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12)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傍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彼被魔鬼附身之人,口中常说,神通变化,自在无碍等事,以慰贪求神通之人。或复令人,傍见佛土,以证明自己是佛;此皆魔力,为迷惑人,所现妄境,非真实有。尤其赞叹淫欲,不毁粗鄙秽行,将诸卑鄙猥媟之事,以为传法,更是魔鬼伎俩。此名天地大力山精以下,是出其名。天地之间,山海河土,以及一切奇草异木,受天地之灵气,盗日月之精华,积年累月,时久成精。或是守天宫,守伏藏之龙,窃盗物之精而为妖魅;或是修仙者其寿终复活为魅;或其寿虽尽,其形不化,而为其他怪物所附,而成妖孽;年老成魔,为魔王眷。恼乱是人以下如前释。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诽谤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辛九贪深空想
心爱入灭,即贪求深入寂灭空境,而研究万物,变化之体性,务求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之深空妙境。仅此一念,即招魔至,敷座为彼说法。于大众内,其魔所附之人,其形忽空,众无所见,是显即有即空。还从虚空,突然而出,是显即空即有;或现其身等六句,是显即染即净。诽谤戒律,是毁法;轻贱出家,是破僧,亦即破坏世出世因;口中常说等五句是破坏世出世果。此等以断灭为空寂,认为不受身后苦乐果报之人,往往潜行淫欲,受其欲者,亦持断灭之见,故亦得心空,拨无因果。此名以下,是出拨无因果,生大邪见之魔鬼名。日月为黑气相迫曰薄,蔽其精耀曰蚀,日月各有精华之气,周遍散注,当其薄蚀之时,日月精华,直贯于地,地上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等,得此精华,便可长生,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者,则为仙。年老成魔以下,如前释。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
辛十贪长寿想
由于在三摩地中,忽然生起心贪长寿之想,故辛苦研究,几微动相,务求于尽,舍弃凡夫有形之分段生死,而欲得圣人,变易无形之生死。无形生死,但心念迁变,其相微细,虽属生死,行者希此细相得以常住。即此一念贪心,便为魔所乘,飞精附人,来彼贪求长寿者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等六句,是显神通自在,行远若近;或于一处等六句,是用魔力,令他人行近若远。因而取信于人,或疑此魔所附之人,是佛出现于前。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彼被魔所附之人,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显其未有众生之前已先有。我生诸佛;显未有佛前彼已先生。我出世界,显未有世界前,彼已先出。我是元佛。显其寿命之长远,正投贪求长寿者所好。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显修行无益,是毁正行。此名住世自在天魔,即欲界第六天波旬魔王。虽别有天宫,但属他化自在天摄。使其眷属,即前之飞精附人,梵语遮文茶,译云嫉妒女。以及四天王所管辖之毗舍童子,即毗舍遮鬼,译啖精气。未发心者,明其未归信三宝,未发心护法,而害人之恶鬼。此等恶鬼,利用行者受阴虚明之定心,以资邪慧,或啖彼行人之精气,以助长魔躯。无须飞精附人,不因被魔所附之师,其贪求长寿之修行人,亦能亲自观见魔王现身,口称执金刚坚固之术,与汝长寿等。然后又现美女身,引诱迷惑,修行之人,盛行贪欲。未及一年或半岁,此求长寿之人,便肝脑枯竭,一命呜呼。口兼独语,即魔鬼隐其身形,与行者同床共语,余人不见,以为行者独自言语,他人听之,如妖魅声。前人未详,指前因师受惑之人,未详其师,是魔精所附,以致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干死,是指不因师而与美女盛行贪欲之人。二者皆足以恼乱定心,甚至色身殒亡。汝等当觉等四句释如前。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
庚三结过劝示分二。辛初结十魔过恶
佛在世时,魔王每欲破坏佛法,但摄于佛威,不逞所欲。佛将涅槃,召众魔嘱咐,拥护佛法。其中有魔誓曰:我待佛灭后,依教出家,著汝袈裟,坏汝佛法,其可能否。佛即垂泪曰:无奈汝何。故今佛告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希图破坏佛法。或附人体,指前九境;或自现形,是第十境。正遍知觉,是佛果,彼等十魔,皆自言已得无上涅槃。行者当知,凡现身说法,自称已成佛者,必魔无疑。魔王不但赞叹淫欲,亦赞淫怒痴,以破坏佛所制戒,以及三无漏学。先恶魔师,即前十种为魔飞精所附之人,与其座下,受魔所惑之弟子,以淫传淫,谓之淫淫相传。近则九生多逾百世,谓佛灭度后,九百年至一万年之间。末法时代,去圣遥远,必多如是邪精,于佛法中出家,破坏佛之正教。往往用其魔术魅人心腑,令真正修行之人,迷惑不知,堕其魔网。使佛弟子,成魔眷属,命终之后,沦为魔民,失却昔日,所修正遍知觉,而堕无间狱,求出无期,宁不可悲?是以末法众生,根薄障厚,以其修定著魔,毋宁老实念佛,故百丈大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其意在此。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以上正结十魔过恶。以下是,佛嘱弟子,留愿护法。佛劝阿难勿取涅槃,纵然证得无学之道,仍须留在人间,入彼末法,救度众生。正心,谓发无上菩提正觉之心,深信,谓信众生本具佛性。佛意谓末法时代,不少能发勤求无上菩提正觉之心者,彼等虽信心坚固,志在成佛,其奈末法,魔强法弱,邪说丛生,偶一不慎,即被魔惑,失于正念,沦为魔眷。故劝阿难,应发大慈悲心,于末法时代,与众生正见之乐,拔众生邪见之苦。令不著魔,而得正知正见。佛云:‘我今度汝阿难,已出生死。’阿难已断三界六品烦恼,自此修证,必成无学,当出生死。若能遵守佛语,勿取涅槃,留住世间,将佛语传示末法,救度众生,是则名为报答佛恩。古德云:‘假使顶戴恒沙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说法度众生,是则不名报恩者。’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辛二结想阴所招
如是以前十种禅那中所现魔境,皆是想阴所覆,观智与妄想,交锋作战,互为胜负;因妄想胜,故现如斯魔事。众生顽固愚迷,不自忖德量能,逢此魔境因缘;不但惑魔为圣,且自言已得无上涅槃,大妄语成,殃堕无间。汝阿难及诸回小向大,大阿罗汉等,必须将佛今日所说之言语;于佛灭度后,传示末法,遍令一切众生,开悟斯义,勿堕魔网,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以保护行者正心,覆护所修正定,使其渐次增进,深入圆通,直至成无上菩提之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终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9)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8)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7)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