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说禅

  在历代名人之中,最令我敬仰与钦佩的就是六祖惠能大师。

  在世界许多的地方,习禅坐禅,逐渐地成为一种锻炼身心的方式。禅,作为东方文化宝库中最令人注目的瑰宝,已成为影响于诗歌、绘画、园林、书法、风俗等领域的一种广泛的艺术。

  禅的传入始于达摩祖师,但真正使禅成为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艺术的却是惠能大师。他的那首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书写,享誉非常。它就象那黑暗中的一丁火星,但是却点燃了多少人智慧的草原,去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它指出人性的本然就是那清清净净、不染一尘的“明镜”,但我们在认识了自性的“真面日”后,却要将心中残存的那种“菩提”与“明镜”的概念清除掉,方可证悟那无边际的超然境界,亦是那一种无法言喻的绝对的妙境。所以,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

  我们终究无法臻于这种心境,我们也无法忍耐自己处于那种“无一物”的情境下生活。然而我们却会不由自主地被惠能大师的这一首偈所展现的美感所吸引,并深深地向往。我们处于现代的高速运转的社会中,在世俗洪流中苦苦挣扎,追名逐利,身心俱疲。我们之所以对社会常有一种无奈与被动,究其原因,正在于我们“原本有一物”,即我们对于名利声色的无止境的追求。基于此,我们不断地努力,却没有使我们的心灵得到解放,我们反而在随波逐流中“随处惹尘埃”了。

  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记得古时一位禅师悟道时,说了如下的—番话:“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立锥之地也无!”禅师去年虽然认识了禅的意义,但对于事情仍有执著,所以“犹有立锥之地”;第二年终于参透,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心境,真正地体会到了禅。其实,此种“无—物”的“贫”乃是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宇宙的真理。其实,在现代社会,若能运用起禅法,我们仍能看到许多积极的现实意义。由于我们能将名利声色放至—个绝对的低点,“无一物”,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平静,无所求,反而使我们在竞争的社会巾无往而不利。所谓:“唯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这句话是非常契合禅意的。所以,我认为,只要心中有禅,则天下之大,无处不是禅!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喜欢禅,而且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存有它的影响。

  朋友们,当我们真正步入禅的意境时,我们都不必多说,因—切言语都已是多余。也许在那一刻我们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生,又会有更深的理解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