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传法师:正见牢固离诸妄见—论少林寺大悲寺之对比
题记:正见即正确的见解,也就是对因果、事理、四谛与三法印等、信受理解,并以之作为自己的见地,为八正道之一。八正道以正见为首,以正见为最重要,因为有了正见,对于事理才有正确的认识,就能破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悟入正道。
我很心痛,看到有那么多的人肆意转发、评论关于大悲寺与少林寺的对比,更心痛的是这里面不乏佛弟子。
如果要对一件事进行评论,那么评论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及依据。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任何事情我们不仅需要深入了解,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剖析,从事性、事相上分析。例如寺院间对比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深入佛法,深入戒律,把佛法内涵弄明白,事相和事性弄懂了才可以讲,否则因为自己的无明做出一些不如法的议论,造成严重因果关系,无始劫都脱离不了地狱的果报,不仅给自己种下恶因,还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给我们佛教整体带来不好的影响。佛教不是某个人的,不是某个团体的,是所有众生的,作为佛弟子我们要努力精进修学,破除无明,破除邪见,增长智慧,用智慧来修好自己的心,指导自己的言行,对善事可以见闻随喜,对事理不明之事一定不要盲目“随喜”,否则他人谤佛、谤三宝造下地狱恶业,你也要“随喜”入地狱吗?
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不忘自己身为佛弟子的责任,用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做出榜样,维护佛教的形象,为佛教增辉,切记!切记!
今天咱们就把这个课题展开,看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一件事情,怎样修行。
第一张图片是大悲寺大殿前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禁止放钱”,没有功德箱。从事相上来讲,是僧人不贪迷钱财,不接受任何捐献,另一张是少林寺的图片,而人们对少林寺长期的印象是卖门票、设功德箱,这就给大家一个鲜明的对比,大悲寺是不接受任何经济供养的,不卖门票,一方面说明大悲寺僧众持不蓄金钱戒,奉行佛陀教法,精进修行,另一方面也说明大悲寺僧众的慈悲,知道众生挣钱不容易,寺院尽量让你少用点钱,把钱留给众生用,方显出我佛教的慈悲。这样表相上强烈的对比让不明真相的众生哗然。
实际上来讲,如果我们了解佛教历史以及佛教文化会明白:设与不设功德箱都没有错。否则以大悲寺庄严恢弘的寺院规模,大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规模的寺院建设投资少得需千万以上资金,怎么来的?是虚构的吗?寺院日常开销及寺院建设的钱哪里来?如果你对佛法认真了解,会明白其实他们奉行类似南传佛教的做法,也就是在今天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地的佛教教法,不蓄金钱戒,但有专门的净人护持,不设功德箱也没有问题,寺院可以正常维持。可是佛教传入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民风民俗紧密结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家都知道供养三宝是功德无量之事,设功德箱一方面是给大家种福田培福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大家的悭贪之心,设功德箱也没有错。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寺院与寺院间的情况也不一样,少林寺是国家文物单位,是国家认定的五a级景区,卖门票不由寺院说了算,归政府控制。
再从事性上讲这件事,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金钱戒的含义,什么叫金钱戒呢?就是不允许僧人去储备金钱,不为自己保持金钱。过去波斯匿王,对于有个别僧人使用金钱的问题产生了疑问,然后就派大臣去问佛陀:“你看看,有摸金钱的僧人,也有不摸金钱的。”佛陀就给做了回答,佛陀说:“僧人是不允许捉持金钱的。如果在末法时期,有人手持金钱而自称我的弟子,当知绝非是我弟子。”出家的人,不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不储蓄金钱,也不手持金钱等财宝,目的是灭除对于身外之物的贪求之心,若有一念贪求存在,他便无法进入解脱之门。不过,为了教团大众的生活,以及寺院运行的维持,保持金钱,不为过失。例如我们观音寺,寺院建设及日常开销从哪里来?你不接受供养?全部靠佛事,靠师父流血流汗来建设,甚至不化缘,有利于弘扬佛法吗?我讲过,我建寺院是用佛陀给的智慧,加上十方善士的护持努力去建的,是为了建设一个完善的弘法道场,更好的弘扬佛法。所以只要不是为了自己的物质生活而储存金钱并对其保持强烈的需求,都没有错。
所以我们看事情,要一分为二地去看,从事性和事相上分析,性相一如,两种弘法、表法从事相上讲不太一样,从事性上讲是一样的,你们一定要弄明白。
第二张照片讲到大悲寺的住持妙祥大和尚,穿的满是补丁的衣服,与之相比的是少林寺永信大和尚,穿的大褂带着念珠。好了,这又提出一个对立面,一个是僧人不着相,不执着于衣物,一个是穿戴规范,衣着威仪。那么我给大家讲一下佛教的三衣。三衣:就是佛陀所制的称为衣的,也就是袈裟,但后世把袈裟与衣相区别,称三衣为袈裟。比丘应具三衣,即袈裟也。袈裟者,以布切细长条横缝合成,由其所切之条数而分种种,种种僧衣都有名称,名称不同,五条为安陀会,七条为郁多罗僧,九条以上为僧伽梨:
一、僧伽梨sa?ghā?i,译为众聚时衣。据说有一次,释尊觉得天气很冷,担心比丘的衣物不够保暖,因此有大衣的制定。为出外时及其他威仪之时如大众集会为授戒说戒等威仪时着之。
二、郁多罗僧uttarāsa?ga,译为上衣,是专为掩盖上半身而披的,规定可用七块布缝成,也称为七条,即上衣、中价衣、入众衣,为礼拜、听讲、布萨时所穿着之衣,在寺内之众中为礼诵斋讲着之。
三、安陀会antarvāsaka,译为中着衣。衬体而着之,规定用五块布缝成,掩盖腰部以下。是平时起卧所著的, 为做日常劳务时或就寝时所穿着。
所以看到这张永信大和尚在接受采访时的照片,着大褂带念珠,属正常,他穿的是三宝衣,适合事宜,代表佛教的庄严,如果这个时候他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合适吗?这都是表法,是佛制衣,是佛陀允许的,人家没有超越这个界限。没有打领带穿西装,没有穿皮鞋,也没有戴墨镜,如果他穿成那样我们可以说,可是这样着大褂念珠的情况下没有过失。再看大悲寺僧人行脚时的采访,行脚之时只能着行脚衣,也叫粪扫衣(衲衣,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月水衣等,天竺之人,弃之于巷野,与拭粪之秽物同,故名粪扫衣。浣洗缝治之而著于外也。比丘着此粪扫衣,不用檀越之施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粪扫衣之功德,在于离贪着。)而大悲寺僧众践行头陀行,搭七衣托钵行脚走到哪里,化缘到哪里,是走的佛陀那时候的道路。托钵行脚,露宿,化缘,如果行脚的情况下,穿大褂祖衣合适吗?这样人家会说什么?你穿的比我穿的好,还要化缘吗?所以说他们的穿着都是符合佛制的,都没有过错。
再看这张照片说“帝王一样的排场”:打着宝盖,穿着袈裟,挂着念珠。发这样的照片配这样的文字我就肯定你不是佛弟子。这一看是在大法会上做佛事,佛教谁都知道,只有愚昧之人不知道。幡盖表示庄严神圣,代表的是整个佛教,不是个人的佛教。幡盖,幡与盖,齐书曰:“禁民间华伪杂物,不得用红色为幡盖。”意思是民间禁用幡盖,谁能用呢?一般是皇帝出巡或寺庙方丈做法事时所用的,俗世哪位平头百姓或寻常官员用它,便是僭越,在讲究礼法的古代,那就是大罪。《高祖还乡》里有几句唱词:“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这是乡民眼里汉高祖回乡是的仪仗。皇帝和高僧,是尊者,当然不能自己撑伞,必须别人代劳。而现在中国封建制度已被废除,所以能够用幡盖的也只有佛教。唐代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也详细描述了寺院法会时的幡盖重重,在今天寺院举行法会或佛事都是需要用到幡盖等来表法的,所以这些也都是如理如法且庄严神圣的。
接下来是永信大和尚在笑,这不笑不对,笑也不对,还有说是看橄榄球比赛,那谁看到了吗?又谈到,永信大和尚去广州做口腔检查,他是个僧人,做个口腔检查有问题吗?谁不生病?
下面又提出大悲寺的规定行脚禁止乘坐交通工具,与之相对应的是永信大和尚坐飞机。那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什么叫行脚?禅僧为修行寻访名师,或为自我修持,或为教化他人而广游四方。祖庭事苑八曰:“行脚者,谓远离乡曲,脚行天下,脱情捐累,寻访师友,求法证悟也。所以学无常师,遍历为尚。”在行脚中参生死大事。如果行脚当中乘坐交通工具,那就不叫行脚了。而永信大和尚出门乘坐飞机出国弘扬佛教文化,难道要“行脚”走去吗?例如我去内蒙弘法,我不乘坐交通工具,走去内蒙,现实吗?内蒙的居士知道,上次我去内蒙弘法,一下飞机,就接到电话说陕西一个23岁的女孩,刚毕业,癌症,所以要马上坐飞机赶回去。如果我走回去,结果会怎样?每个人表法方式不一样,处理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看一件事情不能只从事相上去看,要从本性、本质上去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让更多众生去受益?现在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只要是按照佛法教理去行,都没有任何过失,两者只是弘法的方式不同,但都是符合教法的,都没有错,又何必去比较,这样的比较说明对佛法不懂,严格地讲是对佛教的攻击。
下面一张图又说大悲寺僧人身体力行实践佛法自己动手建寺,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概念——出坡,出坡是农作或劳动在佛教中的专门术语,最初也叫作普请,传灯录禅门规式曰:“行普请之法,上下均力也。”丛林出坡,自百丈禅师以来,便被例为每日的功课,代代相传不息。百丈禅师曾说道:“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众皆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云:吾无德,争合劳于人,师即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食,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言。”百丈禅师被崇为一代宗师,他打破原始僧伽不务生产,而立下自力更生的风范,从此丛林每有劳动,便由僧值师宣布,住持和尚躬先领头,为人表率,无论上下,都须一起参加劳动。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载,此制于唐代即行于各地,当收获蔓菁萝卜时,院中上座等尽出拣叶;如库头无柴时,院中僧等尽出担柴。盖此制原系倡导农禅,凡耕作摘茶等作务皆以普请为之。后世普请仅限于轻微劳动,如四月佛诞摘花、六月晒藏、晒荐,平时园中摘菜、溪边搬柴及节前寺舍扫除等,皆偶一为之而已。又建造房屋,以需多数人之协力劳作之故。所以发展到现在,寺院在举行佛七,做大型法会,闭关时且僧人有时间的情况下僧人都会参与劳动,这有什么可论的,只有别有用心才论。
图片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内容无非是少林寺的商业化和大悲寺的苦修之间的对比,其实少林寺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寺院,它是中国佛教的一张名片,它除了具有一般佛寺弘法的功能外,还担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佛教文化的重任。少林寺让佛教、寺院、武术等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为弘扬佛教和宣传中华文化做着极大的贡献。少林寺目前的做法其实也是在用不同方法去弘扬佛法的一种表现,永信大和尚担负着很大的重任,他更希望少林文化得到很好的发扬,让更多不信佛教的众生来了解佛教,让信佛教的信的更坚信,难道有错吗?两个寺院的目的是一样的,是一不是二,一个人是否真的守戒,并不落于形式,而是真正让众生了解佛法,深入佛法,深入到自利利他上,关键在于他们的内心,他们的真实意图。无论是少林寺,还是大悲寺,还是其他寺院,都会因为自身的因缘而使不同的人接触佛法受益,每一种善的因缘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少林寺的以禅以武宣传佛教、发展佛教,吸引着一些仰慕它的众生,大悲寺僧团的净行苦修也会吸引仰慕他们的人,各有各的因缘。只是所谓表法不同,表法方式不同。就如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吸引着不同因缘的众生,我们看到众生因不同因缘进入佛门,作为佛教徒应该是欣喜,而不是攻击和分裂。
无论是修行还是生活,一定要具足正见,正见与“邪见”相对立,如果没有正见那是很可怕的,无智、愚昧,不能通达真理,不能明白理解事相以愚痴为其自相,因其愚昧无知而烦恼重重且造下种种恶业,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流转生死,可怜可悲!
当你有了正见,自然也就能破除无明,而要想拥有正见,必须要精进修学,深入经藏,深入律藏,多了解佛学知识,自然会少了一些狭隘的偏见。例如这个帖子的原作者,因自己的无明,在不深入了解佛法的情况下就断章取义地只挑选局部的照片,配上自己想当然的描述,误导众生,最后导致部分不明真相,不懂佛法者纷纷攻击三宝,可知这样要背多大的因果?一方面自己造下攻击三宝,分裂僧团的五逆重罪和离间的口业,另一方面也让转发评论的众生造下同样的恶业,这双重因果该如何背负?
每个人生活的背景、修学的程度、立场等诸多因素的不一样,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不一样,如果不是已经证悟空性,一个观点说它再客观,也是一种主观想法,而我们主观的想法都是由于我们六根对事件的抓取,从而引发的种种议论,而这些都不是事情的本原。最要紧的是我们要努力精进修行啊!作为佛弟子,我们要做的是精进修学,佛法博大精深,多学习佛教知识,修好自己的这一颗心,然后用正知正见引导大家,一方面给大家传递一些佛教的常识,让大家正确了解佛教,了解佛法,从佛学中汲取对自己生活有帮助的见地,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和快乐起来。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僧团的和谐和佛教的整体形象。要多说维护僧团的事,于诸贤圣及同修梵行人处,起慈善心,以语赞叹,彰其实德;他不闻者,令他得闻;复读诵经典,昼夜精勤,令他欢喜。我想这是我们修学的佛弟子应该做的。
- 上一篇:恒传法师:用智慧点燃快乐人生
- 下一篇:恒传法师:把握当下本心,莫余人生遗憾
- 仁德上人:一切妄念即法身,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 仁德上人:体用歌
- 净界法师:发心跟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
- 恒传法师: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 仁德上人:神会观心歌
- 仁德上人:落实歇下歌
- 谛闲法师:为什么妄念多?因为正念提不起来
- 仁德上人:诚敬正见歌
- 恒传法师:不要总是空谈,若是真厉害,拿出来点东西看看
- 印光大师:如何念佛没有妄念?
- 恒传法师:寺院给的东西能扔吗?去寺院吃斋饭要给钱吗?
- 界文法师:正见是什么?正见是踏上八正道的第一步
- 正如法师:切断妄念的延续 观照智慧马上出击
- 静波法师:八正道才是学佛的正见正行
- 静波法师:为什么要欲火远离?
- 静波法师:什么是“思不可妄”?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的人要有正知正见
- 如瑞法师:找到业障的根,才能真正的忏悔
- 净慧法师:开启修行道路的三大关卡
- 恒传法师:手机里自称僧人的陌生人要钱供佛修庙,是怎么回事?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秘诀就是早发现并除掉自己的习气毛病
- [红茶]红茶有哪些?红茶的种类
- [禅宗公案]只履归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 [佛与人生]远离颠倒梦想
- [佛学常识]过去七佛都有谁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问题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点错误
- [华严经]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 [绿茶]六安瓜片产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禅宗五家]临济宗杨歧派创始人方会大师简介
- [生活故事]明心见性,缘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体澄澈,意气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着的光阴
- [佛与人生]生灭无常
- [佛学常识]佛有哪三身
- [其他汉传法师]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