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七)-海仁老法师(1)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戊二明诵咒治习分二。己初结前
前阿难问佛,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佛答:‘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又云:‘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随即说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今乃结云:汝问摄心,我今先前所说,四种决定,清净明诲,正是入三摩地,修学之微妙法门。是故发心求菩萨道者,要先持此四种律仪,身心不犯,自然不能再生一切枝叶,心三是贪嗔痴,口四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皆为枝叶。身严持不杀、不偷、不淫,清净律仪,不独身不犯,连心亦不起贪嗔痴等念,乃至一念不生,根本自除,枝叶无从生起,故曰生必无因。如是四事,谓四重律仪,若能严持不失,则心常住戒中,尚且不缘色香味触等六尘,至于一切魔事,云何发生。魔事之发生,皆由内之心魔所引起,今持戒清净,内魔不生,外魔云何能侵?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神咒。
己二正明分二。庚初略示应持分二。辛初略劝诵持显益分二。壬初劝持
前持戒摄心,是理道场,能治内魔;今诵咒,咒治习,为事道场,能治外魔。宿习,即烦恼习气,其中坚而难除之习气,莫过于淫习,末法行者,每欲洁而偏染,事不由己者,皆因宿习所驱使。若遇此等不能灭除宿习为境所转之人,汝阿难应当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诵咒而曰一心,有事理之分。并以能持之心,及所持之咒,能所分明,相续不断,专诚一意,不掺杂念。理则能持所持,唯是一心,能所双亡,心咒不二,咒即心,心即咒,谓之一心诵持。佛顶,是咒之来处,此咒是佛顶放光,光中化佛所说。佛是世间最尊,顶是世间最密,今从佛化佛,从顶发挥,正表此咒,是尊中尊,密中密。咒名摩诃萨怛多般怛罗。译云大白伞盖。大表如来藏心体,绝诸对待,属法身德,即体大;白表如来藏心,离诸妄染,是般若德,即相大;伞盖表如来藏心,普覆一切,是解脱德,即用大。亦即大佛顶义。显说密诠,其理不二。神谓神妙莫测,既咒所诠理,即如来藏心,故称无上神咒。斯指无上神咒,无见顶相,是佛三十二相之第一相,曰肉髻顶相。因佛乳母,捧持谛观,不见其顶,故亦名无见顶相。无为心佛,是如来入定,从无为心中所现化者,此佛是从佛肉髻顶相,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故曰从顶发挥,坐宝莲花,所说神咒,即诸佛心印。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登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壬二显益
阿难与摩登伽,历劫恩爱,其习气非始于今生,或一劫,乃至百千劫来,常在缠缚,不得解脱。今佛顶化佛,宣说神咒,并敕文殊将咒往护,摩登伽女,一闻神咒,宿习即除,及见佛闻法,爱河干枯,顿证三果,故曰: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是指前闻文殊菩萨,选圆通偈后,即证四果。彼摩登伽女,是淫女之身,且无心修行,但由神咒莫测之力,冥中资助之功,尚能速证无学,何况汝等习气微薄之在会声闻,且又发心勤求最上一乘之法,当然决定成佛,无用置疑。譬如有人,以微尘扬于顺风,尘安不尽?尘喻习气,顺风喻神咒,习气遇神咒,无习不除,何难之有,故曰有何艰险。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
辛二略示道场方法分二。壬初方便
假设末法世中,有修耳门圆通,发心欲坐道场,真修实行求解脱者。必须先严持比丘,根本四重清净禁戒,而持戒前,求戒之时,亦当选择持戒清净之第一沙门,为传戒师。所谓第一沙门,指已证四果圣人。末法时代,欲求持戒清净之人,为传戒师,已不容易,况四果圣人。僧字,非独指戒和尚,且概括同坛之十师,若不能遇,真实持戒清净之大僧,汝虽求戒,徒具虚名而已。至于无漏戒体,必然不能成就。若果能遇戒律清净,德高腊长者为师,戒方成就。戒成就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衣或新净,是表清净,然香以熏,以表香洁。闲居谓摄其心。如是心处俱净,然后诵咒,方获神效。因众生烦恼有百八,故诵此无为心佛,所说神咒,亦一百零八遍,以对治烦恼宿习,令外魔不得其便。
然后结界,建立道杨,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壬二正修
然后,谓诵无为心佛,所说神咒,一百零八遍之后,即行结界,建立道场,入三摩地;求十方现在住世之诸佛,慈悲摄受,放光灌顶,冀消烦恼。如是末世等三句,明求道之机,不限男女僧俗,四众弟子,皆可修学。心灭贪淫,指白衣言,持佛净戒,指出家二众,若能严持,诸佛所制之清净禁戒,身心不犯,且于道场中,发菩萨所修四弘誓愿,凡有出入道场,必澡浴洁身,于昼夜六时之中,修道无间。如是日以继夜,时刻不寐,经三七二十一日,反闻自性,入流亡所。我是释尊自谓,我自然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所悟浅深,则视其观境而定。若然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发须陀洹见道慧;若得闻所闻尽,即发阿罗汉空慧,若得空所空灭,则成法空慧;若得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即发圆通,无上知觉慧。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庚二广显仪轨分二。辛初正示道场轨则分二。壬初请问
阿难前请问摄心,云何安立道场,佛已答摄心名戒,先得戒体,严持四重律仪,一心持咒,然后结界,建立道场。至于如何结界,仍未明示,故阿难白佛言:我承蒙如来,无上大悲,多番开示,心已开悟,又闻圆通本根,为入道方便,自知依此修行,无须道场,亦可得成无学之道。但末法修行,佛远魔盛,建立道场,诚非易事,究竟如何结界,方合佛制,不致有违清净轨则。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壬二示答分二。癸初别示分二。子初明檀法分二。丑初立檀方法
初二句按其志愿,以末世行人,魔盛障重,非建道场,难以修证,故曰愿立。立坛之地,恐有不净,故须取雪山大力白牛之粪混合栴坛,以泥其地。盖雪山有雪草,食之可得醍醐,大力白牛,唯饮雪山清水,食雪山香草,故其粪清香,用以和合栴檀,以泥其他。
文句云:坛法有事有理,事相如文可知,理致则法有所表,若不知其所表法门,则事相徒施,何以触境而成妙观云云。
雪山,表真如法性理体。大力白牛,表自性清净根本智。香草,表三慧,清水,表戒,粪,表定慧,栴檀表首楞严王,耳门圆通。牛饮水,食草,而出香粪,如行者从闻思修,由戒生定,因定发慧。粪和栴檀以泥其地,表修行人以三无漏学,及耳门圆通,自能熏习法身,成真因地。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0)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9)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8)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7)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6)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5)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4)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3)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7)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