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三界的我们,需要一个安乐窝

宗道法师:流浪三界的我们,需要一个安乐窝

  北宋易学大家邵康节晚年居住的地方,叫安乐窝,听到这个词挺高兴。学习我们这个法门,对这个词是不陌生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安乐”两个字都很熟悉。

  “安乐”这两字非常好:“安”字,让人想到安心、安慰、安稳、安定、安全、平安,都是很好的词;“乐”更好了,快乐、喜乐、乐悠悠、乐哈哈。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又安又乐,又乐又安,这是让人向往的一种境界。

  邵康节又加了一个“窝”字,“窝”字很温馨,容易让人想到小狗、小猫住在暖乎乎的小空间里,虽然很小、很简陋,但是很知足。小狗、小猫有窝,就不是流浪狗、流浪猫了。

  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在流浪,流浪娑婆,流浪十方世界,不要说以佛菩萨来看,就是以天人来看,都是很可怜的,可能天人看我们,真的就像看小猫、小狗一样。

  流浪三界的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安乐窝。

一、安心,是一种奢侈品

  娑婆世界想要真安心,其实是很难的,安心是一种奢侈品。

  往窗外看,或者走在马路上,感觉到处处都很躁动。小孩背着很重的书包,要应付考试,有升学的压力。稍微长大一点,上了大学又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工作了,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要攒钱,买房子、养孩子,也会感觉很不舒畅。结婚了,像现在家庭夫妻关系比较稳定的,年轻的都不是太多,离婚率都很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如果家庭都不稳定,社会不会稳定的。人老了,小孩不一定孝顺,不一定在身边,无人赡养的老人非常多,疾病缠身,死亡随时都有可能找上来。

  就算小孩、年轻人、老人一路都很好,一路都很顺利,也不一定很安心,还有很多天灾人祸,地震、海啸、台风,各种自然灾害,每天打开新闻,看到的都是这些,意外就更多了,数不清的意外事情发生。

  我看到这些新闻,经常在心中感慨:活到今天,真是侥幸。因为人死太容易了,像一个玻璃球,一掉在地上就碎了,生命朝不保夕。

  就算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意外,我们内在心灵的不安也很汹涌,怨恨、恼怒、不平、抑郁、扭曲,这些负面的情绪,在我们心中很难一时消散。

  现在是信息的时代,通讯手段越来越高,电话、电脑、qq、微信,多得不得了,信息手段越来越高明,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还能看到,不仅能看到静的,还能看到动的。

  这些其实是阎罗王的一种手段,就像撒网抓鱼,如果网格很粗、很大,小鱼还可以漏掉,现在的网是越编越细、越密,大鱼小鱼一网打尽。

  这些信息无非就是一张关系网,你跟我保持沟通,他跟你保持沟通,保持着密切的沟通,这本质来讲是一种业力的缠缚,你的业力跟我的业力缠在一起,他的业力又跟你的业力缠缚在一起,就织成一道道网,越织越细、越织越密,一个都逃不掉。

  这些内在的、外在的,都是让我们心不安的因素。

  现在经常有人问:“你幸福吗?”

  其实,安心是幸福基本的前提,如果没有安心,就谈不上幸福了。就像一张桌子,如果不是跟地面保持水平的,而是倾斜的,桌子上的东西能安稳地放着吗?

  人也是一样的,幸福的内容,就好像桌子上的东西,一定要放在安心这张桌子上,才能安稳。

  当然,安心的层面很多,有相对的安心,有绝对的安心。刚才说的都还是相对的安心,也就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是我们感知不到的,或者是感知很浅的。

  如果以绝对的安心来说,娑婆世界不可能有安心的,佛有一句话:“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就像着火的宅子,熊熊大火正在燃烧。

  一切众生就好像在井边玩的小孩,觉得很好奇,很好玩,往井底一直在望,甚至想往底下跳,他完全不知道后果,一不留神,都有可能掉到井里边。

  这都是在说明,娑婆世界不安心。

二、无常,才会内心不安

  娑婆世界为什么不安心呢?最根本的就是无常,娑婆世界是无常的,是轮转的,是业力构成的,是众生虚作功德构成的,昙鸾大师说:“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是染污相,是破坏相。”

  凡夫的一切皆是虚妄业作,虚妄是跟真实相反的,也就是没有一个真实的,起心动念本质来讲就是虚妄的。就好像建房子,如果房子是豆腐渣工程,不是真材实料的,平时看不出来,地震的时候就知道了,不应该倒的就倒了。

  如果是纸糊的呢?那岂不是连人都不能住?我们业力所构成的世界,连纸糊的程度都不到,是这么不坚固,所以不安全,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被无常所吞,山河大地一切无有不被无常所吞的,这样的环境就很难给我们安心了,没有安心当然就谈不上快乐了。

三、厌苦,是我们的本能

  我们一生下来就知道乐这件事的,出生的时候为什么哭?因为饿了,饿就是不快乐,就找东西吃,吃了就舒服了。不单是人懂,连动物都懂,有一句话叫“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它不舒服,要找一个清凉的地方。燕子为什么南飞?因为冬天,天气寒冷,在北方不舒服,呆不下去了,要飞到舒适、快乐的地方。

  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厌苦求乐的。

  人类的一切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围绕着厌苦求乐的。现在的科技,无非是让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艺术、宗教,都是让人的心灵得到满足、快乐的。

  只不过绝大部分人缺乏智慧,往往是从苦入苦,从冥入冥,从一个苦的地方到一个更苦的地方,从黑暗的地方到更黑暗的地方。

  即便有人得到暂时的快乐,也像一个癌症的病人,已经到晚期了,只剩下几天的寿命,在身上涂了一点清凉油,瞬间舒服、缓解一下,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苦之中,以苦为伴,甚至与苦成为一体,而且不自知,因为我们没有这么强的反省能力。

  苦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娑婆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们走到哪,都是被空气弥漫的;我们走到哪,也都是被苦弥漫的。好像呼吸的空气都是苦的。

四、不乐,因为本性不净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本质的原因是我们都造了不快乐的因。因果相符,布施就得富贵,持戒就得安稳,忍辱就得端正,善良、慈悲、平和等等,这些都是快乐的因。

  我们每天反省一下自己,我们一天究竟有多少的善念呢?我们的善心很微弱。

  善导大师说:“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我们发的一点点善心,就像在水上画了一个圈,水上画圈,画完了之后,瞬间就消失了。

  道绰大师说:“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駃雨。”我们起的恶念,造的罪业,却像刮大风、下大雨一样,片刻不停。这是道绰大师的自我反省,祖师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千年之后的我们。

  当然,有人说:“我很富贵,又很平安,人们都很尊敬我,又有学问、智慧、福德、威势,我不是很快乐吗?”是,前世确实是种了快乐的因,可是要知道今世所享受的福德其实是没有根的,而且这些福德很可能就成为下一个苦恼的因。

  本质来讲,三界无安也无乐,这是站在一个很高的立场、角度来作的评判,不能以我们世间人的眼光去看。

  《往生论注》说到极乐世界是性功德成就,因为它“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一切都是慈悲所生的,都是从佛性中生的,所以极乐世界一切都是清净的、快乐的、安稳的。

  昙鸾大师讲这一段的时候也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娑婆世界也是性功德成就的,只是我们的性是染污的。

  我们每天吃的东西,即便是色香味俱全的,很好看,很好闻,很好吃,为什么吃下去没多久,到厕所里边就变得也不好看,也不好闻,不好吃了呢?而且自古都是这样,不管是皇上还是乞丐,都没有例外的。

  因为性不净,身就不净,所以经过不净的人身这么一加工,干净的东西都变得染污了,我们的心跟身最密切,心身像一个机器一样,不净的机器怎么能出干净的东西呢?

  有人自诩很有修行,很厉害,很高明,可是真有智慧的,去厕所看看是什么东西就知道了,如果不能把脏的东西吃进去,然后变成干净的东西,那他的修行要说到什么程度,可以打个问号的。

  我们的性不净,我们的性也是不安的,不乐的,我们心招感的外境,一定是不安乐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