曾经给这一部经写了一篇序。他在序上讲到,修安般守意从一数到十,然后再回来,重复一、二、三……,一直数到十,要念念分明,息息清楚。每一个出入息都很清楚,周而复始,不相错乱,就这样数下去,久久忘缘,即可入定。《安般守意经》对数息的方法介绍的很清楚。如果要是得定的话,小定能定三天,大定能定七天,定的状态能达到三到七天,这就是修定。得定以后,如果能自在地入、住、出、定,这些可以自在的话,那就算修成了。

  我们人的心念活动很快,一刹那间可以有九百六十个念头浮起,算起来一天就有十三亿个念头。这些都是杂念。杂念多,我们定心就定不下来,通过修数息观可以把这些杂念沉静下去,才可以入定。心不散乱,才能定止,这样既可以祛病延年,也可以发起五种神通,又可以深入的观察次第、十二因缘、诸法实相,这样就能够发起无漏的智慧,能够超凡入圣,成佛做祖。

  我们今天晚上就修这个法。

  首先开始调身、调息、调心,这三条是一致的。

  我们先调身。先端身正坐,正坐就是半跏趺或双跏趺坐。如果是半跏趺坐,把左脚放到右脚上,拉近身体就可以了。如果有人要用双跏趺坐的话呢,也可以,如果你的单跏趺,可以盘半个小时的话呢,你可以上双跏趺。在单跏趺的基础上把右腿从下面拉上来。接着就是正手,就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重叠起来,放在小腹之前。次正头。头要不偏、不斜、不低、不昂。不要太昂,也不要太低。平面正坐。既不要太低头,也不要太昂头。然后闭口,口闭上。唇齿相拄,舌向上腭。接着就是闭眼睛。眼睛微微闭上。有的人喜欢半睁半闭也行。这样就是调身。保持身体的不宽不急。

  接着就是调息。息有四相:风、喘、气、息。什么是风相呢?就是坐的时候,鼻中气息出入觉得有声音。这就是风相,这是不调的,这个是不正确的。喘相,就是在坐的时候,息虽然没有声音,但是它被节制了、不畅快,叫做喘相。第三种情况就是气相。气相,在坐的时候,这个息虽然没有声音,而且出入也不节制,但是不够细。风、喘、气这三种情况都是不调相。第四种,息相,是调相。什么是息相呢?呼吸既没有声音,而且很通畅,不节制,而且很细、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这个情况就是息相。

  在数息时达到息调相才能入定。守息则定。前面的不调相时,你要是呼吸声音很大,那么数息时会“观风则散”,你的心则定不下来;“观喘则结”,“观气则劳”,这个气要是很粗的话,还不能观,只能数。到了这个息相现前的时候才能够守息,守息就能得定。

  我先把调息的这四种情况给大家讲了一遍。现在身调好了,怎么去调息呢?热气起心,当我们的心很细的时候,这个息也就细了。息调好后,众犯不生,息心亦定。调的方法有三种:一个是安心,就是将你的注意力先放在肚脐下面二指,在腹部的中间,就是肚脐稍微下一点,先把心安在这个地方。接着全身放松,放宽胸心,然后观想,气息遍入毛孔,出入无障。这三种情况做好后,你不要着急,气息自然慢慢地就调匀了,你的呼吸就很自然了。这个呼吸一定是很自然的,不要去控制呼吸,调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丹田的部位,把身体放松,全身心放松;当然也不能太松,太松容易瞌睡,身体不能垮下来,要自然挺起,然后观想气从遍身的毛孔出入无障,你的呼吸就像毛孔在呼吸一样,只是“就像”,这是“像这样”,这是你的“观想”。这样你的心就会渐渐细下来,这就是调息。

  调身和调息、调心是一致的,在讲话中稍微有一点次第,但其实是一致的,是同时的。我们调心时,这个心要宽急得所,不要太放松,心要是太放松的话,容易昏沉。如果心的念力太精进的话,容易紧张。心既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松懈、不要太懈怠。心要不宽不急,这是心调相。

  这样,就把调身、调息讲完了。

  我讲到这里你就基本调好了。就按刚才的办法开始数,从一数到十,返过来再数,周而复始。心粗的人数息,很快就能做,只要能够守住就行。有的人数到三、数到五就杂乱,那又返回来,很多人数不到十就返回来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心太浮。也有的人,曾经修过定,一守就能守住。如果从一数到十不会跑的人,你这样数上十来次之后都不跑,这样你可以观息就行,不用数,看着它就行,这样心就细了。

  好,我们现在就正式地坐半个小时,下面就止静。半个小时以后开静。

  (止静)

  (开静)

  我这里先把出定的方法讲一下,别着急,以后不允许这样子一开静马上就下座。当然今天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没定住,是不要紧的。一旦定下来,太仓促出定的话,容易出问题。

  如果准备要出定,心里首先动念“我要出定”。心里想起这个念头,然后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丹田部位,把所有身上的冷热麻胀、大小轻重等种种禅定过程中的感受都收回来,或者观想从毛孔放出去也可以。这样身体内部细的气氛就会收聚,或者散出,都没关系。然后再徐徐地、慢慢摇动身体,渐渐适应出定的环境。然后搓手,把两个手心搓热浴面,然后再徐徐睁目。看看周围了解我现在在哪,回到当下。

  下座的方法也作为一个系统的一部分介绍给大家。今天数息观要作一堂课讲的话,它是一个系列。

  首先讲修禅基本要求的资粮,其次讲修禅的外方便,然后才能进入到内方便开始修了,其次讲下座出定的办法,再讲下座以后保任的方法。这才是一个系统讲授。

  禅修的资粮有五条:

  一、广行布施。广行布施能够积聚你的福报,有了福报你才能修,不然你每天忙于生活没时间修。

  二、严持净戒。如果你持戒不清净,或者你不持戒、没受戒,往往为这些恶孽和障缘障碍我们修行,没法修定。所以要持戒清净。

  三、恭敬三宝。有三宝的庇护才能排除很多空见的障缘。

  四、孝敬父母。你有了孝敬父母、敬顺师长的德行,人、天、非人等才会不干扰你。

  五、读诵听学。你应该懂得修禅定很多的知识。

  这是我们修禅要有的五种资粮。

  藕益大师讲到禅修的外方便:具五缘,诃五欲,息五盖,调五事,修五法。

  这是一个系统。具五缘,是哪五个因缘呢?

  一、持戒清净。有的人违犯戒律,犯之后忏悔清净才行,否则不能修。

  二、衣食俱足,和前面讲的有点相似。衣食要具足,你才有这个条件去修。

  三、要得闲居静处,不受杂事干扰。

  四、息诸缘务,即把平常所作事情放下来、处理好。

  五、近善知识。具五缘和刚才讲的五种资粮基本上是一类的。

  诃五欲。因为修禅人贪欲太重也不能修。他讲到的五欲有:

  色欲,指眼睛看到的美色;

  声欲,耳朵听到的美妙之声,这两者都会生起攀缘之心。

  香欲,闻到的香味;

  味欲,就是口味,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等等,这叫味欲。

  触欲,这个主要指的是男女身体的轻柔细滑这类的感触。

  这五种欲望,要诃斥它、远离它。

  藕益大师讲到的第三个是弃五盖,摒弃五种浓垢、障碍、妨碍我们清净心的五种障碍,我们要去除掉。

  第一个,弃贪欲,这指的是男女的贪欲,欲火烧身啊,身体都能烧掉,何况你的善法呢,都被烧掉了。所以要远离,弃舍贪欲。

  第二个,弃舍嗔恚,嗔恚是不善的根本、法乐的冤敌,要有嗔恚的话,禅定修不起来的。

  第三个,弃睡眠。睡眠太多,昏沉心暗,这可不行。

  第四个,弃掉悔。掉就是散乱的意思,悔就是忧恼覆心。你的心很散乱,就没法修定,另外也不能心中有忧恼,忧恼覆盖着你的心,这就是悔,悔心如剑,这样子也不能修行得定的。

  第五个,弃疑盖,弃疑惑,疑自,疑师,疑法,这都是疑惑,它都是覆盖我们心的障碍,不能得定。

  藕益大师讲的第四类就是调五事。

  第一个调饮食。饮食不能过饥,不能过饱,过饱的话身体内感到很胀,气流不畅。太饥的话也不行,身体虚弱、心悬,也不能修行得定。调饮食要以身安为主。

  第二个调睡眠。睡眠不能太多,太多昏沉。太少呢,神虚。这都不能修,要适当。要保持神智清白,心念明净。

  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

  这五调就是“调五事”。你把这五事调好以后,这才能够上座。

  藕益大师也讲到,“行五法”,这就是修禅的人,不是今天在座上修修就罢了,而是每天要修。上座要上修,下座也要修,要行五法。五法中:

  第一个是要有自愿得禅定的欲望,要有这种心态。

  第二个要精进,你有得禅定的欲望,还要发起精进心,不能只修一座就不修了。拿出七天时间来,甚至一七、二七、三七,三七二十一,乃至七七四十九天,专门拿出时间来修,这是精进。

  第三个是要念,念什么呢,要念欲界之无常、苦、不净、无我,念禅可贵,你才能够不厌烦修禅。

  第四个是巧慧。要有善巧的智慧。

  第五个得一心。在座上你要观息,下座也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人,他是农民,白天干活。他就在数,一、二、三,边干活边数,顾不得想其他事。回来晚上没事他就数息、观息,时间一长以后不用数,无论在干什么,走路、说话、办事、睡觉,他都能了然观察到自己的呼吸,这样他的心就很细了,已经得到充分的定的状态,他行住坐卧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当然这个人应该是上个世纪的人,遗憾我们现在见不到了。修行要一心,一心专注在这个上面,你才能得定。这些是修禅的外方便。

  在具体修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修定的场所。这个场所,不要当风,不要在风地里面修,不要有过堂风,不要潮湿,同时不妨碍他人。你不妨碍他人,他人就不妨碍到你,包括一些非人。有些山洞里面有非人住,你要住,人家不让你住,那都不行,你这个地方要找好。你在家里好办,但是你在家禅修,不要有过堂风,不要门窗对流。坐的地方光线不能太强,太强心散乱;太暗的话又昏沉,这个也不行。

  要是双跏趺的话,座位要平坦,它的软硬要适度;如果单跏趺的话,你可以在后面稍垫高二寸。但绝对不能前面高,后面低,那个不行。

  在上座之前你要办毕事物,谢绝外缘,心无挂碍。杂事提前就要做好,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干的什么事干好、做完,谢绝外缘,有的人在门上贴个条,你的心中不再挂碍这些事情了,一心修定。

  在上座以前还可以祈求三宝的加持,在佛前可以修种种供养、忏悔、发愿,以便在修定的过程中不出现障碍。

  上座前还要行香。应该在上座前要活动活动,下来之后也要活动活动。

  师父们在禅堂里坐禅,都有巡香的,刚才我们有几个师父手里面拿着香板,那就是巡香,巡香就是看有谁打瞌睡了,要打香板子,警醒昏沉。但是刚才,咱们在坐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人坐不住,不停地换腿,觉得难受,没有一个打瞌睡的(众笑)。其实,我告诉你们,在师父的禅堂里坐禅,打瞌睡的比较多,为什么啊?因为师父们的腿不痛,用功的时候心一细很容易接近昏沉。你们想让你们睡也睡不着的,为什么?因为你腿痛,你的腿痛啊,你的心乱啊,心很乱腿很痛,就没法入定,你好不容易才能够坐在这个地方……哎,如果是比方说,我讲修禅,我说好大家往那一坐,不到十分钟,你遇到昏沉的状态,打瞌睡,说明你还是有工夫了,你知道吧?(笑声)那真是有工夫啦,你问他疲劳吧?他不疲劳,他不是疲劳地打瞌睡,而是他的心细以后,身上没有任何的感受,稍微不注意的话就容易进入“昏沉”,轻昏状态,如果突破这个轻昏状态,不进入那个轻昏状态,就很容易得定。我们一般大部分人都是散乱,就是心定不住,那就差得很远,所以在禅堂里面必须要警醒昏沉,拿香板打,按规矩呢,这些换腿的人也要挨打,但是,大家都是初学嘛,所以换腿就不打了,这些就是上座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情况。

  还有这个时候包腿要包好,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夏天,稍微好一点,禅修都要有包腿布,腿都要包起来,包严了,不能着风,后面也不能有风,不能戴帽子,不能把头捂起来,这些都是打坐的基本常识,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