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我看圣严法师
附录二
我看圣严法师
《工商时报》林淑蓉整理
把握现在从当下做起(台湾英文杂志社总经理陈嘉男)
能够有机会聆受圣严师父的教诲,缘起于我的内人美智,她比我更早和农禅寺结缘,因为她觉得很好,所以,也接引我去亲近师父。
我十分仰慕师父关怀社会,「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之悲愿,因此,自然而然地亲近他。在参加「禅修营」,并随同赴大陆朝圣之后,领受了师父更多的教诲,仰承宛如甘露的开示与指导,内心更激起如泉涌般的感动。
面对着疏远感、争执心日益增加的社会,人们生活逐日感到空虚而茫然,而师父以坚毅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本着净化苍生心灵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弘法人才。这点令我十分敬佩。
除了感动与敬佩,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将师父的佛理教诲印证于生活与工作之中,每每能够得到很好的回响及共鸣。
在企业组织中,一个人若有惭愧心并透过自省,就是进步的开始;若有感恩心并且力谋回报,就会使工作好上加好,甚至可得贵人相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把这种观念和干部、同仁分享,大家都能赞同并付诸实施,使公司上下有很好的合作成果。
师父曾经开示:「过去是虚,未来是幻,要把握现在。」──这个观念,我有很深的感触。现有一些年轻人,不能由最基本的地方身体力行,却爱讲大话;一天中当尽的分内工作都没做好,却爱谈一大堆十年计画……。这都是当今社会不切实际的通病。师父告诉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由「当下」做起,才能谈到更远大的未来。
师父的志愿「净化社会人心」是一件艰巨且不能立竿见影的工作,但他说:「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又说:「忙人时间最多」,这些话让我醒觉到,或出钱或出力,或多或少,我都应尽棉薄之力,略尽佛子职责,支持师父、护持法鼓山。
匆匆数笔,凡夫之言,但期能抛砖引玉。
期待人人是菩萨(中央存保公司总经理吕东英)
刚开始接近圣严师父时,他称呼我们参加禅修营的每个学员都叫作「菩萨」,我的佛学造诣不是很深,自己疑惑也很多,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称呼我们是「菩萨」。
后来,从师父的开示中,我才知道所谓的菩萨是「有慈悲心、惭愧心的人」,因为有慈悲心、惭愧心,才愿意将自己的心得、所得回馈(佛家称之为回向)给社会,而他对于每一位来参加的人都有这种期待,所以,师父称呼每个人都是「菩萨」。
我是个公务员,帮助政府推行很多政务,以前在证管会服务期间,尤其面临不少困难,也感到很多无奈,当工作不顺时,心情尤其会感到烦躁。
经过师父主持的禅修营洗礼后,在工作态度、待人处世方面,我都有新的体验。
在工作态度方面,我感觉到,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现在,就算过去曾经遭遇多大的难题,也不要再去想,好好地掌握现在,随着大环境的改变,配合大时代的脉动,一步一步地改善,必能化解难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我要求自己并且告诉同仁,如果看到别人有好的成就,我们要很诚心地赞美他。在社会上有许多贤达人士通常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同行相忌,一般人看到别人文章写得比我好,讲话讲得比我好,非但不去赞美他,反而还会想去破坏他。
我的另一项体验是,佛教其实是很积极的,不是像一般人所误解的「佛教只是在修自己,都不管他人」。圣严师父自己已经修行到某一种程度,愿意入世再来普度众生,使更多人体验佛法的好处,如果每一个人从内心上都愿意接受佛法,奉行不懈,必能做到关怀他人、消融自己,世间所有的人品提升之后,「人间净土」之境界指日可待矣。
宗教家慈悲的风格(建筑师叶荣嘉)
圣严师父永远把弘扬佛法当作是首要工作,而且说做就做,该做就做,不怕任何困难。
举例来说,设立美国禅中心时,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的,这个中心在西方社会已经发挥影响力。而法鼓山也是在没有半寸土地的情况下到今天一大片山坡地,就快要开始盖地上物,他的勇气令人赞叹。
他常说:「忙人时间最多」,而他自己剑及履及,亲自作表率。
师父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多么困难的事去问他,都可以理出一条路来。
弟子们老是问他这个、问他那个,我想这大概也是他为什么这么忙的原因。
作为一个宗教家,最需要的是慈悲心,师父的慈悲心在任何事情上都表露无遗。以这一次要办的百位名家艺术品义卖为例,很多艺术家热心参与,师父就一再想「该如何感谢人家」、「如果有些没卖出去,我们就全部买下来」。他的思考中心永远是先为别人想,以别人的立场为立场。一般义卖会是为了筹款,师父却说:「藉这个活动把我们建设人间净土的概念传播出去,能得多少钱没关系。」这种作风让我深深觉得,他真是一位不一样的师父,处处都在表现一位宗教家的风格。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五日《工商时报》「大人物」专栏刊出)
- 上一篇:附录一 小鸭游出小路来
- 下一篇:二十、信心不二
- 禅定是达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种过程
- 生儿不为防老,积榖不为防饥
- 佛法是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 因为不和谐,所以需要彼此关怀
- 我们的生命跟宇宙是结合为一的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下这四句话
- 佛经难懂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经?
- 何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尽全力完成
- 对于家庭暴力需谨慎处理
- 不要带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吗?佛教有世界末日吗?
- 积极而不紧张,工作要赶不要急
- 沉缅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醒悟呢?
-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 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互体谅?
- 如何离苦?远离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会”与“爱别离”?人际关系的痛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