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满的生活
美满的生活(一)
美满的生活,是每一个人所希望、所渴求的。可是偏偏每一个人对自己所过的生活,都感到不尽满意,总觉得缺憾很多。如何才能使生活美满呢?在心理上,我提出四点意见:
一、无比有更多:我们每天都追求有形、有相、有为的世界,每天都在拥有多少房屋、多少土地、多少钱财、多少儿孙眷属上计较。但是有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有边的,假如能够体会一个无的世界,无不是没有,无的里面更多,无是无穷、无尽、无限、无量、无边,懂得无的妙用,生活的内涵就会更宽广。《般若心经》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其中“无所得”,就是无所着、无所求,因此菩提萨埵才能没有挂碍、恐怖,这是觉悟者的生活,所以无比有更多。
二、远比近更好:我们凡夫看事情往往太过于短视,看不到长远的未来,因此常常为了些微的近利就争得头破血流,就像人和人为什么会吵架?就是彼此太靠近了,你挤我、我挤你,因此有摩擦。世界为什么有战争?也都是因为要扩大自己的土地。假如人与人能够保持距离,彼此就没有纷争,就像车子保持距离,行车就会安全。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眼光看远一点,不要那么近视短见,那么生活就会更美好。
三、淡比浓更雅:浓妆艳抹不一定美,淡淡的妆扮反而更显得素雅、高贵。人情也是一样,佛教有句话:“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我们看佛陀坐在大殿里,信徒向他礼拜,他总是淡淡的,但是彼此心中的那一份情,却是亘古绵长的,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人情更长远,更隽永。
四、道比情更美:情会变,道不会变;情是一时的,道是永恒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道更甚于重视情。
如何过美满的生活?
一、无比有更多。
二、远比近更好。
三、淡比浓更雅。
四、道比情更美。
美满的生活(二)
如何过美满的生活?在生活上,有八点意见提供读者大众参考:
一、要有节制的感情生活:佛教对感情的看法,并不主张一定要绝对的禁欲,但是也不赞成毫无节制的纵欲。佛教对感情的欲念是采取疏导的方式,比方说培养对音乐、美术或写作的爱好,这些都可以疏导感情,其它如拜佛、诵经、布施、徜徉于大自然中,这些也都是疏导感情的方法。
二、要有合理的社会生活:社会有社会的伦理,如同事、朋友、师生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每个人就应该要恰如其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是合理的社会生活。
三、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经济生活,指的就是对物质、金钱的处理方式。佛教并没有说不可以享有财富,反而认为金钱越多越好,但是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财富的取得必须来处正当,用得正当,这才是佛教所认可的净财。相反的,有很多人的经济是用赌博、杀生或不正当的手法夺取、侵占得来的,那就不是正当的经济生活,就不为佛教所认可。这种不义之财,无法用得心安理得,又怎能获得美满的生活呢?所以幸福人生,一定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
四、要有德化的宗教生活:有些人认为宗教徒都很迷信,其实迷信并非不好,迷信总比不信好,不信,什么都没有,这才是不好的。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的,譬如你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甚至信仰道教,它让我们凡事想到“举头三尺有神明”,由于有了善恶的因果观念,做事自然合于道德的范畴,这就是德化的宗教生活,这样的生活,自然容易获致美满。
五、在生活上要随遇而安:我们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的生活里,所到过的地方,所遇见的人,所碰到的事,真是林林总总,不胜细数,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人、事、物,最重要的一点,要能随遇而安。千万不能对喜欢的人就高兴,对不喜欢的人就烦恼,对自己欢喜吃的就贪吃,不欢喜吃的就闭口不吃,这样的生活就不叫随遇而安。所谓随遇而安,就是爱憎不要太强;要和不要,不要太过计较,能够这样面对生活,自然美满愉快。
六、在社会上要随缘不变:我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要懂得随缘,但是随缘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把握当下,所以随缘之余还要懂得不变,也就是说大原则不变,小地方随缘。譬如我们的中心思想,我们做人的原则不能改变,但在一些事情上,大家欢喜,我跟大家欢喜;大家快乐,我跟大家快乐;大家说笑,我跟大家随喜。能够随喜随缘,而又能把握不变的原则,这就是智能。
七、在修行上要随心增上:我们不管在道业的修行上,在事业的开创上,都应该要随心增上。好因缘来了,你就顺着好的因缘;心里的智能生起来了,就随着心里的智能,要不断的让自己升华、扩大,让事业、修行都能随心增上。
八、在处事上要随喜结缘:我们在做人处事上,要能随喜,如果大家都玩得很高兴,你一个人板着面孔;大家都提议要出去玩,你一个人偏偏不肯参加,这就是不能随喜结缘。做人要喜于跟人家结缘,才能获得人缘,人生才不会留下缺憾。
所以如何过美满的生活呢?就是:
一、要有节制的感情生活。
二、要有合理的社会生活。
三、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
四、要有德化的宗教生活。
五、在生活上要随遇而安。
六、在社会上要随缘不变。
七、在修行上要随心增上。
八、在处事上要随喜结缘。
- 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释
-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的解释
-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的解释
- 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
-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的解释
- 天地销归何处去,微尘幻现奈他何的解释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的解释
-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解释
- 性定伏魔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的解释
-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的解释
-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的解释
-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的解释
- 生死河边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释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的解释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释
- 怀恨难入菩提道,应修宽恕及慈悲的解释
-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的解释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意思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