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入世助人拒不居功
圣严法师入世助人拒不居功
《自立晚报》邹丽泳专访
集学术涵养、智慧、爱心于一身的圣严法师,致力提升佛教教育,他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宗教哲学家外,更以实际行动入世帮助世人。他曾得到无数奖励,今(一九九三)年,又得到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的爱心奖。此奖对圣严法师而言,只像又多了个花瓶,他认为,在佛前有没有奖杯都是一样的;不过,他很感谢有这么多的社会人士或团体,如此鼓励大家从事社会公益。
以往佛教徒予人较消极的印象,自从圣严、证严、惟觉大师,积极入世从事净化人心工作后,将国内信佛打禅风气带入前所未有的高潮。其中,圣严法师致力的法鼓山计画,则是结合修行与教学,培植佛教人才的宝地。
圣严法师拥有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具有学术涵养、有儒者书卷气的宗教家,在这样特殊背景下,没有使他隐遁山中修行,反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来抢救这个社会。
连续三年,圣严法师得到政府及民间团体的肯定:一九九一年荣获全国好人好事代表、一九九二年获台北市政府颁给的荣誉市民证,今年四月六日则将得到民间团体吴尊贤基金会颁赠爱心奖,这些奖励说明了,圣严法师是个备受肯定的宗教家。
圣严法师接受《自立早报》记者访问时,一本他谦冲为怀的态度说,其实,这个奖应该不是颁给他个人,而是颁给与他为共同目标而奉献的人。由于为社会付出的人相当多,不知谁才是最好的,因而他只是代表奉献人群中的一个。圣严法师也作一个有哲学意味的比喻:他就像一个箭靶(草靶),人家射来的箭才是精华。他说,做一个草靶很简单,随便稻草或枯草都可做成箭靶,而箭则是由精制的金属品制成,当人家看到箭垛时,是因箭而重视它,并非稻草,因此,光芒应属于箭,即与他共同奉献的人,一切荣耀应与大家共享。
至于,当今社会风气败坏,如何改善?圣严法师指出,站在佛教徒立场,社会本来就叫作人间,它不是天堂,既是人间就会有种种问题产生,人多是凡夫而很少圣贤,就因为人总是会犯错的,他不觉得现今社会风气比往昔更坏,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
法师说,人生来并非贤人或圣人,每个社会都有制造问题的人,要使问题减少,正本清源之道在于转化人心与观念,使每一个人常存菩萨心、发菩萨愿,对于制造问题的人也给予关怀,付出爱心。
圣严法师认为,将犯错的人处死刑或与人群隔离起来,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因为杀掉一个坏人,还有另外的人可能变坏。佛教徒也不会因此而对社会有失望的一天。佛教徒要以教育感化、社会辅导及环境熏陶等多方面的管道,来提升每个人的品质,社会才会逐渐好转。
因此,圣严法师以倡导「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职志,他认为这个社会每一个人若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进而肯定、改善自己及提升自己,社会问题便会减少很多。欲达此目标并不容易,需靠禅修的方法及无私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身心行为。法师很有自信地说,一个人只要肯修行学习,他能保证以三天的时间,改变这个人的一生。
由于圣严法师对人性有深刻了解,对事物有客观体认,加上具有宗教家的慈悲胸怀,因此,深深期许台湾人民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以躁进或破坏来代替和平的改革。法师说,台湾地狭人稠,资源又少,禁不起任何人孤注一掷,在自卫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强敌消灭掉。因此,圣严法师诚心希望,台湾两千万人要努力再努力,以创造未来的幸福。法师也希望民众多亲近宗教。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九日《自立晚报》第四版刊出)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