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净土法门与修行利益
133、净土法门的特点是什么?
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
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虽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果能如是,万无一失不往生者。净土经论,文义显明,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其为乐也,何能名焉。愿见闻者悉皆修持。各怀自利利他之心,共发已立立人之愿。恭敬受持,随缘倡导。展转流通,令遍国界。俾一切同伦,同沐佛恩,同生净土,实为大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02页 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
134、念佛有什么现世利益?
世人独知念佛身后益,其知身前利益多多。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又如世人由于不知临产劝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可救法。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方可知念佛之妙。而光之芜钞,屡屡言之。居士谓现世无益者,不但未深体净宗诸经论,即光钞亦属走马观灯,未暇详究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77页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又念佛之法,于人之生与死,均有利益。世独知临终助念之益,而不知临产劝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可救法。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13页 复周伯遒居士书)
135、念佛对读书有什么帮助?
念佛方能消宿业。业消看书,一览知妙。
经目略为一阅,不宜看者勾之。即宜看者,亦祈少看。但以念佛治习消业为事。业消看书,一览知妙。此由约而得之妙法也。今人根性陋劣,一博则泛漫无依,心绪纷张,难以相应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00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十)
136、念佛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在哪里?
真信切愿,持名佛号,往生西方极乐国土,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
固当唯精唯一,执持弥陀圣号,真信切愿,企其往生西方。持之久久,心佛一如。不离当念,彻证蕴空。妄想执著既灭,智慧德相亦泯。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不离当处,冥契寂光。唯此一处,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愿吾徒智空,普与法界众生,同赋归欤,则幸甚幸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109页 心归净处跋)
137、念佛对护国息灾的意义是什么?
人以恶感,天以灾应。护国息灾,以平时大家茹素念佛为好。愿力相接,则邪气消而正气长。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国家得护而灾殃自消矣。然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功德。既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不过仍以平素大家护息为好。盖平素大家茹素念佛,愿力相接,则邪气消而正气长。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国家得护而灾殃自消矣。古书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盖已乱之治易晓,未乱之治难明。夫治国亦如治病,有治标者,有治本者。治病者是已乱之治,若求其速效,所谓头痛医头,腿痛医腿,治其标也。其标既愈,然后再治其本,俾气血周流,营卫舒畅。本既痊愈,则精神振起,方能奋发有为。现者国家危难,已至千钧一发之际,余以为今日治国,须标本兼治。兼治之法,最莫善于念佛吃素,戒杀放生,而深明乎三世因果之理。
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种种灾难,皆是过去恶业所招,以致感受现在苦果。故知此恶业者,即过去恶因之所造成也。欲免苦果,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去。现在如不再种苦因,将来即能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嗔痴三毒是也。何谓善因,济物利人是也。若人人明达因果之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灾害自无从起矣。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无恶不作,只知自己,不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已,害人甚于苦已。故余平素常言,因果者,圣人治天下,如来度众生之大本也。舍因果而谈治国平天下,何异缘木求鱼,吾未见其能有得也。
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恶事,来世定得恶果。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善事,来世定得善果。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理与吾佛所讲因果正同。所谓余者,乃正报之余,非正报也。本人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乃所谓本庆本殃也。余报乃在其子孙,余庆余殃,皆其祖父所积而成者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562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138、念佛之人平常能逢凶化吉吗?
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死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大难临头宜能逢凶化吉。
若止靠人求延生,不知求阿弥陀佛,于自己寿终时,接引往生,则是见小而失大。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死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昨一女弟子来,为一姓汪女弟子带些食物。言,汪氏前两月,一日初黑,忽来二十余强盗,各持手枪来抢。其屋楼上下住七家,彼在楼中间。因将电灯息却,其夫妻跪佛前求。而佛前之灯,若有一人吹灭。强盗打门不开,遂不打。余六家通抢了,唯彼未失一物。可知念佛之人,平常尚能逢凶化吉。况监命终时,往生西方之利益,比此大得不可说其形相倍数乎。当劝彼常念为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96页 复刘德护居士书)
139、大难来临时为什么要志诚念佛?
果肯志诚常念,必蒙其加被。纵大劫难逃,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生西方。
现在时局危险,当令一切人,同念佛,及观音圣号,以作预防。果肯志诚常念,必蒙其加被。纵大劫难逃,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生西方。或信愿未至真切,亦多生善道。切不可谓不能免劫,便是白念。须知今生所受之苦乐,乃前生所作善恶之因所感召。今生所作之因,又为来生所受善恶果报之因。以念佛为因,则生西方,以杀盗淫为因,则堕三途,此必定之理事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56页复战德克居士书二)
140、念佛人遇到灾难时结果会一样吗?
宿业不同,结果各异。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若夫现证三昧,固已入于圣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碍。纵现遇灾,实无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几人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51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141、反正在劫难逃,念佛还有益吗?
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不能独不受劫而死,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
现在时局危险万分,无论老幼男女,均当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作预防。今之劫运,避无可避,防不胜防。唯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或致大家同归于尽。虽念佛人不能独不受劫而死。然死后之去处,各各不同。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此意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65页 复刘蓉阁居士书)
142、怎样念佛才能对治不良习气?
清心寡欲,摄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种种恶习,当皆逐渐消灭矣。又若习气深厚,尤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菩萨救苦心切也。
详察阁下之病,由于一向好胜,故每每因气受病,此其一。又以天性聪明,故带聪明人习气,致于女色,不加撙节。再加以忿怒之火,不时而起。譬如双斧伐孤树,已危险之极。又用同善社不良善之坐法,则又为病苦之助缘,以致种种现象,皆由之而生。今若肯依清心寡欲,摄心念佛之法行之,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一切失眠、鼻梁颤动等,当皆逐渐消灭矣。
当先看《嘉言录》中修持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而起。终日由佛不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若只偶尔念一句两句,便欲见效,则是自欺欺人。虽亦仍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则决不可得。凡事均以诚为本,修持可不用其诚,而欲得愈病灭苦之利益乎?又若习气深厚,尤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菩萨救苦心切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07页 与胡作初居士书)
143、念佛对于从事士农工商之职业者有什么帮助?
士农工商之职业者,常念佛号,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古之建大功、立大业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已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者,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04页 阜宁合兴镇净念莲社缘起序)
144、净土法门对于世俗有什么利益?
世俗老幼男女,欲发展其事业,消灭其疾苦者,志心念佛,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
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71页 无锡佛教净业社年刊序)
145、为什么说念佛法门是辅政化民的根本法轮?
世人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淫之理,而酿至天灾人祸,频频降作。若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遵行十善,以净身口意三业。生信发愿,念佛圣号,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由是言之,念佛一法,岂不是辅政化民之根本法轮乎?
现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总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淫之理。至于六道轮回之事,念佛往生之法,更无从得闻。以心不注重于道德仁义,因果报应,纵闻亦不生信。以是之故,酿成大劫,天灾人祸,频频降作,杀机弥漫,民不聊生。其有具忧世之心,欲为挽救者,咸皆提倡佛学,而修念佛法门。以此法,实为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如人习射,以地为的,发无不中。此法仗佛慈力,但肯依教修持,无一不成就者。是故各当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遵行十善,以净身口意三业。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如是之人,生为圣贤之徒,没登极乐之国。展转劝导,相观而善,何难弭灾息祸,修德膺福,敦本重伦,移风易俗,以迄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由是言之,念佛一法,岂非振兴民力,辅弼政教,不据位而化民,不资刑而息恶之根本法轮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76页 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
146、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果能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亦能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令过为困苦。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
须各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庶可永出生死苦海,常享清净安乐矣。又修净业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真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果能如是,则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至冻饿。以真实修持,必蒙三宝加被,不令过为困苦故。然亦不可以念佛之故,妄欲得分外之好处。既有此心,致或反成不吉耳。世间祸福,相为倚伏,福能善享,则其福愈大。否则福未实得,祸已大临。此种祸尚无禳解之余地,以是因福而致之祸,其祸更为酷烈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307页 复罗省吾居士书二)
147、念佛能治好遗传病吗?
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所言解脱之门,唯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他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今 为汝取法名为宗信。以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4页 复琳圃居士书)
148、为什么说佛法如钱,在人善用?念阿弥陀佛能灭定业吗?
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25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149、为什么要普劝一切有缘人共享念佛超胜利益?
一句佛号无一人不能念,且利益超胜。念极超凡入圣,闻声即种善根。故当普劝修持。
以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况此一句,无一人不能念。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闻大家念佛音声,亦有利益。两两比较,故胜于念经多多矣。以念佛最极简便,即不念佛者,闻佛音声,一历耳根,即种善根。由此一句佛号,灌入八识田中,将来遇缘即发。设使怨鬼恶病逼迫,念佛便能却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应当以此普劝修持。不独家人父子,应当劝导。即一切有缘之人,亦当如是劝导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89页 净业社开示法语)
150、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故。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以念佛,人皆能念故。念经,则虽有百僧,念者难得有五十人。有不识字者不念,有识字口齿钝,其快如流不能随,亦不念,有懒坯虽能念而不肯念,故成虚文者属多半。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此极熟之六字佛号,彼若不塞耳,则此六字,历历明明由耳根以贯入八识田中,其人心中,固一句一句之南无阿弥陀佛,从始至终,常得显现。虽不念,与念之功德亦差不多少。况一切来往之人,孰是塞耳不肯令闻之人。既不塞耳,则亦以此六字,由耳根以贯入八识田中矣。一句染神,永为道种之利益,唯念佛独有,念经则无者。以文句各异,不熟者不知是何文。即熟者不摄心谛听,亦难了了。光之愚诚,不仅为尊夫人计也。(《法雨涓滴录》附录:印光老人复黄涵之道尹书节要)
151、三业未净,念佛有没有功德?
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以求其清净。未净亦有功德,切不可错会。
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如此久久,则坏念头自然不起矣。意业一净,身口亦随之而净。三业清净,念佛名号,其功德便广大莫名矣。然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以求其清净。切不可错会,谓三业不净,念佛无功德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21页 复陈凤梧居士书)
152、听一声佛号或念一声佛号有多大功德?
无心听者有大功德。若留心听,功德更大。至诚恳切常念,往生有份。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佛在世时,一老人欲投佛出家,五百圣众,观其八万劫来,毫无善根,拒而不纳。其人在祇园外号哭,佛令召来与之说法,即证道果。五百圣众,莫明其妙,问佛。佛言,此人于无量劫前,因虎逼上树,念一句南无佛,遇我得道,非汝等声闻道眼所能见也。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听久亦有大功德。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
后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其父云,我不念佛,哪有佛。其子曰,你佛多得很。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随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自谓素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菜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36页 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九)
153、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功德更大吗?
此事当从用工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切勿以多少计。
龙舒文,令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此事当从用工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此一句,若单念六字佛号,虽日念十万,念满百年,也不及此一句之数。然则念六字者,念一生,不及念一句。而念一句者,纵有信愿,未必即能往生。念一生,而有信愿者,决定可以往生。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切勿以多少计。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此一名,即圆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何止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耶?(《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7页 复陈其昌居士书)
154、此间发心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就生一朵莲花吗?
众生愿生西方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召感弥陀慈悲誓愿摄受心。两心相应,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
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慈悲誓愿摄受。故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倘精进不退,则其华渐见广大,待至其人临终,佛与圣众,即执此华,接引往生。宋荆王夫人,笃修净业,姬妾使侍,无不率行,有一姬妾,无疾化去,夫人夜梦亡妾,殷勤致谢。又引其西行,见一宝池,其量广大,中一大华,光明殊胜。妾曰,此夫人生处也,其中周围所有之华,皆蒙夫人教,及展转相教以发心者。夫人醒已,悲喜交集,未几,值诞生日,念佛立化。(《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219页 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155、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专仗佛力往生,其所得之益,比业尽情空者,高超多多。可见净土法门之殊胜。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一切法门,不到业尽情空,不能了生脱死,以唯仗自力故难。念佛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即可超凡入圣,以专仗佛力故易。一得往生,其所得之益,比业尽情空者,高超多多。此之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士农工商,在家出家,皆应修持。不唯不碍一切职业,而且能助一切职业得易成就。(《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78页 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156、为什么说佛法真利益多被愚人所得?
老实头颛蒙念佛,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识此义,纵令参禅得髓,看教明心。倘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且莫自恃,致令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遂得带业往生者所怜悯。呜呼!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5页 净土篇序)
157、往生以后有什么胜缘资成道业?
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缘,使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
若依念佛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无论出家在家,士农工商,老幼男女,贵贱贤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缘,资成道业。俾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此全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与当人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得此巨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05页 念佛恳辞序)
- 上一篇:卷三 净土法门与修持者根器
- 下一篇:卷五 净土法门与修持宗旨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