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卷

  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卷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注

  1、须菩提⊙如来唤名解义也2、所言善法者⊙上节所言也3、如来说、即非善法⊙依法身如来、诸法是空相、不可执著、善法是善法4、是名善法⊙如筏喻者、姑且为善法也

  解

  如来向须菩提言、以无相、修一切善法者、即得菩提。得菩提者、是实中之权也。比喻是人、已坐天安门、城楼之上、不需再问、北京在何方。善法者、空空如也。而非世间、以七宝弥满虚空、而行於布施、为善法。当以慧眼照明、权实二法、非非非。是故佛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如来者、非来非不来、心有尘相非来、心无尘相、非不来。欲见如来、千劫莫能见、无欲无见、本地风光即如来。慧眼未开、不可见如来、慧眼者、非师能授也。善法者、心如巨海、性不扬波、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注

  1、须菩提⊙佛复召唤他、当心听2、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假若於百亿世界中3、所有诸須彌山王⊙诸世界中、所有诸大山王4、如是等七宝聚⊙如有百亿世界中、诸大山王、数量之七宝、聚者集聚也5、有人持用布施⊙假若有人、持七宝聚、普施一切、诸有情者

  解

  呼菩提者、自读自闻自性自解也。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即我释迦一佛土也。大千者、如一千为小千、千小为中、千中为大也。所有诸須彌山王、诸世界中、诸須彌山王、須彌翻妙高。如是等七宝聚、大千世界内、七宝如山王聚。有人持用布施、若有大施主、持此七宝聚、普施诸有情者。其人慧眼未开。当知七宝聚、即七情聚。聚集生死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注

  1、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经2、乃至四句偈等⊙甚至单独、受持读诵、般若经中、某四句偈等、或只持般若经中一词句等3、受持读诵⊙受为接受、持为执持、读到无邪、诵到无妄4、为他人说⊙向善深缘熟之人、而演说5、於前福德⊙於前用大千世界、七宝山聚、所施福德而比之6、百份不及一⊙如用大千界内、百份七宝、聚山之珍、而行布施、与诸有情、不如能持、四句偈等、一份之甚7、百千万亿份、乃至算数譬喻⊙如是譬喻、无量数之数8、所不能及⊙仍然不及、持四句偈之人、功德之甚。是故有为、其福德如恒沙、亦不及、无为一尘许

  解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若有人、以智慧彼岸信心。用智慧力、在此岸大道上、能受持即前进、能读诵即至渡口。即乘四句偈等之宝筏、直至於彼岸。宝筏者、能受持读诵、四句意志也。此节经文、不用金刚二字者、是广泛凌虚之义也。广泛者、大藏般若部、达六百卷、可能随从、本心性识、选而用之、故名为广泛。凌虚者、虽广六百、犹不及四句、能持用、若彻底放下、其心无相、性识如虚空、其真常觉性、放大光明、亦无放光明之相、故名为凌虚。乃至四句偈等、甚至行住坐卧、心不颠倒、等者、举止如如也。受持读诵、为他人说、非单独、受持读诵本经、与大般若中、四句等。然本觉心中、有无边量、般若觉、故用之不竭、不用则藏密。为他人说、以无说无相之心、用般若力、证般若道、即名为他人说。於前福德、所用七宝布施者。百份不及一、即用七宝、布施百份、而不及一份持经者。百千万亿份、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甚至用、无量数份七宝施、仍然是有漏之福、终归於尽。不及持经功德、无漏而无竭。其觉种灵苗、当来作大雄

  须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注

  1、须菩提⊙如来召唤我等者2、於意云何⊙问本心3、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等勿可说、如来有念相4、我当度众生⊙我等勿可概念、说佛有度生相5、须菩提⊙如来付嘱我等意6、莫作是念⊙莫可依赖他佛、度我等心中、有生归无生7、何以故⊙当无生其心8、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自当有相归无相。无相之中证菩提。弗可说、如来能度我等、心中相。其名为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解

  如来召呼须菩提者、召呼金刚会上、须菩提也。然而我等、开卷受持之处、以慧眼观、本经即是如来。受持人、即是须菩提。读诵者、自读自诵、而自闻其音声、即是闻佛音。於意云何、我等真心实意、神怡而心旷、即是得闻如来音。我等者、三世十方、平等而无相。如来真我与诸佛子、无分别相、是名为我等。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佛指汝等即我等也。勿谓如来作是念、然而法身、无念亦无相。我当度众生、我当觉悟、如来无相、亦无度生相。若有一相、即非如来、亦非为佛子。须菩提者、过未现在诸佛子、无有不是须菩提。因业遮而障蔽故不得见於菩提。希见菩提心者、当无四相。莫作是念、莫作如来能度某甲、心相念。何以故、某甲心相、需自觉自悟而自度、假若佛能度者即堕於四相之中。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者、应缘而来、若有缘熟之人、迷於大道之间。如来用一手指、向某方指一指、其迷人、当依指点方向、而归於家园。切不可以、如来一手指、当为是故乡。学佛儿、当依本经为方向。是故佛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注

  1、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倘若、是诸众生、如来能度彼、而至觉地者2、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佛即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矣

  解

  如来复言、若有众生、如来度者。众生者、因妄而生缘、因缘而生相、是故心生何相、寿命断时、其人心力、即投何类之相、而生其类。所谓心光不乱、毫发无差。诸类本无生相、因诸众生、各自本性、各有差别、造成诸众生相。欲度者、自心无相、即觉地光明。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指读者意、若以佛度我、如来及我、皆堕落於四相中。如来者、本心慧命也。即有我人众生寿者、即有者、心生四相也、生者何、有我即生妄想、有人、即生憎爱、有众生、即生杂念、有寿者、即生恐怖。四相不清、即名凡夫、无四相、即贤圣、四相明、即为大觉。明者、非有非无也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注

  1、须菩提⊙佛向发菩提心者言2、如来说、有我者⊙是法身之我3、即非有我⊙莫可以色身当为是我也4、而凡夫之人⊙不明无四相者5、以为有我⊙妄认色身四大为我者。以慧眼观之、为最怜悯

  偈解

  如来不断呼菩提 唤醒慧命放光明

  我佛常说无我相 真我非无遍大千

  真我无假亦无相 觉性如如觉性常

  即非有我亦非无 过量之人彻底明

  痴心认贼是我相 慧剑斩除海底魔

  凡夫举止皆落相 得果证道相亦迁

  正念非相非非相 无相相光满十方

  无我尽时即真我 真我无相亦无边

  莫道真我无四相 物物相相在目前

  能悟能证是道理 在在处处尽菩提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注

  1、须菩提⊙接上2、凡夫者⊙迷失正念之人也3、如来说⊙佛说4、即非凡夫⊙从迷乡归觉地之人也5、是名凡夫⊙未悟证时、且名凡夫。他日悟证、即非凡夫

  解

  须菩提、唤起本性意。凡夫者、凡是有情识、有憎爱、有六欲八识、诸有者、皆名为凡夫。如来说、即非凡夫。佛说、诸有是、生灭无常性。忽然彻悟、本来面目是谁。证得诸有、是空相。即能转贪瞋痴、为戒定慧。其心湛洁、妙性如如、本识无妄、诸有无无。即是他日之如来、法王之补处。然色身未谢、须待报终。方能出三界、入兜率、证菩提、而待成正觉。是故佛说、是名凡夫。是名者、姑且之词也。倘能彻悟彻证。身相虽然、住於世间、而觉性、已超出於、诸有诸无、诸天之上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8以三十二相观如来8

  注

  1、须菩提⊙代表性2、於意云何⊙问本心3、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汝等谛观、如来三十二相身、是真如来耶4、须菩提言菩提答5、如是如是8如是谛、如是观6、以三十二相观如来8应如是谛、应如是观、如来三十二相、妙色金身

  解

  佛呼须菩提、即呼现在、未来诸读者。於意云何、汝等度量下。可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即汝等可能、谛视如来、三十二色身相好么。须菩提答、如是如是。我如是、爱观妙相好、现未众生、亦复如是爱。当知爱观、如来相好者、未入圣阶、之道之人也。菩提如是答者1、度中下根人、以此而发心2、依冀如来、深说至要之道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