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学佛答疑 4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法师: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

  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

  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恶业所致,那么现在发大心,改恶修善,改变命运操之在我;处在顺境,也不要欣喜若狂,既然了知福报由宿世善因所致,就应进一步行善积德。

  命中没有修善因,求之不可得;命中修了善因,今生的善果却之不可免。

  这样我们对待人生的顺、逆境,就有一颗平常心。这就随遇而安,素位而行了。在富贵的时候,就做富贵人所宜的行为;在贫贱的时候,就做贫贱人所宜的行为。

  而且进一步生起空慧的正见,无论是顺境福报与逆境潦倒,最终都是在做梦,无非一个是好梦,一个是噩梦而已。无论好梦还是噩梦,本质上都是梦,都是虚幻的、幻化出来的。

  这样于诸法空性观照中,生起修善之行,便可获得世间与出世间的利益。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能适应现代社会吗?

  居士:“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我就会不管不顾,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名利,甚至无所谓时间从旁流逝。这样又被人说是人生态度不积极、不上进,真的很矛盾。如今的世界太过现实,有些事我们不得不面对。如果“无我”了,那还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法师:一定要正确理解这个“无我”。“无我”不是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无我”是摆脱我执、我见、我爱、我慢这些与生俱有的烦恼习气,不要受它控制。“无我”的状态,要从空性中去领悟。

  实际上,凡夫众生做不到真正的“无我”,真正能够“无我”到家的,那都是断见思惑,证到人我空的人,是圣者了。

  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的“无我”,但是我们要有这种智慧的见解。在遇到任何的事情时候,要有这个“无我”智慧的、空性的观照,不受我执、情执的控制。

  《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法界不存在能主宰的、永恒的我,这就是无我相。人相是和我相对待成立的,没有我相,也就不会有人相。建立“无人相”的观念,就不会执著那种众缘和合的幻相,把幻相执为真实,无众生相。

  寿就是涅槃的意思,就是无为法的涅槃,“无寿者相”告诉我们,因为诸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的空性,一切有为法(含摄我相、人相、众生相)是空的,那么无为法(含摄寿者相),它也是空的,所以也不要执著有一个涅槃。

  如果认为万法皆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用干了,就陷入断空、顽空,是断灭见。在了解诸法空性后还要修一切善法,这样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修一切善法,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真正的“理即佛”,是要在修一切善法的过程当中,借助这个事相上的修为、修德,来显发我们如来藏的德性,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五戒十善,要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在修行当中还要珍惜时间,勇猛精进

  所以,佛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宗教,消极是对世间虚幻的名利消极,但是对真实的佛性,那种终极目标,是如救头燃的。

  所以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在知道诸法空性的同时,在“无我”当中要生起同体之心、慈悲之心、仁爱之心,了解他人跟我是同体的,能够利益他人、利益社会。这样你就会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说什么都无所谓了。

  我们应该不贪着于名利,但是也不要非得讨厌它,讨厌它又变成另外一种执著了。这就是儒家讲的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这样就会心里平淡、超然,同时又敦伦尽分,把自己的责任、职责完成得更好。

  天台讲一心三观,对世间的一法一尘一毛要观察它当体即空、即假、即中。所以在学习了佛法,了解当体即空的同时,还要做假观、中观。摆脱我执、我爱,淡泊名利,同时又敦伦尽分、济世助人,这是应有的学佛的智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