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
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五
前书想已收到。所言妄念多者,由汝一向应酬外缘,致心中杂念纷至沓来。当作将死,将堕地狱想,一心念佛,则妄念便可消灭矣。正不在经之生熟也。所言普利佛七,以经相送,此系以佛经超度孤魂,何可云有轻慢罪。此事乃与自己回向功德更大。若无事人不求,而自己强送人,而人尚不在意者,此则实有轻慢佛法之罪。令妹识字通文理,能令其夫与儿女皆生信心,其功德不可思议。何得妄欲回南,以期一见光面。且见光究有何益。彼果能依嘉言录以自行化他,胜于见光多多矣。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汝一向多方帮助各善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终至仍在娑婆也。
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渐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之性发现时,可对治,则以至理名言,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气消,再以平心和气,论其曲直,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观法之训。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文钞三编卷一致德森法师书四
去腊拟将广济之信作罢,由师怂恿,于除日起随意书之。妙师见之令録,光本无意于入续钞也。络络索索,有五千言。其初説打千僧斋之流弊,裁去另呈。内中説参禅不易得益,以五祖戒为证。戒师非常人,尚未断见惑,况了生死乎。东坡守杭时,尚不拒绝娼妓,可知其仍是具缚凡夫。师详阅之,可附即附,亦不必执定。光目力益衰,信札益多。去腊立春日,因与妙师说,若常住肯料理,则光不问事。否则一概退回。妙师令人代理,凡求皈依者,空函固多,亦有具香敬者。前二年凡来寺皈依,香敬及特别送光者,通归常住。凡信中寄来者归光。今则特别送者归光。来山皈依香敬,信中香敬,通归常住。上海有求法名者,师代为书,香敬亦归师零用。续文钞事,光不过问,随师料理。若上海求法名者,转来亦是代书,何必无事找事做乎。费福纯有一片字,何福遐亦有一张字,略説节欲之利益,生二子,均十余日死,当是不节欲,故先天不足所致。此辈青年以欲为乐,又欲生强健福寿之儿女,适得其反,可不哀哉。去腊方慧渊有信来,言汤屡病,且不肯忌生冷,每私吃不宜吃者,则遂发病,病中又常念妻子,念亦无益,可知其人由业力故,竟成颠倒矣。光虽未死,且作死想。以故一切事,既不能料理,则不过问,以后随师作主办。钱财在上海者,光俱不要。有力多印,无力少印,再无力不印,均随财力为准,切勿负债,以致棘手劳心也。祈慈谅。凡有信心者,令彼一心念佛,不必以光为念,亦勿特来相看,免得费钱费时,了无所益也。
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接手书,知道念日纯,不胜欣慰。今年之乱,千古未闻。此皆吾人往昔劫中恶业所感。故虽未实受害,而其惊慌惨凄,何可名言。阁下既知气愤为害,何不当发气愤之时,作我已死想。死则任人所为,绝不相争矣。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今人好发起新章程,彼废伦免耻等,尚可公然提倡,欲推行全国。吾人遵佛教诫,戒杀吃素,又何惧同教中之异议。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尚祈以身作则,引彼拘于教者,入大乘法门。以期不孤佛恩,不负己灵,方为救世之道。
老年人固宜一心念佛。看大乘经论,不过明理性,种善根而已。若必欲现生了脱,请如到临命终,如堕大水火以求救而念佛。则必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否则难保定矣。祈熟读文钞自知。
文钞续编上复曾怡之居士书
观姚荷生所叙其父节卿临终各节,盖其平日实未决欲往生者。使决欲往生,何得令家人念鹳音求病愈,待气绝始念佛乎。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节卿临终幸有人助念,荷生不以未竭力助念为歉憾,反以医药未能精到为歉憾,直是无谓之极。其父将终,尚不须请医诊视,(因诊视,瞎打差。)何可以去后说此种无谓之废话乎。按节卿临去,得助念之力为多。助念之人,当率其全家眷属,同皆念佛。张居士何得以嫌烦问其子,此皆不知助念之事体者。以后当注意,极力劝其全家,再为专心念佛。节卿因得助念力,故临终有瑞相。化后骨洁白,又有红若莲华者,此皆佛法因缘、与善行、所感致。至云观音骨通是红莲华色,此语乃从外道伪造之书所出,不足为训。(观音乃过去古佛,谁见其骨色如何,佛经实无是语。)荷生谓以立方不善为咎,及以后纵能屡起沈疴,不能消此遗憾等语,皆属废话。何不率其家人,废寝忘餐,志心念佛。俾其父,若未往生,则直下往生。如已往生,则高增莲品。光目力、精神、均不给,因荷生父子,及张居士之误点,不能不一一指出,以冀以后人人同得往生西方也。
增广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阁下既相信(光)当依(光)所说,方有实益。否则虽有信心,但作种未来之善根而已。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愈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沈,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沈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阁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寿未尽则速得痊愈,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使能减除宿世恶业,犹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以心无异念,即得与佛感应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阁下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光)特为阁下述之,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迥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观音菩萨,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现九法界身,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九法界,即菩萨,缘觉,声闻,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也,)于人法界,又复种种不一,或为帝王宰官,或为隐逸庶民,或为妇女,或为乞丐,了无一定。但以菩萨之像,微妙庄严,世人不能形容,以故多类女像,非菩萨原是女身也。欲供养者,当于北京路长康里佛经流通处,请石印之四方三圣像,用镜龛装好,彼处亦有,则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俱全矣。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次,则心中便可作忆念矣。念佛虽贵至诚清洁,然病人做不到,但心存至诚默念,或出声念,功德仍是一样。以佛慈广大,如父母于儿女痛苦时,则不以平常之仪式见责,而且为其抚摩身体,洗濯污秽。若儿女病好,犹然令父母同彼病时一样伺候,则当被雷打。阁下何得谓卧床默念,恐有罪过乎。即无病人,睡时尚宜默念,况病人乎。
增广卷二与方圣胤居士书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成寿尽,定随业漂沈,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詧是幸。
增广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铁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肌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迥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时教,百千禹亿法门之所无者。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 ,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已,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增广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徜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贷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沈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所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所度之人与众生,并所得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方为真行菩萨道。若见有我为能度,生为所度,及无余涅盘槃之所度法者。虽则度生,实于一乘实相之道,未能相契。以不了众生当体是佛,佛性平等平等。妄起凡情圣解。致无为利益,成有为功德矣。何况声色货利之贪恋粘著乎哉。然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亦属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顺水杨帆,更加橹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腊月三十日,乃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则债主怨家,群相系缚,那容你过。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瞋疑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那肯饶你。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内之根身,外之器界,五蕴包含净尽。能见其是空,则即五蕴,离五蕴。法法头头,皆是大解脱法门,大涅槃境界矣。
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
温州大灾,闻之惨然。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
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
接手书。知居士慕道之心,极其恳切,不胜欣慰。但以校定安士书,及诸冗务,不暇裁复,故迟至今。贪镇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全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尽。庶财宝不失,而主人安泰矣。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镇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若以贪镇痴为自家正主,则如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致消散矣。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矣。是以真修行人,于尘劳中炼磨。烦恼习气,必使渐渐消灭,方为实在工夫。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沈,宜绕念,或立念。昏沈去,常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安士全书,实为末世最胜良导。尤惜阴居士极欲全国流布。俾大家同开眼界。由兹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灾人祸。现已募得一万余部,尚难广布。今寄上通告,并办法一张,祈阁下阅之。随分随力相助,随缘随机相劝。无力出资,则以言赞叹,令人发心,亦是功德。务使迷昧之流,闻晨钟而梦醒。贪恶之辈,见因果而心惊。人心若转,天灾自息。此系正本清源之道。即世谛浅近之法,而直达乎出世深远莫测之法之最胜方便也。凡在知交,当为劝发。无信心人,亦勿强劝,以系结善缘故。若一强勉,便杂烦恼。虽有小功,实获大咎.未能令彼得巨益,有碍自己利人心故。
三编卷三复智正居士书二
汝之所说,乃一切人之通病。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经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然地狱之苦,以未曾亲见,无善根人,尚不能顿发出离逃避之心。最切要者,当想两军交战,炮声如雷,子弹如雨,飞艇在上,地雷在下,一时齐发,则两军之人同皆粉身碎骨,随炮子以分散,化作乌有,我亦身预其中。当其将发未发之时,尚知念佛求生之事。此时惶恐万分,而营官指挥,各执枪炮,不敢稍懈,懈则即时见杀。此时断不至事务所牵,恐怖所碍,不能念佛矣。此种境界,不及地狱万分之一,以凡夫心力所能想到,故想时便毛骨耸然,如亲经历也。汝之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有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淫之人,常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其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相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其余种种法则,文钞悉具。但熟读精思自得,故不多及。
- 上一篇:论持咒
- 下一篇: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附白话文)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印光大师:念佛发光属于魔境
- 印光大师: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师:教人念佛则往生品位很高
- 净界法师:念佛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 理净法师:念佛就能消业障还用诵其他经、咒吗?哪个法门好?
- 梦参法师: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印光大师:家长应该如何教导孩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仁德上人: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仁禅法师:念佛修行路上的两大歧途
- 仁德上人:怎么样才算是明明白白地念佛?
- 印光大师:念佛人静坐时也必须念佛
- 净界法师:念佛人为什么要把心带回家?
- 净界法师:下定决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印光大师:念佛不能恳切的原因是什么?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昌臻法师:念佛应该怎么念?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乌龙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来的?
- [禅宗五家]万松行秀是怎样使曹洞宗宗风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 [宗门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禅师的慈悲
- [佛与人生]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 [佛学常识]法相宗缘何而来
- [其他汉传法师]众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备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普洱茶名的来历
- [禅宗典藏]《指月录》是怎样一部禅门经典?
- [佛经故事]世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
- [哲理故事]常释怀,做人何必太较真
- [佛与人生]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六相
- [其他汉传法师]一计漂亮常知歌
- [红茶]古树红茶的功效、作用与工艺
- [禅宗五家]临济宗在元代保持着怎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