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六祖坛经讲记 第33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33集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六祖前面谈顿教的理论,只谈理论没有说服力,一定要提出证明;没有证明,空谈没有力量。现在六祖大师自己作证,他本身就是那样的人,只是我们学不来。所以有人形容六祖是天才儿童,我们几乎是智障;这样的话到底是助道还是障道就不一定了。应该这么说才圆满:如果你懂六祖大师的意思,你就按照他的方式修;你真的没有能力按他的方式修,他所讲的法很好,你可以把他当成一种正知正见,你按照你的方法修也好,能顿悟就顿悟,不能顿悟就渐修,反正早晚会到,只要你愿意修就可以,没有关系;这样你不会有挫折感,你这样学才有意思。不要讲:「我学的跟修的又不一样。」我送给各位四个字,「解广行深」,但一般人不愿意解广,只愿意行深。比如学净土的人都要读净土五经,你就停留在只读那五本经;这样的概念正不正确?《观经》明明跟你讲要读大乘经,却有人解释成「只要好好读这五本经,好好念佛就好。」这样也不完全是错,这是解不广,但它可以行深。但是佛真正的意思是要让你解广行深,你的智慧才会开展。
有的人,是懒得读那么多经典,有的人是没有能力读那么多经典;你是懒还是没有能力?你如果说「我没有那个能力。」这是你自我放弃。「懒」表面上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它就是会慢性中毒导致死亡。你知道有些父母亲怎么说吗?「我这儿子不错,挺聪明的,只是有点懒而已。」他把「懒」当成一个不是很坏的毛病,实际上,一个人懒,他必然一事无成;修行也是一样,你懒就不会成就,你很聪明也无效。所有的坏习惯中「懒」最可怕,这是我个人很深的体悟。六祖实际地告诉我们,若是你学不了他,就学神秀,两个都是了不起,你都可以学。还是那句话,任君选择,但最后还是要回归你的自性。
【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此教法]顿教法门。[流行,]把它推广出来。[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希望跟他有因缘的人都可以顿见菩提自性。[各自观心,]每个人各自回去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这个概念《坛经》常讲:不懂就去请问人家,善知识一定不会吝法,除非你没有那个程度,否则他一定会彻底告诉你,他会开示我们、指导我们走正确的道路。
【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一切善法]法。[善知识]人。你要知道什么叫善知识?他今天能成为一个善知识,必然有他的来历,必然有他的原因,他一定是修行的过来人,所以才有机会教化你、帮助你去见性。你今天要变成别人的善知识,必然要下功夫;要有这样的功夫,就需要一定的因缘条件。〔一切善法〕,只要是世间有智慧的,有益于人类的,都属于善法。但〔法〕不会讲话,要因〔善知识〕这个人才会起作用。你不要把好东西都留在你家,你不会善用,不是糟蹋那些东西吗?你家有好书你不看,是不是要送人?!你东西吃不完,是不是拿出来和别人分享?你家有那么多钱你也用不到,你不拿出来布施,不是糟蹋那些钱吗?!你回家找找看,你家一定有很多好东西是你用不到的,你就拿出来。但是你会拿出来吗?你宁可放着,也不愿意拿出来。你观察一下,你就察觉到你的心打不开,好的书要送给别人,好的概念要讲给别人听,你不要吝啬。一般人为什么会吝啬?只要牵涉到利益关系,就会吝啬。如果你听我的课要花三千块,我就跟你讲:「只能听课不能录音。」如果你录音的话,谁还要来听我的课?我要靠什么维生?所以如果牵涉到利益,你就会吝法。就是要让自己不吝法,我才要出家,你们听课不用钱,名正言顺,你们要听什么,我尽量讲。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你本身什么都有,所以你应该可以自悟。但你真的没有能力,你就应该跟别人学习。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你自己能懂,你就不需要往外求。说听课就好了,你现在一念生起「要来听课」,你也会一念生起「听也没有效,自己看就好了。」这一念生起,你就不来听课了。你真的知道什么观念是对的吗?你还会把你的观念合理化:「师父还不是自己看!」你如果看懂你当然自己看。譬如,我这一生所学的东西,只有针灸有老师,从《易经》到佛法我都没有老师。《易经》也是我自己看的,我看一看就看懂了,看懂了,就教,就这么简单。如果看不懂,就问人家啊!所以你不要想说「自己看就好了。」你去书局买些书自己看看,什么是懂,什么是不懂,你都要知道。每个人过去世的累积,有他自己的因缘,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我课外书都看得懂,学校的书,我就历史、国文看得懂,英、数、理、化都看不懂,考试都是用猜的,但每次都能够猜到五六十分,很奇怪。你说《易经》比较深,还是物理、化学比较深?按理是《易经》比较深,那就是每个人过去对这门学问的因缘。所以我过去一定不是科学家,那些东西我怎么看都看不懂。谈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懂或不懂你自己要知道,六祖只能够劝你,他讲得很圆满,一个叫自己能懂,一个不懂。懂了就不用外求,不懂就问人家。
【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依赖善知识。你们来听课,不要依赖听课,你在课堂上只是理解一分,你回去要思维;思维才是你的,没有思维都不是你的。我们一般人犯一个毛病,他听完之后回家就要去修,太快了!「闻、思、修」当中,你没有经过「思」;「思」是很重要的关键。很多人以为他听到了就懂,实际上没有!你所听到的都是别人的,你得不到几分。思考过后,你就会知道懂不懂,你也可以知道你懂几分,接着就按照那几分去修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
【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六祖大师解释为什么,因为你的内在本来就有善知识。为什么?因为众生皆有佛性。
【若起邪迷妄念颠倒,】你来上课或你自己看经书,可以怀疑;但你的怀疑障碍你自己就不叫怀疑,叫愚痴,「疑」断掉你的后路是不对的。如果怀疑反而能增加你的智慧,这样的「疑」是对的。如果你现在听《六祖坛经》,你一直在怀疑我讲的是不是正确,这样就障碍你了,这样对你没有好处嘛!但是我讲的,你有疑惑,那你可以去思考,然后去求证,看有没有违背经典。如果透过这样求证,结果我讲错了,你就按照经典修。如果透过这样检验,发现原来是你会错意了,那你就进步了。光是一个字,你会用对,也会用错。有的疑会生起智慧,有的疑却是生起障碍,到底是哪个疑,你要会用。所以,学问还是在疑处当中,但疑处真正消失了,才能够断疑生信,绝相超宗,这样才真正有力道。
【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如果你「邪迷妄念颠倒」,缺乏正见,纵使释迦牟尼佛来讲也没有用,你把六祖请出来也无效。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前面那段讲的是邪见,这段讲的是,当你正见一生起,依你的正见来观照,你所有的问题就消失了,你就能够见性,〔一悟即至佛地〕;这个意思并不代表你就有释迦牟尼佛的程度,这要看人。举个例子,六祖大师虽然度了四十三个弟子开悟,但不能说他们和六祖的程度一样。初地的菩萨不及八地的菩萨,八地的菩萨不及等觉、妙觉,还是不一样。六祖大师是这样讲,但你的程度不一样。你把「佛」解释成「觉」,你〔一悟〕就觉了,这样比较通用。如果你把「觉」解释成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成佛,就太快了。听《六祖坛经》抱着很轻松的心情,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听佛法不需要听得很严肃,当然,我们听佛法轻松,但不失庄严,这叫中道,叫不取不舍,要做到这样的中道,在日常生活就要去体会。比如孩子,教也不对,不教也不对,教会反弹,不教会放纵。事实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你对人家好,他得寸进尺,对人家不好又有失厚道,所以待人要若即若离。不是学佛才要谈中道,学佛就是要打破一切的概念,回归到你的日常生活,这就是佛法。离开你的生活根本没有佛法可言,如果生活归生活,佛法归佛法,佛法就只是学问,跟你不相干。
-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32集
- 下一篇:六祖坛经讲记 第34集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六祖坛经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内容?
- 透过《六祖坛经》来看顿悟与渐悟的区别
-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意思
- 从《六祖坛经》中总结出的人生三境界
- 《六祖坛经》二十四精论
- 《六祖坛经》中“不立文字”的含义是什么?
- 依《坛经》《地藏十轮经》等谈如何安顿身心?
- 依《六祖坛经》等谈如何安顿身心
- 佛教禅定是什么?
- 佛法究竟是出世还是入世?
-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福报不是功德
- 向善向恶决定了你通往西方的路程
- 《六祖坛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坛经内容
- 修习菩萨道就要有这样的大誓愿
- 你知道愚痴与智慧的真正差别吗?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