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凡事都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得到幸福,也要想到别人得到幸福,起码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来对待他人,倘若自己所不想为的,却硬要强加给他人,这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还会使事情陷入僵局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确应该遵循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

  孔子提倡“恕”道,在这里,“恕”有两层意思,首先就是要“恕自己”,而后才“恕他人”,能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仁”。所以,做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应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恕待人。如果别人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需要换位思考一下:若是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又会如何?能否处处做得完美?

  宋代的陈谏议有一匹劣马,性情极为暴烈不逊,不能够被人驾驭,因为有人接近而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陈谏议走进马厩,却没有看到马,于是就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少爷牵出去卖给商人了。这位少爷叫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在翰林院任学士一职。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都不能管住这匹烈马,商人又怎么能驯服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到别人身上啊!”训斥过后,陈谏议马上命人去追赶商人牵回那匹马,并把买马的钱退还给商人。他早已作好打算,即使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也不准再卖出去。当时的人们都称赞陈谏议有古人的仁人之风。

  陈谏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据史料记载,陈尧咨非常喜欢马,家里也养了很多马,然而对于这样一匹性情暴烈难驯服,又踢伤咬伤很多人的马,家人十分不喜欢,担心这样下去会有更多家人受伤,因此他才会把它卖给商人。而陈谏议让属下追回这匹卖给商人的马,表现了他淳朴、忠信、宽容的仁人之心,也用不言之教使自己的儿子得到了教育。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一个人要拥有这种美德,首先就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能否宽容别人在于自己心灵的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这种人生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一些宽容和相互理解,彼此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更融洽、祥和。有佛语说得好:“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还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远要做到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于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快乐。”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宽恕和放下是多么重要。当然,也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如果不愿意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自己,那么自己首先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做好与人为善才能与己为善。

  一个国家的白人政府推行所谓的“种族隔离”政策,也就是对不同肤色的种族区别对待,政策规定,黑皮肤的人不允许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要知道,很多想法一旦形成文件被贯彻执行,就会产生一种强制效应,即使有些人并不赞同这些观点,久而久之也会被同化。逐渐地,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了,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连见面说话也觉得要高黑人一等,对黑人时常冷嘲热讽,嗤之以鼻。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女子在沙滩上晒日光浴,在暖暖的日光照射下,她慢慢睡着了。当再醒过来时,太阳早已经下山了。此时的她觉得肚子很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想吃点东西。进门后,她选了一张靠窗的椅子坐了下来,15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侍者前来招待她点餐。她坐在那里委屈地看着侍者们忙着招待那些晚于她进来的顾客,而对她却理都不理。她十分不解,在继续等待了很久仍没有人过来招呼她时,她怒气冲冲地想过去责问那些招待们。

  当她站起身,正想去吧台时,看到前面的一面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经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看到这样的自己,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此时此刻,她才真正体会到那些被白人歧视的黑人每天都是怎样一种自卑而又无奈的心情。

  这个故事虽是一件小事,讲的却是宽容的待人之道,人生在世,不能只想着自己,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以外,还要对他人给予恰当的关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强加于他人。每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并设身处地地替他人考虑考虑,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做了这件事情都会很痛苦,为什么要让别人再痛苦呢?

  每个人即将做一件事的时候,都要首先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以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设身置地为别人考量一番,当你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时,别人会感觉到你的好意,并回以同样的信任和诚心。要记住,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更加和谐、融洽,这样的人生才会充满快乐与温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