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讲记 c13 八正道与其它道品的关系
“〔八正道与其它道品的关系〕
解脱,涅槃,由修习八正道而成,所以佛说道谛.总是说八正道,并誉为「八正道行入涅槃」。佛临灭时,对须跋陀罗说:「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
佛陀悟道后第一次对五比丘说的就是苦集灭道即八正道;最后要涅槃时,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罗前来请法,佛陀为他开示的还是八正道四谛;甚至佛要入灭了还说:没有八圣道就无法成就初果到四果。由此而知,要证果解脱,除了八正道外,还有什么更虚无缥渺、更伟大、不可说不可说的吗?佛法不是谈这个,佛法谈的是可说、可知、可以实践证明的——那就是八圣道!不离我们身心的体验而觉悟,要证圣果得解脱,离开八圣道是无法成就的。哪一个人可以离开自己的生命身心去净化超越?离开这个还有什么可以得的?八正道就是要行要去实践的,要从身心内在去净化的。如果离开八圣道就没有四果了。修行是自己要去努力修正超越的。难道大师一加持头脑一灌,大家整个解决就都解决了?要注意啊!听说某某佛菩萨很灵,去拜就解决了吗?嘴里念个咒就能解决一切了?八圣道是要从生命中去调整,先从观念调整起,身口意行为的调整就正确了。最后念念能清净,还要精进不能懈怠,把我们观念都调正了叫正念,念头都清净都正确了,正定也来了,才能悟入,才能真正开发智能。这都是从自我身心的清净提升净化而成就的。这里没有迷信崇拜,没有一天到晚要靠他力。要注意,不是说都不要他力,他力是助缘,主要是自力,靠佛菩萨善知识智能的引导,我们去力行。善知识佛菩萨是助缘,自力是主要条件,要你去实践完成。八正道就是佛法最重要的实践方法,不从八圣道去下手,佛法还有特色吗?要注意。
“如来说许多德行的项目,都不出八圣道。例如:「四念处」即正念的内容;「四正断」是正精进的内容;「四圣种」是正命的内容;「四神足」是正定起通的内容。五根与五力:信即正见、正志相应的净心;精进即含摄得戒学的正精进;念即正念;定即正定;慧即依定而得解脱的正见。”
这一段就把三十七道品融贯在八正道中了。南传一般都修四念处,即身受心法的观察,这在八正道里含摄在正念中。四正断(即四正勤)四念处、四神足、五根、五力等就是七菩提分的内容,都含摄在八正道里。也就是说总德目可以用八正道来讲,细的内容可以用其它,如正念前面的这些条件外,可以修四念处的观身、观受、观心、观一切法,明白了也能开发智能。不要以为八正道是小乘的,我们大乘不需要,那就错了!佛陀所说的法其实都涵盖在三十七道品中,三十七道品不是声闻法,而是大乘与声闻的共法部分,大乘法还是三十七道品,修行不能离开八正道。
“八正道的次第是:正见是闻慧;正思惟是思慧;思惟发起正语正业正命是戒学。正精进遍通一切。依着精进去修正念,正定,是定学。定与慧是相应的,故正念与正定即修慧。由修慧──与定相应的正见而发无漏慧,才能完成正觉的解脱。
正见---------------------闻 慧 位
正思、正语、正业、正命---- 思 慧 位戒增上学
修 慧 位定增上学
正勤、正念、正定慧增上学
现证慧位得 解 脱
八正道的每一支有其互相资助、相辅相成的关系,故在实践修行上,须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八正道就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方法,涵盖闻思修三慧及戒定慧三学,最后由于定慧的相应而引发无漏慧,才能真正解脱。上面有一个表,画出了八正道与闻思修三慧及戒定慧三学的关系。最下面的现证慧得解脱就是靠上面的八正道,涵盖闻思修及戒定慧,最后才能解脱的。这样就不是偏离某一边,而是圆满的八正道的过程,即闻思修的过程及戒定慧的完成。所以八正道的每一支有其互相资助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只有正见闻慧,如果没有正思正业正命这些辅助,正见还是孤单的。每一支都有互相资助相辅相成的关系。八正道也一样,不能偏于一边,八正道都要相辅相成相依相缘来完成。在实践修行上也不能偏于闻的部分,没有思也不行;有闻思没有修,也不能成就,一定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先这样了解大体的观念理论。
我们每个星期七天上课一次,其它六天的时间就是让大家有思惟,平常把今天所学的回去思惟复习,然后消化融会贯通。如果每天都上,一天上八小时,五天就上完了,进度是很快,但我相信要消化就不容易了。那我们每周上一天,六天让你复习,就容易消化了,体会也比较深刻,还可以在生活中印证一下。但下课后我们回去真的用功了吗?所以说的人是很恳切,如果听的人不切就很难相应了。大家真的要发发心啊,为自己努力哦,不是为师父。人生真的很苦,长远的生死流转真的很苦。看看所谓的生物炼,那些有生命的众生随时都在被吃掉,所有的生物都有天敌,所以只要是生命,随时都被吃掉。你专门吃众生,最后死时也还是要被吃掉,尤其看到动物界生物界感触应很深。今天生为人都这么苦,如果永劫在畜生道,怎么办?人们总在逃避而不敢正面去思惟。其实正面去观察思惟,对自己会有警策作用。逃避是没有用的,再怎么逃避你都要面对那一天的,那时候手忙脚乱就来不及了。应该未雨绸缪正视面对它,准备超越,就没事了。所以大家还是要发发心,为自己的将来铺铺路。如果一天一天过去,到时候欲哭无泪,天堂地狱不知道往哪里去,真的很茫然哦!
以前上课时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觉得佛法最主要就是在慧学,虽说戒定慧三学,但戒定只是前方便,最后目的是要开发无漏慧而得解脱。一般对慧的部分都不太重视,以为只要持戒做好事就没事了,以为修修定就一定能解脱。其实佛法的特质在慧,有慧才解脱,戒定是帮助慧的开发。所以这一次我把慧学概说再纳进来,多了解慧学对我们的修行才有帮助。
- 上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c9 五、正命
- 下一篇:真正的境界跟受用就是在与人间万法的接触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