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答:净宗弟子如何在家做早晚课?哪些内容是不可少的?
慈法法师答:这个问题可能是学习净土法门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所共同关心的一个事情。虽然此处问的是在家居士,实际出家人也不得不关心,为什么呢?出家人多有施教者;而在家居士若不关心这个事情,那于净土法门怎么来实践呢?
净土一法实在是易行之道,易在何处呢?依佛愿力、依佛果地、依佛究竟圆满觉而作起步,依诸佛报德的圆满回施而作起步,依每一个现下的清净缘起、安稳缘起而作起步,这是个易行之处!所谓易行,就是彻底斩断无始以来一切善、恶、无记的纠缠,一切业相一时于弥陀光明中融化成现前因缘。什么现前因缘?就是当下之起机,起机就是发心。发什么心呢?就是以后你怎么来做,现下怎么来做。要是横断于三世,依佛愿力故,那么横出生死!这个易行道在此。所以,依佛愿力,任运往生,无疑无虑。是依佛愿力、承佛愿力故,得到这样的法义,不能说你自己要怎么样了,要有随顺,这是这个易行道的易处。
真正作为净宗行人者,在家居士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时间、能力来做一些常规的、社会流通的念佛、供佛、礼敬、诵经等自己力所能及的修法,但最主要的是自己不能昧失对极乐世界的认知,即一切众生的究竟归向、圆满归向、必然归向,也就是法性的源头,佛法的源头。把极乐世界真正当作自己必然回归之家,清晰地,象自己现前的家一样,熟悉它、了解它。我们回自己的家无碍!山河大地、千山万水必无障碍,因为一动一念,即至自家,所在之处,千山万水不以为碍!何以故?熟悉了!那我们对极乐世界,也应该这样熟悉,所以十万亿佛土不以为碍,何以故?依佛愿力故。一念信,十万亿佛土不以为障碍。一念信,即为具足,即为往生之抉择!这个抉择是什么?就是不能有障碍。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发无上菩提心,随顺这个广大无碍心智,得以往生。与此广大心智的相应就是往生!往生就在抉择之时!抉择相续是利益!若抉择了而不相续,那就不叫抉择了。所以,抉择一旦相续,人就安心,欢喜心、妙乐胜真心、利益世间心、无畏心、清净心、无有后有心自然生起。这个心就是所谓往生的利益。这个利益生于现下,延于未来,那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了。那么平时念佛,计数念佛也好,不计数念佛也好,礼拜也好,随时随地存念阿弥陀佛的恩德回施、圆满回施、安心回施、省力回施、具足回施、不可思议的回施,无有间断、无有穷尽的回施,能“令一切众生,若有一念回心,即得安乐”这样的回施抉择,要认清这一点,学习这一点,观察这一点,深刻地、细腻地体验这一点。这样就可以作为一个真正的净宗行人。什么行人呢?时时地念佛、忆佛,心心顶戴于佛、感恩于佛,甚至与佛同呼吸、共患难。没有难!何以故?一切难缘现前之时,正是阿弥陀佛饶益、接度、成就众生之时。所以,在家念佛、出家念佛,从念佛的愿力,念佛的大威德,念佛的果地回施上来说,是荡然无别的!净土教言的机制就是广大清净平等的缘起,真实安乐的缘起,圆满饶益的缘起,无畏无惧的缘起,蜎飞蠕动同修同证的缘起!是九法界同摄、同证、同归啊!这是真实不可思议的广大清净的大机大教大用大愿大法则!大悲大智大雄大力全然于此!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此娑婆世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抉择于此法!付嘱于一切有缘有情,令此有情缘此法而得决定度脱!
作为一个净宗在家行人,在家里要各尽本分。印光法师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敦伦尽分”,第二句是“闲邪存诚”,提的是世俗中的安乐,我们要这样做。这样做你于俗谛得安乐,俗谛安乐不妨清净平等的守护。清净平等的守护正是世俗安乐的基本衣食,这样你必然在世间、出世间都得到真正的利益!有人说,我已经被度脱了,我就不怕了,我可以在这个世间为非作歹、放逸无度了!那与净土法门不相干!那是假佛法以纵欲,在此不得真实利益!那是诽谤佛法了,那害人害己的!要是我们真正知道阿弥陀佛这个清净平等圆满真实的给予了,我们就会消融世俗的业习,因为世俗业习融化在佛的智慧大光之中,生起无量的喜悦与安乐,这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在家念佛,用如是善巧择取,各守本分,作儿子的要尽儿子的孝道,作姑娘的尽姑娘的孝道,作父母的要养儿育女。在家人,本分事甚为重要!这样才能安慰社会,利益世间,令佛法在世间真正扎下根来,普利有情。
净土一法就是普利有情,无所畏惧,无所障碍!平等缘起故,清净缘起故,不二缘起故,真实安乐住的缘起故。所以,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清净心,常知常用。无染者,是缘起,清净平等,佛的果地回施。安者,此心安住于无上菩提心,何以无上呢?本无一众生可度,就是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一时得以度脱。怎么得以度脱呢?生起乐清净心。怎么乐啊?原来无一众生可度啊,真正安乐啊!原来无一法可染啊,原来可以真正地饶益有情!怎么饶益有情呢?腾出手了,拿出时间了,广利世间,你再不去折腾自己了,不再去瞎忙乎罪业、颠倒了,不会在世间争夺了,不会在世间逼迫自己了,攀高攀低没有必要了!所以,作为在家的净宗行人,根本眼目就是要爱护清净平等的缘起。
- 行般舟时脚疼得厉害,一念佛脚就不疼了是怎么回事?
- 慈法法师答:怎么清晰自己的发心?如何写发愿文?
- 慈法法师开示何为世俗心与菩提心?
- 大安法师答:家中爬虫成灾怎么办?
- 请问这么做是不是真的破戒了?(答某弟子-八关斋戒之过午不食)
- 在家弟子不可说出家众过是针对所有的情况么?
- 在《如实知见》一书中禅师曾提到:「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阿罗汉道与上首弟子的觉智相应,而婆酰的阿罗汉道只与大弟子的觉智相应
- 帕奥禅师答:佛陀弟子里有不必证悟前三种果位就直接证悟阿罗汉果的人吗?
- 佛陀说:「心、佛、眾生,三无差别。」那为何不在开始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人人平等?
- 为何佛陀不教导弟子只修行到行捨智,然后发至上愿,修菩萨道,直至成佛?
- 持大悲咒有何禁忌?
- 精进念佛后家庭和事业为何会出现很多逆缘?
- 玄若法师答:为什么夜里持大悲咒会害怕?
- 元音老人:成佛的诀窍
- 楞严经大致是在说什么?如何修楞严法门?
- 不孝有三是哪三个?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 大悲咒问答
- 印光大师问答
- 佛咒问答
- 在夫妻卧室睡着后念佛,有罪吗?
- 大安法师: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 在家居士能看楞严经或法华经吗?晚上能念地藏经吗?
- 地藏经问答
- 妙量法师答:大悲咒当手机铃声如法吗?
- 心经问答
- 大安法师问答
- 心里整天默诵楞严咒,方式对不对?
- 楞严咒问答
- 帕奥禅师答:天生有阴阳眼的人是否前生曾修行禅法?
- 南怀瑾问答
- 明一法师答:晚上能不能上香?为什么拜佛会哭?这是流泪佛?
- 星云大师问答
- 诵一部地藏经能一起回向给在世去世的亲人吗?
- 念佛后,孩子的成绩反而下降,是怎么回事?
- 金刚经问答
- 旧财神像可以随便丢掉吗?该怎么处理?
- 养纯白的猫是不是不吉祥?
- 佛前供水时需要打开供水杯的盖子吗?
- 因果问答
- 念佛问答
- 念大悲咒后感到胸中一朵莲花盛开,这种感应好吗?
- 阿弥陀佛像可以佩戴吗?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吗?
- 星云法师答:运气不好时如何转运?
- 良因法师答:散念《心经》将近一年,改念《地藏经》可以吗?
- 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
- 怎么判断人死后是否去了西方?去极乐世界有何标准?
- 印光大师:如何得金刚经的真实利益?
- 给老父母、丈夫等念《金刚经》、《心经》、往生咒可以吗?
- 大安法师答:家中爬虫成灾怎么办?
- 元音老人答:《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 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如何观想?用观想菩萨形象吗?
-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有区别吗?
- 看恐怖电影时,明知所演皆是幻相,为何还是恐惧?
- “上报四重恩”的“重”怎么读?
- 违五戒不杀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杀戒、不妄语二戒?
- 安乐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样的吗?
- 信愿念佛是专修,怎样持咒念经?
- 来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体是不持续的吗?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吗?
- 念佛号有没有方向?
- 菩萨戒从善知识获得,需要反复在佛像前自受吗?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须要一心不乱,发菩提心才能往生吗?
- 如何看待善知识,要如何依止世间的善知识?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吗?
- 学佛人可以化妆吗,学佛后化妆打扮是否如法?
- 发不起度众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 佛菩萨圣诞时,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样按仪轨做吗?
- 何者是“心”?是六识吗?如何定义、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养,功德有差别吗?
- 为什么抛妻弃子的男人不遭报应,反而过得很好?
- 可以重复受戒吗?
- 学佛学偏了,是因为没有真的深信吗?
- 受五戒后犯了不饮酒戒和不邪淫戒,该怎么办?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运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让愿力大过业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审罪还是该请师父?
- 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却很难?
- 小孩念佛怎样回向?要回向吗?
- 怎样让年轻人接受并欢喜听经闻法?
-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 为什么一念经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对治?
- 念经过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为什么要知母、念恩、报恩,对众生有意义吗?
- 亲人去世后,皈依证怎么处理?
- 遇到假和尚化缘该怎么办?
- 幻化出来的众生有贪爱吗?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