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讲记 卷二 观行品 第十三

  观行品第十三

  下面我们看(观行品)第十三。

  这是外人说:「龙树啊!你说一切法空,不对!」经上说过,色是质碍相,受是领纳相,想是取相相。谁知道行是什么相?行是造作相啊!识是了别相。既然行是造作相,是有行啊!你说无作,怎么对呢?明明经上说行是造作嘛!所以他难问。

  外人就说: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取相是虚诳,虚诳就是行。所以他说「诸行妄取故」,诸行是妄取啊!既然是妄取,是有其行,有其行是有其作啊!是名为虚诳,所以行─虚诳。实在有的,你说它空,不合道理啊!

  外人不知道经上这么说,虚诳妄取相,因为一切法无相

  首先我们了解,大家知不知道一切法无相?总说一句,无相就是实相。有谁说那一法有相?我看你们了解了没有?

  一切法无相,什么原因无相啊?谁知道?因缘生所以无相嘛!法是因缘生的,没有自己的相,都是因缘相。因缘相还是无相,所以因缘相,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

  大家想一想,不还是无生法吗?

  我再说一句,作是因缘作,灭是因缘灭,作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于法无所有,所以就无相。于法无所有,所以就空。于法无所有,所以无生。于法无所有,所以无作。于法无所有,所以无灭。于法无所有,所以没有分别。大家懂这个道理吧!

  所以佛说,取相皆是虚诳法,不实。外人会错意思,说:佛说过嘛!虚诳妄取相叫行啊!其实那个行是空,因为妄取相,相有生灭,所以众生虚诳落入生灭。妄取相不实,不实就无生,无生就无灭。本来这个法不生不灭,因为虚诳妄取相,所以众生才落入生灭。

  生灭是无常,不生不灭是常。生灭没有,无生无灭;无生无灭也没有。这是什么道理?无性随缘见生灭,随缘无性无生灭。随缘无性,佛的法身;无性随缘,佛的报化身

  一切万法,法尔如是。众生迷,不知;圣者觉悟,才明白。无生无灭就是生灭,所以无生无灭空;生灭就是无生无灭,所以生灭空。众生迷不知,执着为有,外人也执着为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大千,是法身。觉悟了以后,常是六道常是法身。迷了以后呢?虽然常法身,常六道。

  我们大家就在这儿不能通过,大家都有法身,可是落入六道。抖擞精神,挣扎过来,就觉悟了。所以佛在经上说虚诳妄取相,是造作行,那是说空啊!外人错会意,会以为有。

  我们知道,生死涅槃,毫厘之差。透过去,涅槃;透不过去,生死。实在是毫厘之差。恳切一点儿说,生死就是涅槃!生死是不是因缘生死啊?生死是因缘,没有自己的体性,没有自己的体性就是涅槃啊!所以生死即涅槃。

  你生烦恼,是因缘而生啊!因缘生的烦恼,没有自己的体性。没有体性就是菩提啊!迷了就是生死,就是烦恼;觉了就是菩提,就是涅槃。大家学佛,学的什么?学那个觉。觉就是佛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嘛!所以觉就是佛。如此觉者,是名学佛。

  所以学佛有几种人:一种人,名字学佛,名义上学佛。其实他学的都是迷,唯有凡夫是这个样。又有一种人,学佛学觉,只求自觉,不求觉他,小乘。还有一种人,自己觉悟以后还求觉他、觉别人,菩萨。佛呢?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共,我们假名它叫中道。所以佛自觉共二乘;觉他共菩萨;觉行圆满,不共。所以我们学佛要学觉,一步一步往上爬。

  打铃了,我们再讲一偈就休息。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这是龙树菩萨回答。「虚诳妄取」没有实在的东西,于中何所取呢?因为一切法因缘生,没有自己的体性,没有所取嘛!所以他说:「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我们大家都是取着啊!在虚诳当中想取着一点儿东西,不知道一切法空。取着于空,无所得。空,无所有。所以说起来,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不可得。既然如此,所以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分别。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休息。

  有谁不明白?有问题可以问。没问题,我们下课!

  继续讲《中论》,︿观行品﹀第十三。今天从: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我们首先知道:法有差异,是法相,无差异是法性。法相虽然有差异,可是法相是幻化的,所以差异而无差异;法性虽然是无差异,可是法性就是缘起,所以无差异而差异。先把要点提出来,使大家知道。

  龙树菩萨讲「诸法有异故」,诸法怎么有异呢?法是有为,有为法有三相,生相、住相、灭相。生相不是住相,也不是灭相;住相不是生相,也不是灭相;灭相不是生相,也不是住相。所以说有差异。既然生住灭三相差异的,生住灭三相如幻如化的,都是无性,所以他说:「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下面半偈,他恐怕外人执着有个无性法,所以他说:「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无性法不是有,因为一切法空。一切法性空故,这个空是指法性讲。

  法性空,有人或者疑惑法相不空。他不知道法相是缘起的,缘起没有自性,没有自性也空。所以他后半偈讲:「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外人还是执着有法,他就问龙树菩萨了,就是下面一偈:

  「诸法若无性云何说婴儿

  乃至于老年而有种种异」

  他问「诸法若无性」,要是法无性的话,「云何说婴儿,乃至于老年,而有种种异?」他举实在的例子反驳。他说如果照你的说法,法要是无性,那怎么有婴儿呢?有婴儿就是举人为例子,人有婴儿时,在地上爬的时候,有童子时,壮年时,老年时。

  这是很浅显的例子。譬如说,大家空不空?如果你说大家也空的话,为什么有男有女?有老有小?这是外人立论点,既然有男有女,有老有小,就有差异啊!

  外人这个立论点,我们可以知道,他着相!实在说,无为法是法性;有为法是法相,所以才有生住灭三相。外人就着于法相了,我们说他着于有法。要知道,法相不离法性,法相还是无性,那就叫依他起;如果你执着法相是有,就是遍计执。

  如果你会到有为法皆是缘起,缘起就是依他起。既然是缘起的法,此法一定是无常,生灭无常嘛!要是无常,就是无为,无常法无性嘛!会到无为,就是见性。

  我们举个例子说。讲台是缘起的,不要问,是无常的。无常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法性。大家是缘起的,不要问,是无常的。山是缘起的,不要问,是无常的。记住原则,凡是缘起法都是无常。所以《中论》说:「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一切法差异─无常。

  这个很重要啊!我们学佛就在这里下功夫,希望大家不要忽略。知道缘起法无常─初了生死,了解生死。你考虑,接触的事物,如果都是缘起的话,不要问,它一定是无常,就了解生死之因了。

  如果执着有法,落入遍计执,随着生死走。知道无常就是无性,无性就是圆成实,叫了脱生死。看你功夫用得到不到。我们藉持戒念佛,求这个法。

  所以我们就知道,外人说:「诸法若无性,云何说婴儿,乃至于老年,而有种种异?」你看一看,遍计执性。

  下面龙树菩萨破他: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

  这一首偈,我们看出来,古德判为纵破。

  如果说诸法有性的话,有性是决定啊!婴儿决定是婴儿,不会地上爬,匍匐时就是地上爬;匍匐时决定了,不会到童子时,乃至不能到老年时。那怎么有差异呢?再一个角度看,如果会到缘起,会到诸相如幻如化,如幻如化不是实有,他怎么会有差异?所以有性不能差异。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如果是诸法无性,我们知道法是有为法,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如果法无性,是没有此法,就是空。空怎么会有生住灭?「云何而有异?」

  他这个偈里头,有两个字,可能是翻译人的巧用。他说有性呢,「云何而得异?」无性呢,「云何而有异?」一个用「得」,一个用「有」。可能翻译人为了提醒大家:有决定性的话,怎么而得异呢?如果法无性,是空的,空怎么有异?我们大家注意到,我们看这点就想到,作者或者翻译者,很费一番苦心啊!我们不知道是作者的意思,还是翻译者的意思。

  诸法要是有性。从缘起边说,法有生住灭。如果法有性的话,违背生住灭,违背有为法。或者有人问,不违背有为法,不就对了吗?那不违背有为法,就有生住灭,就有变异,变异如幻如化,就无性。

  所以了解以后,横看龙树菩萨讲得对,竖看还是龙树菩萨讲得对。

  下面一首偈,龙树菩萨说: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壮」

  「是法」就是一法。换句话说,一法则无异,它是一个嘛!一法怎么没有异呢?一法就是那个无性,所以没有差异。这从那儿会呢?从缘起法无性会,「是法则无异」,直接说。

  我举个例子提醒大家。大家看过华严,华严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还记得吧!一就是法性,一切就是法相。一即一切,那告诉你法性就是法相;一切即一,法相就是法性。一即一切,华严宗又有一个说法,一是因,一切是果,这就是那个「因赅果海」啊!一切即一,就是「果彻因源」。

  所以我们借用它这个思想,来贯通「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怎么「异法亦无异」呢?差异法都是缘起,凡是缘起法都有差异。缘起法无性,还是没有差异啊!

  所以大家注意到,不可取相。相有几种呢?一切法非一相、非异相,不是一相也不是差异相。非一异俱相,也不是一相、差异相同时俱有的。因为「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所以「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壮」。

  这一句可以从两方面会,壮不作老,老不作壮,从圆成实会或遍计执会。

  我们先说从圆成实会。壮无性,老也无性,他怎么壮作老、老作壮呢?那不合理的!

  再从遍计执会。假使说壮有定性,定是壮,万万年还是壮,不会变成老。有定性,就破坏生住灭了,破坏生住灭就破坏有为法。根据有为法立的无为法,有为法被破坏,无为法也被破坏。我们说这个人,有为与无为全破坏,落入断灭。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问,有疑问举手就可以问。其实有疑问是自迷,法不迷人,人自迷。

  没有疑问,我们看下面一颂:

  「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

  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

  如果一个法有差异的话,那么牛奶就是乳酪;可是你买牛奶,买不到乳酪,它不是一法。或者有人又迷惑了,说一法没有差异,二法有差异吧!二法如幻如化,缘起无性,还是没有差异。这一偈破异法。「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乳酪,牛奶做的,不是另外一法啊!假使离开牛奶,那有乳酪啊?

  这偈有两层。第一层我们知道乳酪是牛奶做成的,没有差异。没有差异,他说一切法空啊!所以第二层我们就会到了,乳酪从牛奶做出来的,没有另外一个法。这么说它无性啊!无性还是空啊!

  总而言之,他说法性空。他说法性空,容易会到。那差异法是什么?有谁知道?差异法是法相假。空即假,假即空。

  唯识宗从假边说,说依他起;从性边说,从空边说,叫圆成实。净土宗也如是,念而无念,假即空;无念而念,空即假。

  如果你能会到这个地步,假就是空就是真,假也真。会不到,执着有法,真也假。一切佛法皆如此。

  譬如以律宗会通华严,一即一切,无作戒体就是作戒体;一切即一,作戒体就是无作戒体。

  打铃了,我们再抢着讲一偈。

  外人执着有法,他听龙树菩萨这么一说,他说了:「照你的说法,一切法空,可是空是有法吧?有这个空法吧?」他不知道,如果空是有法的话,空就是有啊!还是执着有法。

  龙树菩萨说: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你所说的这个空,是对待不空立的。有不空法,和不空法相反的,就是空法。两边都着有,实在没有一法不空。一切法都是有为,既然是有为,都是生住灭三相。既然是生住灭三相,那都是无性。无性就没有「有法」,有法没有,怎么能根据有法立空法呢?譬如我们说无为法,没有啊!那是根据有为法立的。没有有为,怎么有无为呢?很微细,你稍微马虎一点,就错误了。没有有为,怎么有无为?

  我们换个方式讲,没有法相,怎么有法性?没有一切,怎么有一?没有依他起,怎么有圆成实?大家了解了吗?

  今天时间到了。

  大家要开开你的智慧之门啊!没有生死,怎么有不生不死?没有念,怎么有无念?没有众生,怎么有佛?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我要是支持得住,我坐在这里说一个小时也说不完。

  好!现在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行品﹀最后一偈。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大圣是佛。佛说空法,是为叫众生离诸见。如果你离见的话,不见有也不见空。见有是凡夫,见空是二乘。不见有不见空,就离两边。如果你还见空,「诸佛所不化」。众生执有,佛说空化他;如果众生再执空,那颠倒甚深,所以诸佛所不化。

  或者有人问:「怎么样不见有不见空呢?」知一切法性,随缘无性。随缘是有,无性是空。随缘无性,有即空,所以说不见有;知道法性,无性随缘,空即有,所以就不见空。知随缘无性,不住常边;知无性随缘,不住断边。不住常边,不住断边,就合乎中道。可是也不住中,如果你住着于中,还是边见。

  随缘无性是佛法身,无性随缘是佛报化身。随缘无性,拿念佛法门讲,随缘是念,无性是无念,契入随缘无性,就是念而无念;契入无性随缘,就是无念而念。这就获解脱

  什么叫解脱?不被烦恼所缚,谓之解;得自在,谓之脱。如果你知道随缘无性,无性随缘,就不被烦恼所缚了,可以得到自在了。

  这一偈是最后一偈,大家对(观行品)有问题可以问。

  没有问题,我们讲下面一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