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出自《楞严经》第五卷,由于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提倡,成为中国净土宗五经一论中的一品经。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询问诸大菩萨进入禅定、获得开悟的方法,大势至菩萨说他以念佛方法修学成功,其关键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集中心思,忆佛念佛,维持净念,相续不断。...[详情]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第一集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那这一篇经典它是出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的第二十四圆通。
那这一《圆通章》的内容啊,在《楞严经》第六卷最末后,看它内容不多,总共就两百四十四个字,跟《心经》的两百六十个字啊也就差了十六个字而已。
但是这一篇内容,对于念佛的理论、方法都说的极其透彻,特别是教我们修行念佛三昧应当如何用功,如何在六根门头做功夫,所以这一篇内容可以称为净土法门的《心经》。
这跟般若法门的心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般若法门的《心经》就是我们经常念的观自在菩萨那一篇,那是让我们开悟的。
而净土法门的这一篇心经呢,那是让我们成佛的,因为啊念佛可以成佛,所以啊在这里面就告诉我们啊,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因为你念佛了,你的心就跟佛的心相去不远,就很靠近了,然后越念越靠近了,最后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了。
所以这一篇《圆通章》啊是极为重要的,也难怪啊历代净土宗的祖师们,他们每一次弘法的过程里面,都会引用到《圆通章》里面的句子。
包括其他各宗各派的法师,他们讲经说法或者著作当中,或多或少都会引用到《圆通章》的内容。那这一篇《圆通章》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势至菩萨。
那这一位菩萨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阿弥陀佛身边的两大菩萨之一,那弥陀身边的两大菩萨,其一就是观世音菩萨。
这位菩萨大名鼎鼎,与娑婆世界众生的缘分啊,恐怕比阿弥陀佛缘分还要大,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知道观音的人比知道弥陀的人要多的多。
很多其他外道,甚至于不学佛的人,都有听说过观世音菩萨,但是阿弥陀佛不一定人人都有听说过。
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啊,这个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特别有缘,那这些都在经典上有告诉我们。
而大势至菩萨呢,这位菩萨他知道的人不多,了解的人更少,那之所以他的名气没有观音菩萨那么大,那或许跟他的表法有关,我们都知道观音表慈悲。
这个大势至呢,他表的就是威势,他的威势力极为巨大,从他的名号,大势两个字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大概的味道。
所以在这两个名号里面,体现出了他们的行门,观音以大慈为行门,而势至以大势为行门,一个施恩与人,一个是以威势力来震慑群魔。
所以啊恩威并施,这两大菩萨体现的是淋漓尽致,那我们都知道普通人对于一个比较慈悲柔和的人或者是很慈祥的人。
一般人都会特别的有好感,而观音菩萨恰恰就是慈祥的代表,所以给人产生了那种好感,特别强烈。
再加上观音菩萨他发愿救苦救难,那不管众生有什么样的苦难,菩萨都会在第一时间应现其前,帮助他解除危难。
所以观音菩萨,祈求他的人就特别的多,而大势至菩萨,他表现的是威势,表现的是就是威猛的那样的状态。
那我们在修行过程里面,无论有多大的业障,是内在的习气业障,还是外在的魔王波旬,还有冤情债主等等。
只要乘念大势至菩萨名号都能够得以化解,因为菩萨有大威势力,那也正是因为他老是表现出这个很威严的那样一种状态。
所以啊威严一般人都不是特别喜欢,而那种慈祥会让人有一种好感,容易亲近,而威严让人感觉到不好靠近。
反正总觉得心里怕怕的,所以家庭里面,我们也会看到,一般当母亲的叫慈母,当父亲的叫严父。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到儿女们跟母亲一般靠的比较近,跟父亲会稍微远一点一点,当然也是孝顺父亲,也会恭敬尊重父亲。
但是平时啊老是看父亲板着一副脸。反正好像就是难以靠近的那种感觉,所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大势至虽然他能保护我们,但是他那种威严,让我们难以亲近。
所以平时念观音菩萨的人成千上万的,而念大势至的好像没听说过几个人在念,所以啊这个也不好意思,并不是说大势至菩萨他的修行功夫比观音菩萨差。
也不是说他的慈悲心比观音菩萨差,其实他的功德,慈悲,各方面都跟观音菩萨是平起平坐,他们两个都是阿弥陀佛的左膀右臂。
所以这一位菩萨我们一定要很认真的去恭敬他,去尊重他,去赞叹他。
那我们平时念佛的时候在念阿弥陀佛,特别是观想的过程里面,我们既要观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还要观想大势至菩萨,甚至于是莲池海会,一切菩萨。
那这样才能够圆满,那弥陀身边有观音,势至这两大菩萨,他就是表法,表示做人修行啊要恩威并施,那么我们平时的时候就是以观音的慈悲心来待人处事。
这在正常情况之下我们都应当要这样,然后遇到一些难调难伏的恶劣的众生,有些众生很无赖,然后非常邪恶。
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不能够啊用慈祥的,笑眯眯的这样的状态跟他说话,劝导他,那样他是不听的。
这个时候就要学大势至菩萨用那种威势力的,威严的,正气凛然的那样的一种状态来调伏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
所以有时候遇到一些无赖汉,他就赖着不走,你明明事情很忙,已经忙不过来了。他就是赖在那里就是不走,然后东扯扯西扯扯,那这些啊我们就要请他走了,然后说话就要威严一点了。
所以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的技巧的东西,我们只能是说随机应变,这也是佛教给我们的无量善巧方便。
所以以大势至的这种威严来待人,那只是在偶尔的时候,遇到这种不好办的人,然后才用了一下。
那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以观音的慈悲来对待大家,这样恩也有威也有,恩威并施,才能平衡。
这也是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两大技巧。那么我们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学习这个,所以平时我们也要学会慈祥慈悲,然后也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也要学会这种威势,威严。
所以今天看大势至菩萨这个名号的时候,我们就要略略的了解一下这些,那这一篇文章。
叫做《念佛圆通章》,那从这个名字里面我们就看出来了,他教我们的圆通法门是属于念佛圆通,他主修的方法就是忆佛念佛的方法。
那这些念佛成佛的道理,在之前我们学习《无量寿经》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也思维了很多,那念佛,佛是在十法界里面的最高法界。
那我们不念低的六道法界,也不念中间的声闻缘觉法界,我们直截了当忆念最高的佛法界。为什么要这个样子呢。
因为念佛,我们的心就与佛靠近,念一句就靠近一步,念两句就靠近两步,要是念一千句一万句,我们就跟佛靠的更近了。
所以逐渐逐渐,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心就与佛同步了,那这样临终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自然而然,就来到佛陀的座下,到了弥陀的身边。
所以为什么念佛能往生净土的原理啊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时时刻刻在忆佛念佛,靠近佛。
就好比一个人老是想要去北京天安门去看看,看看北京故宫,看看祖国的首都,当一个人天天这样希望自己到那边去旅游去参观的时候,想啊想啊就会成真的。
为什么会成为真实的,因为他老是想要去,然后想要去的时候,他也不是随便想想,他是有预备的,有预谋的,为什么说呢,因为他在想的时候他就会想,我要到北京。
肯定要有路费啊,路上要哪里吃哪里住啊,然后要去几天啊,要坐飞机还是要坐火车,那这些飞机的价格是多少,火车的价格是多少,然后他这些在想去的同时,他都要去思考。
然后去筹备资粮,把去的一路上开销的东西,预备的换洗衣物,甚至于是个人偶尔准备路上用的一些用品,全都都要考虑,要带好。
那这样我们老是想去的时候,总有一天还真的就会去了。因为心想事成,因为一切都是唯心所造,那么我们现在在十法界当中选择最高法界就是佛法界。
我们现在就要训练自己天天想佛,然后一有空就想,要做事情的时候就认真做事,然后事情一做好了,我们就又会去想佛。
所以之前也有人跟我说。他说哎呀有时候做事情了,然后就不能念佛了,他说这个时候念不了了,我说为什么会念不了,因为念佛不一定是一句名号挂在嘴巴上叫念佛。
我们心中老是想着佛就是在念佛,那这样说,其实他也听不太懂,后来我就换了一种花样跟他说,我说你当年结婚之前有没有恋爱过。
他说有啊,恋的很厉害,恋的起码一两年的时间,然后我说你当年在恋爱的时候有没有工作啊,有没有做事情啊,学习啊。
他说有啊,整天工作也很忙,但是不管多忙多累,不管在做什么,整天心里就喜欢,就想着自己喜欢的对象。
然后这种喜欢,他充满了他的行、住、坐、卧。充满着他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工作当中都充满着一份欢喜的心。
那这样念念他都想着自己喜爱的对象,那么这种想啊,就是跟念佛的道理很类似,所以我们把这种比喻用在念佛上,大家或许就会理解了。
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不一定要天天嘴巴挂着他的名字,所以后来我跟他比喻以后他就明白。
哦,原来不一定老是要念着对方的名字,要想着对方的好,那他当时就明白了,他说只要想着自己所爱的对象,他是对我多么多么的好。
他是多么的怎么样怎么样,漂亮啊,这个善良啊,勤劳啊,等等,反正心理就是念念不忘那一份爱的心。
那他当时爱的时候也不是天天嘴巴里唠叨着对方的名字,老是念着对方叫什么名什么名,老是念着名,他很少念着她的名,但是他却深深的爱着对方。
那么我们就把这种世间爱情的念头转化成念佛的念头,所以在古时候的时候,有个古大德是谁我现在记不得了。
他有说过一句话,他说啊,若能啊这个佛念同于情念,成佛早已,意思就是说啊,佛念就是念佛的这样的念头,跟世间人谈情说爱的这种情爱的念头。
相同的话,那么成佛啊很快啦,意思就是说他早就应该成佛了,所以若能佛念同于情念,成佛早已。
也正是因为我们透过这样的一种比喻,我们就会理解到念佛圆通,念佛三昧。
到底是应该要如何修,那这些道理啊在这一篇《圆通章》里面,这个古佛超日月光佛也跟我们另外举了一些类似的比喻。
我们等会看下去的时候就会明白了。那现在还有圆通两个字,这题目上的圆通两个字,我们也应当要有所了解,圆就是圆满,通就是通达。
什么叫圆满通达,意思就是说这个念佛法门他能令我们从凡夫地直接通达到如来果地,这个中间不需要换任何的法门,也不需要更换任何的理论。
那理论也不要换,方法也不要换,反正就是忆佛念佛,就是这一句名号,那就忆念着佛就能够从凡夫地一直修到圆满佛果。
所以这个圆满通达的法门,叫做圆通法门,所以大家只要记住圆通就是从凡夫地能够圆满通达到如来果地。简称圆通法门,那这个念佛圆通,一读就明白。
原来啊念佛就能够令我们圆满通达如来果地,那刚好我们现在大家都是凡夫吧,那既然与佛有缘,与这个法门有缘,我们就应当要这样的去修。
这是这一篇的题目。我们先了解一下,那现在大家就可以看这一篇的内容,内容不多,就两百四十四个字。
那这一篇内容啊我们看一下,大势至菩萨他是如何修因证果,弘扬佛法的。
大家请看经文,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们先看这第一句。
那第一句里面是告诉我们啊大势至法王子跟另外五十二菩萨,这个同伦就是同辈,也就是大家一起修行的同参道友。
那我们知道能跟大势至菩萨做同参道友的,那这些人肯定也是菩萨啊,绝对不是普普通通,随随便便的人。
那在这第一句里面跟我们说的,大势至叫法王子,法王指的是佛,那子呢就是他的弟子。
合起来就是大势至他是佛的弟子,所以叫法王子,那法王这一个称呼也只能成就圆满佛国的人才可以称自己叫法王。
那别人也可以尊重他,尊称他为法王,那一般还没有圆满成佛的人,连大菩萨,连等觉菩萨都只能叫法王子,绝对不能称自己叫法王。
为什么,这就好比世间法里面,这个老百姓披龙袍一样,你普通老百姓啊,你就没有资格披上皇上的龙袍,那样会株连九族,会灭族之祸。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天龙八部,金刚护法会震怒起来,为什么啦,因为这一个人没有证得圆满佛果,就没有资格称为法王。
那么我们看到文殊师利不也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他可是七佛之师,等觉菩萨啊,那大势至菩萨今天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他也只是称为法王子。
这是对于法王子三个我们要准确的认识它,那今天大势至跟他的同伦,就是同参道友总共有五十二菩萨。
这五十二不一定是五十二个菩萨,他是五十二个位次,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这些菩萨的位次。
那这些菩萨们啊一大批,跟大势至菩萨一起啊来到佛前,然后在佛前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他们礼数很周到,他们并没有说,我已经是菩萨了,是法王子了,就对佛好像不够礼貌了,就骄傲了。
没有,越是大修行人,越是谦虚恭敬,越懂得礼貌,所以啊他们没有一个人表现出傲慢自大,为什么呢,因为傲慢自大也是烦恼。
烦恼都没有断尽的人,还能称菩萨吗,所以我们自己要明白,今天这些是真菩萨啦,他们各个顶礼佛足,
那这顶礼就是五体投地,一个人的身体,五个部分跟地面碰触,这样的礼拜就叫做五体投地,那这种五体投地就是最恭敬的礼拜。
那不需要整个人趴在地上,那整个人趴在地上,那叫全体趴地,那这样啊!
又不卫生又不好看,不必要那个样子,佛是依中道而行,五体投地啊,他是刚刚好中道,跟那个问讯啊,鞠躬啊等等。
那个要好,跟趴在地上。那个要更中肯一点,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佛所教的一切法门都离不开中道,都是恰到好处,连吃饭的时候,佛也是教弟子们过午不食就可以。
不要像外道那样,我天天不吃,叫什么辟谷,他就是这几天,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或者一年,或者多长时间,自己规定一段时间,就是要修辟谷。
辟谷就是回避五谷杂粮,他这些五谷杂粮都不吃,然后这段时间以来就喝一些流质的东西,液体的东西,那有固态的东西,他这段时间来他全部都不吃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灯云比丘
- 上一篇:在线抄写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 下一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第二集
- 一切论典,为什么都是以礼敬开头,有何目的?
- 什么是真如?真如的不同名称有几种?
- 佛经的五不翻是谁提出的?指的是什么?
- 马鸣菩萨为什么要造《大乘起信论》?
-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出自哪部经?多少字?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
- 为什么要学习《地藏经》?学地藏经的目的
-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弘扬《法华经》?
- 《圆通章》的出处殊胜
- 抄完的经书怎么处理?
- 题解之“波罗蜜”
- 题解之“般若”
- 题解之“金刚”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
- 《金刚经》的译本有几种?六大译本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第二集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第三集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第四集
- 念佛圆通章讲记
- 拜经是一字一拜还是一句一拜?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