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恭敬师长之道—不要做一个只归依二宝的在家居士
印光法师:谈恭敬师长之道
——不要做一个只归依二宝的在家居士
余近日去浙江台州一素菜馆,此馆为近百名居士之所共开。此等居士多言修学净土法门,且皆以海外某名法师所讲之法为准。然此等人名曰三宝居士,却全无三宝居士之气分。充其量不过是二宝居士罢了。何以故,以此等居士,见僧到其素菜馆处,决不搭理,视同未见。更不必谈问讯、顶礼。如此恶行,足见其非归依三宝。倘真归依佛法僧三宝者,岂可见僧不礼哉!
然此等不敬僧之事,决非一二居士之偶然也。今之居士,多有此等恶习。有师为居士传授三归,竟有居士从传授三归之始直至结束,决不向传授三归之师顶礼一拜。由此亦足见其之轻法慢人。更有无耻之居士,与己传授三归之师同行时,竟直冲师前,阔步而走。授三归之师前,尚且如此,况余僧乎。此等无耻居士,不仅于授三归依之师前如此轻慢,于教其佛法之法师前亦多如此。余亲见有不少居士口口声声言,我依止某某法师,某某法师对我有法乳之恩,若无此法师我决能于佛法中契入正道。然口虽作如此之言,却决不肯行一下顶礼之事。亦足见其人学佛,非真为了生死也。
人或疑曰,师何以贪人恭敬?余为之曰,非不慧之好人恭敬也,实企其获佛法之真实利益也。诚如印光大师所言:“当今之世,谈玄说妙者,不乏其人。若在此处检点,则便寥寥矣。尤君来书,语颇谦恭。光覆之,已又致谢函,可谓笃信之士。然仍是社会之知见,于佛法中仍不能息心实求其益。何以见之,今有行路之人,不知前途。欲问于人,当作揖合掌。而尤君两次来函,署名之下,只云合十。是以了生死法,等行路耳。且书札尚不见屈,其肯自屈以礼僧乎。光与座下心交,与尤君亦心交。非责其见慢,实企其获益耳。”(《增广印光大师文钞》复弘一师书一)由此可见,今学佛者,纵为笃信之人。倘于依止学法之法师前,不肯自屈顶礼,则于佛法中决不能息心实求其益,不过增长其知见罢了。
印光大师又言:“至于古人于同辈有一言之启迪者,皆以作礼伸谢。此常仪也,无间僧俗。今礼教陵替,故多多皆习成我慢自大之派头。学一才一艺,不肯下人,尚不能得,况学无上菩提之道乎。此光尽他山石之愚诚也。”(《增广印光大师文钞》复弘一师书二)阅大师之文,方知今人之成就何以大不如古人矣。盖今人不能恭敬也。古时儒家学者,于同辈之间,倘蒙同辈之教诲,纵使一言相诲,都尚要礼拜答谢。而佛门之僧众,于此事则更加注重矣,是故古人学佛多有成就,所谓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而今礼法不兴,居士亦多我慢自大之习气。然此不肯自屈之习气不改,则决定不能得佛法之真实利益。是故印祖言,学一才一艺,不肯下人,尚不能得,况学无上菩提之道乎。而学佛居士不致力于此,所学越多,则我慢习气越深,欲了生死则难矣。故真学佛之人,见授法之师决不可不顶礼。倘于授法之师,决不顶礼者,足见其我慢自大,兼乏学佛之真实信心。何以言之?因印光大师于《复周群铮居士书》中有言:“令友患病,只宜劝其回家将养,万万不可令来普陀。以彼系大派头,食用须精,屋宇须华,供役须伶俐。一不如意,便生烦恼,法雨一件亦不能合彼之意。况彼自大自高,绝无信心。虽汝兄开名代祈归依,光至上海绝未一次礼拜过。(光非责彼不敬,由是知彼自大,兼乏信心耳。)”(《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周群铮居士书)
人或疑曰,何以不敬师长,难得佛法之真实利益?余曰,此非师长好人恭敬,实是不愿人不敬佛法。佛法者,乃了生死之无上大法也。人于开示此无上大法之师,尚不知恭敬顶礼。此非只轻慢师长,更是轻慢如来之无上大法也。轻法则决定不能,实得法益。纵使深通佛法,亦只是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得真实之佛法利益。是故古人言“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是故不知恭敬教授佛法之师长者,而反想靠佛法了生死出三界,则大难矣。正如印光大师所说:“今礼教陵迟,凡研究佛学者与知识信札,多皆用合十合掌谨启等,而不肯稍屈。夫禹拜昌言。子夏丧明怨天,曾子责之,尚投杖而拜。是同侪有一言启迪于我者,皆以屈礼谢之。今行于歧路,有所不决,拟欲问人尚须合掌。况欲资之以了生死大事,而以行路之仪奉之,是轻法也。轻法则不能实得法益。昔古灵赞禅师大悟后,欲报剃度师恩,多方启迪。其师异之,令其为伊宣说。彼谓当设法座,令其师迎己升座礼拜,然后可说。其师依之,遂于言下大悟。使古灵不如此重法,其师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说,说亦只得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昔清世祖章皇帝,拜玉琳通琇禅师为师。尚欲取一法名,琇师谓帝王何须用此。彼不肯,祈取一丑字眼名之。玉琳乃书十余丑字,令其自选。乃取一痴字。其派在行字辈,故名行痴。凡与玉琳之法徒书,其署名则云法弟行痴和南。开国之皇帝尚如此自屈,若以今人推之,当先加以刑,然后问法,方合其式。否则平人失其为平人,皇帝失其为皇帝矣。光于佛学,一无所得。如盲对五色,聋对五声。了不知其如何为声,如何为色。然于主敬存诚之表面,颇愿竭我愚诚,以尽他山石之小益。既属心交,当不以琐屑弃之。”(《增广印光大师文钞》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正基于此,故印光大师处处指示学人恭敬之道。如民国朱智贞居士因其父亲将欲去世,故向印祖请问父亲临终时之注意事项,及逝后之丧事处理等。然于信中不言顶礼,只云合十,此为印祖之所批评。祖师言:“汝太不洞事,为汝父之事,请开示于师,尚不言顶礼稽首等,只云合十。汝试想想,此种重大事,止以合掌了之,不成自视其事为不紧要乎。光以汝不知故,为汝说之,非求汝恭敬也。(十二月初一午前即日回山)”(《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朱智贞居士书一)故知学佛法者,于授法之恩师不行顶礼,乃是视佛法为无关紧要之事,此过大矣!
且印光大师于《复易思厚居士书》中又言:“皈依者,皈依佛法僧三宝。以期依教修持,了生脱死,不止如世间拜师而已。然世人拜师,读书,或学手艺,下至剃头修脚,也须三拜九叩。汝函祈皈依,且问许多话,又要几种书,不但不用顶礼,并合掌也不用。如此祈人开示,也太无理。况要皈依,则皈依一事,不值半文,成一无可尊重之事矣。行人问路,尚须拱手点头。汝皈依请开示要书,只以敬上了之。若无此三事,不知又若何傲慢也。光依佛普度众生之心开示汝。依维持法道之义拒绝汝。否则光便是自轻佛法,亦令汝轻慢佛法,故将汝之过处说破。汝必欲皈依,当向常熟寺中求之。光老矣,无目力精神应酬也。以后切勿来信,来决不复。寺中皈依,若升座说,则未升座前,客堂顶礼知客师,方丈顶礼和尚。和尚上座,跪拜要经一小时多。下座,送和尚到方丈,又顶礼。又顶礼站班各师及知客师。汝函祈皈依,顶礼之字,都不肯写,太把皈依三宝事看得轻了。光若不说,光亦罪过,故再说之。”故知今人,求人开示,尚不知合掌顶礼,直是无理之极。诚如祖师所言,且问许多话,又要几种书,不但不用顶礼,并合掌也不用。如此祈人开示,也太无理。又若皈依之时,不顶礼传授皈依之师。此等恶习,亦如印祖所说,则皈依一事,不值半文,成一无可尊重之事矣。而今之学佛居士多皆如此,又此等居士之师欲彼此相安,多皆不说。则师与弟子,彼此皆成轻法之罪。诚如印光大师在《复宁德晋居士书三》中言:“二令弟处,汝当先致书于彼,说其代为彼求皈依之所以。先将法名寄去,令彼来函礼谢,则便可下真实开示。若毫无交待,便去开示,或恐不入,兼于礼节有所亏。彼若来信,须称弟子宁□□,法名德□顶礼字样。此种事,固不须说,然有不知世务者,欲求皈依,尚不肯用一自屈之字样,则成轻法慢人。若许,则彼此均获过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阅祖师之文,不禁惭愧之极。不慧亦深负印光大师之教诲也甚矣。因不慧也曾为几居士略示过佛法,及传授三归。然每念及不慧年龄尚轻,及无德无能等。故见居士不加顶礼,决不言之。明知其为轻法慢人,而知而不言,此不慧之罪也!是故作此一文,广劝真心学佛之士,当要恭敬僧尼,尊重师长。
然虽曰恭敬僧尼,却又不可不知恭敬与亲近之别。见一切僧尼皆当恭敬,然不可皆当亲近。以僧尼中有邪有正,有善有恶。善正之僧尼则可亲近学法,以增长智慧,培植善根。恶邪之僧尼切不可亲近之,若受其邪恶魔见之导,必定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是故僧尼之邪正是非不可不辩。正如印光大师所言:“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止一往,则或恐不知去取亲疏,或致受损。譬如有人,若诗若文,若宗若教,皆悉高超。而其品行卑劣,不堪为人榜样。倘不加分别,概行亲近。此人亲之,不但行为或随彼转。而其任己臆见,妄说道理处。无真知见,或被所惑。须必居心则若贤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则亲贤远愚,取优去劣。如是则可免相染之弊,及挂误之愆。天下事,有一定之理,无一定之法。若不以情事而为定夺,如执死方子医变症,则生者少而死者多矣。必使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则得之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八)而今不少学佛之人一见僧尼诸师,便普行恭敬亲近,却不知此中有贤有愚,有优有劣。于愚劣之僧尼亲近,于优贤之僧尼反行疏远,此诚可怕之行、无知之举。是故印祖言,须必居心则若贤若愚,通皆恭敬,不生傲慢。行事则亲贤远愚,取优去劣。如是则可免相染之弊,及挂误之愆。学佛之人,不可不知。
本文原题:印光大师谈恭敬师长之道
本文作者:浙江省天台山佛学院释本幻
- 上一篇:戒烟方和治麻疯病方(文白对照)
- 下一篇:净土法要—闭净土关规则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印光大师:念佛发光属于魔境
- 印光大师: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师:教人念佛则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师:家长应该如何教导孩子?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印光大师:念佛人静坐时也必须念佛
- 印光大师:念佛不能恳切的原因是什么?
- 印光大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师: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师:念佛法门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号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师:生病时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师:一切法门都是依仗自力
- 印光大师:文殊菩萨证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印光大师:礼拜佛菩萨时心中默念或开口称念都可以
- 印光大师:念佛人要能依照净土三经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印光大师:每天的功课都应当回向法界众生
- 印光大师: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计划,更应该有往生计划
- 印光大师:富贵使人迷惑,有权力还不变初心的能有几人?
- 印光大师:每日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清净法师:供奉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消除障缘
- 仁禅法师:五种适合绝大多数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印光大师]心净就能往生净土
- [乌龙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来的?
- [禅宗五家]万松行秀是怎样使曹洞宗宗风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 [宗门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禅师的慈悲
- [佛与人生]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 [佛学常识]法相宗缘何而来
- [其他汉传法师]众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备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普洱茶名的来历
- [禅宗典藏]《指月录》是怎样一部禅门经典?
- [佛经故事]世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
- [哲理故事]常释怀,做人何必太较真
- [佛与人生]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六相
- [其他汉传法师]一计漂亮常知歌
- [红茶]古树红茶的功效、作用与工艺
- [禅宗五家]临济宗在元代保持着怎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