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舍无求的教育志业
大舍无求的教育志业
证严上人
人生一定要有宗教的信仰,「宗」就是人生的宗旨,「教」就是生活的教育。世界上的宗教,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或者是佛教都很好。对我而言,人生离不开宗教。
佛陀来人间,是要「救渡众生」。究竟什么是「众生」呢?「众」是很多,很多不同类型的生命叫「众生」,佛陀要教育众生成就圆满的「人生」。因为真正是「人」的人生并不多,孟子也说过「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因此,老师们要教的是「人」,最重要的是要教他们会「做人」,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教学生成就真正有「人格」的人生,而不是「众生」的人生。
慈济十戒的缘起
几年前,我制定慈诚十戒,后来成为慈济人的十戒,这十戒的源起是什么呢?记得有一次,医学院李校长提起最好不要抽烟,我就问他抽烟到底有什么害处?李校长说:「害处很多,烟吸进去再吐出来的二手烟有很多化学成份,其中几十种含有致癌成份!」当时,有些人流行打速赐康,或吸食其他的毒品,这对身体的残害更大。
有一天,慈济委员带着一群孩子们来,我就劝孩子们说:「你们不要抽烟,更不要去沾染毒品啊!」这些大孩子有的说:「师公,我知道!」有的说:「师公,您说抽烟不好,可是我的老师和爸爸也在抽啊!」我一想,是啊!应该从「爸爸级」开始呼吁,所以就订立了慈诚队和委员不可抽烟的规矩,要带给孩子清新的教育。
有位慈青说,他们到监狱去慰访,听到里面的年轻人说:「我又没有伤害别人,我只是吸毒,为什么要被关起来?将来出社会,要怎么面对社会呢?」这是他们的心声,他们心里似有一股怨恨。当时那位慈青的回答很好,他说:「你有伤害到人啊!因为你伤害到你自己,而且伤害了父母亲的心。」所以,老师们!何不在孩子的心灵还很清新之时,就给他们很好的教育引导,使他们不致误入歧途呢?
为社会开拓一股清流
我们的社会,如果没有教育就不会进步;人生,如果没有文化,实在也没有意义,各行各业都需要教育。老师们,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们都有心为社会开拓一股清流,就应该用心去办教育,好好应用我们的使用权,为社会、为教育付出,而且付出要及时。因为,使用权不是等到人老了、死了才没有,不对哦!我们到医院复健室看看,有些患者,一秒之前还有使用权,一秒钟后就再也没有了,所以要常常警惕自己,把握分分秒秒,发挥良能。
台湾空间不大,人也不多,才两千多万人,只要老师们有心,「净化人心,开拓出一股清流」,应该没有什么困难。因为,每位老师有五十位学生,就等于有五十个家庭,一百位父母,还有他的阿公、阿嬷、兄弟姊妹们等等,所以,带好一个孩子就可以影响一家人啊!
许多孩子的问题,多数是出于家庭的问题,如果老师们好好的多用心,平常不仅教育学生,还透过学生影响他们的家庭,让每一个家庭幸福和谐,这个社会就能祥和了。
人能弘道
屏东尤老师本着志业精神,用静思语教学来带学生,他们的学校常常被评定为模范学校,而模范班就是尤老师教出来的。他们学校曾经有三个问题学生,其中两个交给尤老师带,这几个孩子会跷家、逃学、还会偷窃,而且非常调皮捣蛋,尤老师起初也很惶恐,不知道要怎么教?不过,他谨记要「甘愿做,欢喜受」,心里想既然学生已经来了,就要甘愿地接受,所以他用「爱」来带他们、关心他们,也用静思语来教学。现在,他们两位真的都变乖了。
但是,另外一个学生仍在逃学,他们俩就跟尤老师说:「老师,他很可怜,还在跷家,不如把他也带来我们班吧!」尤老师说:「你们不会再受影响吗?」孩子们说:「老师,你放心啦!他进来,我就有办法带他。」看!真有义气呢!所以,教孩子要用正确的方法教他们,学生好不好,就看老师肯不肯用心啊!
几年来,慈济教师联谊会推展静思语教学,慢慢已展现出成果来,不只是老师自己改变了,连学生和家长也有了改变。静思语教学的「静思语」是个法,教学的是「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由于老师将静思语用得非常恰当,所以才会把静思语的法变成妙法,妙在自己的受用,诚恳的付出,而使学生也能受用。
有受用才是妙啊!没有受用的话,再好的法都没有用。这种妙法是先用在自己,然后才能施于别人,这叫做「诚」。用很诚恳的心,诚心诚意的去付出。感恩各位老师将静思语活用起来,用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也用在整个家庭上。
要注重人文教育
我很注重教育的文化、人文的文化,慈济护专创立才六年,经教育部评鉴,已经得到五项的第一名,这都是校长很用心配合懿德妈妈,注重慈济精神文化的成果。因为,我们不只给护专的孩子学习功能的知识,也安排人文的课程。慈济「人文」不是讲古代的名人如何,而是让学生们知道,现在有许多好人、好事可以学习。在人生的舞台上,一个女孩子是多角色、多功能的,因为她们必须扮演多种角色,具足多项功能。
比如:她要做一个很成功的乖女儿;在学校要当尊重老师的好学生;毕业后,要当一个很敬业的好护士;将来嫁人了,要扮演一个成功的贤妻;生了孩子,要当一个良母;而且她有婆婆、有公公,要当个好媳妇。一个女人,必须扮演这么多角色!所以,我们要教她们很多的功能,而且还要将功能转为良能 -- 无所求的付出。
功能和良能不一样,知识和智慧也不一样。知识的学习是学得专业功能,但是,这样的人,是不是就是好人呢?不一定!若能本着真正的智慧发挥所学,才是真正利益人群的良能。我们的教育目标在此。我总是告诉护专和医学院的校长,要多重视孩子们的生活教育。
甘愿「选」,欢喜受
实施静思语教学的好老师们,都很尽心的自我管理,也很用心的付出,这种良知的启发和付出良能的感受,就是自修自得。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这样,那就不用教育部来随时督导了。不过,我觉得慈济教师联谊会的精神还要再加强,大家的用心和努力,不一定要教育部来看,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教育部长 -- 自我的教育部长,自己当教育部长,自己赏识自己,比别人给我们的肯定还要重要。
我曾听到几位老师说过,现在的学生很「牛」,老师们要放轻松一点,教学生要有「喂牛牧童」的心态,有时候你也可以坐在牛背上,拿根竹笛,边唱山歌,逍遥自在一番啊!虽然有时候你也要做一个大力士,把牛带领过去。这种力量,是要不断不断的培养,要常常打开心胸,没有怨恨,既然做老师这一条路,是自己选的,就要有承担的勇气,要为社会留下我们的根。
我曾跟教改会的曾教授说:「慈济关怀社会,社会需要教育,教育是优良社会品质的根。」因为社会是人群的结构,人群如果没有受正确而良好的教育,社会就会乱。又说:「教改会要彻底落实的,第一就是要提高老师的尊严,一定要让学生具备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如果老师的尊严不提高,孩子不懂得尊师重道,我们的教育再怎么改都改不过来,这是最根本的。」
但是依目前的情形来看,当老师真的很辛苦,不过你们会怨叹吗?应该不会吧!既然是甘愿的选择,就要欢喜受;如能这样,就是在救苦拔苦,如果每一位老师能发大悲心,很尽职的将孩子教好,这就是救拔教育根本的苦。
大舍无求
总而言之,我们要做到大慈无悔、大悲无怨、大喜无忧、大舍无求。既从事教育这份大舍的工作,就要无所求的付出,而且用心的投入,听到社会上有怨叹和批评的声音时,就要忍,还要互相勉励、互相鞭策、互相关怀、互相爱护,拿出信心,互相加油哦!未来的社会、未来的希望要看老师,教育工作现在不做,将来会后悔,因为,未来的社会是大家的社会,要让子孙将来能享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就要看老师们的教育了。希望我们都要有这份使命感,及时发挥人生的使用权,用心投入教育,展现教育的光辉。
- 上一篇:体解大道深入教育
- 下一篇:教育要在大爱的环境中成长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