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三界的我们,需要一个安乐窝
北宋易学大家邵康节晚年居住的地方,叫安乐窝,听到这个词挺高兴。学习我们这个法门,对这个词是不陌生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安乐”两个字都很熟悉。
“安乐”这两字非常好:“安”字,让人想到安心、安慰、安稳、安定、安全、平安,都是很好的词;“乐”更好了,快乐、喜乐、乐悠悠、乐哈哈。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又安又乐,又乐又安,这是让人向往的一种境界。
邵康节又加了一个“窝”字,“窝”字很温馨,容易让人想到小狗、小猫住在暖乎乎的小空间里,虽然很小、很简陋,但是很知足。小狗、小猫有窝,就不是流浪狗、流浪猫了。
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在流浪,流浪娑婆,流浪十方世界,不要说以佛菩萨来看,就是以天人来看,都是很可怜的,可能天人看我们,真的就像看小猫、小狗一样。
流浪三界的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安乐窝。
一、安心,是一种奢侈品
娑婆世界想要真安心,其实是很难的,安心是一种奢侈品。
往窗外看,或者走在马路上,感觉到处处都很躁动。小孩背着很重的书包,要应付考试,有升学的压力。稍微长大一点,上了大学又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工作了,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要攒钱,买房子、养孩子,也会感觉很不舒畅。结婚了,像现在家庭、夫妻关系比较稳定的,年轻的都不是太多,离婚率都很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如果家庭都不稳定,社会不会稳定的。人老了,小孩不一定孝顺,不一定在身边,无人赡养的老人非常多,疾病缠身,死亡随时都有可能找上来。
就算小孩、年轻人、老人一路都很好,一路都很顺利,也不一定很安心,还有很多天灾人祸,地震、海啸、台风,各种自然灾害,每天打开新闻,看到的都是这些,意外就更多了,数不清的意外事情发生。
我看到这些新闻,经常在心中感慨:活到今天,真是侥幸。因为人死太容易了,像一个玻璃球,一掉在地上就碎了,生命朝不保夕。
就算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意外,我们内在心灵的不安也很汹涌,怨恨、恼怒、不平、抑郁、扭曲,这些负面的情绪,在我们心中很难一时消散。
现在是信息的时代,通讯手段越来越高,电话、电脑、qq、微信,多得不得了,信息手段越来越高明,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还能看到,不仅能看到静的,还能看到动的。
这些其实是阎罗王的一种手段,就像撒网抓鱼,如果网格很粗、很大,小鱼还可以漏掉,现在的网是越编越细、越密,大鱼小鱼一网打尽。
这些信息无非就是一张关系网,你跟我保持沟通,他跟你保持沟通,保持着密切的沟通,这本质来讲是一种业力的缠缚,你的业力跟我的业力缠在一起,他的业力又跟你的业力缠缚在一起,就织成一道道网,越织越细、越织越密,一个都逃不掉。
这些内在的、外在的,都是让我们心不安的因素。
现在经常有人问:“你幸福吗?”
其实,安心是幸福基本的前提,如果没有安心,就谈不上幸福了。就像一张桌子,如果不是跟地面保持水平的,而是倾斜的,桌子上的东西能安稳地放着吗?
人也是一样的,幸福的内容,就好像桌子上的东西,一定要放在安心这张桌子上,才能安稳。
当然,安心的层面很多,有相对的安心,有绝对的安心。刚才说的都还是相对的安心,也就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是我们感知不到的,或者是感知很浅的。
如果以绝对的安心来说,娑婆世界不可能有安心的,佛有一句话:“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就像着火的宅子,熊熊大火正在燃烧。
一切众生就好像在井边玩的小孩,觉得很好奇,很好玩,往井底一直在望,甚至想往底下跳,他完全不知道后果,一不留神,都有可能掉到井里边。
这都是在说明,娑婆世界不安心。
二、无常,才会内心不安
娑婆世界为什么不安心呢?最根本的就是无常,娑婆世界是无常的,是轮转的,是业力构成的,是众生虚作功德构成的,昙鸾大师说:“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是染污相,是破坏相。”
凡夫的一切皆是虚妄业作,虚妄是跟真实相反的,也就是没有一个真实的,起心动念本质来讲就是虚妄的。就好像建房子,如果房子是豆腐渣工程,不是真材实料的,平时看不出来,地震的时候就知道了,不应该倒的就倒了。
如果是纸糊的呢?那岂不是连人都不能住?我们业力所构成的世界,连纸糊的程度都不到,是这么不坚固,所以不安全,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被无常所吞,山河大地一切无有不被无常所吞的,这样的环境就很难给我们安心了,没有安心当然就谈不上快乐了。
三、厌苦,是我们的本能
我们一生下来就知道乐这件事的,出生的时候为什么哭?因为饿了,饿就是不快乐,就找东西吃,吃了就舒服了。不单是人懂,连动物都懂,有一句话叫“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它不舒服,要找一个清凉的地方。燕子为什么南飞?因为冬天,天气寒冷,在北方不舒服,呆不下去了,要飞到舒适、快乐的地方。
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厌苦求乐的。
人类的一切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围绕着厌苦求乐的。现在的科技,无非是让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艺术、宗教,都是让人的心灵得到满足、快乐的。
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缺乏智慧,往往是从苦入苦,从冥入冥,从一个苦的地方到一个更苦的地方,从黑暗的地方到更黑暗的地方。
即便有人得到暂时的快乐,也像一个癌症的病人,已经到晚期了,只剩下几天的寿命,在身上涂了一点清凉油,瞬间舒服、缓解一下,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苦之中,以苦为伴,甚至与苦成为一体,而且不自知,因为我们没有这么强的反省能力。
苦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娑婆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们走到哪,都是被空气弥漫的;我们走到哪,也都是被苦弥漫的。好像呼吸的空气都是苦的。
四、不乐,因为本性不净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本质的原因是我们都造了不快乐的因。因果相符,布施就得富贵,持戒就得安稳,忍辱就得端正,善良、慈悲、平和等等,这些都是快乐的因。
我们每天反省一下自己,我们一天究竟有多少的善念呢?我们的善心很微弱。
善导大师说:“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我们发的一点点善心,就像在水上画了一个圈,水上画圈,画完了之后,瞬间就消失了。
道绰大师说:“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我们起的恶念,造的罪业,却像刮大风、下大雨一样,片刻不停。这是道绰大师的自我反省,祖师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千年之后的我们。
当然,有人说:“我很富贵,又很平安,人们都很尊敬我,又有学问、智慧、福德、威势,我不是很快乐吗?”是,前世确实是种了快乐的因,可是要知道今世所享受的福德其实是没有根的,而且这些福德很可能就成为下一个苦恼的因。
本质来讲,三界无安也无乐,这是站在一个很高的立场、角度来作的评判,不能以我们世间人的眼光去看。
《往生论注》说到极乐世界是性功德成就,因为它“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一切都是慈悲所生的,都是从佛性中生的,所以极乐世界一切都是清净的、快乐的、安稳的。
昙鸾大师讲这一段的时候也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娑婆世界也是性功德成就的,只是我们的性是染污的。
我们每天吃的东西,即便是色香味俱全的,很好看,很好闻,很好吃,为什么吃下去没多久,到厕所里边就变得也不好看,也不好闻,不好吃了呢?而且自古都是这样,不管是皇上还是乞丐,都没有例外的。
因为性不净,身就不净,所以经过不净的人身这么一加工,干净的东西都变得染污了,我们的心跟身最密切,心身像一个机器一样,不净的机器怎么能出干净的东西呢?
有人自诩很有修行,很厉害,很高明,可是真有智慧的,去厕所看看是什么东西就知道了,如果不能把脏的东西吃进去,然后变成干净的东西,那他的修行要说到什么程度,可以打个问号的。
我们的性不净,我们的性也是不安的,不乐的,我们心招感的外境,一定是不安乐的。
- 上一篇:忏悔能消尽恶业,也遵循因果规律
- 下一篇:如何关注心不被外境所转,同时定住?
- 印光大师:千经万论处处都指归极乐
- 梦参法师:怎么往生极乐世界?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本源法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寿命的无量
- 梦参法师:学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极乐世界吗?
- 大安法师:从极乐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还会退转吗?
- 大安法师:凡夫的六根是轮回的根源
- 如瑞法师: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 觉真法师:什么是善恶?善与恶都是一种人的存在
- 仁德上人:极乐世界的宗旨是无我
- 明海法师:凡夫有情绪是正常的,不要过分地苛责自己
- 广行法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劝人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
- 截流大师:经论偏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概略有三个意思
- 净界法师:凡夫的心有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
- 梦参法师: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凡夫的心为什么是散乱的?如何让心清净?
- 明海法师:原谅自己就是保护自己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秘诀就是早发现并除掉自己的习气毛病
- [红茶]红茶有哪些?红茶的种类
- [禅宗公案]只履归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 [佛与人生]远离颠倒梦想
- [佛学常识]过去七佛都有谁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问题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点错误
- [华严经]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 [绿茶]六安瓜片产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禅宗五家]临济宗杨歧派创始人方会大师简介
- [生活故事]明心见性,缘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体澄澈,意气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着的光阴
- [佛与人生]生灭无常
- [佛学常识]佛有哪三身
- [其他汉传法师]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