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2》
各位同学:
记得上周讲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我曾提出六点意见贡献大家,今天仍然提出几点意见,供各位参考:
一.从发心中担当责任
我们佛教青年经常会说要‘发心’,但是很少听说要担当‘责任’,更不知道责任的重要。因此,‘发心’往往只有五分钟的热度,而不能坚持自己的发心,贯彻自己的发心;我们应该把发心所做的一切,看做是自己理所当然、必需担当的一种责任。
我们知道‘发心’的重要之后,进一步要了解‘责任’的重要;比方说船只遇到海难的时候,船就要沉没了,船上的人开始逃生,但是最后一个离开船只的必定是船长。这是为什么?因为维护船上人员生命的安全,就是他的责任。所以当船长的人,甚至于必须与其所负责的船只共存亡。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我们平常认为发心是一种义务,于是,高兴就发心,不高兴就不发心,这是有流弊的,现在,我要在‘发心’后面加上两个字‘责任’,因为发心就蕴含着责任。
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为什么?他不爱家吗?他不爱老母妻儿吗?是因为责任不容许他放弃自己的职守,为了要完成责任,只有牺牲小我。
《梵网经》说:‘菩萨见外道及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为什么听见人家谤佛会觉得像三百矛刺心那么痛切?因为佛法不能兴隆,遭受外来的毁谤,就是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心理怎么能不痛苦?常听人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家务也好,事业也好,都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弘法利生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负担的责任。什么叫做责任?我为它下三个定义:
(一)责任是利他的行为
因为除了我以外,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我是人群中的一份子,我要为更多人负起责任来。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责任是利他的行为,是勇者的担当,是有为青年的抱负;不肯负责任的人是弱者,唯有肯负责任的人,才是强者;不负责任是懦夫,肯负责的人才是勇者;好比船长重视其责任更甚于生命一样。
(二)责任是菩萨的本份
我们应该为佛教、为社会、为众生负担责任。为什么呢?谁叫我们是普利人群的圣者之徒?谁叫我们是佛教的信仰者?谁叫我们要学菩萨道?我们走上这条道路,就不容许我们推卸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的存亡继绝,也是佛弟子的责任。
(三)责任是能者的义务
负责任的人,都是能者;不负责任的人,不管他学问多好,都是庸才。为国为民,固然要担当责任;守卫看门,也是担当责任。负责任不是你愿意不愿意,而是做人的义务。
父母生儿育女,养之教之,因为这是父母的责任,有些父母把恩爱给儿女,并不希望儿女回报,因为他把教养儿女的责任看做是义务,所谓义务,尽了义务才会心安。
我们要发心,我们更要尽义务来担任责任。
今天的佛教青年责任感真是太缺乏了!希望今后大家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担当起这时代应负的责任。同时更要把我们的精神勇气提起,修养道德,把我们的佛法学好,为什么?为了担当未来更大的责任。
二.从拥有中养成节俭
平时讲到节俭,大家都会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钱财,还要节俭什么?其实,节俭不光是钱财的节俭,所有拥有的东西都应该节俭。你拥有什么?你拥有了生命、时间,因此,你要好好的利用你的生命和时间,对于你的生命、时间更要节俭。俗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说:‘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节俭时间就是爱惜生命。我们浪费多少宝贵的时光在懈怠、放逸、散漫上面?有多少宝贵的时间在颓唐、随便、马虎中而消逝?我们把大好的年华、青春、生命虚度浪掷过去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浪费的事吗?
除了时间要节俭外,对于感情也要节俭,我们每人都拥有感情,假如你不节俭,把感情滥用了,那会招受多少烦恼?把感情用在不当不正之处,这不是一个学道者所应有的行为。
佛教并不是不重感情,而是要净化感情,是要以智化情,我们要转化自己的私情私爱而来爱佛教、爱国家、爱人群,以及爱自己未来的前途;儿女情长,那是社会上一般未成熟男女幼稚的行为,我们已经进入佛门,我们的感情已经经过一番磨练与净化,应该是成熟的。有成熟感情的人,应该要知道节俭感情,把节省下来的感情,用在一切众生的身上。
物品要节俭,弘一大师为什么一条毛巾用了几十年?为什么一件破衲衣穿了三十几年?他没有钱吗?不是的。他是在节俭物品,佛教常说‘惜福’,惜福能给我们什么好处呢?这就如银行存款,有一定的数目,若不节制用度,随便支付,到头来,终会有取尽存款的时候,这时生活就艰难了。所以,我们应该‘有时当思无时’、‘有’的时候应该节省,好好珍惜自己的东西,时时记住一针一线,来处不易,一米一饭,得之维艰。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来到世间上二三十年了,所有的一切是仰赖社会、国家、师长、父母、常住而有的,你们日常所需,都是社会大众成就你们的,你对他们有贡献吗?你能这样浪费吗?印光大师吃饭时仅吃一样菜,弘一大师也一样,你拿二样来他也仅吃一样,为什么呢?他想到:我对社会贡献的有限,我不能享受丰富的物品。
我们佛教青年,不能养成节俭的美德,将来不但不能贡献社会,反而会成为社会的消耗者,大家都知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这句话,不可以拿不劳而获的金钱充阔老,或者做人情,应该在有限的金钱之下,去学习无限的知识,在很少的金钱之下,完成自己永恒的事业。
在这里,我也为节俭下三个定义:
(一)节俭是储蓄之法
节俭就能储蓄,感情如果不滥用,感情就能一天一天的净化,这样自然能把感情化为大慈悲、大仁爱与大道德;时间如果能节俭,就是储蓄生命,将会使我们的人生延长许多;物品如果能爱惜,将使我们的东西,更能发挥效用;金钱如果能储蓄,则可以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未来的一切,往往是因现在一点一滴而成就的,正如大海是由一点一滴的水所汇成的一样。
(二)节俭是致富之道
我们养成节俭的习惯,将来就会富有,平常我们只看到人家有钱,一帆风顺,而不去探究那许多富有者,他们之所以致富成功的原因。如果我们将来想成为一个富有者不但是在金钱上的富者,拥有大感情的圣者,拥有无量时间的寿者,那就必须遵守致富之道养成节俭的美德不可。
(三)节俭是事业之基
无论你将来发展什么事业,要办图书馆、托儿所、育幼院、或建讲堂弘法利生,你必需由基础做好,那就是从今天起开始节俭,唯有节俭的人,才能使时间长久,才能使情感丰富,才能使物品增加,才能使金钱富足;我们从现在起将已拥有的时间、感情、物品、金钱节俭下来,才是青年的将来成功立业之道。
三.从物欲中有力自制
从世间物欲的诱惑当中,我们要有力量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一个人伟大与否,倒不是看他的钱财多少,地位大小,而是看他有没有自制的力量。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君子能自制而小人不能自制;快乐与烦恼从那里分别?快乐幸福的人生是由于能自制,烦恼痛苦的人生是由于不能自制。
佛教为什么要讲布施?就是要我们对于金钱物品不要贪着;为什么要讲持戒?也是要我们在生活里面要有自制的力量;为什么要我们忍辱?就是在人事上我们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当然,现在的青年,血气方刚,一切行动往往凭着一时的血气冲动,这样的人并不是勇者,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能自制的人,能自己要求自己的人。
我们看唐朝玄奘大师的传记:‘言无名利,行绝虚浮。’玄奘大师说出来的话,没有一句为了名或为了利;他的行为绝没有一点轻浮暴躁的样子。我过去曾经认识一位法师,他一见到人,就说:‘啊!那位张先生很有钱。’‘呀!好久不见了,在那里发财?’‘喔!那个人有地位啊!’他始终把金钱名利看得那么重,说出来的话,都是钱呀!名呀!利呀!不客气说,我那个时候就对他不屑一顾,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视名利如浮云,是没有资格做出家人的。
玄奘大师,难道不知道世间的名利重要吗?他有自我克制的力量,到了名位之前,他更加的虚心,更加的谨慎。但他并不因此而没有‘名’,唐太宗每次要驾幸各地,第一个邀请的就是玄奘大师,他的生活都是国家供养的,朝中文武大臣谁不恭敬他?不过他在这种名利之前,也并不是绝对的拒绝,有名利没有关系,但是在名利丛中,他知道自我约束。
我们要培养自制的力量,我们的生活才能快乐,我们有了自制,今后面临任何诱惑,才有力量对付;关于‘自制’,我也为它下了三个定义:
(一)自制是人类的本能
虽然追求欲望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但是节制欲望也是我们的本能。有的人说:社会讲究纵欲,佛教提倡节欲,难免贻曲高和寡之讥;但是,佛教所提倡的节欲,并不是绝对的禁欲;因为欲望是本能的,而我们另外有一种本能的节制力量,来对治欲望,使他平衡。如果你节制的力量小,物欲的力量强,不能自我克制,那么你就是人间道德的失败者,如果你要在道德人格中完成自己,你必需把自制的本能发挥出来。
(二)自制是君子的要务
自古的圣贤君子,没有一个不克己利人,佛教中所以有那么多戒律,也就是要我们知道自制的方法,具有自制的力量。
(三)自制是修行的条件
大家都知道,佛陀在即将成道之前,曾经遭受到恶魔波旬及数以万计的天魔来扰乱,但是佛陀完全不为所动,终于能证得无上菩提。佛陀所以能不受天魔所扰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具有强大的定力与自制力的缘故。因此,我们从事修行学道的人,也必需要学习佛陀,培养一种自我克制的力量,能够自制的人,才是修行可能成功人。
四.从谦卑中长养自尊
我们人要有自尊自重的心,但是自尊自重,并不是傲慢与贡高,我们的自尊自重要从谦卑中去陶冶。古人说:江海所以能成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居卑处下,不拒多少。
与人相处,最得众望的人,就是懂得谦卑的人。我们做为一个佛教徒,所从事的是教义的传播,不但要有自尊自信的意念,而且更须要培养谦卑的美德。
过去的出家人,‘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能够上与君王同坐,那是因为他具有尊贵的德行,得到君王的爱戴;肯与低贱的乞丐并行,那是因为他明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道理,虽然是乞丐,人格并没有欠缺,所以能够本着谦卑的态度去纳受他们;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是谦卑的,唯有不成熟的人,才会趾高气昂,贡高我慢。
谦虚不是要我们畏怯退缩,不是要我们卑劣懦弱,也不是要我们对一切事情推诿而不负责任,谦卑更不是要我们自暴自弃。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一个自暴的人,不可和他讲话;一个自弃的人,不可与他共事,儒家说培养浩然之气,主要在从谦卑中养成自尊,佛法也是一样。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比丘是以乞食为生的,为什么要比丘像乞丐一样挨户乞食呢?为的是要出家人在与众生接近之中,以培养谦卑的美德。平常我们至诚礼佛,把尊贵的头匍伏在地上,以双手接近佛陀的脚,就是要我们袪除我慢贡高,养成谦卑的习性。
为什么我们要谦卑?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为什么要自尊?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懦怯的。
西方有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如果骄傲,即使是身为天使,也会沦为魔鬼;如果谦卑,虽是凡人,也会成为圣贤。’所以我常说成熟的稻穗一定要低垂下来,‘宇宙有四尺五寸高’,我们六尺之躯的人,要生存在宇宙中,大家都必须要低一低头。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上,我们要学习常不轻菩萨的德行,过那低头而向前的人生。
关于自尊,我也为它下了三个定义:
(一)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自信心要建立在自尊的上面,没有自尊,那有自信呢?有了自尊才能培养自信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自尊,‘三旬九遇食,十载着一冠’,他对自己的人格有无比的自信。佛教里多少古德们深山苦修,甚至三餐无以为继,但他们不肯放弃僧侣的尊严,随俗浮沉,他们对自己能体解大道有无限的信心。因为有信心,最后终有所成,所以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二)自尊是节操的根本
社会人士有社会人士的节操,佛教徒也有佛教徒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不管什么人,他的节操必须建立在自尊的上面,唯有自尊的人才会尊敬人,自尊的人才不会冒犯人,自尊,是人类高贵的节操。隋朝的道悦禅师,居住在荆州的时候,正遇到朱粲造反,朱粲强搜寺中道粮后,命令禅师引路出城,如果不从,即欲杀害,禅师坐于地上说:‘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这种从自尊而产生的节操,虽是盗贼,也不得不肃然起敬。
(三)自尊是人格的标准
一个人有没有人格,主要须看他的自尊程度如何?我们人格的标准,人格的方向,完全在有没有自尊心上决定。出家人应该庄严,不能和俗人一样,一个出家人终日讨好世俗,向权贵奉承,或者只为了一点小利,甘心出卖人格。有人公然抽烟喝酒,不以为耻;有人出入游乐场所,不以为羞;这都是由于不具备自尊心,因而可定出他的人格标准。
五.从笨拙中启发灵巧
我们一向把笨拙与灵巧看做两回事,现在我告诉各位,真正的笨拙就是灵巧的根基,聪明智巧不是从投机取巧中得来的,真工的灵巧是从笨拙中增长的。很多老和尚自称老拙,‘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他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老拙真的这样糊涂吗?这是老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看起来好像很笨拙,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三十年前,杭州武林佛学院院长会觉法师(太虚大师的弟子)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一生最讨厌的是聪明的人。’为什么聪明的人他讨厌呢?因为多少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笨拙,可以脚踏实地的慢慢做,所谓慢工出细活,不从笨拙中启发灵巧的聪明是靠不住的。所谓笨拙者,为学不求急取,做人不想取巧,一板一眼,稳稳当当,你笑我傻瓜也好,你笑我笨拙也好,我就是本本份份的做人做事。
我们中国人常笑日本人很笨,呆板不懂取巧。有一次,我在日本一家饭店的楼上,看到一辆卡车开到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了。这时候四周静静的,正是清晨两点的时光,一点声音、一个行人也没有,那辆卡车停在那里等了一分多钟,等到缘灯亮了才开车。有人一定会觉得他很笨,这时深更半夜的,那里有行人?尽管往前开车就是了。是的,这时候没有行人,我通过去,养成闯红灯的习惯,下次就要出车祸了。他就是守着规矩,虽然笨,但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可以安全。现在日本的社会很进步,是世界第三个经济强国,如果说日本人不聪明,为什么他们会富强呢?因为他们的国民从笨拙、守法之中,养成不取巧、守本份的习惯,所以社会就有秩序,国家就会强盛。
我常看到有些同学念书,正楷还不会写,就先学草字,龙飞凤舞,写到最后乱七八糟,不成字样。如果能够承认自己笨,慢慢一笔一划的写,自然而然的就会运用灵巧了。
在这儿,我对灵巧也下三个定义:
(一)灵巧是贯通的慧解
灵巧,是闻一知十、闻十知百的能力;灵巧,不是凭空捏造,虚造的假聪明,而是贯通的智慧。因为有了灵巧,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无事不知,无理不明。禅宗大德们,有的看到桃花开放而悟道了,有的听到婴儿的啼声而明心见性了。但这种大道一以贯之的灵巧,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从多少经历中,多少笨拙里才能贯通的。
(二)灵巧是敏捷的反应
有了灵巧的心思,对事情才会有敏捷的反应。过去学子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没头没脑的说话,这并不是善知识不长于语言善巧,实在说他是在考验你的灵巧,能不能有敏捷的反应。快川禅师被织田信长军阀放火烧寺逼得无路可走时,快川禅师要求随他的寺众参‘大火中如何大转法 轮’的话头,并且不时的摧着快!快!快!假如有灵巧的禅者,在敏捷的反应下,就应该开悟了。
(三)灵巧是活用的经验
灵巧,是从经验中去多做、多说、多看、多用心想,从经验中去灵活运用。俱胝的一指,可以使许多学子契悟佛法;黄檗和临济的棒喝,可以让多少人接触到禅机;高明的医师,砒霜、毒药,都可以治病。要灵巧才能活用,若无灵巧,好事好话,有时也会惹来麻烦。
灵巧,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学道,要先有灵巧。
六.从理想中实践抱负
说到理想,我不禁感慨万分,今日的佛教青年最缺少的是什么?没有理想,没有抱负。你问他将来的理想抱负是什么?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可以说这就是没有未来,没有未来性的青年人,这会有什么成就呢?
有人把人分成上根、中根、下根的三种等级,上根的人凭着崇高的理想而行事,为理想而辛苦工作,为理想而牺牲奉献;能否达到目的是另外一回事,我就是为我的理想而贡献一切;中根的人,凭经验行事,做到那里说到那里,认为理想太空幻了;下根的人,凭需要而生活,我有面包才会不死,我有老婆儿子才满足,所以下根的人能努力做事,是只讲需要不谈理想经验;禽兽凭本能,如牛马除了寻找水草作为食物以外,就不会有其他的要求。
我们青年,尤其我们佛教青年,可以只求满足生活上的欲望,而抛弃一切理想吗?如果这样,又与禽兽有何分别?佛陀告诉我们,众生是无边的,烦恼是无尽的,法门是无量的,佛道是无上的,人生有那么多的无边、无尽、无量、无上,等着我们去追求,我们还能做一个没有理想的行尸走肉吗?人要是有了理想,工作就不会觉得辛苦;有了理想,吃点亏也不会去计较;有了理想,生活中就有好多力量。所以大家要有志愿,要有抱负,要有理想。
关于理想,我也为它下三个定义:
(一)理想是正当的希望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很多的希望,而崇高的理想,则是我们正当的希望。希望,可以引导我们走上正途,哀莫大于心死,人生最悲哀的事,就是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眼前一片灰色,暗淡无光。就算猫狗,也希望有美好的三餐;就算花草,也希望朝露的滋润;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没有正当的希望,怎么没有崇高的理想?
(二)理想是力量的源泉
人生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力量;没有理想的人生,好比干涸的泉水,就不会长养生机,有了理想,才有力量。人类征服埃弗勒斯峰,因为人类从理想中能够产生出登高的力量;人类能够登陆月球,因为人类有上天的理想,所以就有力量上天。世界上多少伟大的事业,都是靠理想所产生的力量。
(三)理想是快乐的国土
有了理想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有希望,理想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有了理想,你就拥有了一个理想国度;人间的世界,你不容易拥有,你要有一百坪的土地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其他的了。可是你如果拥有理想的国度,则谁也没有办法奈何你。你为何不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呢?可怜的佛教青年,没有崇高的理想,他们顶多希望有一间小庙就好了,根本不敢想成大功、立大业。拥有一间小庙的理想太不值一道了,靠一些小庙怎么能复兴我们的佛教呢?
大家要想成功立业,就必须具备理想,我今天贡献各位以上六点,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作是讲演,这不同于对世俗青年的演讲,因为我们是佛教学院,不是单纯为了做学问而来的。我们是学人间菩萨道而来的,主要是实践人间菩萨的理想,希望大家确实去力行,不要辜负我对大家的希望。
- 上一篇: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3》
- 下一篇: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1》
- 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释
-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的解释
-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的解释
- 修桥铺路又斋僧,戒杀放生第一因的解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
- 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的解释
- 天地销归何处去,微尘幻现奈他何的解释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的解释
-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解释
- 性定伏魔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的解释
-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的解释
-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的解释
-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的解释
- 生死河边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释
-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的解释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释
- 怀恨难入菩提道,应修宽恕及慈悲的解释
-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的解释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的意思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