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注解 第二十八卷
金刚经注解 第二十八卷
须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注
1、须菩提⊙如来继续向持经人开导2、於意云何⊙汝能离妄合觉否3、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否⊙如来说、汝等能见到佛、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耶4、弗也⊙须菩提答、不可执著、见相、不见相5、世尊⊙佛与菩提、本是一体、答世尊者、口与心契也6、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我等不应该、以诸尘相当如来7、何以故⊙怎么讲8、如来说具足色身⊙佛说、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度未明人9、即非具足色身⊙凡是有相、皆是虚妄10、是名具足色身⊙无名无相、其名为具足色身
解
佛呼菩提、自他不二、我亦是从。於意云何、问本心、应谛听其义。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否1、如来问菩提、见如来三十二种色身相、八十随形好、是如来法性身耶2、问我等、能见本觉法性身么。菩提答弗也、即弗可。弗可者、不可将身相当觉性也。所谓身相可见、是非常。觉性、虽不可见、而是常。犹如树梢风相当知真风、非是树梢。所谓树梢风、尘相也。当知尘相、非真风、非不真风。所以真风、虽不可见、亦不可言其无。觉性者、亦如是也。觉性者、如来也。复称世尊者、释其意也。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释曰。如来说具足色身。佛说三十二色身、八十种随形好。当知身相、是生灭无常、如幻泡影。故言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身相住世、仅八十年、以佛眼观、一刹那间。用慧眼谛、如及时雨、救度旱苗。既救度已、雨止复晴、当知雨晴二相、悉归真如。佛说、即非具足色身。复说、是名具足色身者。既不可有、亦不可无、二边不立、中道不停也。本来圆满、何需假名、即为是名、具足色身。然而具足色身、法身中非无本来人人具足。如修十八界、空五蕴、无九类相、合为具足、三十二相身。亦可转化为三十二应身。如八识中、识识无十恶、合为八十化智、故名为、八十随形好。如来三十二相者、度中下根、之人也。欲明三十二相者、已写於本解前、一百五十七页中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注
1、须菩提⊙如来向本觉言2、於意云何⊙本觉当明其义3、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汝能见到如来、一切诸妙、光明相耶4、弗也⊙不可以见诸色身相好、当作是如来5、世尊⊙心敬而口言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诸妙形相、当作如来正法身7、何以故⊙自释其意8、如来说、诸相具足⊙佛说诸相具足、是权乘法9、即非具足⊙凡有形相、皆如长河之水、流而不住、凡不住者、即非真常10、是名诸相具足⊙化佛诸相具足者、虽是无常、然而法身中非无
解
佛呼菩提者、即是能受持、此经此意之人也。於意云何者、问过去未来现在、持此金刚、之义之人也。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即是化身如来、而问觉者、可能见我法身中、具足诸色形相乎。弗也、即是肉眼不可见如来法性中、具足色身诸相好。称世尊者、因其世间、凡夫、不易化度也。而非智深慧熟之人、焉能出世间、而称大雄、作世尊耶。称世尊者、心生敬仰、自他不二、真心如如也。亦是自心自种一粒智种灵苗、即长读掌即大、即为菩提觉树。以待他日、坐於此树之下、成正等觉。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觉者当知、如来者、法身佛也。所谓法身、无形亦无相、然而、无形无相之中、无不具足、诸色形相。所以肉眼能见、住世化佛、诸色形相好。法眼能见、无边法身如来、诸色形相好、虽见是一、而凡圣却是两般。何以故、觉者入其、觉性境也。如来说、诸相具足者、佛指化身、形色诸相也、是故化身如来、色色无一不湛其妙者。其二、化身如来、色身具足、三十二妙相、八十种随形好。觉者、能无二十五有、无生七情心、即得三十二具足妙相。能八风不动、八识不转、五蕴不住、真心如如、妙性湛湛、即得八十种随形好。八风者1、利2、衰3、毁4、誉5、称6、讥7、苦8、乐、为八风。八识者1、眼识色2、耳识声3、鼻识香4、舍识味5、身识触6、意识法7、思识别8、隐藏微细识中、暗含种种、识别种子。八风八识之中、一一均含着五阴之相、觉者、能空五阴时、即转五阴、成为八十种、随形好、所谓菩提具足、无不具足、无不具足。觉者当知、菩提人人具足、只要内省、不需外求。倘内心无相、菩提即在目前。若心外求佛、千劫亦莫可、能见於菩提。见菩提时、即名见法身。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者。如来色身住世、具足诸相、仅仅八十年。以慧眼观之、一呼吸之间。是故佛说、即非具足是也。是名诸相具足者、凡是有形有相、皆为是名。然而是名之中、在无我无相、真心之内、常见法身如来、无量妙身、诸色形相好。不悟、不证、不彻、不透之人、强以肉眼、欲见法身如来、诸色形相好、魔也。已悟证者、睁眼合眼、无处、无时、无有不见、如来法身、诸色形相具足好。虽如是见、亦无见执二相。其心性识、不染不住、一微尘许。在在处处、其心浩浩然、其性荡荡焉、其识兀兀乎、其觉境如是。是名为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注
1、须菩提⊙佛说须菩提哪2、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汝不可说、佛能说、许多妙法3、莫作是念⊙汝不可有这样想法4、何以故⊙汝想得通哪5、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倘若有人说、佛以说法为宗旨6、即为谤佛⊙即是诽谤於佛7、不能解我所说故⊙即是不能明了、如来所说之道义
解
须菩提三个字、虽是替号、的确是正义。勿可推阻心性识、弗可弗明也。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作念说法、是生灭相。我当有所说法、即我尘相。真法性中、一尘无染、说法之相、从何而来。是故佛说、莫作是念。即莫可谓如来说、佛当有所说法之念。何以故、究竟怎么解。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若有人言、三藏十二部经、非佛说耶。答、譬喻小儿、在树下啼哭不止、其父在树下、拾片树叶、给小儿说、此叶是宝、正好玩笑、小儿见叶、即止啼、执叶而笑。略解。小儿喻遮蔽於真心、假名为小儿。在树下啼哭、喻十八界、迷惑於本心、生诸有为相。不止、喻十二因缘、周转不停。其父在树下、喻佛色身相好、坐菩提树下、演说无言、无相之真诠。拾片树叶、喻说三藏十二部契经。给小儿说、喻佛说法、四十九年。此叶是宝、喻能听是法闻此经、即能了生死而脱险。正好玩笑、喻能彻悟真常而证无法相。即得明其心、而见其性、证得无为、大道之义也。小儿见叶而止啼、喻诸相已无、万物由我而转、真常而光明、捷登於觉地。执叶而笑、喻彻悟是叶、非真非幻、非有非无。无执叶相、亦无非执相。其二希自悟自解、其名为止儿啼。如佛从案边取花执手而微笑、迦叶微笑而接花。以心而传心、即为始祖。学者当审之。插言。予略记忆、春秋大义一节。简写於下。某君、与弱弟、及臣、在桐树下、君从树下、拾一片桐叶、与弱弟言、封汝到某处为王、其臣向弱弟言、当谢君恩、弱弟及向君、叩首而谢恩、君言、戏言耳、其臣言、君无戏言、其君即命、备诸车马、从事人员、令弱弟、到彼接王位。学者当知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如来、无相出世之法耶。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者、是人执著法尘相也、法尘者、著相念经、拜佛、念佛、求佛者、以及庄严、世间种种诸佛相。何谓耶。是人以执著心求五欲乐。五欲者1、色声香味触2、五蕴3、五福等。求佛加被而摄受、虽得其愿、其性是有为、即名为谤佛也。不能解我所说故。我字佛也。谤佛者、谤佛真实义也。真实义者、倘无执著心、念经拜佛、无希求意、无加被想、而庄严世间佛土、与心中清净无为佛土、亦无庄严之相。无求、无贪、无住、无染、五欲诸乐之妄心。而真心如如、妙性湛湛。然说法闻法从何而来、从何而生。所谓一尘无染、万缘万法、通同放下。如是者、其名为、非谤佛也。能如是、即名为、能解如来、所说义也。所说义者、真实义也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注
1、须菩提⊙如来续向须菩提、阐明其义2、说法者⊙谈经说法3、无法可说⊙凡有言说、皆是虚诞4、是名说法⊙姑且名为说法者
解
如来反复阐述、有无之法之道义。佛向须菩提说。说法者、即是有法可说也。无法可说者、即是没有法、可以能说也。是名说法者、即是非说、非不说也。至理之要道、非反复而弗可至也
偈云
有无皆是客尘悟 中道亦是寄宿亭
说与未说亦如是 如如是是有真谛
有尘却是无生客 已入无生主亦迁
其主迁至何处去 何处莫非觉性天
如如不动转三际 湛湛无说演真经
济公吞鸽明法性 二祖末后拜佛心
行船走马见大道 舞台剧场说法厅
倘能无智亦无得 是是非非尽菩提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於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不作否
注
1、尔时慧命须菩提是阿难敬爱菩提语2、白佛言是阿难见须菩提向佛言3、世尊⊙是菩提、向佛敬语4、颇有众生⊙是菩提向佛请示题、颇有众生、是指很多、信佛之人、而不明中道、之义者5、於未来世⊙是指那时、现时、未来之时、之世也6、闻说是法⊙是指佛说法意、其义是、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即如来所说、反复之义7、生信心否⊙菩提顾虑於未来世、颇有少慧之众生、能生是法、之信心乎
解
尔时者、菩提启请如来、开示之时也。亦是某甲、受持读诵、此经之时。慧命者、须菩提也、然而慧命、人人具足、因其众生、从无始而至今、遭六尘所迷惑、受五阴、而污染、所以不能、见於慧命也。然而阿难、称菩提为慧命者、因菩提曾向佛言、所得慧眼以来、未曾得闻、如是之经。眼者、命也、亦性也。是故阿难、记忆最明、凡有见闻、入眼耳根、永无忘失。所以阿难记言、尔时慧命、须菩提者、是也。白佛言、是阿难见菩提、向佛请示语。请什么示。世尊耶。颇有众生。是颇有分别心、偏差性、多识少慧、信佛之人。於未来世、即现时与后世。闻说是法。指佛所说法者、是有法有说也。无法可说、是无法无说也。复说是名说法者、即非有法可说、亦非无法无说也。如来所说、转而复反。於未来世、即於今后、少智无慧众生、颇多而甚繁。闻说是法、即闻如是三反之法。生信心否、何能不生疑谤心耶。其二、彼等无慧之众生、焉能而知、如来说是。三反至要之禅乎
偈云
有智无慧不见法 有慧无智见法深
智明慧朗无挂碍 欢聚一堂乐佛心
无法无说玄妙极 无求无得法最尊
无去无来佛境界 无生无灭常乐天
颇有众生见惑深 执著未来众生根
根尘无著众生相 是则名为度众生
- 上一篇:金刚经注解 第二十七卷
- 下一篇:金刚经注解 第二十九卷
- 跟着《金刚经》学好心态!
- 《金刚经》“空”的境界是什么?
- 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殊胜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如何把逻辑思维提升到悟性?《金刚经》的悟性思维
-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样去学佛修行?依《金刚经》修菩萨行
- 金刚经分几部分?讲什么内容?
- 《金刚经》都说了些什么?
- 《金刚经》教众生做什么呢?不要执著
- 《金刚经》译文及注解评析
- 《金刚经》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金刚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怎么理解“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六祖慧能是怎么开悟的?通过《金刚经》开悟
- 《金刚经》可以解决修行中遇到的诽谤和委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