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的异译很多。西晋·聂道真译的《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就大体概括了它的内容,似乎是它的异译;不过因为翻译的不甚善巧,译文只有简略的长行,与本经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经的文字有长行、偈颂两部份。长行的文势,承《华严经》第三十九卷普贤菩萨赞佛功德偈而来。善财童子...[详情]
第八大愿:常随佛学
第八大愿:常随佛学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 。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常,是恒常;随,是追随。现代学者往往将“佛学”当作学术研究,而此处所讲的“常随佛学”,则是向佛陀学习,以佛菩萨因地的修行为榜样,不断向这一目标靠拢直至最终成就。学佛有两种方式,一是依法学习,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可在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并以佛陀开示的正见作为修行指南。一是直接向佛菩萨学习,以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因地的愿力和法门作为修学榜样。《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就论述了二十五位菩萨及大罗汉的修行过程,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不同之悟入处。如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就叙述了观音菩萨从耳根开始修行,并圆照三昧、成就菩提的经验。我们也可按照这些法门着手修行,沿着佛菩萨走过的修行之路勇往直前。所以说,学佛决不仅仅是求佛菩萨保佑,更要落实在修学实践中。“广修供养”中讲过,“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之所以将法供养列于首位,是因为依法修行才能证得法性,最终成就佛果。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这段是介绍佛陀在因地的修行经历。娑婆,为堪忍之义。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烦恼众多,痛苦重重,生于此间需有极大忍耐力,否则便会痛苦不堪。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区域,而毗卢遮那如来则是释迦佛的法身。佛陀有三身,分别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佛陀从最初发心开始,为追求真理和智慧,始终精进不退。在无尽生命中,不仅数数为法舍身,还曾将自己的皮肤铺为纸,将骨胳折作笔,将鲜血作为墨,以此书写经典流传世间。佛陀在因地所写的血经堆积如山,高如须弥。为表示对法的尊重,生命尚不足惜,何况权势、财物等身外之物。类似的事迹在中国佛教史上也屡见不鲜。在以往的年代,得到一本佛经极为不易,通常都需要一字一句地抄写。更有许多高僧大德刺血写经,体现了舍身求道的大无畏精神。除此而外,历代高僧大德还为学法和弘法谱写了许多感人篇章。如玄奘为到西域求法而历尽艰辛,鉴真为向日本传法而六次东渡,慧可为向达摩问道而断臂求法等等,他们都不愧是真正的佛法实践者。
“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正因为修习众多难行苦行,佛陀才能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佛陀的神通主要是六种,分别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至于身相的变化,则根据众生的不同身份而示现。如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便是世人最为熟悉的佛教典故之一。佛陀成道以后,为更好地度化众生,以神通变化各种身相:应于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同时,还在人间、天上乃至海中等不同场所宣说法要。
“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佛陀因机设教,应众生的不同根基而作开示。有时到大菩萨们活动的场所说法;有时在声闻、辟支佛所在的场所说法;有时在国王聚会的场所说法;有时到执政者、婆罗门、商人聚会的场所说法;甚至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聚集的场所说法。
“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在不同场所,佛陀又会根据众生的需求和喜好,以最为圆满的音声宣说种种教法,以无量的智慧和方便善巧传播甚深法义,如隆隆雷声唤醒众生的无明迷梦。直到在世间的化缘已尽,才入于涅槃。无论是佛陀在因地求法的精神,还是佛陀为众生慈悲说法的精神,都是我们要尽未来际努力学习的。
“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本品主要介绍了释迦牟尼佛求法和弘法的经历,为求法不畏艰难,为弘法不知疲倦。释迦牟尼是这样做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既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也要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学习。或是学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或是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或是学习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伟愿望;或是学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精神;或是学习本品所介绍的普贤菩萨的广大无边的十大行愿。
在学佛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位和自己最有缘的菩萨来学习。如文殊菩萨代表智慧,观音菩萨代表大悲,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普贤菩萨代表大行……每个人都可选择其中一位作为修行榜样,将他们的愿力转化为自己的愿力,以他们的品行调整自己的品行。若以观世音菩萨为学习榜样,就应充分了解观世音菩萨的品质和功德,以此作为纠正凡夫习气的参照系数。修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将自己观想为观音菩萨。藏传佛教关于本尊的修法,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观世音菩萨曾是普通的凡夫,阿弥陀佛曾是平凡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也曾和我们一样的,只因为他们发广大心,修殊胜行,才能成就无上佛道。所以说,只要我们也像诸佛菩萨那样发心并勇于直下承担,将来也能和十方诸佛一样修行成就。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常随佛学,是尽未来际向诸佛学习,无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始终精进不退。学佛,关键在于行佛所行,而不仅是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和保佑。唯有将佛法落实到自身的心行改造中,才是名符其实的学佛。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