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二课
下面呢,下回闻详。这里我还要讲一句:等会我下去了,我们今天因缘难得,惟梵法师我们岱山人都知道,他是鸿升先生。岱山居士,像我们老法师讲,不可多得的。以前,一个是顾华升先生,一个是鸿升先生,他出了家了名字叫惟梵法师。他文辞很好,经藏精通,那么今天机缘难得,所以我们小老法师(净友法师)为什么引磬打两回,因为想请惟梵法师也要来讲两句。这非常要紧,你们今天都是好机会。那么下回闻详,念佛回向!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又叫舍利弗,“当知”两字虽然对舍利弗说,实在是为法会大众而说。这个“我”是佛对自己的称呼。“我于五浊恶世”,大家都晓得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个劫本来没有浊,因为有下面四浊,故劫也浊了。劫浊下面就是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故所以称为五浊恶世。
这个恶世,就不是善世了。极乐世界是善世,也是清净佛土,娑婆世界是恶世,就是污秽国土。这个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极乐世界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娑婆世界秽土是我们众生业力所感。《维摩经》讲很非常清楚:“心净国土净。”自心清净了,不是一个人清净,要使得一切人清净,才方称为清净,那么国土也清净了。
我们娑婆世界一个人、两个人清净是不止,因为佛到这个娑婆世界里,不是一尊佛、两尊佛来娑婆世界,有许多佛在娑婆世界,但是总是众生多,故所以这个世界众生是恶业多,是不净业多,故所以娑婆称为浊恶世界。
那么我们念起佛来,一人念佛一人清净;若是十人念佛,十人清净;一百人念佛,一百人清净;一万人念佛,一万人清净;那么千万人、万万人念佛,千万人、万万人清净,所以念佛就是叫清净。
念起佛来,这个地方是会清净。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刚刚在念佛的时候,这个地方空气最好,虚空上尊尊都是佛。因为为什么讲这个话呢?你有看到没有看到呢?我们的眼睛是俗眼,不能看到,天眼、心里眼就看到了。这虚空上,念佛人多,虚空上,念一句佛出一尊佛,念一句佛,一尊佛里面还要放光。所以当初了然大师在当时,亲近印光大师,他就有这样子说:念佛一声,出佛一尊。
佛坐莲花,所以叫“南无阿弥陀佛”,青色放青光,莲花是青色的,阿弥陀佛放的光明也是青色的;念佛一声,黄色放黄光,因为念佛一声,莲花是黄色的,阿弥陀佛光明也是黄色的;念佛一声,赤色放赤光,赤就是红颜色,那么阿弥陀佛光明也是红色的;念佛一声,白色放白光,莲花白的,光明也是白的。
为什么要这样子念?心归一、不杂乱,因为我们念佛人必须心要专一,专一其心,这个是一定要想,要专想佛的相貌。所以念佛,平常时候我们哪一尊佛庄严,念起佛来就观这尊佛。不是十六观中的观依报、观正报,这个观依报、观正报,我们还是没有这个力量,凡夫心粗,观法力微,不容易观想,唯独我们看到哪一尊佛最庄严,我就是观这尊佛,一念起佛来,心里想佛,耳听佛,这样子比较相应。
禅宗里面要离想,要万念不生,完全要离开想,我们念佛法门完全要专想念佛,要这样子。禅宗里面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我们念佛法门毫无疑惑,要单具足信心,你信,力量就大。所以三资粮之中,第一个资粮就是要相信,信释迦牟尼佛所说实诚实言,要相信十方诸佛所说、六方诸佛所说诚实言,要这样子方才念佛相应。
再一个念佛,我们要“死”字挂在额头上,这个佛念起来了妄想不会起。那人要死的呢,要死的时候怎么样子呢?人要死的,人心也会善了,恶心也没有了,坏心也没有了,算计别人心也有没了,自救不暇,哪里还有功夫去算计别人、去打妄想?就都没有了。所以念佛的心死心塌地,就是万缘放下,提起一念。
故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念佛是最为快乐,不念佛,东想想,西想想,那么时间也很长;若念佛念得相应,才一会时间又吃饭了,快得很。就是我们来讲经也是这样,我们的耳朵都放到讲的人身上去,那这个时间过得非常之快。假如你身体不健康,在床上躺着,这日子是真正难过,一天如同一百天差不多这么难过,翻来覆去。
这就是念佛功德。我今天在上面同一帮善男信女,我跟他们讲:你们要晓得,“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功德,“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念菩萨功德,念佛、念菩萨,就是请佛、请菩萨,佛菩萨请到我们家里来了;不但是请到我家里来了,而且请到我头上来了,我头上顶的就是阿弥陀佛,我头上顶的就是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那么你这人当下就吉祥,当下就逢凶化吉,当下就遇难成祥,当下就延年益寿,事事如意、处处安乐。这我们要相信。
所以念佛要信,信而后一定要发愿。你若念佛念得“铜墙铁壁”,风吹不进、雨打不湿,没有信愿,西方生不到。那啥地方去呢?到娑婆世界,就是享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不能久享,享完要堕下来,仍旧要轮回六道,苦不苦?
故所以,念佛一定要信愿,所以“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深,怎么叫深呢?深就是不单单散心念佛,也不是单单用念珠在念,心里要恳切。这个“信心”两字,拜佛的时候要如大山崩,五体投地,两手、两足,还有个头顶。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一课
-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三课
- 《阿弥陀经》是一切圣凡共修之道
-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的善根、福德、因缘有何含义?
- 《阿弥陀经》中“十门开启”所被根机和往生品位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真实含义
- 净土三经中只诵《阿弥陀经》可以吗?
- 《阿弥陀经》是净土三部经结归的经典
- 依《阿弥陀经》谈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六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七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八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三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四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五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十九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六十一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十五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十六课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五十七课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