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详情]
明奘法师讲经缘起
讲经缘起
讲经缘起
——代序
从今天起我们要通过圣水寺圣域佛教在线提供的网络空间讲一讲《六祖坛经》(以下简称《坛经》)。非常感谢圣水寺圣域佛教在线提供这样一个空间和平台,供我们交流佛法的心得,解决我们在修行和生活中的困惑和疑问。
《六祖坛经》是不太好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法从印度走向中国,真正中国化就是从六祖开始的。
在讲《坛经》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点那个时代的背景。六祖所处的时代是唐朝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时期,在那个时代佛教的几大宗派基本都已经成形了。像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在隋代就已经初具规模,到了唐代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华严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唯识宗也都开辟了自己的空间和阵地。而禅宗一法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经过一脉单传传到六祖的时候,也经历了差不多300年的时间。
300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在二祖、三祖、四祖时,没有形成像六祖这样的一个很大的气候呢?六祖从五祖接过法脉,也并不是一下子就弘传开来的,而是在猎人队伍中隐姓埋名、藏身遁迹约15年,才现身弘法。这跟当时整个佛教的大气候是有很大关系的。从当时佛教大的环境来看,大乘佛法的八个宗派,再加小乘的两个宗派,共十个宗派,各具规模。从禅宗自身的教育方法的传承来讲,当时也是因缘成熟的时候了。佛教的一切要讲究缘起,外在的缘法成熟了,禅宗自身的缘法也成熟了。
从四祖道信禅师在湖北黄梅正觉禅寺创立丛林开始,禅僧们开始不再依律寺而住,而是有了自己的空间,能够在寺院里一边办道修行,一边劳作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这就一改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三位祖师的“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乞化游行生活方式,而安居在一个地方。四祖创立丛林,然后传法给五祖,从《坛经》里看,后来依五祖而住的僧人超过1000人。四祖的地方不够住,五祖又到距离四祖将近30公里的地方创立东山法脉。在那种情况下,要修行的禅宗和尚们都跑到这里来依五祖而住。至此,禅宗自身的修行方法已经深入修行者的心,所以一旦接法,六祖是以一种真正的大的宗教革命家、宗教改革家、宗教导师的身份出现的。南顿法门一下子形成了这种风范,影响了中国的禅裔,一直到现在,所谓“一花开五叶”。
禅宗从六祖传到后边按时间顺序开创了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再到唐宋之交形成七家,到现在可以说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丛林,都是禅宗两个宗派的寺院,叫“临天下、曹一角”——临济宗占了天下,曹洞宗占了一角。
而汉传佛教其他的宗派因为受它的修行方法、传播方式、经典、教制、教规等种种的限制,自身没有抵御外界冲击的力量,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从历史上退淡出去了。只有禅宗这一法,因为它跟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跟中国儒家文化,跟中国出世者、隐士的思想,跟中国的建筑、文学、艺术、诗歌、雕塑,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无论外在的风雨如何变幻飘摇,外在的世相如何动荡不安,只要有一点点的机会,禅宗就能如雨后春笋般萌发成长。
到了近代,尤其在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禅宗和禅的精神更是能适应社会变革,而与社会主流文化和谐共振。所以,太虚法师讲,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
为什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呢?
从公元前2年(最早的推算)佛教传到中国来,真正把印度佛法中国化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是道安大师。道安法师规定了我们很多的僧制,使印度佛法中国化。以前出家人都跟师父的姓,比如师父俗姓王,出家人就叫王某某。道安大师说四种姓出家皆同释姓(“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所有的出家人都应该跟释迦牟尼的姓,都姓“释”。当时,道安大师写了很多的论著,像《沙门不敬王者论》等等,使佛法真正脱离儒家的批判,形成自己的生存空间。他组织总结、规范、整理已翻译的良莠不齐的经典,其中翻译得不好的就请精通梵语和华语的高僧大德们重新再翻译。所以可以说他是奠定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
第二人就是六祖。六祖真正把禅、佛的心法、佛教的精髓变成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变成中国修行人的性命攸关的东西。
第三人是太虚大师。在废寺兴学、佛教面临着要被逐出历史舞台的大氛围下,他能够奠定三大革命:教理、教制、教产的革命。所以后来者、后学者要景之,仰之,牢记之。但最根本的牢记不是把他顶戴供养——每天烧香磕头礼拜右绕三匝——而是依教奉行,修行供养。
《坛经》分成十章,是六祖的弟子法海根据六祖当年说法开示记录整理而成。它流通的版本很多,关于这些版本也有很多的疑问。明代的憨山德清禅师曾经整理过《坛经》的版本,近代胡适先生也作过一些整理。胡适先生曾在大英博物馆找到一个敦煌写本的《坛经》,前几年上海古籍印了这个版本。学术界对《坛经》到底是六祖大师所说还是菏泽神会所著也有些歧义。至于真相如何,究竟是谁作的呢?我们不去探讨。我们择法的标准是依法不依人。不管是六祖大师亲自说的,还是法海记录的,还是菏泽神会禅师所说,只要解决我们内在的烦恼,净化了我们的身口意,根除了我们的贪嗔痴,那么它就是好东西,我们依教奉行就够了。
- 上一篇:六祖坛经说什么 目录
- 下一篇:释经题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六祖坛经是谁写的?讲的是什么内容?
- 透过《六祖坛经》来看顿悟与渐悟的区别
-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意思
- 从《六祖坛经》中总结出的人生三境界
- 《六祖坛经》二十四精论
- 《六祖坛经》中“不立文字”的含义是什么?
- 依《坛经》《地藏十轮经》等谈如何安顿身心?
- 依《六祖坛经》等谈如何安顿身心
- 佛教禅定是什么?
- 佛法究竟是出世还是入世?
-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福报不是功德
- 向善向恶决定了你通往西方的路程
- 《六祖坛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坛经内容
- 修习菩萨道就要有这样的大誓愿
- 你知道愚痴与智慧的真正差别吗?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