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要—培德积福医行菩萨道
印光法师开示: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倘怨业病,除此治法,断难痊愈。其人,与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从。倘肯依从,则便种出世善根。从兹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则于彼于汝,均有大益。
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无论男女(处女寡妇不宜说,余俱无碍),均当侃侃凿凿,说其利害,俾彼病易愈,而汝名亦因兹而彰。每每医生只知治病,不说病忌,况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心行,非寿世济人之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
古人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世间医士之名已高极,若兼以佛法,则藉此以度众生,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业。以人于病时,得闻不专求利,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倘富者认真为医,贫者只应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信从矣。
又须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生死轮回之经六道,有可语者,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由医身病而愈心病。
又现今是一患难世道,天灾人祸,常常降作。无论水火、刀兵、饥馑、瘟疫、虫蝗、旱潦、怨家、对头等,灾患临头。但肯至诚恳切,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决定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又女人临产,念观世音,决定安然而生,无有苦痛。纵久不能生,将至于死,肯念,则亦即立时而生(要出声念,不可心里默念。以此时须用力送子出,若默念,必致伤气受病。旁边照应之人,亦代彼念。家中人,不在产房,亦宜为念。不拘在产房内、产房外,念之皆有利益也。平常于睡眠,与衣冠不整齐,及未洗漱,并沐浴、抽解、至不洁净处,均当默念。默念功德仍是一样,出声念于仪式不合,非完全不可念也)。
世人无知,视此事为畏途。纵平常有信心人,亦不敢教人念,谓裸露不净,念之得罪。不知此时母子性命相关,菩萨唯以度生为事,此时只取其诚,其裸露不净,乃出于不得已,非不恭敬特作此相者之可比。肯念,则其子即生,不但无罪过,且令母子同种善根。(此见《药师经》,非光杜撰。)若平常,必须致虔致洁,不可引此时为例,而漫不恭敬,则罪过弥天矣。此事凡念佛人均不知。光从前不知俗习之谬,故《文钞》中均不言及。后深知之,故常为一切人说,而其依者,无不即得其效也。此亦利人之一端也。(文钞续编·与马星樵医士书)
又示: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
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
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绩,其为治保也大矣。
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均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及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
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生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为事。纵令财发巨万,亦只得其自身永堕恶道,子孙或成败类,或竟灭绝。徒得自利利他之机,反成害人害自之果,可不哀哉,可不畏哉。《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独世之大聪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乐,反召祸殃。汝能不随彼流,当可得大国手之名实,否则便是民贼而已。何取何捨,祈自择焉。(文钞续编·学医发隐)
- 上一篇:净土法要—述皈依三宝及香敬由来
- 下一篇:净土法要—牢狱为逼人出苦之道场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什么是诽谤正法?
- 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