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金刚经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直译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白话直译:

  佛陀讲到此时,须菩提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于是又向佛陀请示说:“世尊!未来如有善男信女,发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时,应该怎样去安住菩提心,及如何降伏妄念心呢?”

  佛陀听了之后,告诉须菩提说:“未来如有善男信女,发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时,首先应当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做一位菩萨,我应当减除众生的烦恼,度化他们使他们得到解脱,当我减除众生的烦恼,度化他们解脱之后,仍然不可有众生受到我度化的想法。’

  为什么呢?我告诉你吧!须菩提!因为作为一位菩萨,如果还有我相(自私心,杂念纷纭)、寿者相(欲望心,贪得寿命),他就不能算是菩萨了。

  这又为什么呢?须菩提!原因就是实在没有什么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为什么呢?因为无上正等正觉是究竟清净的意思。既然是究竟清净了,那还有‘我要发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想法吗?

  ‘没有的,世尊!依照我的了解来解释佛陀所说的义理。佛陀在燃灯佛那里,所修的是无我、无相的究竟清净之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证悟,更没有什么菩提之法可得。’”

  佛陀听了之后说:“是的!是的!须菩提!当时我已达到无我、无相的究竟清净了。那里还需要什么法,所以我在燃灯佛那里,实在是没有得到什么法,更没有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

  须菩提!假若有个实在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被我得到,念念在心,那么究竟清净心就不在了,究竟清净心既然不存在,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更不会说:‘你来世必当成佛,佛号的名称叫释迦牟尼佛。’就因为当时我已达到究竟清净心,因此心地上毫无杂念,更没有我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想法,所以,燃灯佛才给我授记,更说:‘你来世必当成佛,佛号的名称叫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如来’这两个字,其实是‘如其本来的究竟清净’之含义,因此修行人如能达到‘如其本来的究竟清净’才能成佛的。

  假如有人说:‘佛陀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之法才成佛的’那就错了,须菩提!实在没有什么法,可让佛陀得到的,一切佛法皆是方便说、因缘说而已,无上正等正觉也是假名字而已。

  须菩提!假使一定要说有什么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那我只能告诉你‘无实无虚’四个字而已,‘无实’就是凡所有一切形相都是不实在的,修行人如能不受一切形相左右,自性自在解脱烦恼,脱离生死,这才是真实的,这就是达到‘无虚’的境界,也就是一切都不虚假的意思。所以,我说:佛法是非常微妙的,可用在任何方面,如行、住、坐、卧皆是佛法,一切万事万物都能应用在佛法上,因此一切万事万物都可以称为佛法。

  须菩提!我说万事万物皆可称为佛法,这只是假名称而已,说给未开悟的人听而已,一旦开悟了,而且达到究竟清净,就不需要一切法了。

  须菩提!这好比以前我说过的,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须弥山那么大的道理是一样的。”

  须菩提即刻回答说:“喔!我知道了,世尊!你说的大身体,并不是普通人的身体,而是发大愿、修大行所获得微妙无形大身体,但是无形大身体,以人身来说是大,以佛的无量无形大身体来说是小,因此您说的大身其实只是假名而已,没有所谓的大小之分别。”

  佛陀又说:“须菩提!要做为一位大菩萨也是一样,不可执着一切假名称、假形相,就是每天在做度化众生的工作,但心中不可有‘我功德很大、我能力很强、我可度化无量众生’的想法,如果有以上这样的想法,心中就有执着了,有妄想执着就不可称为菩萨了。

  怎么说呢?须菩提!因为菩萨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度化众生而假设的名称而已,所以我说,如果有人不执着我相(自私心)、不执着人相(对待心)、不执着众生相(分别心)、不执着寿者相(欲望心),他可称为一位菩萨了。

  须菩提!倘若菩萨有这样的想法,更对人说:‘我应当去庄严佛国净土。’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了,因为他已经执着于假名称、假形相了,而不知‘庄严’两字,其实只是针对众生而说的假藉名词,佛国净土本来清净,哪里还需要您来庄严呢!

  须菩提!倘若菩萨对佛法能够达到圆通了达的境界,他不会受到我相(烦恼的障碍),法相(智慧的障碍)的牵绊,那么我才说他是真正的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肉眼(一般人的眼睛)吗?”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肉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天眼(天眼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能看到的东西,能看得很远,又能透视。)吗?”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天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慧眼吗?(慧眼能洞彻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使自己所见一切皆不迷惑。)”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慧眼。”

  佛陀又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法眼吗?(法眼能洞彻一切万事万物皆是众缘合成才有的,如本来没有这本书,现在有这本书,是因为写作、打字、印刷、装订之后才有的,这就是众缘合成。能洞彻一切万事万物皆是众缘合成的,就了解到一切皆没有实在的个体,只是暂时的假相,所以对一切事物就不执着。)”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法眼。”

  佛陀又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看我有佛眼吗?(佛眼是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的功能,又能看到究竟、实在、真正永恒不变的真理与事物,唯有成佛者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您有佛眼。”

  佛陀再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虽然我有佛眼,但是现在以肉眼来看恒河中所有的沙,我是不是也说那是沙呢?”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假如您要以肉眼去看它,当然那仍然是沙呀!”

  佛陀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像一条恒河里面所有的沙,有那么多沙子一样多的恒河,再取所有恒河的沙,那么多的数目来比喻世界的数目,你认为这样佛世界的数目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喔!那太多了,世尊!”

  佛陀再告诉须菩提说:“在那么多国土中,所有众生的种种心思,我都知道的,为什么我能够知道呢?因为众生的心思都是颠倒妄想的,想来想去都是虚妄不实在的,所以这根本不是真心,只是假名叫做‘心’而已。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我告诉你吧!众生的心思都想着过去、现在、未来,但过去已成过去,就像人的寿命一样,过去就不再回来了,现在又是不停的,如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你说现在看到是桥头,但当你说完,已经在桥中或桥尾了,甚至于桥已经过去了,所以现在也是抓不住的心思。未来呢?也是一样,因为人的心思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没有一定的,因此又怎能预期未来的想法呢?所以过去的心、现在的心、未来的心,都是不实在的,都是得不到的。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白话直译:

  佛陀继续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假若有人积满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多的七宝,拿来布施,你看他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世尊!如有这样布施的人,他的福德是很多的。”

  佛陀说:“须菩提!假若此人将福德执着为实有,那么他所得的福德便有限量,所以我不说福德多;如能不住相布施,不求回报之心,那么我才说福德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白话直译:

  佛陀又问:“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可以用圆满的肉体身来衡量他是不是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圆满的肉体身去衡量的,因为圆满的肉体身也只是水、火、风、土假合而已,只要水、火、风、土分散,哪还有圆满肉体身,因此圆满肉体身只是一种假名而已,不可执着。”

  佛陀再问:“须菩提!那么你的意思怎样?可以用圆满无形的法身,去衡量他是不是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圆满无形的法身去衡量,因为前面佛陀曾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此,圆满无形的法身仍是一种虚幻相,只是一种假名而已,不可执着。”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白话直译:

  佛陀接着又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我有‘我已经为众生说了很多佛法’的想法,你们不要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我仍然有妄念、有执着;有妄念、有执着就不是佛了,而是一位凡夫而已。所以如果有人讲:‘佛陀曾经说过:我为众生说了很多佛法。’那这个人就是在毁谤我,不了解我说法的真正意义。

  须菩提!佛的妙理是无穷无尽的,佛的妙理是无相的,无相的妙理要用有相的口舌去表达,只能说:‘不可说、不可说’而已,但为了消除众生的迷惑,不得已而说,实际上我并没有说什么,本来也无法可说,所以‘说法’两个字,只是勉强取的名称而已。”

  当佛陀说完时,生命中充满妙智慧的须菩提,向佛陀说:“世尊!将来有许多众生,听了这些妙法,能生起信心吗?”

  佛陀说:“须菩提!众生皆具有佛性的,只是未开悟而已,所以你不能说他们完全是众生,但也不能说他们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众生不过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一种现象,迷时是众生,悟后可成佛,就因尚未成佛,只好取名叫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白话直译:

  须菩提听完话后,又向佛陀说:“世尊!您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其实应该是无所得才是吧!”

  佛陀回答说:“是的!是的!须菩提!我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是一点点也没得到,因为凡是有得失的,都是虚妄心,不是自性本心,而自性本心是人人具足的,不用去得也无法可得,所以只能假藉一个名称,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再进一步解释说,须菩提!我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名称虽然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每个人的佛性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没有谁的高,谁的低,因为没有任何差别,所以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话直译:

  须菩提!未来众生如果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要以无我(没有自私心)、无人(没有对待心)、无众生(没有分别心)、无寿者(没有欲望心),如能照这样去修持,那就是修一切的善法了,修一切善法就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须菩提!我所说的善法,其实是让人人的佛性渐渐地觉悟而已,一旦人人的佛性觉悟了,那还有什么善法可言,所以这里只不过假藉一个名称,叫做善法而已。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白话直译:

  须菩提!假若有人拿相当于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须弥山堆满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珊瑚。)的宝贝去布施;

  还不如有人助印这本金刚经,以这本金刚金与人结缘,甚至说经中的四句偈语(四句偈语前面已有解说),或是去修持并早晚读诵,或是讲给别人听,那么前者福德虽多,还比不上后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于用所有的算术、譬喻,也无法相比、计算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