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问:“禅宗诸师,多拨(这里为佛教术语,遣除之意)净土,此又何说?”答:“禅宗诸师,唯传佛心,所有言说,皆归向上[1]。汝参禅有年,尚不知此,则汝之所解,皆破坏禅宗之恶知见也。”问:“博地凡夫,岂敢自任?诸祖诚言,断可依凭。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则又何说?”答:“六祖直指向上,令人识取自心。汝当作训(解释词的意义)文释义,辨论修持法门。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2],几许[3]误哉!汝须知西方之人,见、思净尽,进破尘沙,及与无明,只有进修,绝无造罪之事。谓彼求生何国者,若在此间,未断见、思,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人,则生凡圣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见、思二惑,彻底消灭。喻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dí相见)面,鄙念全消。若是见、思净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分破无明,则生实报无障碍净土。无明净尽,福慧圆满,则生常寂光净土。在此土现证者如是,在彼土进修者亦然。汝何过虑彼无生处,而自障障人,不肯求生?闻噎废食,自丧性命。则天下痴人莫汝若也。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何不依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汝谓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不知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chuáng吃,古代特指大吃大喝)酒糟[4],逐土块,有甚了期?吾出家三十余年,漱口佛不喜闻之言,则众口同宣。至于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夫言出一口,既以彼为实为可依,则此亦是实是可依。何受损者即依,得益者即违?一依一违,自相矛盾。夫赵州所言,总归本分。佛不喜闻与念佛等,皆属转语。若能直下识得自心,方知赵州道越常情,语出格外,当孜孜念佛,唯日不足矣!倘不能亲见赵州,则宁可以念佛为修持,不可依拨佛为把柄。依念佛,则即生便出轮回,将来定成佛道。依拨佛,则谤佛、谤法、谤僧。现生则罪业山积,福慧冰消。命终则永堕阿鼻,长劫受苦。其利害得失,奚啻天渊?总之,今人率皆福薄慧浅,业重障深。于得益者,皆若罔(wǎng没有)闻。于受损者,全身顶戴(得益受损,且约未悟错会说,非古德所说之法,有益有损也)。诸师酬机之言,悉皆如是,不劳备释。”(净土决疑论)
[1] 向上:禅门术语,即向上一着zhāo,指明心见性。
[2] 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驴鞍桥,驴骨中的似鞍之骨。阿爷,指父亲。下颔,即下巴。
[3] 几许:多少,几多。
[4] 酒糟:造酒剩下的渣滓。
禅宗自梁发源,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虽高超玄妙,犹有文义。六祖后,南岳、青原二祖,遂用机锋转语,唯恐人以解义为悟,而不能实证,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而其参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赵州八十,尚南北参叩,故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可知此种大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劳,况根性下劣者乎?至宋而禅道仍大兴,则实证者盖寥寥矣。即如五祖戒,乃非常之人,为云门偃之法孙,为宋大觉琏国师之法祖。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乎哉?戒公后身为东坡,乃缁素[1]通知,守杭时,尚不拒妓女来往,可知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2]之初果,尚未曾得。今人谁有五祖戒之道力?犹欲仗自力以了生死,而又高推禅宗,藐视净土,其故何哉?一则以少阅经典及《华严经》,或曾阅过,绝不注意。二则不知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个个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不屑而藐视之。不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下,有问:“和尚还为人否?”州曰:“佛佛。”乎?有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赵国父子二王,及燕王,均恭敬供养),如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夫“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与“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及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皆是指归本分之转语。若将前之二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谤佛、谤法、谤僧,永堕恶道。若将后之三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业尽情空,现生证圣,往生上品,渐至成佛。此二种话,各禅书均一齐同录。前二语,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后三语,吾数十年来,未见一人言及一句者。前后所说,皆归本分。后三句,纵不会赵州之意,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意更大。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前二句,纵会得赵州意,也不过是开悟而已,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何以一人之话,会不得当做实话,其祸莫测,而人人提倡?会不得当做实话,其利无穷,而举世无闻?良由最初未遇真善知识,不在己躬(亲自)研究,一闻希奇相似辟驳[3]之话,则中心悦愉,常常提倡。不知古人令人亲见本来之直捷话,认做鄙弃念佛之谤法话,末世此一类人甚多。除知自谅[4],有涵养,决不肯以测字之法为参宗之法者,不受其病。否则,悉是以误为悟之流,尚可以循例而行,不思改革乎?(致广慧和尚书)
[1] 缁素:僧俗。
[2] 须陀洹:译为入流、预流,是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已断三界见惑,初得法眼。得此果位者,再经七番生死必断思惑证四果阿罗汉。
[3] 辟bì驳:驳斥。
[4] 知自谅:知道推想自己的根器和能力。谅,推想。
- 上一篇: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 下一篇: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