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一卷
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一卷
我观真性海 妙湛本不动 世出世间法 无一不具足
上齐一切佛 下同含识类 平等绝思议 离诸分别相
无明为系缚 障蔽智慧日 故于一相中 妄起净秽见
忘本唯逐物 念念入轮回 由是颠倒心 沈沦难脱离
随业而流转 圣凡从此隔 岂知十方刹 皆是一心生
觉心如虚空 世界如浮云 聚散本无迹 幻生而幻灭
但随心净垢 刹刹各差别 业浊现五浊 众苦所逼恼
心净感净土 七宝为庄严 迷人但执境 东西自不同
如人在梦中 还受梦苦乐 觉知梦非真 苦乐自然灭
我佛大慈悲 示此异方便 一句阿弥陀 能截生死流
不出娑婆界 稳坐紫金莲 弥陀及心土 非一亦非二
若能如是解 决定入无生 我今辑斯录 普劝诸有情
净土圣贤录续编体例要旨之说明
一、此录的体例皆以前录《初编》为准。例如:出家比丘、比丘尼二众的名字只用一个字代表,在家者则仍然书写二字为名。而二林居士(彭际清),除了每一个往生传记所记载的往生者之外,凡是所引证的人物,一概都以‘字’来称之,这是为了尊敬每一个往生传记的主人翁。因为前录是由居士身份的人所编订的缘故。
二、前录《初编》首先标示教主,其次是阐扬佛教的圣众,这是为了探本穷源之意。此书既称《续编》,则前录所标示的教主及佛教圣众,在此可以不赘述。而明朝以前的诸净土书,前录《初编》已经差不多都引用过了,因此本书的分门别类,则以比丘在最前面。而年月的编排,则以清朝初年为开始。只有叙述事迹的前后,而不论品位之高低。然而恐怕本书所收集的有限,挂失缺漏必定很多。祈愿诸位君子,赠我遗珠,以作为《续编》后的《圣贤录三编》之资料。
三、《染香集》等诸书,只要临命终有正念者,就遵照其事迹登录记载。往生时所感应的瑞相,虽然有的是隐而不见;有的则是很明显,因此很难以瑞相的有无,而说一定是往生或不往生,所以一定要从其平日的修行去求证。如果其愿力不深,功夫未成熟,只是等到临命终才念佛,如此难保能决定回心往生。而此录中如王贞生、施静岩等人,虽然也是只有十念的诚心,实则具有百倍的勇气。必须要像如此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才可预先得知。否则名实不符,恐怕有鱼目混珠的疑虑。因此稍微加以删改淘汰,以求一致。
四、近来记载往生者,其事迹只要一经引用,则其事迹的内容会渐渐增加。二林居士深痛这种不求实事的陋习,所以在前录中,每一篇传记后,都加注原书的名称,以证明其来源无误。此书仍旧依其体例,只是稍微修改其乡野鄙俗的词句。而其间有近代现今的故事,一定是出自不妄语者的口中,然后再向往生者的老友再三地咨询探访,才敢开始著手书写。如果是净行可以供赞叹传颂,但其临命终没有正念,则一概不随便登录。
五、莲池大师的《往生集》里面,往生者的传记后面附带有赞叹之词,以显示其隐微难知之义。而前录只有总论,赞叹之词一概简略不登。现今此书则对于若有义理不明者,也学习莲池大师用评论来显示之。不是我敢妄生知见,姑且只是为了引导初机而已。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一
往生比丘第一
清 性修
性修。不清楚他的出身。清世祖顺治年间(西元一六四四~一六六一年),居住于常德府(湖南)的圆照庵。平时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每日课诵阿弥陀佛一万声,无论寒暑都不间断。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头,性修法师便将所有的钱、米、布帛,全部布施给饥寒孤苦的人。徒弟信众们交相地责备他,而性修只是含泪念佛而已。年七十岁时,在往生的一个月之前,自知时至,到了预知的那一天,含笑坐化而往生。此时天乐从空中来迎,远近都听得到,而室内的异香,经过一个月仍不散去。(身世金丹)
评曰:“不吝惜布施则贪业尽,含泪念佛则瞋业尽,自我的需求很简单俭朴则痴业尽。如此三业尽了,则往生的品位一定很高。而所谓的‘异香天乐’,难道不正是他清净梵行的戒香芬芳,和以深信切愿持念佛名之心声、嘹亮响彻于净土所感应到的吗?”
清 行修
行修。俗姓陈,泰州(江苏泰县)沙村人,在家时从事农耕的工作,目不识字,因贫困而无法维生。有一天,跳水想要自尽,被一位白衣人从水中救出。年三十一岁,出家为僧。无论冬天或夏天都只穿著一件僧服,修习苦行数年。有一次,朝礼普陀山,走到一半发现已无路可走,刚好遇到一位老人引导到他家投宿。等到天亮,看见老人的家只是一堆废墟而已。行修法师从普陀山回来后,以龛为座,禅坐在南关外荒凉的坟墓堆中,常常五天、七天不吃饭,而参究禅宗向上开悟之事。有一日深夜,有人敲击他的坐龛,说:“你可以受法。”行修法师隔著坐龛见到桥下有一艘大船,船上点著灯火并鼓奏乐曲而过,行修于是大彻大悟。后来迁居到觉印寺,精进修习净土法门有六年。
清圣祖康熙四年(西元一六六五年)春天,行修法师告诉人家说:“明年六月二日,我就要走了!”隔年的初夏,很多人都来询问消息,州长恐怕他蛊惑群众,于是派遣士兵守著他,并说:“时间一到若不应验,一定用王法处置你。”六月初一仍然和平日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徵兆,众人都为他担心害怕。第二天早晨起来,自己书写偈颂曰:
“慧日中天照大千,昼行礼拜夜参禅,眉间斜挂吹毛剑,地狱天堂任我前。”然后自己端坐于龛柩中,请人抬龛柩到一座桥上,行修法师说:“不可!这里的人都是畜生样。”于是抬至东坝桥,行修说:“为我朝向南方。”然后手拿著木鱼而念佛,突然间有一缕轻烟从他的鼻端飘起来,一会儿之后火势旺盛,而木鱼及念佛声,清脆响亮直达云霄。此时忽然听到龛柩内发出巨大的声响,龛顶飞出落在百步之外。火化完之后遗留一物,形状如莲华,坚固洁白而不碎。(扬州府志。莲藏。扬州府志记载行修法师十一月初一圆寂,与莲藏不同。)
评曰:“自己出火焚身,并不是显异惑众、虚伪矫饰的人可以办到的。尚未得道的人,切勿生此妄想,以免著魔发狂,永堕恶道啊!”
清 忍生
忍生。俗姓李,山西平阳府尊贵世族的子弟,从小厌恶俗世。年四十四岁,出家参禅,精深而有所悟入,后来仰慕念佛法门。行脚至泰州(江苏),遇到下河人杨居士,建造庵院供养他,忍生法师于是在当地闭关,精进修习净土法门,并且度化教导各村庄的信众。而后因为下河地区淹水,又回到本州劝勉及教化大众,因此家家户户都念佛。
清圣祖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正月初,预知时至,到处向各施主辞别。十九日,自己沐浴更衣,嘱咐大众念佛要紧,然后盘腿坐化往生,此时异香充满于室中。到了二十六日,当龛柩抬到野外的时候,其龛柩自动出火焚化。(莲藏)
清 仁筏
仁筏。俗姓裴,常州(江苏)北郭人。仁筏法师的父母早逝,家庭的产业因而凋零衰败,于是受雇为人帮佣工作。年三十多岁时,听闻净土法门,因此发心出家。出家后募款刊印净土经书,广泛布施给四众弟子。然后在华山受具足戒。平日学习禅定,每天夜里一定禅坐有数炷香之久。
清圣祖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年)七月,忽然得疾病。同月二十一日与诸道友诀别,隔天清晨四点前后,告诉徒弟说:“我走了!”于是整衣端坐。有僧人在旁默诵佛号,仁筏法师说:“念佛要大声的念!”然后自己高声称念佛号一声而往生。(莲藏)
清 实(王+永)
实(王+永)。字珍辉,俗姓陈,凤阳府(安徽)霍邱县人。实 诞生时有祥瑞的光明?照四周的邻居,而且异香满室。年幼时有奇异之相,皮肤不会沾染尘垢。生性慈悲忠厚,喜欢听僧众诵经。私塾里的老师所教授的学问,他都能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因此老师非常喜欢他,并告诉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实在不是世俗一般人,乃是佛门中的法器,千万不要不知而误了他!”父母都同意老师的看法,于是送他到本县的大悲庵,跟随心开和尚剃度出家。紧接著就受具足戒,研究《华严经》、《涅槃经》等诸大部经典,好像宿世以前曾经研究过一般地熟悉。后来移居到龙潭下院,一心一意修持净土法门,历经三十年而始终如一日。
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西元一七二二年)春天,示现些微的疾病,自知尘缘已尽,交待吩咐寺院的事务之后,只有专注一心求生西方净土。到三月四日早晨,命令弟子准备热水沐浴,并召集大众一同称念佛号数百声,随即安然往生。后来火化时,其火焰的光芒有如五彩色的云霞,散布于四周围的山区。世寿四十八岁,僧腊三十一年。(南山宗统)
清 常智
常智。字闻慧,淮安沭阳(江苏)人。常智法师小时候就喜欢礼拜观音大士,年纪稍长即出家,前往闻思寺受具足戒。有一日,随大众课诵,诵到《心经》‘心无挂碍’的经文时,胸中凝结已久的疑问,顿时涣然开解。于是渡江遍游各个名寺,参访诸位善知识。
如是经过一段很久的时间,没有遇到契合的善知识,回到本寺后,即专修净土法门,精严戒行。只要有人犯过,一定循序渐进耐心地教导。若有不恭敬随顺的人,也一定委婉地请他离开,脸上从来不曾有怒色。又与诸同志结社修习忏法。
命终的数个月之前,就知道自己要往生的日期,并告知一切同社的道友。日期一到,常智法师集合大众礼佛,然后叫旁人准备热水沐浴,随即正身端坐而往生。火化时,有紫色的莲华大如斗,从火光中涌出,莲华上有层层的光芒,影像就如同常智法师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才散去,当时众人都看到此情景。(南山宗统)
评曰:“‘所谓的明师,没有比阿弥陀佛更好的了;所谓的善友,又有谁比得上一生补处的菩萨呢!’以前的人曾经如是说过。反观后世末法的出家众,轻视净土法门,往往指称求生净土为著相求菩提。若不是宿世具有慧根,能洞悉明了解脱大道的人,很少不为其所动摇迷惑。常智法师到处参访而不契悟,因此老实修行念佛法门才得到真实利益,此是何其幸运啊!”
清 络丝僧
络丝僧。出身不详,住在杭城的东园。在俗家时以纺织丝线为业,后来放弃络丝而出家,因此被称为络丝僧。出家后独自一个人居住在破庵里,昼夜念佛不断。后来,因为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告诉以前的雇主说:“只要给我饭吃,我依然如从前为您络丝,可以吗?”雇主因此答应他。既然饮食获得解决,于是每天就手里机机轧轧地络丝,而口中喃喃不断地念佛,也没有再做什么其他的事,如此经过了数年。
有一日,携带满筐的废纸,想向西泠居士吴树虚换一百钱。居士问他原因,络丝僧缓缓地回答说:“在老居士面前不敢有所隐瞒,我将于某日往生西方净土,只是想要买一担柴火罢了!”吴树虚说:“果真如此,我供养师父木柴。”络丝僧合掌答谢他,然后担柴回家,并且和吴树虚约定某时到他的庵里,为他作往生西方的证明。
吴树虚届时前往,络丝僧已堆积木柴为座,并且趺坐在上面,四面用火点燃。络丝僧在火中举手向吴树虚道别,接著忽然以手从脸上抹过,脸上顿时现出黄金色,一会儿就坐化往生。吴树虚因此感叹地说:“古代高僧大德奇妙的行踪,今日又再次见到了啊!”(染香集)
评曰:“堆叠木柴自己燃火,与行修法师的鼻端出火自焚,看似相同其实不同,但哪里又知道络丝僧所焚的,不是三昧真火呢?”
清 广志
广志。字尔立,浙江会稽人。出家后,结茅屋于天台山的黄金洞,平日专修净土行业。苏州有一位殷天成居士,到天台山斋僧,由于佩服他的道行,于是迎请他到吴山的接引庵居住,居住了将近三十多年。广志法师随众生的根机而化导,并且指引大众归向西方净土,依止他受戒者,累计有百人之多。广志法师时常刻定期限精进念佛,昼夜之间念佛的声音从不停止。其徒弟去拜访他,看见广志法师经行的地方,有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绽放金光,其弟子非常惊讶,因此问他,广志回答说:“是你自己本性光明的显露吧!”
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年)四月十五日,命令弟子四人到庵中供佛,四人准备回去时,广志法师告诉他们说:“明日中午前,你们要来送我。”约定的时间一到,大众都来了,广志法师即焚香,并诵佛号千声,接著就安然地端坐而往生。(西方公据集验)
清 道证、梅松
道证。杭州人,居住于郡东的大椿禅院。生性诚实,专修净土法门。道证法师每天有三个时段,每次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长跪于佛前,虔诚地持佛名号。年八十岁时,有一天告诉大众说:“明年二月十二日,我就要往生西方了!”
到了那一天,道证的色身并没有任何的异状,所以有人戏笑他说:“今天已经是二月十二日了,法师您何不往生西方呢?”道证法师惊讶地说:“今天果真是我预定往生的日子吗?”说完随即沐浴焚香,召集大众之后,无疾而往生。
当时有一位梅松法师,与道证法师同修净土法门,住在妙严寺。当天夜里,梦中有人告诉梅松法师说:“道证法师已经坐化往生,你为何不去送他呢?”梅松醒来后赶去看他,抚摸著道证的背部说:“你我平日相知,临去之时为何没有给我消息呢?虽然如此,我也是不久于尘世了。”回到寺里三天后,也安然坐化往生。此事发生在清高宗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染香集)
评曰:“道证法师预定往生的时候已到,却忘了要往生西方,临去之前也没有任何的徵兆,这是因为无心于生死啊!而梅松法师随后坐化往生,难道不是他净土的行业已经成熟才能如此的吗?”
清 千一
千一。字远人,俗姓王,浙江海宁人,居住在西湖的昭庆寺。平时严谨持守戒律,精勤念佛,生性喜好寂静独居,因此在他住处的门上题名为‘庐山僻处’,自己一人在其中潜修。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的秋天,有一位同参道友来拜访他,千一法师告诉他说:“您来得恰好,正好我要往生西方,你可为我作证明。”接著说偈颂,然后坐化往生,后来为他建塔于寺院的左方。(染香集)
清 彻迷
彻迷。俗姓钟,浙江嘉兴人。为人朴实,中年时前往海宁的护国院,于定高和尚的座下剃度出家,一心修行净土法门。后来迁移居住在延恩寺,无论出入来去,都是拿著念珠默念观想,其他没有什么别的专长,众人大多忽视而没有在意他。
有一天,彻迷法师告诉同寮的住众说:“我将要辞别诸位大德。”大众问他要到何处?他说:“往生西方。”大众都笑他。而后数日,彻迷法师有一次从外面回到寺里来,又告诉他们说:“我今天下定心意决定要往生了!”过了一会儿,自己更衣趺坐,大声地说:“我去也!”说完后就寂然不动,大众都呼唤他,而他已经安然往生了。此时为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年)。(染香集)
清 嵩安
嵩安。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舒邑(安徽庐江县西)的白衣庵。性情朴实愚钝,受戒于慈济履实和尚。因宿世具足信根,荎村道人教他持诵《法华经》,颇能有所悟入。后来坚定意志精进念佛,无论昼夜都不中断。晚年得腹部鼓胀的疾病,自己知道是宿世定业,因此安然而不以为意,依旧念佛如平时一般。后来病重将死之时,徒众前往探视他,嵩安法师阻止他们,并屈指说:“你们当于某日来等候。”到了那一天,自己沐浴更衣,并告诫徒弟们不准哭泣,必须高声地念佛,帮助他往生。才一会儿,即安然往生。(莲宗集要)
清 迈春
迈春。俗姓周,安徽桐县人。幼年读书时即非常地聪明有智慧,喜好佛教的经典。年十九岁时,游访灵隐寺,登上法堂,看见‘心空及第’的匾额,而有所省悟,因此出家于天竺山的延寿堂。到处参访各地名山,后来到了福严寺。树莲和尚知道他堪为法器,有一天问他说:“烦恼起来时,将如何止息?”迈春说:“本性湛然清净,有何烦恼呢?”树莲和尚深觉契合,于是便将大法传授给他。
迈春法师虽得法于禅宗,但仍然崇尚净土法门。等到他住在云?寺后,即率领大众念佛,每次以二十一天为一期精进念佛,周而复始,如是经过数年而不间断。后来,又以百日为一期,昼夜不断地持念佛号,而不曾展开被褥在床上休息。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冬季的某一日,沐浴端坐,告诉大众说:“我刚才听见鹦鹉念佛、法、僧,其音声悦耳微妙,实在是令人感到很喜乐。”说完后即合掌往生。(染香集)
清 律净
律净。字明彻,俗姓钱,湖州德清(浙江吴兴县)人。年四十岁时,在杭州的慈圣庵出家。接著前往东园的德宁庵,以持诵《法华经》为每日的功课,历经二十年而不间断。有一天,他的同参道友戒乘告诉他说:“你的道心如此坚固,如果能够再加上念佛回向,那就更好了!如天台智者大师已得法华三昧,尚且还要求生净土,你何不如此呢?”说完后,将智者大师著作的《净土十疑论》拿给他阅读,律净法师猛然而有所省悟,自此以后,诵经完毕即念佛回向。
如是过了一年多,于清仁宗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六年)七月,告诉徒弟增秀说:“我在中秋之前,将要往生西方。”到了八月二日又说:“初七那一日卯时(早晨五~七时),我就要走了。”弟子问:“师父您怎么知道呢?”律净笑著说:“这个就像水到渠成一样(自然而然的)。”时间一到弟子们前往探视,看见律净已穿著新衣正身端坐。此时邻近的僧人,大多前来念佛相助,律净制止他们说:“用功全在平日,到了临渴之时才来掘井有什么用呢?”说完后自己就移坐在龛柩中,说偈颂曰:
“吾年六十九,真实不虚口,放下这双手,直往西方走。”接著就合掌而入寂往生。(染香集)
评曰:“前面的仁筏、嵩安法师皆令大众高声唱佛,以此显示往生助念的助缘是很要紧的!而此处律净法师所谓的‘临渴掘井’者,正表示他修行的功夫已达到纯熟,这是勉励后代世人要在平日精进修行。然而念佛三昧未成就的人,切勿以此为藉口,即使已证得念佛三昧,也应当提倡助念,以期能够普遍利益一切的众生。律净法师所说的境界虽然很高,但不足以普遍地效法。”
清 慧明
慧明。宁波(浙江)鄞县人。居住在杭州的报国寺。性情质朴为人正直,平时只会念佛而已。每次执持阿弥陀佛的洪名时,其声音如潮水般地沸腾,其所点的香烧尽了也不知道。慧明法师每次只要得到布施就去放生,一面放生一面称念佛名,其放生的功德必定回向西方。平日见到人时也不作寒暄问候之语,只是说:“死期到了啊!快些念佛。”后来,越中(江浙一带)的僧俗二众,凡是知道慧明之名的人,每当遇到有人病危,即延请他来念佛,作为帮助病人往生的助缘。
有人请问他念佛有什么所得,他说:“我回忆以前患热病的时候,一日比一日严重,几乎不能支撑下去。所幸意根中的佛号,一句接著一句而出,连绵不已。后来病魔消除,竟是仗此连绵不断的佛号而痊愈。自此以后,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间,皆有一佛号从意根心中,一句接一句而出。”
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颈部后面长肿瘤,但是从来没有痛苦呻吟。临命终时,脸色和悦,手中作轮转念珠念佛的样子,念佛一段时间之后即往生。在此之前,杭州城里的某人,梦见他以前认识而已经往生的黄和尚告诉他说:“我劝你归依慧明法师,你却因循懈怠而不去,如今慧明法师在这个月内就要往生西方,再迟就来不及了,你应当尽速前往归依他。你的法名为大通,已为你事先预定好了。”
此人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因此天一亮即起来前往报国寺,而慧明法师此时已经病情发作得很严重,于是赶忙邀同伴一共五人请求归依,慧明允许之。等到授法名时,慧明法师亲笔写了五个字,作成纸卷放在香案旁,告诉他们说:“我在病中来不及一一嘱咐,法名的下一个字皆是‘通’字辈,你们随缘各自取上一字。”某人正好拾得‘大’字,此时宛如梦中已经发生的事一般。(染香集)
评曰:“归依而能够预定法名,这是什么道理?因为往生极乐世界证得宿命通的人,对过去、未来多劫中的事,都可以完全知晓,况且这是最近一、二日中的事,又有什么难以知道的呢?”
清 一禅
一禅。海宁(浙江)人,在家时以屠宰为业。年四十岁时痛悔前非,自己思惟只有出家,才可解除此杀业。于是在他居住之县城的海音寺剃发出家。不久之后,受具足戒,担任‘监院’的职事。平日诵经念佛,发露忏悔,其功德皆回向净土,至诚恳切努力精进地修行,如是历经二十余年而不懈怠。
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此时一禅法师已经六十八岁,辞退监院之职,而闭关数月。到了腊月(十二月)二十八日,命令大众念佛一昼夜。隔天早晨,沐浴、礼佛之后往生。其遗体火化后,获得白色舍利子数十颗。(染香集)
清 际醒(莲宗十二祖)
际醒。字彻悟,号讷堂,俗姓马。京东(河北)丰润县人,年幼时精通经典史籍。剃发出家后到处参访各个讲席。广博通达法性及法相两大宗派,对于法华一心三观及十乘的要旨,特别有心得。后来,参访广通寺的粹如纯禅师,探究明心见性的大事,两人应对之间互相契合,纯公于是为他印证。后来,纯公迁到万寿寺,际醒便继承他在广通寺的席座,而在广通寺策励后学,当时的宗风因此而大振。
际醒法师有一次说:“永明延寿禅师,乃是禅门的一大祖师,尚且要归心净土,何况现今是末法时期,更应遵承永明禅师的遗风。”于是专修净土法门,主张宏扬净土宗。每天只以极短的时间会晤宾客,时间一过则只是自己礼佛、念佛而已。接著迁至觉生寺担任住持。很快又退居到红螺山的资福寺,因僧众仰慕其德望,追随他而来的人愈来愈多,资福寺于是成了丛林。际醒法师终日为法为人,内心始终没有丝毫的疲厌,一心一意只以净土为依归。每当开示演说如来救苦与乐之恩德,常常自己感动地随声落泪,听讲者也莫不涕泣沾衣。际醒禅师的语录有二卷,其中的开示尤其恳切至要。略言:
“在我们生死的关头,只有二种力量。一者‘心力’,临终时心绪纷乱变化多端,心念偏执何处,生死便趋向何处。二者‘业力’,就如同人负债一样,业力强者就先牵引生死。业力最大,而心力更大,因为业报本无自性,全依于心,因此心力重大能使业力增强。如今以‘重大的心力’而修净业,则净业强,他日报尽命终,必定往生西方,而不生于他处。如同大树大墙,平常就向著西方而倾斜,他日若倒塌,绝不可能向他处倾倒。
什么是‘重心’(重大的心力)呢?我们修习净土法门的人,信念最重要的是在于深;愿力最重要的是在于切,因为信念愿力深切的缘故,一切的邪说不能动摇迷惑,一切的外境尘缘不能牵引流转。假使我们正在修习净土法门之时,达磨祖师忽然现前,命令我舍‘净土’而趋‘禅宗’,可以立地成佛,我也不敢从命。又即使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告诉我更有其他的殊胜方便、胜过于净土者,命令我舍此从彼,我也不敢依从他的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深信’。假如赤热的铁轮,旋转于我们顶上,也不因为这种痛苦,而退失往生之愿。又若转轮王胜妙五欲的依报现前,亦不以此为乐,而退失往生西方净土之愿。如此逆境和顺境到了至极之处,尚且不改所愿,这就是所谓的‘切愿’。
信深愿切,这就是所谓的‘重心’,以此重心修净业,净业必强,而业强则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成熟。极乐净业若成熟,娑婆世界的染缘便已尽了。因此临命终时,虽然希望轮回的境界再现于前,也不可得啊!虽然希望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不现于前,也是不可能的!然而此信愿,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平时就努力培养,届时自然不会误入歧路。
譬如古代大德临命终时,六欲天的童子次第接引,皆不去,而专心至诚等待阿弥陀佛的接引,等到佛现前才肯往生。临命终四大分散时,是何等痛苦难忍的时刻啊!而天人的接引,又是何等殊胜快乐的境界啊!假如平常信愿不是到十分坚固的地步,正当此时面对此境,心还能强作主宰吗?”又说:
“曾有修禅者问:‘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然是梦,而极乐亦是梦,同是一场幻梦,修行又有何益呢?’答:‘其实不然,七地菩萨以前,仍是梦中修道。无明的这场大梦,虽是等觉菩萨犹是眠而未醒。唯有佛陀一人始称‘大觉’。当迷梦的幻眼未睁开之时,苦乐皆是清清楚楚宛然似有,与其在梦中受娑婆之苦,何不在梦中受极乐之乐。何况娑婆之梦,是从梦入梦,辗转不断地沈沦昏迷。而极乐之梦,是从梦入觉,逐渐至于大觉。幻梦之名虽然相同,但所‘梦’的境界,实在是不相同啊!怎可一概而论呢?”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西元一八一○年)二月,预知时至,于是向护法的信众辞行,并嘱咐说:“虚幻的因缘不会长久,虚度了此生实在很可惜,你们各个自己应当努力念佛,他日来年在极乐净土好相见。”临圆寂的半个月之前,示现疾病,命令大众助念佛号,际醒法师见到空中幢旛无数,自西方而来,于是告诉大众说:“净土之相已经现前,我将向西方归去了!”
到了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下午三~五时),又告诉大众说:“昨日见到文殊、观音、势至三大菩萨,今天又蒙阿弥陀佛亲来接引,我往生去了。”大众更加恳切高声地念佛。际醒法师此时面向西方端坐,合掌凝视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说完后结手印而往生。大众都闻到异香飘散在虚空之中。往生后开著龛柩七日,面貌如生,头发由白变黑。火化后获舍利子百余颗。世寿七十岁,僧腊四十九年。(彻悟禅师语录)
评曰:“禅师既通达禅宗又通达教理,而却独独归心于极乐净土。考究际醒禅师精严的修行,教导后学之至诚恳切,与净土宗历代的祖师大德,有如同一个典型啊!永明大师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我于际醒禅师身上即见到了!”
清 起信
起信。字香海,俗姓单,富春(浙江富阳县)人。父亲华藏,精博通达佛教的经典,并且明瞭宗门向上顿悟之事。于是令起信出家,前往南屏求受具足戒,并教他参究‘念佛者是谁’的话头。起信穷尽心思努力参究,常常彻夜不眠,独自端坐于室内,凝然不动有如木偶一般。
清仁宗嘉庆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七月十五日,登上吴山,正值入夜时分,看见山下灯光相互辉映,其光明闪耀于心目之中,因而有所省悟。回来后,告诉华藏,华严又令起信遍参各地的善知识。到了苏州,遇到会一传公,向他开示念佛法门。起信法师随即返回杭州,闭关于古梅庵,每日课诵阿弥陀佛十万声,偶尔会作诗文,都是指归净土。曾经作念佛歌曰:
“念佛好!念佛好!万事从头一笔扫。
几回背父走风尘,旅邸神魂多颠倒。
不参禅,不研教,一炉香篆萦缭绕。
奔波肩担没来由,访友寻师何日了。
休外求,只内照,衣里摩尼无价宝。
应声现色忒分明,六道神光谁欠少。
水自流,山自峭,静里观来都入妙。
笑他名利日忙忙,自在真修谁能造。
月沈西,钟报晓,漫说容颜未衰老。
古来贤哲若河沙,谁非白骨埋荒草。
独此心,无寿夭,脱离苦海无烦恼。
百年身世等空华,空华勘破一长啸。
钵囊悬,拄杖拗,撇却尘缘归路早。
人生定数已安排,佛本天真非矜造。
闲住庵,懒谈道,吏难役兮君难召。
禅床镇日坐忘机,碧眼胡僧觑不到。
曝晴檐,补破袄,一盂脱粟随缘饱。
敢云闭户慕清高,亦非目视诸方藐。
生寡交,死绝吊,气尽皮囊便撇掉。
土埋火葬总由他,不剩儿孙免不肖。
苦莫悲,喜莫笑,总是浮生梦未觉。
大家抛却瓜葛藤,刀环请唱还乡调。
有一言,最简要,世人如入罗网鸟。
欲脱罗网何处求,唯有劝君念佛好。”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二年)十月十九日,往生于东园的隐修庵。临终时,盥沐更衣,端坐念佛而逝。经过一段时间,头顶的热气仍可灼手。抬起他的遗体入龛柩,身轻犹如一件毛毯。其父亲华藏以联句称赞云:“顶暖决生安乐刹,身轻显示涅槃心。”时年三十七岁。(钁头吟并序。染香集)
清 真传
真传。字会一,俗姓何,苏州吴县人。年十九岁时,遇到懒珙和尚,指导开示他佛法的大要,并为他授五戒。后来彭二林(彭际清)居士,招揽他进入文星阁,真传于是拜彭二林为师并自称为弟子,与其一起共修念佛三昧。年二十八岁,前往杭州的崇福寺出家,研究楞严、唯识的深奥义理,为人讲说时,其言词旨意明瞭而流畅。后来住在嘉兴的楞严寺,发愿募款修造大藏经的字版。动工一段时间后,忽然疾病发作,因此退隐到苏州的凤巢庵,一心一意归向西方净土。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二年)正月末,告诉徒弟说:“你们不要惊讶,明日我将去了!”到了入夜时分,急忙起身端坐,向著西方念佛,含笑而往生。时年五十三岁。(参茶老人集)
清 达纯
达纯。字粹修,号悉檀,俗姓朱,嘉兴(浙江)桐乡县人。从小剃发出家,居住在嘉兴的觉海寺,精进修行净土法门,共有十六年。并建筑西方三圣殿,在每年春冬二季举办精进的念佛法会,远近的人士大多受其感化,一时僧俗二众云集共修念佛。达纯法师曾经修习般舟三昧两次。有一天晚上,梦见一朵大莲华从空而降,从此以后知见超然卓越,辩才无碍。
彭二林居士远闻其道行,因而延请他住在流水居及文星阁,带领大众念佛修行,每日的课程非常严密紧凑。经常演讲云栖大师著作的《阿弥陀经疏钞》,以及天台宗的教义,如是历经十年而不倦怠。接著在南禅寺阐扬佛法,致力将南禅寺的种种破废全部重新整理兴造,然而其修习净土的行业却从不间断。后来退隐于殊胜庵,更加精进念佛。
清仁宗嘉庆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冬天,示现疾病。次年的春天,料理寺院的事务完毕后,写信催促正在南禅寺的徒弟悟灵回来,信上说:“我将往生,要你回来诀别。”二月十三日,召集大众念佛,沐浴更衣,跏趺端坐并说偈颂曰:“多生浊苦缠绵,一旦逍遥变迁。快?弥陀影现,廓然别有一天。”随即合掌而往生。时年六十三岁,僧腊五十七年。(悉檀吟稿。染香集)
清 灵彻
灵彻。杭州人,在他居住郡县的宝寿寺出家,精进念佛十余年。年过五十岁以后生病,于是召集大众念佛,以七日为期,自己也尽力随众念佛,到第三天,突然向大众辞谢说:“我已得生净土了!诸位大德要努力啊!”说完后即往生。此时为清仁宗嘉庆二十年(西元一八一五年)。(染香集)
清 道守
道守。安徽凤阳人,出家于九华山。三十年中?访游历各个丛林,平日生活清简,除了一瓶一钵之外别无他物,安然淡泊自得其乐。后来,住在嘉兴县钟埭镇上的古寺,闭门念佛达四年之久。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春天,有一天忽然驾著小舟入城,到处劝勉施主专心念佛,其言意极为恳切。隔日,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探视他,见到寮房的门还没打开,于是推开小门察看,才发现道守法师已经端坐往生了。(染香集)
清 列权
列权。字天圣,浙江海宁人。归依定高和尚为其弟子,和彻迷法师(见本书页一八)一同居住在延恩寺,精进念佛。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冬天,对人说:“我将要往生了!”于是奔走告别四周的邻居,大众皆感到惊奇讶异,想要为他送行,他辞谢说:“不必如此,时候尚未到。”隔日,参加晚课一如平时,到二鼓(晚上九~十一时)才回寮。等到寺众第二天早晨起来时,才发现列权法师已经端坐往生了。(染香集)
清 佛度、绝相
佛度。安徽歙县人。居住在苏州的南禅寺,平日过午不食,只有静坐而不躺卧床席休息,专修净土法门。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春天,患疾病,于是向道友们辞行,然后端坐而往生。
当时有一位出家众绝相,是福建嘉禾人,也住在南禅寺,与佛度在道业上的友谊颇为融洽。因面貌极为丑陋,人们大多轻视他。绝相法师整天沈默不语,持过午不食戒。早晨礼拜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及大悲忏,其余的时间,一心诵念佛号不绝于口,夜里则面向西方端坐,如此用功修行达二十年之久。等到佛度法师往生后,绝相才说:“他去了,我也将随之而往。”于是沐浴焚香,面向西方合掌而往生。(染香集)
清 觉源
觉源。字性海,安徽定远张氏的子弟。自幼聪颖过人,九岁时,儒家五经皆能背诵。年二十岁,入县学,其文采名声日益远播,不过觉源无心于官途,而常怀出世之志。后来,阅读《华严经》、《法华经》,多有契悟。没多久父母相继去世,于是决心立志出家,而在金陵耆阇律师的座下剃发为僧,接著礼封崇皓清律师受具足戒,当时觉源法师已经四十岁了。
他自认为出家较晚,所以修持苦行,并且坚持严守戒律,如不妄语、过午不食、手不触金银宝物,及身不穿著兽毛蚕丝等。曾经在投子山阅读完整部的大藏经,行二时(正月十五日~三月十五日及八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二个时段)的头陀苦行。周?各地参访善知识,后来听闻焦山的借庵禅师,是曹洞宗门下著名的高僧,于是特地前往参访叩问,因机缘契合而蒙受禅师的印证认可。
然后住在焦山中阅读大藏经,更加深入教海。对于《华严经》深奥的义旨,特别有心得。觉源法师口诵或是披阅《华严经》不下数百次,乃至于背诵能不遗漏一字。时常为僧俗二众开示演讲《华严经》之大义,往往能够阐明经义幽深之处,并将义理分析得极为精微,所以使听讲者豁然开通,因而自取别号为‘一真法界’。不久之后栖心仰望于西方极乐净土,每日课诵阿弥陀佛名号十万声,而且从不躺卧床席休息有数十年之久。
晚年,受石谷成公的延请居住在高旻寺。觉源法师一向患有足疾,虽然病情日渐严重,但六时中的礼拜从不间断。后来又加礼净土忏及弥陀四十八愿,礼拜完毕后,随即称诵佛名不绝于口。平时见到人也不说闲话,只以求生西方的净土法门,谆谆劝勉而已。居住在高旻寺共计十余年,僧俗二众大都钦佩他高尚的品德道行。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六月,忽然想回去焦山,成公坚持挽留他,但觉源不答应。后来回到焦山才过一个月,即示现些微的疾病。于八月二十六日早晨起来,要求沐浴之后,即端坐念佛,如入禅定一般地往生。遗体火化时,祥瑞的云彩盘旋于空中。有五色的光明,从火焰之间透出升起。获舍利子三大颗,晶莹洁净如玉,现在珍藏于焦山。世寿六十九岁,著作有净土诗百首流行于世。(染香集)
评曰:“从前有人说:‘教义通达而且持戒精严者,其往生的品位最高。若教义通达而不持戒律者,则流转于鬼道中。’觉源法师如此持戒,又如此参修,难道不是教义通达并持戒精严的人吗?那些轻视戒律、不重实修而只有高谈般若的人,实在是十分的危险啊!”
清 正真
正真。字达宗,湖广湘潭县(湖南)人。曾经参访高旻寺的昭月贞公。后来,朝廷的官员请他住持鹫峰古寺。初就任时,寺院是断垣残壁、房屋老旧,真可以说是人不堪其忧,而正真法师却安然而自得其乐。不久之后施主普遍云集,于是寺院的百种破废全部兴起,依次地兴建种种大殿楼阁,又购买田地数百顷。
正真法师亲自领众念佛,只要是来求法的人,虽然是卑下的奴婢也不忍放弃,都开示指导他们持名念佛的法门。当时的宰官和士大夫,以及远近的僧俗二众,皆钦仰其品德道行。其中以太史(史官,兼天文历法)姚姬传、观察史(官位次于节度史,掌一道或数州之官员)章淮树最为护持。
有一日,章淮树邀请正真法师,两人相对坐于房中的床榻上,章淮树唤二位侍妾出来,并请正真法师为他们讲授经典。正真说:“授经的礼仪法度,必须要摆设案桌于中庭之内,然后焚香供佛虔诚恭敬,方能请法师讲经说法。否则,是轻慢佛法。”章淮树于是按照他的教示,等到大家一离开床榻时,梁木竟然下坠而把床榻压碎,章淮树感到惊异,便与二妾一同向正真法师求受戒法。后来,舍二妾出家为比丘尼,精进修行净土法门。
不久之后,正真法师慨然而有退隐之志,于是摒除断绝一切的尘缘,著作净土诗偈若干首。清宣宗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正月九日,命令传法弟子脱凡到寮房,一起谈论极乐世界安乐胜妙之处,当时正真法师面貌和悦、神情安详,随即独自敲打木鱼念佛一段时间,命令脱凡过堂食粥去。等到脱凡回来后,正真已换上新衣往生了。(染香集)
清 东瓜和尚
东瓜和尚。不清楚他的名字,俗姓孙,杭州人。喜欢吃东瓜,因此人称他为‘东瓜和尚’,出家于华严庵。为人沈默不语,整天游行于街市之间,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历经十余年,众人始终无法测知他的境界。与邻庵僧人慧照为友,即将圆寂的前一个月,告诉慧照说:“新年的正月初六,我将走了,你要来送我。”
到约定的那一天,东瓜和尚从法慧庵应斋回来,看见慧照法师已等候多时,于是问:“你为何来此呢?”慧照笑著说:“你和我相约说要往生,现在特地来相送啊!”东瓜和尚说:“假使没有你的提醒,我几乎都忘掉了。”于是自己盥沐、更换新衣,礼佛完毕后,告诉慧照说:“既然要走了,不可没有偈颂,请你为我写下来。”偈颂云:“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说完后,神情和乐而往生。(染香集)
评曰:“预知时至而届时又忘记往生日期者,前有道证法师,在此又再次见到,为何他们的生死都如此自在呢?探究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者,没有别的,只是心佛相应故。现今的人,其念佛的功夫,每日仅有片刻的时间,且不能专一心念于西方极乐净土,而却也希望临命终时能有瑞相感应,这实在是很困难的啊!”
清 定基
定基。字琳琇,浙江临海人,出家于天台山,受具足戒后,到处参访善知识。晚年居住在苏州的一处静室,闭关九年,发誓不食鹹味。曾经刺舌血用来书写《华严经》八十一卷。每日诵念阿弥陀佛为平常的功课。清宣宗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前往鄮山礼拜阿育王塔,并在手臂上燃香供养,此时塔中的舍利子出现了黄白二颗的珠子,其形状大如莲子,光芒耀目。回来后,得蛊疾而医药无效。
其法侣乘戒前往探视,并策励他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定基说:“好!”于是在床榻前,供奉阿弥陀佛接引的圣像,命令庵内僧众轮流念佛。到了第七日,忽然坐起来,要求沐浴更衣,并说:“请尽速邀请乘公来。”徒弟遵从其嘱咐而去。乘戒来到时,定基感激地对他说:“承蒙您为我开示念佛,今天早晨见到大势至菩萨来接引,我得中品中生了!”于是闭目合掌而往生。此时大众都闻到异香,很久之后才消失。时年五十八岁。(舍利瑞应录)
清 悟灵、母周氏
悟灵。字轶群,号幻如,浙江海昌(海宁县)金氏的子弟。从小就有出世之志,每次见佛就礼拜。到九岁时常常生病,悟灵一再请求父母准许他出家。后来,在父母的允许之下,于本城的安国寺西房剃度出家,礼象陇长老为师。接著受具足戒于杭州的昭庆寺。当时悉檀纯公,正开设念佛堂于苏州的流水居,悟灵于是携带著简单的行李追随纯公,在二六时中持念佛号精进不懈,同时又逐字礼拜《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及《圆觉经》等经典。纯公见悟灵脚踏实地的修行,便传衣?给他。悟灵法师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他的父亲早亡,因此劝勉母亲周氏发往生净土的誓愿,母亲后来果然没有病苦,念佛而往生。悟灵的兄长莲隐,因此深受感动而出家。
纯公圆寂后,悟灵法师继承他在南禅寺住持的座席。三年之后自己退隐辞去住持之位,居住于松江的韦陀庵,庵中有精舍数间,红尘声嚣所不能到。与其兄长莲隐同住,以念佛为每日的功课。曾经在半夜的禅观中,看见天上众多的星星,由四方聚集而形成‘忆佛念佛’四个字。字体大小约一丈左右,晶莹透彻光明耀眼。自此以后,目光炯炯有神,无论是僧俗、有名望之士,以及农夫、贩夫、牧童等,看见他都自然地生起敬畏之心,受感化而念佛者不下数千人。
悟灵法师既专志净土法门,又思惟以前往生的诸位圣贤,自《净土圣贤录》以后,就没有续集,而在这其中高僧大德不断辈出,不可令其隐没而无传记。于是广博收集、到处寻访,编辑为《染香集》一卷。自嘉庆年间以来(西元一七九六~一八二○年),凡是染香于此净土法门者,没有不被记载的。经过五年才书写成集,并刻印流行于世。
清宣宗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春天,患咽喉阻塞的疾病,于是召集僧俗好友,告诉他们他自己不久即将往生,希望大家好好地各自珍重,要专一心志老实念佛,以求将来能在西方净土相会。并自制影堂(寺院中供奉本宗祖师影像的堂舍)的对联,写道:“泥牛吼落江心月,木马嘶归海上云。”然后拒绝任何医药,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净土。
到了五月病情加重,有人来探病,悟灵法师只说:“生死事大,各自努力。”说完便口中喃喃地念佛而已。十七日,面向西方端坐,持念佛名,有人问他说:“临行前的一句是怎么说呢?”悟灵说:“阿弥陀佛!”过了许久,念佛声渐渐微弱,然后安详地入寂往生。世寿六十一岁,僧腊三十五夏。三日后封龛,依然面貌如生。(染香续集)
评曰:“引导母亲往生,感化兄长出家,可以说是极尽孝悌之大事的人了。至于他之所以见到众星排列成字,实在是因为他精诚至极,而心中的光明显现出来。修净土行业者,只要专志一心,自然可以获得实益。切勿心中预期感应的瑞相,而导致心念难以纯一也!”
清 圆融
圆融。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浙江)德清人。年二十岁时出家,剃发染衣于杭州石屋岭的烟霞寺,接著在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持守戒律从无缺犯。而且诚心喜好礼佛、念佛,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一生决定的志愿。圆融法师从不独自一人居住在庵中独修,永远依止著善知识及大众来修行,认为这样可免除杂用心。也不固定居于一处,合得来则留下;合不来则离去,心意气度洒脱自在、光明磊落,从不纠缠不清、执著不放。凡是他居住到一个地方,不喜欢随众作务,常常静静地关起门来礼佛、念佛。不礼佛时就是念佛,不念佛时则礼佛,如此礼佛、念佛交互用功无一时中断。从不杂修其他法门,只以礼佛、念佛二事做为终身的修持。
圆融法师曾经于某日的中午开始,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木鱼声朗朗相应,如此经过了一整夜,一直到隔天下午还在念佛,大家见他不停地念佛毫无休息,因而大声呼唤他,圆融才停止下来,他自己说好像才过了半天而已嘛!有人问他会不会饥饿呢?圆融说:“我口中有水甘甜如蜜,常常盈满常自吞咽,我自己受用无量,心中不再想要饮食。”
圆融法师因为修不倒单数十年,故很少作梦。即使偶尔有梦,也不离礼佛、念佛,除此二事之外更无其他的梦境。有时在梦中,常见佛菩萨活动如生,并对他开示一些奖励的话。有时则是韦驮尊天导引他念佛,他的梦境皆是诸如此类的。
清宣宗道光十年(西元一八三○年)三月十九日,圆寂于杭州城东园的天华庵。往生前数日,示现些微的疾病,并且自知时至,于是简略地嘱咐庵主数语,即默默地独自持念佛名,更无其他的言语。入寂往生后,示现头顶暖热之相。火化于龙庆寺的普同塔,香柴并没有用很多,但一下子就完全地化尽了。世寿六十四岁,从不收徒弟。(染香续集)
评曰:“居住没有固定之所,即是真解脱也。不收徒弟及信众,是真清净也。火化时很快地燃烬,难道这不是所谓的不留恋世间尘缘的明证吗?”
清 悟开
悟开。字豁然,号水云道人,俗姓张,苏州木渎人。年幼时丧父,读书聪慧,喜好经史之类的学问,而淡泊于功名利禄。后来因家境贫穷,于是放弃儒学从事商业。有一天,看见僧人背负警策生死的文句,在街市中行走,并敲打木鱼劝人念佛,悟开随即猛然省悟,于是受三归五戒。不久之后辞别亲友,礼祥?文公为师并且剃度出家,接著受具足戒于高旻寺的如鉴和尚。并留在高旻寺结夏、冬安居,在其间努力参究,苦苦不得契合悟入。
有一日,偶然间见闻到‘蹋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语,他本参的一句话头,当下突然明白地显现出来。又参阅古代大德看似混乱难懂的公案,悟开法师都能如实地通达了悟。接著在荆南(湖北)的显亲寺弘法,不久之后隐退。
曾经住过云间、练川、支硎等地,皆是在水边林下修行长养。遇到需要修建寺院的,若施主的布施不足时,则自己尽其所有的钱财来补充之。若不住寺院,则携带简单的行李离去,毫无贪恋之心。后来住在灵岩的宝藏庵,所到之处在家居士归向他、受其教化者尤其多,悟开法师一向都教导他们以净土为指归。曾著作有‘念佛百问’开示后学,自己题偈颂曰:
“我以大悲心,阐扬念佛法。仰祈三宝尊,慈悲加护我。假此萤火光,化作智慧灯。照耀于世间,引之深入佛。念佛愿往生,还来度含识。西方不退转,直至成菩提。”
清宣宗道光十年(西元一八三○年)入夏,疾病发作,于是寄书信给远道的好友们,谆谆恳切以生死事大作为勉励,且有‘秋天尽了、将要西归’之语。有关常住之事宜,均已一一安排妥当,拒绝医药和饮食。九月二十日凌晨,向西趺坐合掌,诵持楞严咒完毕后,接著念佛号及观世音菩萨圣号。很久之后声音渐微,接著就安然往生,此时正好是立冬的前二日。隔天入龛柩,头顶及脸部尚有余温。送行的人有数百人之多,皆赞叹不已!(染香续集。念佛百问)
清 方海
方海。字普澄,号西台,俗姓崔,湖州(浙江吴兴县)乌程人。年二十一岁时,到天台的华顶寺剃发出家,接著在清凉寺际云禅师的座下受具足戒。然后,专心阅读大藏经,深入地贯通一切的论藏。不久之后住在苏州的杯渡庵,专门提倡净土法门,广劝僧俗二众求生西方,信服仰慕而追随他的人非常多。后来父母先后辞世,因此每天礼拜《华严经》、《法华经》等诸大乘经典,代父母回向净土。生平所著作的净土诗,及书写的经论不计其数。
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西元一八四一年)七月,告诉徒弟们说:“我于这个月内即将往生,我有很多未了的心愿,要嘱咐你们去做。”隔天就生病了,到二十七日,看见幢旛来招引,说:“佛来接引了!”向徒弟索取笔墨来作诗偈,方海法师靠著桌子快速书写曰:“七十年来梦幻多,弥陀一句尽消磨。而今直入如来地,空有双忘礼宝陀。”于是掷笔而往生。世寿七十岁,僧腊四十九年。(西台剩稿)
清 昌茂
昌茂。字在经,浙江绍兴县人,年二十五岁,出家于普陀山的积善堂。昌茂法师前往鄮山(浙江鄞县东)舍利塔前,燃指供佛,并到处参访各大名山的善知识。晚年住在苏州的松云庵,终身供奉阿弥陀佛及地藏王菩萨。平时见到人就谈因果轮回,劝人修行净土,随他归依者超过千人。生平不放焰口,而说:“我无德行之故。”每次接受施主的钱财,随即就布施出去。曾经刊印佛经数种及《万善同归集》等书。又铸造大钟三具,发愿度地狱的众生。
清道光二十八年(西元一八四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夜里,忽然患胃疾,自己知道即将往生,因此礼佛诵经更加虔诚精进。命令旁人邀请归依弟子某某人来,当时已经接近半夜,侍者劝他等到天亮,他说:“观世音菩萨来了!我在四更(凌晨一~三时)一定往生。”说完后口中又念佛不断。后来沐浴更衣,果然到了四更,端坐而往生。时年八十三岁,火化后得青白色的舍利子十多颗。(王吟轩述)
论曰:“自从净土宗的教法盛行以来,有志之士,听闻道风而受其感化者实在是很多!但是反观念佛者多如牛毛,而往生者却希有如麟角。探究其病根,都是因为信、愿、行不深切的缘故。如上述的诸大德们,有的已经彻见本性而理事圆融;有的专志净土行门而坚持戒律,如此最后才得以出离生死的轮回,而登上极乐世界之圣域,实在是伟大啊!他们的言行确实是善于引导后代世人。那些现出家身,而内心未出家者,见到这些高僧的事迹,应当感到惭愧而更加发奋精进啊!”
往生比丘尼第二
清 湖上老尼
湖上老尼。不清楚她的出身。平时念佛诵经,非常虔诚恭敬,并且精严戒律。当时有一位道人每年都来拜访她一次,每次来都与老尼畅谈整天才离去。有一天,老尼预先与道人有约,等候多时?不见道人前来,老尼自己说:“我即将往生,但无法与此友辞别,怎么办呢?”于是又等待数日,还是未见道人前来,于是请人抬龛柩于断桥上,老尼手拿著一枝线香,从容地进入龛柩端坐。一会儿之后龛柩发出火光,老尼已经自焚往生。旁观者如围墙般地环绕四方,等到身体已烧得焦黑,而念佛声仍然没有断绝。(何士瑗阴骘文注释)
清 本印
本印。字松岐,江苏吴县人。年幼时多病,因此发愿出家。年二十五岁时,父母送她到城中的圆通庵剃度出家,不久之后受具足戒,自己另外购买数间房屋用来居住,并取名为‘观幻’。其戒行高洁清净,勤于修习福德之业。后来游历各个名山古寺并供佛斋僧,而将功德回向往生净土。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年)八月,自九华山回来后,订定日期礼拜大悲忏,才过两个七天,忽然感染些微疾病,并说:“我此生的尘缘已尽了!”于是停止大悲忏,专持佛名。到了十月上旬,卧床七日,面向西方右侧而卧,持念佛名不曾间断。不久,嘱咐后事完毕之后,命令徒弟持诵《阿弥陀经》,诵到第三遍时,寂然而往生。(西方公据集验)
清 遂钦
遂钦。字越成,江苏无锡人。年九岁出家,年纪稍长,遇到一位尼师的激励启发,因而专持佛名,行住坐卧从不间断。不久之后,住在苏州南园的白衣庵,兴建修复大殿堂宇,而念佛更加恳切虔诚。年五十岁才受具足戒。
到五十五岁,那年三月的某日,早晨天刚亮,召唤徒弟说:“吾将去矣!”徒弟说:“师父并没有任何的病痛,为何说出此言呢?”因此哭泣流泪,遂钦说:“痴人!哭我又有什么益处呢?要认真念佛才是啊!”于是趺坐面向西方,师徒同称佛名,当一炷香燃烬时即往生。此事发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西方公据集验)
清 律宗
律宗。字圣可,嘉定人,三岁时丧母。长大后其祖母带她到苏州城的圆通庵,不久之后剃发染衣并受具足戒。年少时喜好礼佛,长大后持诵《法华经》,但是苦于不能解其义理。因此前往金山寺及杭州的崇福寺,如此参访探究了好几年,回来后专修净土法门。屡次前往诸名山道场,供佛斋僧。
年五十三岁时得咳病,于是闭关足不出户,以能往生西方为期望。到六十四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日,召集僧俗二众,一同称念佛名,一直到黄昏时刻,回头看看左右的人,劝勉他们好好修行,其语气极为激动恳切。不久之后,举起手称念:“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是称念三遍,随即端坐而往生,此时莲华的香味?满于室内。此事发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西方公据集验)
清 佛琦
佛琦。字见琳,长洲县(江苏吴县)人。从小不愿嫁人,年纪稍长后,其母亲送她到阊门(苏州城西门)之外的雨华庵剃发出家。不久之后受具足戒,随即接受城中崇佛庵道坚尼师的嘱咐,继任为庵主。募集资金一千多两,以栴檀木为材,雕造西方三圣像,高八尺。每年举办七天为期的法会,召集修行净业的僧众而为‘念佛会’。后来,周遍参访诸大名山,供佛斋僧。并为常州的天宁寺,购买田地三十亩。
晚年则专修净土法门,即将往生的前三日,见到菩萨现身,两童子随侍左右,有人说闻到菊花的香味,而佛琦说:“这是青色莲华的香气。”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年)八月底,有位在家女众居士来探病,佛琦尼师于是令人将自己扶起,召集大众焚香,称念佛名约两千声之后往生。(西方公据集验)
评曰:“斋僧修福德这件事,于在家居士们是常有的事,而如今出家的女众,也屡次可以见到,这不就是所谓能破除悭贪者吗?虽然如此,女众也可以修福德;而既然号称为沙门者,更应当要精进修行。倘若只有贪图他人的供养,而不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大事,如此则生死不了,其业债又将如何偿还呢?”
清 莲芳
莲芳。不清楚她的出身,居住在崇佛庵,因亲眼看到佛琦尼师往生的事迹,于是也精勤不懈地专修净土法门。年三十多岁时生病,其往生净土的念力却更加坚定。因此,临命终时也是正念分明,面向西方正身端坐,合掌而往生。此事发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年)。(染香集)
清 朗然
朗然。俗姓沈,嘉善(浙江嘉兴县)人。年十八岁时,见到大嫂生产的痛苦,因此自誓不嫁。后来徵得父母的同意,在县城的陶庄净池庵剃度出家,专志修行净土法门。修行念佛经过一段很久的时间之后,无论闲暇或忙碌,都能毫不间断地持念佛名。
清仁宗嘉庆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年),告诉她的徒弟福缘说:“我在三个月当中,已三次梦到七宝莲池,而我则跏趺于莲华之中,因此往生有希望了!你应当坚定志向一心念佛,自然水到渠成,功不唐捐,希望你慎勿错过。”到了三月二十五日,毫无疾苦坐脱而往生。时年七十一岁。(染香集)
清 妙成
妙成。湖州(浙江吴兴县)菰城何氏人家的女儿。天生具有聪慧之根性,童年时,妙成的容貌举止端正庄严,不同于一般的小孩。她的母亲一向就很虔诚地奉持佛法,每次见到母亲持念佛号时,就会双手合掌一起跟著念佛。
年二十一岁,出嫁于同乡里的王姓儒生,不到半年,丈夫就去世了。她的公公也是信心念佛的人,但是家中贫苦,妙成每日勤劳的纺织,所赚取的钱财,用来奉养家中的公婆。早晚则课诵《华严经》,持念佛号,作为平日的功课,如此持续不断地修行有十几年之久。
后来她的公公出家为僧,婆婆不久之后也去世了。妙成于是也前往本城北门外的广严庵出家为尼。接著马上又受具足戒,持守戒律端严恭敬,同时更加专志地持诵经典、精进念佛。甘心安于淡泊的生活,坚决不向人攀缘、求人援助。
清仁宗嘉庆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示现轻微的疾病,妙成尼师告诉在旁的侍者说:“我今生尘缘已尽,再过三日就要往生西方净土了。你们要好好地各自努力修持念佛法门,或许还有相见的一天,不要忘记我的话!”到了第三天时,当她正趺坐持诵佛号时,忽然抬起头说:“接引的阿弥陀佛已到,我去了!”随即闭上眼睛而坐化往生。时年四十七岁。(染香续集)
清 道乾
道乾。字世禅,嘉禾(浙江)双溪陈姓人家的女儿。年十七岁,即出家于秀州(浙江嘉兴县)的之萝庵,生性喜欢清净独居。有一天,看到过去高僧大德参禅的机缘公案,因此发起见性成佛的心愿。
受具足戒之后,前往天台山的国清寺,参访宝林珍公。见到珍公时便问:“如何是大丈夫之相。”珍公曰:“等到你除去五障烦恼时再来,我即向你说。”道乾曰:“若是这么,我就欺瞒和尚去了。”珍公曰:“你在那里学得这些虚浮滑头!”道乾被呵斥后,不觉地心中惶恐、汗流浃背,于是便礼拜。珍公反过来问她说:“如何是大丈夫之相。”道乾展开两手示之。珍公于是印证认可,不久之后受到珍公的传法。
道乾尼师既得法要,于是停止参访,居住在南湖之草庵。庵院破败不堪,而道乾尼师置身庵中却安然自在。平日修行踏踏实实,无论遇到顺境逆境都能平等一如、不为所动。平日的时候,每天礼拜《华严经》一字一拜,拜满三遍,又课诵《大品般若经》数十部。因此道风远播,一时护持的施主云集,次第建造诸殿堂。其庵居的偈颂曰:“学道殷勤年复年,从今不著有无边。归家莫便家中坐,好为人耕劫外田。”又在庵中设立念佛堂,日夜之间木鱼声没有停止,如是念佛修行将近有四十年之久。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西元一八二○年)冬天,示现些微的疾病。十一月十一日,告诉她的徒弟说:“我明天寅时(凌晨三~五时),将往生西方净土。”到了时间,说偈颂曰:“八十八年,无贪无恋。归去来兮,水清月现。”说完之后命令大众同声念佛,而后容貌吉祥而往生。(染香集)
评曰:“从古至今,禅净双修,而出自女众的人,是很少的。至于她居住不求安适,一心一意殷勤办道,宛然具有大丈夫之相。如果不是对佛法有真实了当之体悟,怎么可能勉强得来呢?”
清 兰若庵尼
兰若庵尼。不清楚她的名字,俗姓陈,安徽宁国郡西名贵世族的女儿。是西禅寺某位僧人,未出家时,已下聘的妻子。后来某僧舍弃世俗剃度出家,不久之后,尼也于三乘庵出家。后来迁移居住在兰若庵,尼于每日白天跟随大众劳苦地作务,夜里则独自静坐念佛。生性甘于淡泊的生活,她的兄长时常给予衣服食物,最后都被尼推?了,而说:“我既已出家,如果常常和在家的兄弟来往,就如同未出家。”后来尼念佛坐化往生,往生时,正当炎热的夏天,过了七日肉身仍然不坏。(染香集)
清 道悟、母
道悟。字慧心,俗姓汪,松江华亭人。早年丧父,没有兄弟,和祖母、母亲一起居住。家中非常贫苦,但是道悟坚守贞节不嫁。不久之后前往吉祥庵为尼。随后到地藏院,受具足戒,从此一心念佛精进不懈。
清宣宗道光十三年(西元一八三三年)六月,道悟的母亲念佛而往生。七月,祖母也去世了。道悟于八月五日,请戒师道生和尚前来,并且禀告曰:“生死大事已完成,我将要往生西方净土,恳请安置龛柩一具。明日,邀请大众念佛一天,以为往生的助缘。”当天晚上用清香的热水沐浴。等到隔天天亮后,集合大众念佛一整日,到了夜晚道悟尼师告诉大众说:“佛来接引我了!”随即跏趺端坐而往生。(杨蕅槎笔记)
论曰:“有人说女人有三种阻隔五种障碍,怎么可以往生西方净土。说这些话的人,便是不知道众生的色身,都是由业力所造。因造业的轻重,而分别有男女众的色身。如今以女众身而坚决心愿出家修行,这样她的宿世业障决定消除,以此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菩提之果,那么所谓的女身男身,早已经是了不可得了!又怎么会有所隔碍呢?”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二
往生王臣第三
清 张师诚
张师诚。字心友,号兰渚,湖州(浙江吴兴县)归安人。有一天,他父亲梦见太阳的光芒照耀在窗户上,醒来之后,就生下了张师诚。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张师诚事奉父亲以孝顺闻名。少年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及第,曾经多次担任各地方首长的官职。后来任江苏的巡抚,见到苏州城的杀业很重,屡次提出告示规劝戒杀。每遇有放生河等地方,则颁布严禁捕猎鱼类的禁令。在他任职的官府中,从不宴请客人,也不杀生。
不久之后长年持斋奉持佛法,专心学习净土法门,自号‘一西居士’。张师诚拣择过去贤人的净土论说,编辑成《径中径又径》一书,并在此书的最后附上净土歌咏,张师诚亲自作了数十首,最为警策切要。今收录其中八首。
一云:“宿世以来的佛缘,使得我们今日能够识得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因此应当尽此一生如火急般地向西方净土归去。如果不向此生拚命地求生极乐世界,恐怕堕入无明而再度落入轮回的胞胎之中。”
一云:“才一提起佛号则烦恼众魔不断地来侵挠,要怎么样降伏妄念而达到一心呢?只要口念佛号耳朵仔细听,心念要和手中持念的念珠相应,一字一句心中寂静、清楚明白地念去即可。”
一云:“要完全地抛弃名闻利养和悲欢离合之事,对自己生死最切要的就无如‘放下’这一件事了。想要斩断恩爱的绳索就要凭著智慧之剑,莲池大师的七笔勾应当要看千万回。”
※注:莲池大师七笔勾
一、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二、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三、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四、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五、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六、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七、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情-青+么)(情-青+罗)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一云:“乘著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度脱尘世的生死轮转,心中要平等生起自利利他的念头。先藉著极乐净土安稳的世界暂时栖息,等到羽毛丰满后即可任意地飞还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一云:“执持佛号无有间断、誓愿不改最初发心,尤其是在临命终时能够一念融入阿弥陀佛,可惜苏东坡先生往生的公据虽然在,但是临命终时未能著力而虚弃了从前的功夫。”(张师诚自注:苏东坡常将阿弥陀佛圣像随身?带,说这是他往生西方的公据,好像是有志于求生西方净土。等到临终病危时,则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但是在这里著力不得。”钱世雄在旁边说:“这是东坡先生您平时实践想要达到的地方,到了此时更应当著力用功才是!”东坡说:“著力用功就错了!”说完后就气尽而逝。苏东坡临命终时,竟然不能著力用功,不能往生西方,实在是令人叹息!)
一云:“最怕的就是临命终时神识昏迷,此时舌根坚硬气力难提,若非平日深信切愿专一念佛,哪里有资粮能够助我们往生西方。”
一云:“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个道理很难明瞭,水、火、镜子这种观想譬喻是非常地精要,念佛念到一心时,心念与阿弥陀佛相合,临命终时自然有佛来相迎。”(张师诚自注:《般舟三昧经》的水、火、镜子的比喻,其中说到镜子具有水、火之性,比喻众生本具佛性之作用。而必须假藉日、月之光来照者,比喻阿弥陀佛慈光摄取众生之力。以明珠、艾草能引发水火者,比喻信心念佛之力量。故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是空无依据的话。如果能够专注净修,念到一心不乱,则此心此性,回复到最初的本来面目,与阿弥陀佛融成一片,临命终时,自然能够见到佛。)
一云:“稍微留下一点爱念尚未完全舍弃,便恐怕临命终时,被此爱念所牵引。想要出离娑婆世界,贪爱之心必须除尽,杨次公的名论可以重新再诠释。”(张师诚自注:宋代杨次公曾经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极乐世界之所以能够往生,必定由于心念的专一,此实在是究竟之论。而想要出离娑婆世界,如果还有一个爱念未除尽,即恐怕很难脱离尘世的罗网,不仅是只有爱念重的才会堕入娑婆。应当说:‘爱不除不出娑婆’似乎更为精到。)
清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年六十余岁,请假回到故乡。自己寂静地居住在一间小屋子内,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过一年后往生,临命终时,课诵《阿弥陀经》之后,才举佛号,称念至第五句,即安然寂静地往生。(张兰渚年谱。径中径又径。汪石心述)
清 章攀桂
章攀桂。不清楚他的出身。清乾隆年间(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在外地担任官吏。平日深信净土法门,自号‘宝严居士’。和投子山沙门世惺法师一起编辑《莲宗集要》一书。章攀桂自己作序文曰:
“《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些皆是在说明唯心净土的旨意。不论是极乐世界的快乐和娑婆世界的痛苦,黄金七宝为地和污泥砂石充满。这些外境都是由于清净与污秽之心生起,而影现出粗糙浊恶和美妙殊胜的不同境界。此义理唯有禅净双修的人,才可以契合悟入。而初机浅学的人,如何能够得入唯心净土之法门呢?
永明延寿大师料拣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而云栖莲池大师说:‘执持佛名这一法门,贯通上下根机的人,大小二乘兼收。所以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应当以执持佛名为主要正行,而以修一切善法为助缘。正助二行既清楚分明,往后修行之道路,自然而然地清楚明白而不受迷惑。’莲池大师注疏《阿弥陀经》时,以信愿行,判为往生西方净土的资粮。而以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为宗旨,这实在是究竟确实的高论。我一向仰慕佛乘,专注心意于往生西方净土,虽然做官将近三十年,安乐与灾祸之事皆曾亲身遭遇过,而十念法的固定功课,从来不曾有一日忘记。
乾隆五十四年(西元一七八九年)春天,我和投子山的憨公游历浮山,到了华严寺,偶然于桌子上见到《龙舒净土文》,其义理分明文词通达,实在可作为往生西方净土的桥梁。但篇幅卷册稍嫌繁多,令阅读的人有时尚未看完就放弃了。因此和憨公周遍地选取净土之类的书籍文章,细心地讨论审定,重新加以编集。闲散的、多余的文章将它省略之,而遗漏缺失的文章则加以补充,并且将它分门别类,大略就如蘧庵大佑法师所著的《净土指归》一样,其主要的义理是依循著《阿弥陀经》,以持名念佛为最重要的宗旨。所以在文章的开端就以《阿弥陀经》为首,令修行人知道要守住简要的原则。平日二六时中,以专持佛号,作为修持的正行。而以深信发愿,为往生净土的首要工作,‘信、愿、行’三者同时具足,往生净土的行业才能成就。这实在是因为净土法门为佛门中殊胜的方便法门,而执持名号又是殊胜方便法门中的究竟方便啊!
此书总共有六卷,卷册虽然是《龙舒净土文》的一半,然而其中义理确实包含了所有的净土经论。于是交付刻版印行,并且询问于四方修行净土的莲友道侣,如果认为此书不违背佛陀的义理,不踰越净土法门的规范,使愚者暂时能够心开悟解,有智慧的人更能增加净土法门之修行,这样我的愿望就满足了!然而唯心净土,则在当人心中默契,本不须我这个门外汉来饶舌!”后来不知章攀桂的去向。(莲宗集要)
论曰:“从以前至今记载王臣官吏往生的,不下数十人,然皆是古代传记所流传下来的,而近代往生的王臣都没有再听闻过。我广泛采集周遍地寻访,仅仅得知寥寥可数的二人,为什么宿世的善根大多容易迷失于富贵之中呢?真是可悲啊!富贵学道,自古以来就是这么难。况且是在现今像法、末法的时候,不更是如此吗!
现今收集的,一则是位居尊贵而不贪恋世间荣华,一则是历经祸福,而不曾荒废固定的功课。有志于净土行业的人,应当以此二人为轨则。所谓的‘案牍虽忙姑少置,朝朝十念不宜亏。’(桌上的公事虽然繁忙姑且暂时放下,每天早晨的十念念佛法门决定不可欠缺。)我不觉地能够深深体会这句话啊!”
往生居士第四之一
清 黄武城
黄武城。泰州(江苏)姜堰人。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学,有一天,遇到法宗和尚,教导他念佛法门。清圣祖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身体感染轻微的疾病,于是沐浴更衣,请法宗法师到家中,法师为他说明‘临终四关’。黄武城忽然觉悟,顿时斩断恩爱情执,不让妻儿和他相见,一心一意忆佛念佛。三日之后,结跏趺坐双手合掌而往生。(莲藏)
※注:临终四关,又作临终四关破除法。庐山莲宗宝鉴卷八(四七.三三九中.八):“四关者,慈照宗主净土十门告诫云:凡夫虽有信心念佛,缘为宿业障重合堕地狱,乘佛力故,于床枕间将轻换重,若也因病苦故悔悟身心当生净土也。无智人不了此事,却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谤弥陀,因此一念恶心径入地狱,此是一关也。二者虽则持戒念佛,缘为口谈净土意恋娑婆,不求出世善根,为爱家缘长旺。以致临终遭病怕死贪生,信受童儿呼神唤鬼,烧钱化马杀戮众生,缘此心邪无佛摄护,因兹流浪堕落三涂,是二关也。三者或因服药须用酒 ,或被亲情递相逼劝,此人无决定信丧失善根,临终追赴王前任王判断,是为第三关也。四者临终之际思惟活业,系缀资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失?正念,故于家舍堕鬼趣中,已为祸祟。或为悭犬,或作蛇身守护家庭宛如在日,是为四关也。是以杨提刑(杨杰)言:‘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诚哉是言。凡修净土者,要当酌实蠲浮,思专想寂念念弥陀,全身放下但能坚此一念,便可碎彼四关,则净土莲台的非遥矣。可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清 吴如庵
吴如庵。徽州(安徽歙县)人,居住于常州(江苏)宜兴县。生平信向佛乘,有一次,参访璞中和尚,于是开始修习净土法门。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夏天,现出些微疾病,以念珠分给子女,教导他们修持念佛法门。他的姻亲俞有光前往探望,和吴如庵谈论到念佛法门,吴如庵曰:“念佛的方法,必须空闲时也念,繁忙时也念,行也念、坐也念,睡觉做梦也念,乃至听到鬼哭神号时也无不念佛,才是真念佛的人。想要得此‘真念’的人,只在一个‘信’字,你应当深信啊!你应当深信啊!”于是说偈曰:
“参禅念佛本非歧,三圣慈悲引我西。普劝世人勤念佛,白莲台上见阿弥。”说完后命令家人大声念佛,自己则端坐而往生。(莲藏)
清 俞有光
俞有光。新安(浙江)人。从小居住在江苏宜兴县,和吴如庵一同修习净土法门。每日持念佛号五千声,持诵《金刚经》三部,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来,见到吴如庵往生净土之后,就更加精进不懈,于是书写‘念佛紧要’四字于?的右侧,以自我警策。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三月三日,到处辞别亲友。并作偈曰:
“西方净土是吾家,一句弥陀度岁华。清磬数声明月上,此身稳坐白莲华。”初八日,身现些微疾病,告诉家人说:“我去了之后,你们切记不要啼哭,应当念佛相送。”到了十二日,闭上眼睛安详不动,眷属围绕在旁,突然张开眼睛说:“念佛紧要!”说完后就往生,时年七十八岁。(莲藏)
清 苏起凤、吴敬山
苏起凤。字岐山,江苏?山人。幼年时立志参究禅宗的义理,于是到处参访善知识,而有所悟入。苏起凤一生戒杀,连虫蚁也不敢伤害。晚年专心修习净土法门,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念佛不曾间断缺失。
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时,年纪已经八十岁了。当时正值严寒的冬天,时常抱著被子而坐。十一月二十六日午间,苏起凤告诉他的孙子苏甸方说:“我往生净土的因缘成熟了,三日前,即见到阿弥陀佛来,我不想公开地说明。今夜子时我就要往生了!”初更之时(夜七~九时),披衣而起,焚香燃烛,然后端身正坐面向西方,命令家人念佛,自己也跟著念佛。到三更(子时),念佛声音渐渐低微,然后寂静安详而往生。
当时有一位叫吴敬山的,和苏起凤是同乡里的人,为莲社的同参道友,年纪过了七十岁之后,发愿要参禅学道。苏甸方认为他年岁大了,劝勉他专心修习净土法门,可以一生成就道业。吴敬山深信不疑,从此之后,昼夜念佛不断。不到一年,他的至亲好友前来,告诉苏甸方说:“今早吴敬山见到护法神现前,接引他往生西方净土。临终时,安详坐化往生,嘱咐我向你表达谢意,所以我特地来此!”(西归直指)
清 恽又騑
恽又騑。常州(江苏)人。平日一向持诵《金刚经》,他的长子恽嗣曾、么儿恽皋闻,都修习净土法门。
那年春天,恽又騑的病发作,两个儿子呈送《莲藏》一书给他,恽又騑非常高兴。两个儿子说:“父亲您既然深信净土法门,何不从此修持呢?”恽又騑于是在佛诞日开始吃素,并且每日持念佛号万声。到了五月二十六日,他的儿子们劝他吃人参药剂,恽又騑拒绝服用而说:“药医不死病。”接著就提起念珠说:“佛度有缘人。”当时全家忽然闻到莲华香气。儿子们感到惊喜讶异,问恽又騑说,“父亲您这时候心中感觉如何?”答曰:“月白风清,香烟满路。”说完就面向西方端坐而往生。此事发生在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西元一七○○年)。(莲藏)
评曰:“修习净土法门的人,不在于时间的长久,而是在于信心的坚定。恽又騑发心念佛,才一个月而已,由于一念坚定勇猛的心,很快地就可以证得菩提。对于那些游浮不定没有决定信念的人,这实在可作为反省借镜。”
清 王贞生
王贞生。江苏昆山人。父亲王彦敷,是常常亲近昆山乡学的读书人,平日崇仰奉持三宝。但是王贞生的习气很重,不怎么信奉佛法。有一日王贞生生病,看见一位高大的黑色鬼怪,说是他前世的怨仇,王贞生惊怖万分,因此勇猛精进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只要他念佛稍有懈怠,黑色大鬼的形状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求生净土更加殷切,念佛更加精进。念佛才数日,黑鬼即不再出现。后来王贞生临终时,念佛念至气尽力竭,声音渐渐低微,念佛的声音隐隐约约地向西方而去,然后寂静地往生。(西归直指)
评曰:“临终时的善友,最是难能遇到。王贞生所见的恶鬼,表面上说是怨仇,但实际上真是善友。况且王贞生既得往生西方净土,恶鬼必定能够度脱。一得两全,不可说不是幸运也!”
清 蔡鹏九
蔡鹏九。字资万,苏州(江苏吴县)西洞庭山人。家族世代从商,而蔡鹏九则喜好佛教、道教的书籍,并且常常和隐逸不慕名利的人士交往。后来遇到唯然和尚,劝导他修习净土法门,于是才开始持诵佛教经典,并时常举办放生会。不久之后,持长斋,自号为‘虚白居士’。
后来突然得疾病,在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年),八月八日,在家中往生。临终的前一天晚上,自己沐浴。天快亮的时候,召集家人与家人辞别,并告诉他们说:“人世间的亲人眷属,业报尽则自然分离。如果想要长久生活在一起的人,应当结法缘同生极乐世界,你们好好努力去做吧!”大众听了之后都开始哭泣,蔡鹏九说:“你们不要哭,大家一起为我大声念阿弥陀佛。”接著又告诉他的儿子说:“我吃素,已经一年了。丧事中无论祭祀或宴客,千万不要用肉食。你如果还忆念著我,必须常常戒杀。能断除杀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孝子,好好努力吧!”说完之后即转身面向西方而往生。等到要入敛时,将遗体迁移于厅堂,但是蔡鹏九的脸部依然向著西方,儿子跪著祈求他转向以便入敛,他的脸才向上。往生时,年五十岁。(一行居集)
评曰:“往生净土的人,首重慈心不杀,这是经典有明文记载的。今‘你如果忆念我’而不杀生等等这些话,当下之身虽然是众生的色身,而内心则是菩萨之心,真是大慈大悲的话啊!”
清 唐沤和
唐沤和。不清楚他的身世,出身于军事武艺的学校。起初不相信因果轮回,晚年和鉴机子交往,才开始相信向佛。后来,受鉴机子的教导,受持十念念佛的方法,精进念佛努力不懈。年九十六岁时,现出些微的疾病,有一天,忽然精神振奋起来双手合掌说:“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了!”说完后即刻往生。(莲宗集要)
清 陈君魁
陈君魁。池阳(陕西泾阳县西北)一带的太学生。有一次,遇到净川老和尚,指示他要念佛,因而从此持长斋、戒杀生,精勤拜佛念佛,昼夜不间断,并且发愿印刷布施《龙舒净土文》,与众人结菩提之缘。不到半年,两次亲见阿弥陀佛,佛身?满虚空。后来又见到佛,因此自知往生的时间到了,于是自己沐浴焚香,手中拿著念珠,端坐而往生。(莲宗集要)
- 上一篇:俞老夫人与赵成章
- 下一篇: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二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