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4
命运是注定的吗?
问: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给两个会算命的居士算,却算出了两个不同的命运。请问您怎么看待算命一说?命运是注定的,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答:大概大家都看过《了凡四训》了。《了凡四训》第一篇就谈立命。了凡就是袁学海,以后改为了凡先生。他遇到孔先生把他的命算得很准,哪一年干什么哪一年干什么……,然后他就以为命运已经定了,就消极无为了。以后碰到云谷禅师跟他讲造命一说,他幡然醒悟:原来命运还是可以转变的。所以,一个人没有必要去算命。
这个命运,哪怕你原来命不怎么好,你生惭愧心,改变你的心态,改变你的行为,就会渐渐地变好;或者说你原来的命好,你的心术越来越不正,你的好命也会变成坏命。一切由心回转,这才是佛教的真理。那些都会改变的东西,我们还去算它干嘛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你的命运就会越来越好。命,好命坏命都是梦中之事,都是虚假的,应该要好好念佛,到极乐世界作大觉者,才是我们最好的目标。
如何看得破放得下?
问: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如何觉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答:这个觉照是要有功夫的,不是口头上的。我们常常是口头上念得很溜啊,很熟啊,但境界现前又不行了,这叫所谓的“看得破,放不下”。实际上你放不下,还是没有真正看破,真正看破不容易。你说一切如梦幻泡影,但是别人赞叹你一句,你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人家骂你几句,你就恨恨不已,咬牙切齿。你当下就空不了。
现在从哪儿下手?从“淡”下手,先看淡一点。你说你现在就要看破,还没有这个水平。你原来追求五欲六尘,非常猛利,不成功就要死要活。现在你就看淡一点,你也可以去追求,也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但结果怎么样,你看淡一点。结果如何,它是你的命运、你的福报决定的。比如你考研也可以考,考不上就考不上;追求一个美女,追求上就好,追求不上也算了。
世间的一切都是有为法,无论你的学业、你的官位、你的事业,包括你看重的妻子、子女,哪一样它有真实性哪。所以,你把一切作如梦观、如幻观、如泡沫观、如影子观,你真的观得很娴熟的话,那你就很自在了,喜怒哀乐惧就跟你没有关系了,那你真的就能潇洒走一回了。
世界缤纷心如何清净?
居士:面对这缤纷的世界,如何保持内心清净?
法师:你首先要看到这缤纷世界的幻相,是肥皂沫,虽然五光十色的,但很快就会消失。这就是无常、苦、空啊!不要被五欲六尘的幻相所迷惑。
为什么心不清净呢?这缤纷的世界,无非是财、色、名、食、睡,你认为它真实,就调动了你的欲望,内心猛烈地贪著,就不清净了。
现在你看穿了它是虚幻之相,不受它诱惑,不留恋,不贪著,这就是智慧观空。
智慧观空有时候还不是太得力,虽然知道它是空的,但境界一现前,又是很猛利地执著上来了,怎么办呢?那就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碰到这些缤纷的世界,你就转个念头,不去注意它,而是注意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这句佛号里面有无量光、无量智慧,佛号如清净摩尼宝珠,令吾人内心逐步清净。伏冀勤勉念佛。
皈依佛法十多年,为什么还是事事不如意?
信众: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
法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皈依三宝,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圆成本具的正觉佛性,并不是为了人天福报。
如果妄想着一皈依学佛,就得钱比别人赚得多,官比别人当得大,身体比别人健康等,用这些来证明学佛的成效,这个观念是偏颇的。
固然学佛不但为了出世间的解脱,也能够获得世间利益,然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因果错综复杂,所以不可平面线性地看待此事。
作为净业行人,对世间顺逆等事,应作如理的观照,无论遭遇倒霉的逆境,还是成功的顺境,都属梦幻泡影,最终都是一场空。
念佛行人宜应随高随低随缘而过,顺境感恩阿弥陀佛,逆境同样感恩阿弥陀佛,因为逆增上缘更能增加我们的道心。
这个世间,众苦充满,被喻为“三界火宅”,冤家对头常常碰面,苦不堪言,吾人应当赶紧求出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
不如意的事情会成就出离心。如果天天都很顺利,日日过得舒舒服服,就会感觉这个世间蛮不错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呀,何必求往生呢?最后就会死于安乐。
我们念佛行人对苦难要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即使在所谓的成功快乐中,也要看到其本质上的苦空无常。由是对现世的福报不必过于贪恋,应利益众生、惜福培福,这样便不至于在福报中迷惑颠倒。
人往往是在顺境中容易骄逸造业,而在忧患中或能令我们生起一种出离心,从三界苦域中超拔出来。
心理学有个实验,将青蛙放进沸腾的池水中,它会“嘣”地一下跳出来,侥幸逃一命;如果把青蛙放在凉水里面,慢慢地加热,直至沸腾高温,那么青蛙在这过程中出不来,会被煮死。
愿仁者遇到不如意事时,不要怨天尤人,应逆来顺受,修德进业,以惭愧心念佛,忏悔业障。如此便是转化逆境之良方,进而心地光明,静定安乐,念佛法喜洋溢,方为真正的净业行人。
- 上一篇: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5
- 下一篇: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3
- 学佛的失独老人应该如何面对痛苦?
- 只想往生净土但度众生的慈悲心没发出来,能否往生?
-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什么还要念三万五万?
- 劝人受五戒需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 怎么控制自己的傲慢?
- 临命终时如果生了瞋心、贪心或怀疑心还能往生吗?
- 年轻人可以早点念佛求往生吗?
- 念佛号时是要观想还是自念自听?
- 有何方法可以让精神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 如何找到世间法与出世法的平衡点?
- 末法时期该怎样选择善知识?
- 学佛是为了各方面都比别人好吗?
- 亡者平时念观音圣号,助念时也要改念观音吗?
- 在病人面前是不是不该提冤亲债主?
- 动物死时也有四大分离之苦吗?
- 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 人都会自我保护,怎样才能算恒顺众生呢?
- 经常做很多梦要怎么做才能安眠?
- 身口意守不住,心烦不想念佛怎么办?
- 受戒后感觉如临深渊会影响修学吗?该以何种态度来持戒?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上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一》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 净土篇(1)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1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二》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 印光大师佛教问题问答集 下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六》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三》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四》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2
- 解惑录一
- 净土篇(2)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一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一):什么是觉知、觉性
- 佛学问答四篇-生活实践篇
- 解惑录二
- 净土篇(4)
- 佛学问答四篇-止观坐禅篇
- 开示问答 1 广开如意门
- 净土篇(3)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15
- 佛学问答四篇-净土念佛篇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十二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四):关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八):关于动中禅要领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四):动作、时间、行禅坐禅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八
-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一):关于妄念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3
- 佛学问答四篇-教义抉择篇
-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二
- 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二):身苦、心苦、苦灭
- 开示问答 3 启发般若慧
- 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5
- 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如何观想?用观想菩萨形象吗?
- 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有区别吗?
- 看恐怖电影时,明知所演皆是幻相,为何还是恐惧?
- “上报四重恩”的“重”怎么读?
- 违五戒不杀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杀戒、不妄语二戒?
- 安乐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样的吗?
- 信愿念佛是专修,怎样持咒念经?
- 来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体是不持续的吗?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吗?
- 念佛号有没有方向?
- 菩萨戒从善知识获得,需要反复在佛像前自受吗?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须要一心不乱,发菩提心才能往生吗?
- 如何看待善知识,要如何依止世间的善知识?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积累广大的福德吗?
- 学佛人可以化妆吗,学佛后化妆打扮是否如法?
- 发不起度众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 佛菩萨圣诞时,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样按仪轨做吗?
- 何者是“心”?是六识吗?如何定义、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养,功德有差别吗?
- 为什么抛妻弃子的男人不遭报应,反而过得很好?
- 可以重复受戒吗?
- 学佛学偏了,是因为没有真的深信吗?
- 受五戒后犯了不饮酒戒和不邪淫戒,该怎么办?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运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让愿力大过业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审罪还是该请师父?
- 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却很难?
- 小孩念佛怎样回向?要回向吗?
- 怎样让年轻人接受并欢喜听经闻法?
-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 为什么一念经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对治?
- 念经过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为什么要知母、念恩、报恩,对众生有意义吗?
- 亲人去世后,皈依证怎么处理?
- 遇到假和尚化缘该怎么办?
- 幻化出来的众生有贪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