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长行,所以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详情]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及解译
原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解译:尔时,“无尽意菩萨”他是东方世界普贤王如来处,修行的一位菩萨,因为倒驾慈航,在人间五浊恶世,协助释迦牟尼佛传播佛法、真理、智慧。在灵鹫山的法华盛会上,无尽意菩萨带了五百多位信徒来向释迦牟尼佛请示佛法,他为了要让跟随他的信徒,都能体会观世音菩萨的成就因缘,于是在法华盛会里,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向释迦牟尼佛问法。说道:“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样的因缘称作观世音?”这个世尊,主要在称呼释迦牟尼佛,他是佛教的教主,也是佛教本师的尊称。他像一个慈祥的父亲,在人世间指导世人修行的方法,所有的大弟子们,都是经过他的大般若经典说法后,而能一一印证了生脱死,到达心灵的故乡,最后也都能够授记成佛,所以他是一位三界的导师,对三界导师的尊称,就是形容人世间至高无上的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因缘才会被称做观世音?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回答说道:善男子(这个善男子指的就是无尽意菩萨),凡是追求、护持、弘扬真理的人,我们都可以 称他为善男子或善女人。若是千百万亿众生,遭遇到苦厄危难的时候,他们只要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在心里专心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同时也能立即检讨、修正自己偏见言行的心念,让自己的内心产生出观世音菩萨慈悲喜舍的智慧法力,(观世音菩萨的法力就是慈悲喜舍的光明心地。)那个时候,就能立即解脱内心里,千百万亿的烦恼,大家必须了解,观世音菩萨是宇宙大爱的展现,所以也代表着宇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能量,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内心里生出慈悲之心,追求佛法、真理、智慧,并实践力行时,自然就能体会出,所有智慧生命的真意。
所有的佛法,都是从我们的心出,从我们的心入,如果不是从心出心入的话,那就不叫佛法,那就叫做魔法。所以佛教被称之为心教,完全是在强调锻炼内在心灵功课的宗教。当吾人能将佛法从心入、从心出的去学习,自然就能解脱内心无量百千万亿世俗的烦恼,因为它们会障碍我们接受真理、追求佛法的心地。一个人如果掉入自己内心烦恼压力的欲望大火里时,因为心中持守清凉的戒律(代表自爱与分寸),有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邪见。不杀生、不拿别人的东西、不邪淫、不打妄语、不犯邪见戒,这就是持守五戒,修持禅定的慈悲之心,内心的烦恼和业障自然就会停止。为什么呢?因为持戒修定,在梵文翻译成中文时,就是清凉之意,所有持戒的人,内心都很清凉。当我们觉得烦恼和业障很闷很热,好像欲望之火不断逼迫般,当吾人的内心能够立即忆念发出慈悲之心时,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祥和的心念)便能立即停止,欲望之火不能再烧。如果一个人掉入内心的贪、嗔、痴, 贡高我慢和疑惑的生死苦海时,心里如果能够勇猛的发出大菩提心,这大菩提心就是自动自发,自愿用自己的财物或生命传播佛法、真理、智慧来利益他人,这就是发大菩提心。发大菩提心就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智慧的代表,也是和观世音菩萨道感神交的唯一方式,你感应了观世音菩萨的真理和威神之力,就能超越六道生死苦海,到达心灵的故乡。这样就不会产生贡高我慢的心,才能够真正解脱所有烦恼,这是所有正信佛教徒都必须了解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学习、用心体悟。当你掉到自己欲望的大海时,立即就会漂流到浅处,因为你心中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智慧,那浅处所指的就是心灵的故乡,心灵自在的彼岸。发大菩提心是自动自发的,绝不是别人逼你,也不是失意时的心灵借口。
如果有众生,为了追求真理,而进入佛法的智慧大海里,透过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万行也就是在诠释一个修行学佛的人,为了追求真理而进入佛法的智慧大海,去探取这些修行的功德,也就是在修行的过程里,内心的贪嗔痴三毒尚未灭除,它就会像黑风一样,在你心里掀起了烦恼的巨浪,而漂流到凶狠阴暗的罗刹鬼国,你的身体就等于船舫去遇到修行的障碍,而你马上就会有动摇、倒退之心,不想学了,不要学了,这贪嗔痴三毒是障碍所有学佛修行之人最大的因素。因为你想学佛,你想修法,想探取所有清净解脱的法财,结果在修行路上,你随时都会受到你自己的贪、嗔、痴三毒来障碍你自己,这时候,罗刹鬼国的意思就是指吾人内心阴暗凶险的三毒心地。最可怕的贪嗔痴三魔就会掀起内心的狂风巨浪,如果此刻你能生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之心的时候,这个令人烦恼的贪、嗔、痴毒烦恼波浪,就会立即风平浪静,因为你发出的愿力越大,所以心想事成,降服自己贪 嗔痴的自觉能力就更大了。就因为这种因缘,所以观世音菩萨在人间世界为所有众生大慈拔苦,大悲予乐。如果有众生能一心称名,一心称名就是指众生从内心里,生出一个慈悲喜舍之心,没有第二种心,我们称其为一心供养,因为众生受到六根、六识、六尘的迷障而产生了十八种心相,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色、声、香、味、触、法,这十八种法界心相完全都是从六根六识六尘里延伸而来。所以,世俗众生都是受到六根、六识、六尘的迷障,而束缚了自己的真心,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着挂碍、充满着不自在。因此欲成就慈悲喜舍的观世音菩萨法力,就要在内心升起慈悲喜舍的心念,这样就能够化解世间的迷障和束缚,如果有人受到这些迷障之害,这种迷障主要是形容众生愚昧无知的执着,会像钢刀一样来伤害我们求道的心,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心供养观世音萨,就能够让自己内心愚昧邪见的钢刀,瞬间化成段段损坏,而感应那观世音菩萨慈悲喜舍的法力,当内心产生正知正见的想法和心思的时候,就能得到这种慈悲智慧的洞悉和感应,因此摆脱一切灾难苦厄。
原文: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解译:三千大千世界完全是在诠释我们内在的心灵世界,就好像国家一样。心净、国土净,心平、国土平,这是大乘佛法所提出来诸法实相的涵意,也是从普门品经文中提出来的。这也是在说明,只要我们能够在内心里面,产生慈悲喜舍之心的时候,就可以化解心中的夜叉罗刹阴暗的念头,这些夜叉罗刹代表吾人心里贪嗔痴的凶狠恶毒之心,它要伺机破坏所有学佛修法之人的求道和成道,因为学佛修法的人就是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的人,因为要追求无上正等正觉之道,导致贪嗔痴的心灵恶鬼随时都会来破坏,来干扰修行学佛的人。所以,当我们发出慈悲喜舍的心念时,自然就能感应到观世音菩萨的本愿和威力。因此佛陀在这里特别的开示,只要一心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时,这样就能在你的内心产生大慈悲之心,产生清凉的智慧,你的心胸自然开朗,自然开阔,这样就能消灭内心熊熊的欲望之火。欲望本来就是像地狱之火一样,不断的在燃烧我们心中的智慧定力,让我们产生了无量无边的烦恼。所以很多人都问我,法师,我很烦恼该怎么办。首先,你要一心称名,一心供养南无观世音菩萨,不要存疑,不要有二心的发出了南无观世音菩萨本愿的威力,也就是指心中不断的奉献慈悲喜舍的作为,绝对不是用嘴巴念念就好了,没有用心念,没有实际去做,这样就不能称之为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而是存有二种心了,纵使你念一百万遍也没有用,也没有办法和观世音菩萨的观音法力相互感应。所以,经常有人说,心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就好像一个人生病了,以万病由心起的理论来说,就是在指一个有病的身体,都是因为烦恼和压力所形成的,所以当烦恼的压力,形成具象化结果时,就造成了身体的病变。如果要化解疾病,就要先化自身的烦恼为清凉的菩提,这菩提就是心不随境转的智慧。内在清净的本心。在吾人的心中要先能生出这种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心,自然就能对自己产生信心,而相信观世音慈悲的威神之力,这样疾病自然就会消失无踪。我们常说,生病的症状是一个后果,你的心态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这个因就好像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是一样的。你一定要反省忏悔自己生活作息的不正当,也因为内心缺乏对生命恭敬、感恩的心态并远离了清净的本心,所以才会产生疾病。经常有家长带着精神官能症的孩子来道场时,我都会问病人想不想痊愈?因为病人内心如果不想好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协助了。释迦佛陀说过,当一个人想死的时候,连佛陀再世也没有办法来解救,因为你本身就想死了,心死才是真正灵性生命的悲哀和可怕。所以当我问病人说,你愿不愿意恢复稳定正常,病人说我想要好,我想要早点好,要上班工作赚钱孝敬父母亲。当法师请病人和我一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时,结果他竟然念不出来。他说:法师我念不出来。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也不知道,他想念但就是念不出来。由这例子来看,吾人内在的心魔是多么的可怕,这心魔缠缚在吾人的心中,干扰着吾人的思想和情绪,这心魔是如何造成的?完全是自己内心的无知愚昧来障碍束缚自己,这绝对不是外来的。所有的心魔,都是从自己内心产生邪见之后,时间一拖久了,才会具象化的出现病魔尖嘴利爪形体。所以佛陀一再强调,所有患重病连医生都摇头的病人,只要能反省自己的心念,用恭敬、虔诚、感恩、惭愧、忏悔的心来修正、来悔过时,自然就会有奇迹发生,你的病自然就会痊愈,若是不相信的话,所有的人都能对生病的亲友开示这些话,因为这跟做人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懂得去行利他主义,也就是无私的去利益他人,这样就能展现勇猛无畏、慈悲的心地去传播真理,行持无畏施。“无畏施”就是让所有众生从贪、嗔、痴的欲望追逐中,清醒过来。这种牺牲奉献、无怨无悔,尽力协助他人,解除他人内心的恐惧与害怕,称之为“无畏施”。在人生旅途中,当自己遇上需要他人帮助时,也一定会有十方的贵人来协助你。如果心里常想填满自己的私心欲望,甚至去夺取他人的利益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所有的朋友,受到所有人的厌恶和排斥。所以释迦佛陀在法华会上,藉由一心持念观音、一心供养内在的慈悲智慧,来开启所有众生内心的求道真心,这就是在诠释心地平、国土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如虚空般,无量无边的心灵净土,若是用慈悲观照来修正贪欲、嗔恨、愚痴的堕落心灵,这样内心才会生出清净的智慧。杻械枷锁、检系其身,主要就是在形容内心存有恶念,内心顽固、是非不分。心态固执的人在无形之中,就会生出手铐脚炼来捆绑自己的思想,业障就是无知和愚痴,因为无知和愚痴才会有业障的存在,只要吾人至诚一心的持诵观世音菩萨时,就会生出大慈大悲的信心,就会寻求心灵智慧法门的开示,而发出菩提真心,实践力行传播真理,这样就能了生脱死,超越六道轮回,因为你让你的生命成功尊贵啊!所以,吾人在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时候,若能心口合一的去实践慈悲喜舍的作为,就能叫醒内在潜藏的慈悲之心,这样才能解决吾人内心的障碍。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特别强调了一心称念“观音”圣号,如果说每一个人内心无法产生慈悲喜舍的信心,而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那你在拜观音的时候,就是一种迷信、就是一种邪法。邪心修正法,你永远得到的都是邪法,因为你的心已经邪掉了(误解真理),当能够体验智慧法门的正心正念时,就算修持所有人间世界的一切邪法,终究还是会变成正法,这就是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换句话说,心的原点在想什么,就是什么。
- 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的大秘密
- 下一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
- [佛经故事]迦旃延尊者度贫女,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贫穷的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