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的人生佛教
一、前言
人生佛教的口号,并不是印光大师喊出来的。可是在印光大师的遗教中,充满了人生佛教的意义。凡是人生一切重要的问题,印光大师都有谆谆的开示。一部份的佛教徒,往往误认净土宗的修持,只要一心求生西方,对于现实人间的世事,可以不问不闻。但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却并不教人废弃世事,相反的,大师常常勉人居尘学道,善尽做人的义务。如文钞正编复宁波某居士书有云:“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这一段遗教,可说是对于学佛而废弃世事者的当头棒喝。际此人生佛教的呼声,响彻云霄之时,欣逢印光大师百龄圣诞纪念,敬将印光大师的遗教中,有关人生佛教的重要内容,予以论述。
二、印光大师最重视人间伦理的实践
印光大师虽是一位精研三藏的大通家,但并不以学问炫人,所以他的文章,浅明易晓,人人都看得懂,人人都爱读,人人看了都受实益。因为大师的文字,切合人生的需要,尤于人间伦常大教,不惮一再反复开示,如文钞正编与丁福保居士书云:“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又一函遍复云:“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朴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正因为印光大师提倡居尘学道,所以并不主张滥行出家,特别强调家庭的佛教,如文钞正编复林介生书云:“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之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友。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
三、印光大师最重视人生问题的解决
印光法师文钞的内容,多半是答复弟子的书信,针对着弟子的实际环境,予以不同的开示。因此大师的遗教,都是适合人生现实问题的解决。在人生的过程中,尤以生、老、病、死四大问题,最为重要。兹将大师对这人生四大问题的开示,分述如下:
(1)生的问题
关于生的问题,印光大师最提倡优生学,什么叫做优生学呢?优生学亦名善种学,亦称人种改良学,就是根据遗传律,产生精神身体都尽美尽善的子孙。大师所作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有云:“欲生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正因印光大师主张以良好的遗传,生产优秀的子孙,故大师又提倡胎教,在同一文中有云:“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
(2)老的问题
衰老是人生不能避免的事,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霜。”一个人应如何安排老年的生活,大师亦有详细的开示,在文钞续编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有云:“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除念佛外,别无一事挂牵。”“现在虽很强健,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现在要穿的衣服,留着穿,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均分与孙媳等,首饰、臂钏、耳环、及金银翡翠等,通通救济灾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旁,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子孙,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3)病的问题
文钞正编复黄涵之书有云:“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可决不必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迦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文钞续编卷下重印达生福幼二编序有云:“善治病者,治之于未病之先,则受益深而无所费。故云: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如是则无所谓病,何用治为!”由此可知印光大师深明“治之于未病”之理,与中医“上工治未病”,西医“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都完全相合。又大师怜悯世人大多因房事过度,以致百病丛生,所以文钞再三痛戒房事过度,如文钞续编与马星樵书云:“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均当侃侃凿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愈。”又大师不仅重视治疗身病,且尤注意医治心病,复马医师书云:“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此与近代西洋医学,生理卫生及心理卫生并重,不谋而合。
(4)死的问题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生都难免一死。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当初在印度皇宫做皇太子时,因出游见到死尸,才起了出家修行的动机。所以如果讳言“死”字,不仅不明人生的真相,且忘记当初释迦牟尼佛创造佛教的动机了。换言之,忽略死的问题,那就是不懂人生,不懂佛教,人生佛教云胡哉!试观印光大师,重视人生,所以也不忽略死的问题。大师所作临终三要有云:“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迥之苦。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四、印光大师最重视现实苦难的救济
人生佛教的意义,是要用佛教的慈悲救世精神,正视现实的人生,解救现世人生的苦难,我们看印光大师的一生,从事慈善救济事业,不遗余力。据印光大师行业记所载:“民国十五年长安围解,急赈三千元。二十四年,王幼农告陕西大旱,赤地千里,即速汇千元,致报国寺资粮不继,亦所不计。二十五年,赴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法,闻绥远灾,即席提倡,除捐收敬仪几三千元外,更写净资一千。车返苏城,先至寺取款汇后,始循众请登灵岩山,其如饥如溺之悲心,类皆如是。南京魏梅荪、王幼农等,于三汊河创法云寺为念佛道场,请师指导,为订寺规。居士任心白,更邀冯梦华、王一亭、姚文敷、关炯之、黄涵之建佛教慈幼院于其间,仗师德望,皆得成就。师对院内孤儿,尤深加慈悯,经费多出自师之捐募及自捐,与上海慈幼院等视,使其有所教养成人。”由上所述,因大师本人力行慈善救济事业,故大师的弟子,亦能在大师领导之下,在慈善事业方面有良好的成就。尤于孤儿的教养,特别重视,文钞中有关救济之文甚多,如上海佛教慈幼院添建房屋落成发隐颂有云:“济济孤儿,头角峥嵘。若不救济,将无由生。既得教育,正器必成。或为工商,或读或耕。为贤为善,嘉会其亨。恪守道义,虽贱亦荣。何况不少,出格俊英。不知慈幼,利益深宏。子舆之言,深具深思。唯愿仁人,同怀慈悲。院屋虽成,常资不资。各为输将,以助成之。幼人之幼,己幼必奇。贤善相继,为世型仪。利人自利,因果如斯。勿或不信,佛语不欺。”今大师弟子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创立慈光育幼院,收养失去父母的孤儿,此种功德无量的义举,当亦受了印光大师遗教感召所致。社会上的人,每批评佛教不做慈善事业,但佛教中的净土宗,还最能正视现实人间的痛苦,做了很多救济人生苦难的慈善事业,那么真正的人生佛教,当在佛教净土宗求之。
五、印光大师最重视社会罪恶的肃清
人生佛教的宗旨,是要把五浊恶世改造成人间净土,化娑婆为极乐。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最大的不同,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极易犯罪,而极乐世界的圣众决无犯罪作恶。那么如能消弭娑婆世界众生的犯罪,就做到化娑婆为极乐,实现人间净土了。所以要建设人间净土,应针对娑婆世界的实际情况,洞察众生犯罪的因素,对症发药,予以救治。印光大师早就看到诱发众生犯罪最大的原因,莫过于黄色毒素,曾作劝毁淫书说有云:“小说出而淫风炽,淫词兴而贞德衰,然谁无羞恶之心,岂肯作禽兽之事,但以聪明子弟,灵敏妇女,一睹此书,悉为所惑,初则艳其词章,以为佳妙,继则情随文转,不能自持,遂致竟以希圣希贤宜家宜国之身,甘作钻穴逾墙偷香窃玉之事,而绝无顾惜者。皆此等邪书之所蛊惑也,其毒人也,烈于蜜饯砒霜,其陷人也,惨于雪覆坑坎,令人灭理而乱沦,破家而杀身,辱先而绝后。”接着大师苦口婆心的劝告世人说:“奉劝当权诸名公伟人,及一切有心世道仁人君子,凡见此等人,务必劝令改业,凡见此等书及板,务必尽行焚毁。有力则独任其资,无力则劝众共举,又祈辗转化导,俾人各景从,必期于世间永无此书,人民各敦彝伦而后已。”其救治众生犯罪的悲心,溢于字里行间。大师对于监狱囚犯的教化,尤多致力,使犯罪者能革面洗心,重作新人。据德森法师所作印光法师行业记所载:“师无缘慈,等及囚人异类,如民国十一年,定海狱犯,师为请智德法师赴监宣讲,授安士全书因果报应净土法门等要旨,囚为革心,类多感化,又任江苏监狱感化会名誉会长,令皈依弟子邓朴君、戚则周、乔恂如为讲师,宣说因果,往生西方,因之狱官监犯舍恶迁善,归心大法,长斋念佛者,不可胜计。”凡此种种利生事业,其宗旨无非为肃清社会罪恶,化娑婆为极乐。凡我佛门弟子,倘能人人效法印光大师的精神,那么建设人间净土,决不是徒托空言的了。
——为纪念印光大师百龄圣诞而作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仁德上人:一计漂亮常知歌
- 仁德上人:应该真信歌
- 印光大师:念佛发光属于魔境
- 印光大师: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本性法师:生命如昙花
- 印光大师:教人念佛则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师:家长应该如何教导孩子?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仁德上人:人生的真实价值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印光大师:念佛人静坐时也必须念佛
- 印光大师:念佛不能恳切的原因是什么?
- 本性法师:退步原来是向前
- 印光大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仁德上人:快乐逍遥歌
- 仁德上人: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需要互相理解、诚敬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乌龙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来的?
- [禅宗五家]万松行秀是怎样使曹洞宗宗风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 [宗门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禅师的慈悲
- [佛与人生]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 [佛学常识]法相宗缘何而来
- [其他汉传法师]众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备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普洱茶名的来历
- [禅宗典藏]《指月录》是怎样一部禅门经典?
- [佛经故事]世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
- [哲理故事]常释怀,做人何必太较真
- [佛与人生]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六相
- [其他汉传法师]一计漂亮常知歌
- [红茶]古树红茶的功效、作用与工艺
- [禅宗五家]临济宗在元代保持着怎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