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11)
辛五贪冥感想
心爱悬应,即渴望诸佛菩萨,冥中感应。彼受尽想现,处于三摩地中之修行人,忽然心爱悬应,遂一心周遍流历,精细研究,贪求佛菩萨冥中契合,期感圣应。即此一念,贪求冥应之心,便为招魔之由。即尔之时,天魔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彼被魔所附之人,亦不自觉知,为魔所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贪求冥应之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以魔力故,能令听众,暂见其魔所附之人,鹤发童颜,如百千岁。其用意无非显其修证之深,彼贪求冥应之人,对彼心生爱染,不能舍离。甚至愿为奴仆,四事供养于彼,身心劳碌,亦不觉疲劳。各各为魔所摄之众,皆令其原有座下,心知被魔所附之人,原是彼等先世之师,为本来善知识,各别生起一种法爱之心,如胶似漆,黏不可解,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厉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是人谓是心爱悬应、贪求冥感之人。受魔鬼所愚,迷惑无知,以为被魔附者,是菩萨再来,相亲其心,受其邪气薰习,从其邪行,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此魔所附之人,往往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因有宿缘,今未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意谓欲界天顶,波旬魔王所居之处,为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等无知,信其虚诳妄语,致遗失本修之心,顺从魔教,为魔眷属。此名厉鬼,因中贪忆为罪,罪毕遇衰成形,反为厉鬼,年老沦为魔眷,被魔王所遣,飞精附他人身,乱恼贪求冥应之修禅者。目的既达,厌足心生,离彼人体,以下准前释。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众,倾心钦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仪外,重加精苦,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亳发无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辛六贪静谧想。此科应作贪求宿命想
‘心爱深入’,应作‘心爱知见’,‘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应作‘勤苦研寻,贪求宿命’。方与下文所述相应。心爱知见,谓此受尽想现,于三摩地中修止观者,忽然心爱,世人所不知之事,而己能知,世人所不见之事,而己能见,因而不辞勤苦,日夜钻研寻思,贪求宿命通。即此一念贪求之心,即为魔鬼所乘,得其方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而为其所附之人,亦不自觉知,已为魔附,亦自言已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见之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以魔力故,能令求知之人,及所有听众,各各俱获宿命,能知各自本业,此是显其能知过去。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令一人,于后蹋尾,以魔力所加,顿令其人,变为畜生,不能起立,此显其能知未来。因此一群听众,无不倾心钦佩信伏。设或现在有人起心动念,彼已知其心所想;是显其能知现在。因是魔所附之人,不但能知三世宿命,且于佛制律仪,严谨受持外,重加精苦,修习苦行,如投灰卧棘,拔发熏鼻等外道,或一日一食等。且诽谤比丘,不能精苦,一日三飧;或骂詈徒众,显其无私之心。或发露他人秘密,显其真心不讳。往往口中好言,未来祸福等事,及至其时,一一皆应,毫发无失。如是诡异言行,乃大力鬼所为,亦即魇鬼,因中贪枉为罪,罪毕遇幽成形,名为魇鬼。年老沦为魔眷,为魔王使,飞精附人,来恼乱行者。目的既达,厌足心生以下,如前释。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固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
辛七贪宿命想。应作贪静谧想
‘心爱知见’应作‘心爱深入’,‘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应作‘克已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谓受尽想现,处于三摩地中之善男子,忽然心爱深究圆通,契入妙理,故而克己求证,不计辛勤,贪求深入,阴隐寂静之处,以享其宁静之乐。即此一念,贪求之时,便为魔所乘,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被魔所附者,亦不自觉知,已为魔所附,而言自己,已得无上菩提。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为魔所附之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人有时,身化畜生,口衔其珠,以及其他,杂色珍宝。削竹名简,记录于纸名册,符谓信符,即一纸盖章折半,各执一分合而相符之谓。牍是文书,诸奇异物,谓宝剑宝镜之类。先授彼人,后著其体。用意在显诸物,是真非假。或诱人视听,谓某地某处,有夜明珠,藏于地下,照耀其处。是诸人等,目睹怪异,咸感得未曾有。
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谓被魔附身之人,多食药草,不餐嘉馔之食。或有时一日一餐,每餐仅食一麻一麦,由于魔力所持,其形不瘦,反而肥满充实。此魔鬼人,有时诽谤比丘,不修苦行,有时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物,或言十方圣贤,潜匿某处。或有不信,随其往观,往往见有奇异之人,此皆魔力所使。揭人阴隐之事,正与贪求阴寂静谧者吻合。下出其名,谓此附人之魔鬼,名为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此等鬼神,本各司其职,年代既久,为魔录用,成为魔眷。今飞精附人,恼乱行者,宣说淫欲,与彼承事弟子,潜行世间五欲,以破佛戒。或有精进,纯食草木,以坛色身,或忽喜忽嗔,或数勤数怠,行事无定。令从彼者,定心扰乱,以丧法身慧命,目的既达,厌足心生,以下准前释。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被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
辛八贪神通想
是受尽想现之人,于三摩地中,忽然心爱神通种种变化,而研究变化之根本,以求取神通之力。即此一念贪取神力之心,便为招魔之由。尔时天魔,即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被魔所附之人,亦不自觉知,已为魔著,亦自言已得,无上涅槃。来彼修三摩提而贪求神通之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先现种种神变,显其于水火中,皆得自在。空中安坐,是显色空不二;入瓶入囊,是显大小相容;越牖透垣,是显事事无碍。因魔未离欲,身见尚在,触及刀兵,必然受伤,故曰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是毁佛宝;受比丘礼,是轻僧宝;诽谤禅律,是毁谤法宝。骂詈徒众,显其无私;讦露人事,不避讥嫌,是显其正直。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9)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8)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7)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