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长行,所以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详情]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及解译
“应以大自在天得度者”,这地方主要是在讲历劫转世过程大自在天心境的人,他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来,将到何处去转世,能够保持自在心灵的人,称为大自在天心境,他也能了解现在、过去、未来三世宇宙心灵的道理,他更能了解,肉体本来就有老病、毁灭的过程,唯有灵魂是不生不灭、永恒不死的最究竟法门,所以在三世之中,都能保持着内心清净的智慧,这样心境的人就是大自在天心境。人间世界如果没有污浊的迷信,就没有办法展现真理和事实真相的可贵,如果没有邪恶哪能看得出真理呢?有恶才有善,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佛法也一再的强调,由心出、由心入,离开这个心之外都不叫做佛法。所以在普门品里,主要是强调,心地平、国土平,心地净、国土净。国土就是诠释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地。
“应以天大将军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为其说法”,天大将军是指拥护佛法对抗魔军魔众心境的人。这魔军魔众,大家不要想偏了,它代表我们心中所有无明和烦恼,它也代表毁佛灭佛、伤害众生的神棍。神棍有宗教神棍、政治神棍,前面提过,所谓政治神棍就是指不懂得为人民百姓带来幸福快乐,只会不断欺骗百姓、欺压众生,不断用愚民政策来统治人民,这就是一种政治神棍。每一位发心传播真理的人,内心灵性若要得到醒悟,那就要在人间世界发出最大的护持威力来守护佛法,天大将军能够延续守护众生慧命的工作,将众生的灵魂从邪魔之中拯救出来,让众生都能清醒。所以天大将军能发挥天下第一勇猛威势的力量,那观世音菩萨就会向天大将军说慈悲与智慧的法门。
“应以毗沙门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为其说法”,这毗沙门主要是在讲以佛法来统领人间,来守护众生心灵的人。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这是指人间世界领导一个地区,甚至于主持宗教、管理一个道场的人,若他的智慧比较低,他所领导的群众所追求的目标也会比较低,这点大家都懂,这层次和天大将军护持佛法、勇猛无畏的道理是一样的。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长者身主要就是在讲内心发出成熟心量,用道德的智慧治理人间,这种心量和前面护持佛法、传播真理的心境又有点不同了,如果有人只追求羡慕长者这种境界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一定用他的威神之力、用他的慈悲喜舍智慧,让他心领神会、道感神交去感应,去提升长者身的心境。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居士是指清净守戒学佛的在家人,因为他的心境能在世间红尘,说人间的道理给他人听,这就是一种居士身。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为其说法”,这里说的宰官就是领导者,人民的领导者和各级政府的官员和公务人员。他的内心清净,富有智慧,能够以照顾人民生活环境,以及幸福为目标的公仆官员们,都属于宰官身,如果相反只知内线交易玩股票、不断挥霍、下重税、贪污特权,漠视人民福利,我们就不能称他为宰官身,我们只能称他为邪恶或魔王了。智慧利他是我们内心所展示出来的一种层次,也代表着你能利益他人的层次有多少。你的智慧十分,只能利益众生十分,智慧要是能达一百分的时候,你就能利益众生一百分。所以我们可以常看到我们的监察院院长陈先生,他也是一个位清净梵行的佛教徒,一个监察院长学佛能够带动学佛的风气,这是绝对肯定的事情。如果说监察院长真正能够监察所有不法的特权,如果监察院在有慈悲智慧的院长领导之下,能真正替人民百姓做到这些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才真正能照顾到二千三百万人民的福祉。在利益他人的前提下,有十分智慧的人,可以利益十分的人民,有一百分智慧的人,可以利益一百分的人民。这利他主义完全是以智慧为中心,以智慧为前提。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这婆罗门是指对养身之道、健身之道、瑜伽的修士。他们有的是追求金钱,有的是追求名望,有些人也追求信仰,这些人都可称其为婆罗门身,观世音菩萨就会应化现身,引导他们行持真正的慈悲,追求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解脱法执,而为其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就是和尚,比丘尼就是尼师。所有的佛教徒都要记得,不可称尼师为尼姑,我们称比丘尼为尼师这是对女众出家修行之人的尊敬称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是指在家学佛的男众,优婆夷是指在家学佛的女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就是佛教的四众组合。若四众都能发出实践力行、传播佛法真理的心量,引导众生灵性觉醒,这才能称之为正信的佛教徒。如果说佛教的四众不能发出实践力行、传播佛法真理的智慧时,那只是一个虚伪挂名的佛教徒罢了。
我们继续谈到“应以居士长者宰官婆罗门身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其说法。大家不要依文解意的说这妇女身就是妇女的意思,这是所有人间世界、宰官身、长者身、婆罗门身、妇女身,这些人间世界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来引渡众生为职务的人,都必须在内心拥有妇女般的善巧温柔和智慧,女人代表智慧,拥有妇女温柔的智慧,所以用妇女善巧身来引渡,就是这个意思。这些从事政治、经济、教育的公职人员和公仆们,都必须在心中拥有温柔慈悲的善巧智慧,所以称为妇女身。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喜舍与智慧,和他们对待人民百姓的温柔智慧互相感应,为其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为其说法”,是指心中拥有天真无邪心境的人,其内心没有仇恨、没有权势、没有伤害他人的邪念。经常我在各地道场上课的时候,都会碰到很多来学习准提法的人,具有童男童女身的人,他们都会流露出天真智慧的求道心境。这天真的无邪没有伤害他人的邪念,观世音菩萨就会以清净的童男童女身为其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这是在指人间世界各行各业,不管是贩夫走卒、清洁工、服务生(也代表每一个人内心之中,不同精神世界的心境),所有不同心境的人,由内心生出实践力行、慈悲喜舍爱护众生的慈悲作为,一定能得到最大的成就,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本自清净的佛心。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强调众生平等的道理,因为众生的内心都存有一尊至高无上的佛性,也就是自性的良知佛性。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这执金刚神是指守护人间佛法真理,拥有金刚不坏的意志,为了护持真理的延续勇猛的精进,维护人间真理,是佛法传播的守护者,更是吾人八识田良知的守护者。释迦牟尼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慈悲喜舍的功德之力,包容了所有山川、草木、一沙一尘,是大自然中最究竟的一种慈悲智慧。如果每一位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的人,都能够得到最清净的智慧,那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法力在人间世界渡化了一切众生,所以才会在众生内心产生不可思议、道感神交的神通之力。那神通之力又是什么呢?就是大慈拔苦、大悲予乐的智慧,一心供养,就是全心奉献给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这布施的人就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发出了实践力行,用他的身体、语言、意念行持慈悲之道,这就是身、口、意三密相应,实践身、口、意传播佛法、真理、智慧,所以自然能在心中生出最大的力量,也称其为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一心一意供养吾人内在的佛法僧,发心布施的人都会在遇到危险之际,心灵中的慈悲力量就会立即伸出援手。布施神通之力,就是在说传播真理、智慧带给人们无畏、无惧的力量,这种神通力量就是一种智慧的无畏施,能够为众生带来安和乐利、信仰真理、追求心灵自在无碍的目标。所以在人间世界,都会称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布施无畏的仁者。供养身、口、意,布施身、口、意就是指法施,人天最大的布施就是法施,用自己的生命供养慈悲心,供养清净的智慧,这才是人天最大的供养。所有学习佛法修行求道的人,都是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的缘故,所以能将布施的功德与行为都归给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代表着宇宙之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智慧。
原文: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而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解译:这时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无尽意菩萨说道:观世音菩萨就是是代表内心所成就的人格和德性,也是每位正信佛教徒内心所发出慈悲喜舍,施无畏行为的一种形容和代表。所以不可以把观世音菩萨当做救世主或神祉来信仰、来膜拜,因为观世音菩萨被世间人称做施无畏仁者,所有发出实践力行、追求真理的人,共同将大慈大悲的心布施喜舍给所有众生,将布施的功德完全归给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代表宇宙中的大磁场、大能量,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通自在法力,到处施无畏,这就是他的慈悲力量,能够随时让内心拥有清净智慧的人,感应到闻声救苦,所以人间世界的人们,都必须存有大慈大悲的大爱,用观世音菩萨来代表这样的人,所聚集的功德力,来一心供养(也就是在内心清除一切污垢,在内心之中,供奉慈悲智慧的行为。),这样才能在五浊恶世的人间,建设清净极乐的净土。讲到这里,我想大家都能体会,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之力,完全是在形容人间世界发大菩提心,内心生出清净智慧的人,因为能够不断发出慈悲喜舍施予众生的行为,所以大家听完释迦牟尼佛在开示时,都能由内心生出清净的智慧,而发愿引渡所有沉沦生死苦海的人们,协助无量无边的众生解脱烦恼苦厄,拥有如此心境的人,就是观世音菩萨在人世间的应化之身,不必怀疑。
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听完释迦牟佛的开示,马上领悟而发出清净无私的大菩提心。于是他马上站起来,告诉释迦牟尼佛。世尊,我从现在起,(现在起就是当下之意)听完您的开示之后,立刻发出大菩提心。大家要记得,这不是隔几天才发出来的,也不是等退休后,无忧无虑之后,才发出这利益众生的慈悲心,也不是说等孩子长大了,再发大菩提心,绝对不是,是听完普门品的讲经之后,马上、立即、当下的发出,你慢了几天都不对,慢了几天发出就代表智慧悟性不够,是当下的心领神会、是当下的道感神交,当下发出觉醒的愿力,这也代表即时行愿。于是无尽意菩萨当众解下颈部、身上贵重的珠宝完全献给观世音菩萨。这里所说的珍宝璎珞,代表无尽意菩萨身、口、意的心,在这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外在的珍宝,一种是内在身、口、意清净的心。清净的心价值百千两金啊!这地方就是在诠释无尽意菩萨听完释迦牟尼佛开示观世音菩萨成就的因缘,实际上他了解释迦牟尼佛只是在诠释自己内心无量无边的慈悲喜舍之心,应化在人间世界的一种形容。所以,十方三世诸佛都是释迦牟尼佛口中所讲出来的,释迦牟尼佛在开示观世音菩萨的成就因缘时,就是在诠释他内心所印证到宇宙天地间的慈悲喜舍。无尽意菩萨因为“当下”就发下愿力,而成就了十方三世人天供养的大阿罗汉果位,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力。很多人听完以后,只是想一下子而已,有些人等退休以后,有些人等孩子长大以后,这样的领悟永远都没办法让你现今世得到八地以上,永不退转,不受到五蕴迷障逼迫的菩萨果位。所以法师经常跟每位学员讲,不学佛则已,要学佛的话一定要爬上这根竹竿的顶端,一定要得到八十分以上,若不能得到八十分以上的悟境,你还是一样继续迷迷糊糊地,流转轮回在六道生死苦海中。如果说每一位追求佛法、真理、智慧的正信佛教徒,能够和无尽意菩萨一样,听过佛陀开示之后,立刻用自己清净的身、口、意当下去实践力行,慈悲喜舍的作为,这样就能成就释迦牟尼佛的大爱,这种大爱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而身、口、意的供养就是法施,刚才讲过法施是人天世界最大的功德,是将自己的生命,毫不保留的奉献在传播佛法、真理、智慧上,来接受真理的光明,点亮所有众生的心灯,这就是一灯引千灯的含意。这心灯也可以解释为发出实践力行的心灯,这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最大的主旨,也是让众生从内心里发出大菩提心的心灯,来传播真理、宏扬佛法,并以了生脱死、即身成就,为我们生命最大的功课、最大的目标,这才是真正自利、利他的大丈夫作为,故祖师云:“人生最大一事为生死大事”,也就是指生觉、死迷。这时无尽意菩萨告诉在法会现场的观世音菩萨说:“仁者,请接受法施珍宝璎珞,请接受我的身口意、清净的菩提心。”他做出了一个生命中最大的奉献,但观世音菩萨不敢接受无尽意菩萨的供养。这里释迦牟尼佛开始诠释,佛教团体的伦理,因为在很多佛教团体中,为了利益和私心而在承办佛事会务时,互相争功诿过,为求自己的表现,而踩在所有人的头上往上爬,要不然就摆出一付道貌岸然的样子,开口闭口就觉得自己很清高,目空一切,贡高我慢,盛气凌人,完全失去佛教徒以心为粮食的锻炼,那些世俗不成熟的作为,都不是真正发出菩提心的人,只不过他们将世俗的习性,将人间世界的恶劣习性带到清净的教团里,教团就是佛教团体。所以,一般世俗人不知道要修这个身、口、意的清净,好大喜功,喜欢说人是非,所以在世俗人的公司行号团体之中,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充满着权力,充满着斗争和是非不断,毫无伦理可言的利益团体。佛教团体是用一种慈悲喜舍的心,互相鼓励、探讨真理、锻炼心灵、牺牲奉献的一个清净团体。这种没有私心奉献的作为,才是真正维持佛法、真理、智慧延续下去的一种关键,每位菩萨都要牢牢记得。所以佛教团体是一种信仰伦理的团体,互相包容体贴的团体。在三世诸佛的作为之中,我们都很清楚可以看到,过去诸佛他们用慈悲的心思与作为,来感化所有求佛、学佛、成佛的菩萨;现在的诸佛也都是用这种慈悲心思和作为,来感化所有求道学佛的菩萨;未来的诸佛也必定会用慈悲的心思与作为,来感化所有求道学佛的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代表,这是众生发大菩提心的首要条件,在慈悲喜舍的品德中,观世音菩萨当然不敢接受无尽意菩萨身、口、意的大供养,所以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告诉观世音菩萨,你必须要接受。为什么呢?因为无尽意菩萨当时在灵鹫山上参加法华盛会的时候,带领了五百多位信徒在现场学习佛法,因为这五百多位信徒都互相恭敬、谦让,观摩、学习成熟品性的人格示范。无尽意菩萨发出大菩提心,让自己的身、口、意,和一切珍宝财物全部奉献布施出来,将所有实践力行的功德和印证的成果(财物),无条件的奉献出来给观世音菩萨,完全舍弃自己的私心和福报,福报就是一种享乐的意思,这就是佛教徒应有的品性和作为。为了介绍这种无私作为来提醒所有的会众,提醒什么呢?就是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天代表管理政治的官员,这也是佛教的外围护法,还有龙代表人间世界的成就之人,夜叉、干鞑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这些都是在诠释世俗之中,各行各业、各色各样心境背景的人,都在佛教的外围做布施,来护持一个佛教团体的生存与弘法办道,在延续生存与传教的推展上,都是靠外围护持的佛教团体,为了让这些人都能了解,用慈悲之心来承办佛事互相体谅,信仰佛教的伦理,所以观世音菩萨必须接受无尽意菩萨这些功德的供养,因为只有接受,才能延续佛教未来发展的生存。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无尽意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慈悲喜舍之心,所印证出来的精神智慧代表。于是观世音菩萨为了完成释迦牟尼佛的教化而接受了无尽意菩萨的珍宝供养。观世音菩萨是为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才接受无尽意菩萨的珍宝璎珞供养,绝对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观世音菩萨接受了供养之后,当场将它分为二份,一份献给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所有的正信佛教徒都要将自己的功德作为,不管是财物、不管是功德的作为也好,都要归于自己的启蒙指导老师,这就是佛教的伦理,也是身、口、意的布施。所有在场的菩萨都不能忘恩,要饮水思源,维持佛教的伦理。另一份献给了多宝佛塔,这是指道场、寺庙的意思,也就是代表清净团体的意思,是传播佛法、真理、智慧的地方,一个清净的团体,也是延续佛法流传的一个团体。就这样,观世音菩萨和无尽意菩萨各自完成了无相“施与受”的功德和智慧,也因为完成了这些施与受的程序,而让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充份显露出施、受皆空的智慧。
- 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的大秘密
- 下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
- [佛经故事]迦旃延尊者度贫女,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贫穷的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