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愿:万物殊妙愿
第二十七愿:万物殊妙愿
好,我们看第二十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这是万物殊妙愿。
阿弥陀佛观察到诸佛刹土中,有的国土虽然众生形色殊妙,但是所受用的万物粗劣。有的是用泥土装饰宫殿,有的用木石来建造楼阁,我们都是用泥土砖瓦这些木石来建造的,有的想雕金镂玉来庄严所居住之处,但是很难获得。而且这些宫殿、楼阁、住宅,还容易被污垢沾染,时间长了褪色破损,长短大小也不能称心如意。所用的衣服、饮食屈指可数。阿弥陀佛悲悯众生居住在这个污秽之地,万物不严净,所用资具缺乏,所以发此大愿,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所有一切的万物,都能清净庄严,光洁艳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微妙精巧,无能称量。极乐国土所有的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得天眼通的人,能够明了辨别这一切万物的名称和数量的,阿弥陀佛就说了,我不取正觉。
我们来看愿文,这里说了,国中天人是这一愿所被之机。这个国中天人虽然也包括圣人,但是菩萨不会去分别净和秽,他们想的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人天有厌秽欣净之心,所以这一愿所被之机,主要就是人天,一切万物。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已经成就,佛在《无量寿经》中说:“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又以众宝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践之而行”。一切万物就包括了这段经文中,提到的宫殿、楼阁、缯盖、幢幡、华、香、衣服以及微妙音声,还有饮食等等一切万物。这一切万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严净光丽,形色殊特。那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都非常的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体和颜色殊胜奇妙。在《观无量寿经》中,对极乐世界的严净光丽,形色殊特有非常具体的描述: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内外映彻,这个地是透明的,在琉璃地上用黄金做的一条条道路,《阿弥陀经》中讲是黄金为地,这是因为《阿弥陀经》因为它是略讲,所以用这个黄金地来为代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或以杂宝为地琉璃作道,或以琉璃为地白玉作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作道,或以不可说宝为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或以千万宝为地,二三宝作道,而且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光光色色各不相同,而无杂乱”。所以极乐世界是光明的世界,非常光明的。极乐世界的树,我们再来看极乐世界的树,是一行一行的,行行相直、茎茎相望,排列的非常整齐。有七重,它七重一个组合,七重一个组合。宝树上面的枝、叶、花果,都是枝枝相对、叶叶相望,花对花、果对果,整齐排列,一点都不杂乱,非常的庄严。这就是师父从这么一段经文里面,来教会大家我们在摆桌椅的时候,一定摆的整整齐齐,桌子椅子都要对的整整齐齐的,这样,我们从现在开始的心性锻炼,就和极乐世界有这么个遥呼相应的感觉了。它每一株宝树上的树叶,颜色各不相同,有上千种的颜色,叶子上边还能出现种种的画面,有一百多种,叶子中间生出许多奇妙的花,花会像火轮一样的旋转,向右旋转,还会生出果实来。它果实的形状,经中讲,像忉利天主,像帝释的宝瓶,这个果实还有大光明,能变化无量的幢幡和宝盖。另外,还有极乐世界的宫殿、楼阁、七宝莲池、八功德水,它的七宝莲花、妙真珠网、百宝色鸟、清风、宝铃等等,都是严净光丽,形色殊特,阿弥陀佛为往生的人准备了如此庄严、美妙、华丽的修学环境。彻悟大师说:“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冤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我们如果能以如此恳切的心,求生极乐世界的话,那一切的境缘,都不可能转变我们的信愿,那这样大家是肯定往生的。
好,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愿文,穷微极妙,无能称量。穷微极妙就是微妙到了极点,有美皆备,无妙不收,没有遗漏。《会疏》中说:“点事妙理相即,故谓穷微,无漏之相,故谓极妙”。意思是极乐世界极小的一点事相,都是由实际理体而显的,是跟妙理相即的,所以叫做穷微。极乐世界的一切相,都是清净心所现的,弥陀无漏的功德之所招感,所以都是无漏之相,实相之相,所以叫做极妙。无能称量,因为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全显的是事事无碍法界,一中含多,多中含一,小可包大,大可包小,互融互摄,重重无尽。就像我们平时拿两个镜子,相互对照,镜子中有镜子,镜子当中还有镜子,这就是重重无尽的镜子在里头,所以不可称不可量。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证得天眼通的众生,都没有办法来明了辨别极乐世界的万物名称,也不能知道它的数量,因为这是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窥基大师说,极乐世界和弥勒净土有十大差别,其中一个差别,就是这个国土庄严的差别。他说弥勒净土的庄严,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制的,那有限制的庄严,就不是最高级的庄严。那为什么弥勒净土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度呢?因为他是业感的缘起,生到弥勒净土的人,是因为持戒、布施,造了善业才去的,你持戒的时候,你的心就有所得的心,有所得的心那就会有限量了。你在因地用有限量,有漏的善业去招感,就会招感一个有限量的国土。而极乐世界就不同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是无限量的,它是殊胜的庄严,我们不是用这个有漏的业力去招感,信愿持名就是以众生心投入大觉海,以具足信愿的心称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名号,这就是以一念凡夫妄想的心,直接进入弥陀的功德海中,你的身心世界就不复存在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在我们的心中成就了。即凡心为佛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全摄佛功德为我们的自功德,那我们所招感的就是一真法界,是无限量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法身所现的,所以它是法界体,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时空无尽的,所以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圣号有如此广大的功德利益。
但是,我们现在念佛,这一句佛号在我们的心中,它也产生不同的作用,什么原因?就是一切法因缘生,你的因缘不同,你的因缘不具足,那阿弥陀佛殊胜功德的利益,你就不能完全的表现出来。我们念佛如果为了是求平安、求财富,那这个功德就转换为了人天福报。念佛得不得人天福报?得的,肯定得的,得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等于把这个无价的摩尼宝珠,你当糖果来吃掉了。本来我们是无量的,把佛的功德全摄在我们凡心的功德上,让我们的法性也显现出来,但是你只落个有漏的人天福报。那念佛如果是为了享受清净,有的居士来跟师父说,师父我一天很累,但是我一念念佛,我的心就特别清静,如果你要是用这种心来念佛的话,那你所得的就是一个心安定而已,佛号的功德不能完全显露出来。念佛我们的心是可以静的,因为当你念佛的时候,你的心性也会放光,但是就因为你的信愿不具足,他心性的功德不能完全显现出来。所以我们有脚,还要用眼睛来引导,要有真实的信心,真实的愿力来念佛,以念佛心投大觉海,这句佛号才能引导我们灭恶生善,消除罪障,增长福慧,往生净土。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 上一篇:第二十六愿:那罗延身愿
- 下一篇:第二十八愿:道场普见愿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