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二期-第三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二期-第三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 作者:释智谕
今天讲一些平时个人修行应注意的事项,回去以后各自检点。
如果方便,每天起床以后,家里有佛堂的濑洗以后,先在佛前上上供水,然后上香,然后拜佛,随自己意思拜多少拜。你如果有早课,按早课进行,其实在家人就念佛是早晚课就好了。或者跪或者立,持念佛名。念佛多少声,也在你自己,随缘规定。如果没有佛堂的,起来以后,在院子里头的话,向西方拜佛。如果在房间,向上方拜佛,然后或跪工立,持念佛名。
修道人,在家众修佛的机会多;出家众修的机会多。实在说起来,虽然有机会多机会少,总要福慧双修。
障慧的,淫最重;障福的,杀最重。所以出家众,首先要净修梵行;在家里首先要慈心不杀。不可以从咨口腹。在家,身上穿的,口中吃的,得过得过,不可放纵。要想吃,随便吃,要想穿,随便穿,妨碍道人心。如果从咨口腹,一定造诸恶业;以恶业为缘,要落苦道。所谓业繁苦。为一点小事情,满足自己口腹,惹下恶业受苦,很不应该。
古德有句话,大家可以参考:节身俭口,不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节身俭口,就是身上穿的,口中吃的,要节俭。衣服不求华丽,御寒足矣;饮食不求美味,果腹足矣。所以说,节身俭口,不生奢泰,不敢生奢侈安泰之想。听善知识说,少欲知足,深乐修行。古人是圣人,皆如此作,何况我们凡夫?究竟谁说的这个话呢?永嘉大师。
所以大家要世间,不可从咨口腹,甚而言之,妄造杀业。有机会熏修佛法。增进智慧。一旦福慧俱足,就成佛。
在世间,不要和人家争强门胜。但念佛常,慎勿放逸。
如果有事情,和人家起抵触的时候,路,总要让他一步,其实,是你赚了最大的便宜。让他一步,你的路越走越宽;抢,争他一步,你将来越走越窄。
为人在世间,可贵的不在精明,要存憨厚。堕苦道的人,多部分都是精明者;有福的人差不多是憨厚之士。在世间,所谓仁义,出于憨厚之人;不仁不义,多部分是精明者。
在佛门当中也是一样,慈悲喜舍,皆是憨厚之人;三种苦道皆是精明之人。譬如说,化,最憨厚,为众生不请之友。一般说起来,救别人,利益别人,别人请我,我就去;对方不请,我就不管了。佛不是,十方众生虽然不请,佛自动地救十方众生。何止于不请去救他呢?甚而言之,有的众生害佛,佛还救世主他。譬如说魔波旬,处处时时相机害佛。佛生生世世要度人。我们在经上祗看到魔害佛,没有一本经说过,佛害魔。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
我们无论在家出家,既然学佛,就要跟着佛学。譬如经上说,提婆达多可以成就辟支佛道。甚而言之,他告诉弟子,提婆达多是我的善知识。我们望佛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在世间,记住;欲无止境。如果欲求多,烦恼多。相反地,知足常乐。所以,衣,御寒足矣;食,果腹足矣。切莫从咨口腹。这样可以造恶业;不造恶业,就不受苦报。
或者有人说,我以前造的恶业,怎么办呢?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对佛忏悔。你如果能声泪俱下地忏悔,一定可以消除恶业。
有人说:持念佛名,怎么能消罪业呢?观经上说,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中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回去以后,照这个方法修行,一方面增进功德,一方面消除业障。人生短短数十年,就算是天天精时如此修行,能消多少罪业呢?你如果再懈怠,实在更可怜。
有人或者问;你刚才不是说,念佛念念中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吗?你现在怎么又说,纵然精进能消多少罪业呢?要知道,我们的罪业太多了,无量劫来造无量罪。佛说过一句话,众生之罪业,如果有个性的话,尽书空偏法界,容纳不下。纵然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如果不精进的话,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相较之下,实在是太少。因为我们的罪业,尽虚空偏法界容纳不下。
那么说起来,就不能消灭尽啦?佛在大乘法里说得很明白,罪业由心造,还将心来灭。有一句偈贡献来给大家:罪性西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话虽如此讲,你根机不够,理忏办不到。所以你还要进行事忏,过去所造的罪业,无量劫来的罪业,对佛求哀忏悔。跪在佛前,声泪俱下,痛哭流涕,至诚忏悔业,这样一定蒙佛加被。
念佛念念中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也要至诚恳切。那怎么念佛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过,要如子亿母那么至诚恳切才行,如果飘飘浮浮、悠悠荡荡地念,就消不了你的罪业。
所以我们要如子忆母,开始念佛。
-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 中论要解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时品第十九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法品第十八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缚解品第十六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有无品第十五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合品第十四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行品第十三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苦品第十二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际品第十一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燃可燃品第十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住品第九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作作者品第八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下)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上)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