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讲话[第三期]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三期]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第五天
第五天记数摄心听清佛号
慧庶记
大家要知命,念佛的要领在摄心。不要心中没有佛,只有嘴巴念。光在舌根上念阿弥陀佛,功德力是很有限的。
佛说过:“摄心为戒”,摄心就是持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为三无漏学。
佛特别提出,戒律方面有四项最重要,就是淫、杀、盗、妄。为什么把淫列为第一项呢?因为淫是障道法,佛说,不断淫,纵然得定,也是魔道。这是就一般修行法门来说的。
念佛法门仗佛力加被,就方便多了,出家人固然戒正淫,在家人也要戒邪淫,而不戒正淫,正淫不算犯戒。所以在家居士,纵有夫妇,念佛也得往生。
除了以戒摄心之外,念佛法门又是摄心的主要方法之一。念佛必须要记数字,尤其是开始学念佛的人,一定要记数字。记数字固然是费心力,但也正因为费心力,记数字才能摄心。不记数字散乱念佛往往用不上力。
记数字也有几项要注意到的:大家用念珠计数念佛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数念珠不念佛。有很多人数念珠惯了,手拿著念珠不停地数,可嘴里边没有佛,心里也没有佛,这个样子当然不能往生了,如果只数念珠不念佛可以往生的话,那么制造念珠的人,可比你先往生了,所以拿念珠记数的时候,一定要珠珠有佛。
为了避免这个毛病,印光法师有三三四的念佛法,这一方法很好,这样不会马虎过去,滑溜过去。
怎样念呢?就是先念三声佛,再念三声佛,最后念四声佛,一共就是十声,这个时候,过一粒珠。用这个念佛法一定可以摄心。当然这样念很累,可是有功效。
念珠的功德是在于忘记念佛的时候,手一摸到念珠就想起念佛来。若是不拿念珠,念不了一、二百声就忘记了。若是拿著念珠念佛,念几千声,几万声,不会忘记。假使你仅仅拿著念珠不念佛,那就把功德放弃了。
大家记数念佛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发愿很大,念得很多。比如,一开始发勇猛心说,我念十万声,可是,念不了,改成五万声;五万声念不了,改成一万声;一万声念不了,改成一千声,这样就不好了。
当你刚开始记数念佛时,可发愿由小到大,念佛由少到多,先发愿念五百声,这五声,你每天一定要把它确确实实念完。其余的时间,可随方便散念,就不一定要限定数字了。
念了五百声自己感觉还有时间,就把它增加到一千声。这一千声佛声,不论你怎么忙,一定要把它每天念完;不但念完,还要确确实实地念完。其余的时间可散念,念多念好。
这样慢慢地,一千五、二千,继续增加,有进无退。时间充分的人,可增加到一万或者几万,总而言之,要逐渐增多,有进无退。
同时,不可养成因循之心,说,我今天一万声佛号没念完,唉呀!明天念好了,明天补上。这个要不得,这就会养成因循心、怠惰心。
大家不要认为人手拿念珠就天天念佛,其实,有些人是手拿著念珠,根本就是没有念佛,你要以别人为借鉴省察自己,看自己手拿著念珠是不是真正在念佛?要是发现自己有这个毛病,就必须赶紧改过来。
手拿念珠,口中念佛;口中念佛,心中有佛。这样才得结西方缘。
初学念佛的人,最好不拿念珠。为了怕你拿念珠惯了,光拿念珠去玩去了,不知道念佛了。尤其是,你把念珠拿得亮亮的、滑滑的,更不知念佛了,因为你把念珠当成一种玩物了。
因此,初学念佛的人,最好用手指记数,一声佛号屈一个手指。念佛稍进步,才拿念珠。也不要把念珠当成一种装饰品,念珠的作用是教你念佛的。
用念珠记数念佛的方法,有几项必须注意:第一个不要拿著念珠不念佛;再一个,念佛的时候要至诚恳切,不可光为了凑数字。宁可把念佛的数字降得少一点,但决不可强求记数字的增多。我看见有很多念佛的人,把念珠数得飞快,数了一阵子,唉呀!好了,念完了,其实他一句也没念。你要是拿完念珠念佛,过一粒珠一定要念一句佛。也不可养成这个习惯,说我今天还差五百声就念完了,赶紧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念完了。这样是没有功德的。所以说,念佛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才能够摄心。
还有一个办法,不记数,一样也摄心,功效也很好。这就是把一句佛号从心内真心念出来,嘴巴真心唱起佛号来,耳朵把它仔细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字字入心,这样功德力更大,要点是,你必须至诚恳切听佛号。有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听佛号有什么功德。因为他们仅仅知道讲些空洞理论,不讲实际修行。我要奉劝他们,不妨实际修修看,看有受用没有受用。若是仅仅讲些空洞理论,讲到驴年也是不得受用的啊。
听佛号,当然有它高深的理论,不过,古德们往往不和大家讲,恐怕讲了以后,又引导大家走向空洞理论方面去了,所以他们仅仅告诉你怎样修就行了,就得受用了。
今天我想讲几句废话,把这理论大略地谈一谈。当你自己把佛号听清了的时候,一定不取于相;反之,你如果取于相,那你一定没有听清佛号了,又在乱想了。因为听清佛号的时候,没有乱想,就不取于有相也不取于无相了。假使取于相的话,就不可能听清佛号,既然听清了佛号,当然不取有相,也不取无相了。
没有杂乱想、余杂想,没有妄想当然是不取于相,既然是不取于相,心就如如不动,这叫做摄心。
念佛,虽然口中出声,但不是声尘。认什么呢?因为不取有相,不取无相,已经超出六尘之外了,由于不取有相,不取无相,所以听清了佛号,也不是声尘,因为它已经超出六尘之外,不受六尘的障碍和阻碍了。
佛说,如器中锽,声出于外。“锽”就是声音。锽有几种写法,最常见的就是左旁金边,右面是一个皇帝的皇,那是声音,不是东西。好比说,那个钟,你敲一声,它“当”!的响了一声,那个声音就叫做锽,它声音远扬,不受钟体的阻碍。你如果听清佛号,就和这个境界相仿佛,但它已经不是虚妄六尘了,你这样听佛号,听久了以后,这知道自性了。
所以,教你听佛号,不是听那个声音,而是教你听自己的闻性。这个理论较深,但不管你能不能理解,念到日久,由事入理,自然而然你就知道听闻性了。大家的闻性,不生不灭,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叫它无量寿,竖穷三际名之为无量寿。要是你能这样念佛,念久了的话,自然光与佛融;寿与佛齐。佛光横遍十方,你的念佛心也是横遍十方,所以说光与佛融;佛性不生不灭,你的心也是不生不灭,所以说,寿与佛齐。
这个法门非常深奥微妙。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浅识的人常起疑惑。但疑而不信是不得入门的,佛说过,稍有疑悔,不得成就,疑就是不信,悔就是信以后又后悔。众生没有智慧,唯有确实信受佛话,依教奉行,才有所成。你不必讲空洞理论,只要听信佛语,实际修行修行看看,慢慢地你会尝到味道的,这味道就叫做法味。
唉!实在说起来,我今天和大家费这么多言谈,说这么多话,罪过无量。为什么?障你的悟门了,你不会悟了。所以这是我的罪过。可是,假如我不和大家说呢,也是罪过无量,因为我要是不和大家说,你就永远出离不了六尘缘影,等于开你的生死之门。这么和你说,虽然障了你的悟门,可是你仗佛力可以往生啊!
你要是永远不懂这个道理的话,唉!你怎么能获得解脱呢?天天在六尘里边打滚,怎么能脱离生死呢?
今天讲的,可能深一点,说不定有人听不懂,你若是听不懂,不要紧,只管至诚恳切念佛,念得清楚,听得明白,就慢慢能到达这个地步了。
还有人搞不清楚,以为只听佛号,就不要在至诚恳切心念佛了。其实至心听清佛号,和至诚恳切念佛,并不是两回事。你若是能至心听清佛号那一定是抱着至诚恳切的态度的;假使你能以至诚恳切心去念佛,那一定能够把佛号听得清楚明白,不至诚恳切念佛,怎么能听得明呢?
因此,佛说,末法时期众生,多诸巧见。这些巧见恰恰是障道因缘,深可怜悯!
今天和大家讲这两个办法,希望大家记住,试一试。第一个,念佛一定要记数字;第二个,你听佛号和记数字是有同样功德的。
现在开始念佛。
-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 中论要解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成坏品第二十一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因果品第二十(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时品第十九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法品第十八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下)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业品第十七(上)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缚解品第十六
- 《中论要解》第三卷--观有无品第十五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合品第十四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行品第十三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苦品第十二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际品第十一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燃可燃品第十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本住品第九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作作者品第八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下)
-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上)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