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系列开示 37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金刚经如何超越宗门的智慧?总持佛心有几种形式?净土密宗比较兴旺是何因? 金刚经是一个超越宗门的大智慧,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为什么呢?金刚经以无念为宗,无念就超越宗门,无念就等于相不住的意思,这个宗是不立,不立宗为宗,不可思议的妙法。宗是有门,无念是超越宗门,是无宗之体,说是有宗,其实是无宗,所以和别的宗门不一样。一般宗是有的意思,这里以无念为宗,是无相的意思。净土法门以念佛为宗,密宗持咒为宗也是不可思议的,持咒是与佛心相应的一个总持。而金刚经是直指,以无相为体,以无念为宗,没有一个总持的体;完全是靠心会,完全靠你的一念觉,净土宗专持佛号,密宗专持某一个咒,咒子也好,佛号也好,都是佛心,总持于心,依佛号来总持佛心,或依某个咒子来总持佛心,因为有总持故,就有宗的建立。若已经超越了这个总持了,为什么净土和密宗比较兴旺呢?他还是以有为宗,以有进入佛心,对于现在念佛和持咒的人,以名号(或持咒)总持于佛心,就是我们的心;念名号或者总持的时候,等于是一念善根,而这种善根如果不开显,等于你的善根在一种次第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开显。如果不开显,你念名号就不是总持于心的,而总持于一种妄念;也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只是将你的妄念给总持,并不是把你的心给总持着;咒子也一样的,如果你不了解佛心,无论怎么念,只能够将你的妄心覆盖着;只能暂时伏一下心而已。佛号或者咒子,其目的并不是念念就算了,因为名号的总持与佛心,在这一念善根的体里面,我们再研究佛心,在研究金刚经明了佛心之后,我们知道你持名号,就是那个佛心;佛心就是那个佛号;咒子就是佛心,佛心就是那个咒子;后来你就专持名号或咒子就可以了。为什么呢?没有名号没有咒子,单执佛心,一般人的心性非常难以达得到,非常非常难,它是超越绝伦,它是不能用自己的意识分别妄想来行持的,超越妄想的体,完全靠你的心来把握;
什么情形下是用妄心在念“阿弥陀佛”最多只能达到伏烦恼的效果;什么情形下才能安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是直接与佛心相应?如何证得“佛号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心”?何为证得?何种人无论再精勤其实还是用妄心在念佛号,何种人轻松安心却是用佛心会佛号真心相应?
执持名号就好办了:首先明了“佛号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佛号”,佛号总持于佛心,你再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就不会说这是六个字了,你知道了佛心是什么样子的了,知道这就是佛心,念念你都知道阿弥陀佛名号是什么了;再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很安心,为什么呢?你知道佛心了,你知道妄心了不可得了,所以名号与佛心有一个相应的体,闻到这个法以后,念念之间你的佛号与法是相应的,没有另外一个佛号可得,佛号与你心之间不会产生一个距离,不会产生一个相对。我们平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他是一个妄心,如果以名号来摄住我们的妄心,伏住我们的妄想,你对名号又没有了解,那么你这个名号与佛心是对立的,证明你的妄心在与佛号打交道;并不是用觉的心来跟你的佛号打交道。如果你了解了金刚经,然后又称名号,名号就是金刚经的本体,所以声声佛号,那就特别安心。如果你念念之间,一刹那时间,舍弃妄念而跟究竟佛心相应的那一刹那时间,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得到见到万物犹如面壁。持名号与佛心相应的一刹那非常快,但我们不动的时候,独立的妄念去掉以后,直接观察无我,那个境界很难做得到。所以持名号易,金刚总持难;无念无住,谁能做得到啊。一切处无住为体,如果没有佛号的执持你还是有住,还是很容易住。
应该睁眼打坐还是闭眼打坐?打坐时如何能在法上面建立一个自己的觉性出来?如何真正破境界相?
比如你在吃饭、穿衣、睡觉就特别容易住,比如我们打坐的时候,睁开眼睛和闭着眼睛都不一样;我师父强调:打坐时不可以闭眼,眼睛一闭,全是妄想,妄见。这个妄的体一下子就出来了,这个妄的体是很难破的,因为你眼睛一闭和你的妄念,在般舟三昧经里讲得很清楚:你看到这个房子,然后你眼睛闭着你也照样看到这个房子,我问你:眼睛看到的这个房子与外面的房子是一还是二?绝对是二个,一个是你心中的妄见,一个是独立的实在。般舟三昧经里讲:有一个妓女在一个城里面非常娇艳,每个遇到他的人听到他的人都起淫念,结果所有的人在房间里都作了一个梦,都梦见自己去会了那个妓女,我问你,一个女的难道能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男众吗?其实是作梦而已,梦见的境界与事实的境界绝对是二,不是一;为什么呢?真实的境界是一,但是我们的妄境会顿生;睁开眼睛反而容易定,闭着眼睛(除非你气很正,可以观)容易昏沉妄想纷飞;只要你闭着眼睛,顿生的全部是妄境,与真实体根本就不相应,所以打坐一定要睁着眼睛,至少要半睁半闭,眼睛朝下看,在当下的体里面断除自己的妄见,我们看着外面也可以。我看达摩大师画像,达摩大师眼睛瞪得圆圆的,你想想看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进入禅境啊,我们一般人是闭着眼睛,但是所有的佛菩萨没有说闭着眼睛的,都是睁着眼睛打坐的,不可以闭着眼睛乱打妄想。我们心中常常有疲倦,心脑疲倦之后,坐在那个地方就想好好睡觉一样;或者闭着眼睛念佛多舒服,就想着念着一种清净和舒服,就不是在法上面建立一个自己的觉性出来,所以我希望大家真正的睁开眼睛打坐。过去我在东林寺打坐,人家骂我,真正修道的人怎么会闭着眼睛休息呢?意思是闭着眼睛只顾自己;在法上面它不能够趋入。所以真正的法我们不能趋入,闭着眼睛我们胡思乱想,这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坐在那个地方,闭着眼睛在打妄想。
净土法门“伏烦恼”的由来?
念佛当然是不可思议了,以音声和意识作佛事;你闭眼念佛还好一些,如果你要是不念的话,那就麻烦了,你坐在那个地方不念,一定进入妄境,全部是妄念。我们称念这声名号,摄受于我们的佛心是一个总持法门,了解了佛心,名号与你的佛心一定是相应的,如果你不了解佛心,又不执持名号,全生妄见;如果执持名号只能伏心,名号也只是摄住了你一念妄的体,叫做伏妄。过去有祖师讲净土法门叫做伏烦恼,不不叫断烦恼,这句话当然是对一般念佛人讲了。这句佛号是总持于佛心的,如果我们不明了,只是假想这句佛号就是佛的心,这只是一种假设,你那颗心不是真心。你认为这个佛号就是佛心,虽然这个话是对的,但是你没有了解佛心,没有开显我们在善根里面闻第一义谛法,第一义谛与佛心相应,那个才是真正的心。这个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特别的安心。因为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音声里面直接会到你心的体,他是一个解脱体,咒子也是。密宗里修到后面还是修咒子,咒子的体代表佛心。我们通达于佛心很重要,一定要了解金刚经,金刚经与唯识中观是相应的。金刚经完全是拨妄心见真如实相,不断地分析拨开你的妄心,到最后见到你的真心;然后守住这一念真心,你的妄心就会全断了。用这种中观或唯识的思想也是可以的,但是它没有总持全靠自心,全靠自己承当。但是你了解了,你承担不了,就必需以佛号以总持的法来摄取你,来摄你所了解到心。所以持名号非常重要,了解通达名号也很重要。特别是我们讲金刚经要了解它。禅宗为什么叫难行道呢?禅宗里面不持咒、不持佛名,只参“念佛是谁”,其实也就是一个伏心的过程。了解了然后又参“念佛是谁”,然后开悟了,禅宗里面确有不可思议。顿教与渐教的修法都是不一样的。禅宗完全是靠你心的承当力来直指,但是我们往往将妄心当做直指了,就麻烦了。净土法门只是直指我们的佛心故;所以了解佛心很重要,舍妄即真,知道我们的妄念在哪里,不以佛号摄妄念;要以佛号摄佛心;你悟了念念之间妄不住,你不住你心中的妄,住在佛号和法界的一体;一般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清净了,他住在妄念上面,或者别的都是假的,唯有这个是真的,都是因为与你的真心不相应故,你就有排斥就有分别,知道哪个好坏哪个对错;你就这样的分别了。了解佛号,全妄即舍,所有的妄舍掉了,佛号直接与你的佛心相应,没有取舍、得失、生灭、好坏、善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跟佛号相应的这个体,然后“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即悟一念觉,佛号摄取了我们这个觉念,所以声声佛号具无量觉,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不离佛号,跟佛心就相应了。如果你一直跟自己的妄想在打交道,跟这个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不相应,那就变成“伏烦恼”了,如过去祖师讲,你的佛号变成伏烦恼的体了,只是能得一点小小的清净而已。我们不断的念佛号,从次第上讲也有这种效果,比如说先是发菩提心,然后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出离三界的心,然后不断的念不断的念,把你的业障烦恼给伏住了,然后清净心就会显现出来;再讲金刚经正好跟你心相应,一下就把心量给打开了。如果你不懂金刚经,不断的念下去,伏住了烦恼,那只能是中品或下品往生;如果你了解了金刚经,了解了佛心,在此世界闻到究竟之意,明了很重要,明了以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和不明了念“南无阿弥陀佛”完全是二回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里,我们明了了这一念里法界的真实性,这一念的相续,是不可思议之妙用啊。那我们明了金刚经或这个佛心,所以这个佛号安住在明了这个体上面,看出这一念非常重要啊。所以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上辈往生,要闻第一义谛法呢;为什么下辈和中辈不是第一义谛法呢?或者是闻第一义谛法心不惊动,或者说至诚心、深广心都是第一义谛的意思。那么说,与第一义谛相应非常重要,但第一义谛我们只是闻到而已啊,它不要动什么东西的,我们认为要付出才有得。但是明了的哪一刹那,才明白是如此轻松啊,并没有什么付出啊!为什么明了对我们究竟的解脱那么重要呢?我们平时的意识里就认为要达到某种境界,或者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劳动,我们得到了才会心安理得,或者我要达到某种境界,然后才认为证到了,难道明了就这么简单,不要次第,不要付出就这样就可以了吗?我们经常在怀疑,不相信“明了”这一刹那的珍贵性,所以经典讲“闻”到的这一刹那,就是不可思议;一旦你闻到了这个真实体的话,佛号安住在你明了的那一念理里面;你这个解脱就不可思议;上上辈往生。
平常人如何将佛号安住在妄体里面?佛号如何安住于觉念里面?好多禅修者都会觉得念佛好累,为什么会这样?闭眼打坐为什么多数在用妄做事?问题的关键在于妄不来还是觉太迟?打坐或经行时眼睛朝下还是应该朝上?
每个人一声佛号你肯定能得到,明了都是有机会,你不需要付出什么;不管任何人,真的明了了,佛号给他相应的那一刹那,内心就会发起一种快乐、很幸福、很开心,现量上就会有这个体出现;因为你这个佛号不是执着在妄上面。佛号是安住在觉念里面。安住在妄体里面,他还是有负担,还是有压力,还是有辛苦的状态,安住在觉念里面,觉念的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开心欢喜自在,很飘飘的一下子就过去了。真正是一种“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状态。这和你很负担很累的念它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有人念得很累,有人念得很轻松,就是因为觉与不觉有关系;有人念佛变成一种负担一种劳累,怕念了,一念觉得好累的感觉,最后面一念就怕一念就怕。你像那些禅和子就怕,一念佛号他就要付出,付出他妄心就生出来了,不念还有点清净,一念反而生烦恼,他不敢接受承当,这点负担都承担不了,妄心伏在那个地方有什么用呢?你靠那一念清净,一付出妄就生起,一付出你就累,能究竟解脱吗?他不知道,这声佛号与你觉念的心刹那相应理事圆融的那个体,相应时的那种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因为在事上面建立了你这个觉性。如果你事上不立,这样一种假伏妄心的状态,事情一动你这个妄心就动,证明你这个理是错的,是有问题的。事一动你就生烦,事不动你就不烦,那你静坐在这个地方有什么用?所以好多禅和子,就出现这个毛病,他觉得念佛好累,念佛更生妄;念佛好像妄想更多,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办法了。念是跟意相应,我们的念是跟耳朵相应,耳根圆通是第一的,你打坐坐在那里,耳根圆通的体你失去了,闭着眼睛全部的妄念,你看不到不知道那是妄念。你眼睛打开全是烦恼,没事就把眼睛闭着,坐在那里懒洋洋的。你眼睛看到的事你不敢承当,然后眼睛闭在那里全是一个妄的体,因为妄体他来的快,我们平时很多的习气已经变成了惯性,我们跟法已经产生了一个对立,我们动念即妄,已经非常非常的习惯了。看着这个房子,闭着眼睛马上有个房子在大脑里面;而大脑里的这个房子就是妄;这个妄体就这样一直在那里相续。所以呢,你睁着眼睛看到房子,闭着眼睛就什么也没有了吗?我们的妄是从来就不断的相续的,闭眼打坐,多数情况下你还是用妄在做事。人走到任何地方光明磊落,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来无所粘,去无所留,了了分明,雁过无痕,那你就不可思议了,你肯定是祖师再来。我们一般很难做得到,总是坐不知坐,吃不知吃,睡不知睡。“不怕妄起,就怕觉迟”,我们老是在觉迟里面,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子、凳子、车子都很容易生妄的,问题不在于妄境来不来,关键是觉要当体即觉,妄之相续则为真妄,觉即令妄不相续则是真觉体。注意是当下即觉不是迟觉,我们就老是在后面才觉,甚至到后面都懒得去觉了。老是在后悔当中有什么用呢?所以不怕妄起,就怕觉迟。就像我看着你,有妄生起;走后就没有了,不要老还是挂着放不下来,那就真成妄了。我们老觉得自己好一点,事实上是跟凡夫一模一样的;到这个地方想着哪个地方的事情,吃饭时不觉当下吃饭,想着吃饭之外的事情;睡觉时不觉当下睡觉,想着其它乱七八糟的事情,穿衣、打坐、行住坐卧皆如是。上殿的时候,你还在想着起床的事情;虽然想得很短,你毕竟在妄念当中,不真实的体里面,不能活在当下啊,你当下能一念不生,处处安住,吃饭就是吃饭,走路就是走路,。为什么眼睛垂下呢?眼睛朝上翻的时候就在想东西,朝下心非常静,很容易把万物丢掉,朝上看好高骛远,所以没有事眼睛不要朝天上看,也不要东张西望,外面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事,印到你心里面都会变成妄想,他绝对不会在你心里面自己丢下来的,任何东西任何事情都不会真入你心里面去,但是一定会有妄想生起来了。妄生即灭就好了,妄生不灭你就变成“觉迟”了,你老是事后诸葛亮,老处于一种“觉性迟到的状态” 就麻烦了,就住于觉迟的体里面。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要跟我们的觉性相应,会于佛心;佛号与法界是一体的,唯有我们的妄心在那个地方,不是直接会于佛心,而是测量佛号测量法界。我们就是这样一直在用妄,动妄,执妄、逐妄,就是不舍妄;不舍妄如何真现,得真呢?!
金刚经为什么由胎卵湿化开题,而不是讲什么三界六道神鬼菩萨?四生的本质及缘起是什么?缘起性空如何修我们的缘起呢?缘起能够起修吗?
我们接下来看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里面有胎卵湿化这几个体,,十法界都离不开胎卵湿化,胎卵湿化也通于九界之众生;也通于佛心,要真有妄体的话,就不会于佛心了,佛心里面没有妄体的,如果有独立胎卵湿化的体的话,跟佛心不能相应故。六道要是不真实,他肯定是与佛心相应的,所以佛心里面照样有胎卵湿化。在椤严经中破解的非常清楚,胎卵湿化无非四大而已;四大合和缘起合和体。破合和体的时候,比如破地火风水,佛陀说走路时风刮起袈裟的一角,风从哪里来呢?从袈裟里出来吗?为什么自己不出来,非要走过摆动时才出来?从外边过来的吗?不是此不是彼,从哪里来呢?它是缘起的,缘起而本体性空,我们众生执著于缘起,以为真的有缘起,缘起里面还有空,缘起还是个假空,不是真空。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袈裟在动的时候,把它浮出来了,袈裟不动的时候,他就没有了,袈裟就是个缘起,有动的体,有袈裟,有外边的虚空,合和到一块产生这个风,如果少了任何其中一项,都不可能产生;所以找这个缘全部是空的,到最后面全部破掉了,风全是空的;这个风本身就是个空的体,这个空的体叫做实相。我们的实相是什么?是全妄就是全部是假的;没有另外一个实相可得.这个众生
无明不是有,无明不是现在、过去、未来;无明无根,没有过去的无明也没有未来的无明,当下这一念就是无明;象雾一样,到边边去什么都没有了;到是到老远的地方看着就有。
我们本来四大皆空,就像我们刚才这样的分析,地火风水都一样的是空的,都要有缘起,这个缘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缘,像我讲话,要声音,要嘴巴,要气,要血,要很多的缘起才能产生我现在讲话的这个声音。外面没有空气可以吗?没有虚空、空间可以吗?没有大地,我都没有地方了可以吗?我没有嘴巴没有喉咙?这个声音都不会产生的。所以要有很多的缘起才能产生这个声音,如果没有很多的缘起,这个声音是不存在的。缘起产生的声音,缘起散的时候,声音就不存在了,那么这个声音是独立的还是缘起的呢?你想一想,这个声音不会是独立的,一定是有很多缘起的。就像我们很多人坐在一块儿,我们是一呢?是多呢?说多我们是一个团体,实际上我们分开了以后,这个团体就不存在了,是个名。所以过去祖师讲啊:阿罗汉执著名言,以为真的有个风的名言,把名言当成真实了,却不知道这个名言是不立的,只是个名言,是个虚假而已;事实上这个空本身是个缘起体,缘起体是独立的,嘴巴还是嘴巴,喉咙还是喉咙,空气还是空气,地还是地,火还是火,不因为他声音出来了,地火风水就不存在了;这些东西还是安立的,但是到底我们看的有没有呢?事实上我们叫生妄念,我们认为有的时候,就执著,这执著就是一念无明,因为无明出来以后,就动妄心转觉成识,把你本来的那个觉转为妄识,这个妄识是因为无明而动的,在造业;十二因缘里面讲“无明缘行,行缘识”是过去的因。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来是胎卵湿化,但本体当空,你一悟到这个道理缘起性空,实在是没有,妄念生起的时候,认为我们现在好像有个风,事实上我们觉悟了以后,就会了知这个风是不存在的,风实在是没有任何一个体。比如说我们现在讲话的这个声音,声音有空有空间,你把声音里面的空间、空气、力都抽走,你把喉咙、嘴巴等等都抽走,声音自散,它完全是一个聚缘合和的产物;地火风水都同样如是;合和实在是名言合和,事实上还是方便而立。我们认为合和好像就有声音存在了,没有合和声音不存在。合和体就是告诉我们声音不存在,并不是合和以后声音存在,合和以后是体里出现了一个妄执,这个妄执就是你的无明在动。无明在动并不是说过去有个无明在动,是你当下无明在动,如果你一念觉无明就消,你要了解你这个一念执的妄念,无明顿时就消掉了。所以无明不是有,无明不是现在、过去、未来;无明无根,没有过去的无明也没有未来的无明,当下这一念就是无明;你这一念觉的时候,无明顿破。无明无根,像雾一样,到外边去什么都没有了;要是到老远的地方看着就有。在唯识里可以研究到。
于缘起中如何破妄念?如何转掉整个三界?
证明四大本体就是我们的一念觉性。了解这个四大就是佛心,四大跟佛心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因妄执而起胎卵湿化,胎卵湿化是我们的一个妄念,因为此妄念故进入三界,此妄念正是三界之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椤严经里面有详细的解释,我过去学椤严经如聋如哑的,后来学了无量寿经后才搞懂的;你把四大、十二因缘搞清楚,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以十二因缘破识体,破识体就进入意,破意,破意转智;就进入末那识,进入大圆镜智,断一切种子,首先要了解,如果你地火风水破了,无明破了,缘起就没有了,缘起本空故,你就不会产生妄识了,在缘起里面你的妄识就破了,所以呢,有的阿罗汉即从此处证得空性;了解的四大的本体----地火风水的本体性空故,立即证阿罗汉;因为妄执生起,故生湿有,就是四生。不管任何胎卵湿化,都由想生,想就是妄念,有想就有色,有色就有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色是对什么来讲的呢?色是对三界来讲的,想是对意识来讲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十界以意为根本,六根以意识为统领,三界以第七识为体,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皆由执著而来;如果你执著的识转掉了,你三界也就转掉了;所以为什么金刚经以这个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为什么不直接讲眼耳鼻舌身意呢?不直接讲色声香味触法呢?他从色来讲,从想来讲,色是对于色界的,想是对于识来讲的,界是对于法界来讲的;识是对于妄念来讲的。三界唯识,万法唯心。色是对尘境,识是对识境,三界是对于识来讲的。识与身体是同时俱在的,胎卵湿化不离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不离非有想非无想。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是超越了有想无想及非无想的体,超越了有色和无色的体。那个地方叫做八难之一;那里是遇不到佛法的,佛不在那个地方安住的;菩萨也不会到那个地方去,为什么呢?非想非非想天是顽空,一般修道人,好多就修到那个地方去了;一般修禅到四禅就会修到那个地方。大梵天王,就是识空,是统领三界的,三界就是个大识,众生在识里面建立很多的小识,一切众生都在此大识当中,所以大梵天王,没有人真正能进去的;谁进去,谁就变成大识空了;一般魔王都进去不了,他有八地菩萨的功德也进去不了;为什么呢?八地菩萨也不能度阿罗汉,也不能度非想非非想处天。
想可以得到什么?得到三界吗?得到轮回吗?法界如何能够变成清净?五谷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五欲之乐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心?
色界与无色界是怎么来的呢?皆由想而来,想就是识的定力自然而生,因为界的本体是无相的是空性的是不动的体,有三界是因为有识在那个地方,识摄取了三界,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本来是无想的,但是你出来的这个身体一定是有想的,如果你没有识,你这个身体就不会出现,有了这个识,你这个身体就会变化。比如你很快乐的时候,你身体会放光,放出红色的光,如果你很烦恼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产生不好的变化。我们的身体是界现,我们的识会影响到它,但不代表它不是空性的,它为合和缘起性空,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转想,就是要转识,识转身就转。只要你的意识、妄想转掉了,你这个法界就转为清净了,转为实相;如果你这个识不转,法界皆不能转。只要有相的形状安住在妄的体里面,你动妄心你会落到胎卵湿化里面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在化身里面,这个化身是不可思议化身佛身化。总的来讲三界唯想而生。我们讲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是什么地方呢,就像我们到六月天,依着须弥山都叫欲界;欲界就是有身体跟身体的接触。有说我们人是光音天来的,依音身,但是我们吃了地球上的大米之类的东西,身体就发生了变化,恢复不到原来的音身了,结果开始有血有肉有骨等等诸多东西,血液也变成红色的,圣人的血是白色的,这是因为情,真正断情了血是白色的。如果你能将这个五谷断掉,那我们是没有办法能做得到的,以我们现在这个心量,千万不要这样子搞了;有人这样子搞,搞死了还是见不到道;所以了解我们从哪个地方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贪着于五谷,世俗的名利影响了我们的心,五谷影响了我们的身体,有粗有细,有好看不好看,都跟我们心有关系;都是我们的想生出来的。欲界天到了兜率天到了须弥山顶,超越了须弥山不变成了色界了。色界它完全是心想而生,天人跟天人在一块,怀孕不需要身体的接触,只要二眼对视一下就可以了,没有污垢之体,没有丑陋之相,是非常清净的。我听说有一种鸟,一个在这边一个在另一边,拼命的叫啊,然后就怀孕了。还有一种鸟,把粪坑里的那个蛆啊弄到窝里边,然后拼命的叫啊“快像我,快像我,”时间久了,这个蛆就真的变成鸟了。拼命的想就会很像;想到一定程度出来后真的就会很像它。夫妻之间为什么有夫妻相呢?恩爱夫妻经常心心相惜故。就是由想而生,想之后身体会产生变化。如果你经常不想对方,想别人;人家马上就能看得出来,好像有点不对头,所以一家人好还是不好,一进门就能看得出的;圣人到你家里一看,你家里怎么样啊,好不好,他都非常的清晰;圣人不说话而已;你要是有什么不正当的行为,不清净的心,圣人一进门就全部看到了;非常清晰的;你想装模作样一点,告诉你没有用。只要你稍微有一点点修行,清净到一定的时候,装不出来了,怎么装也装不出来了,你想装,你想哄骗圣人,你想哄骗那些修行者,那是你自己不自量力啊;你不知道圣人的心啊。当然圣人的心永远是护念着众生的,不会把众生那个不好的东西表露出来的;完全敷衍爱护把你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然后不管你怎么的不听话,他还是对你那么关心。就像你看到孩子不听话,你也知道他错了,他还说他自己没有错,你还不会说他,是不是?但是你心里好清楚,你就是错了,我怎么不知道呢?但是那个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自己做错了事情还想遮掩好像别人不知道,其实圣人都知道。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行为,不好的行为,佛陀都知道,菩萨都知道,但是对我们就像对不听话的孩子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有一天你成佛了就知道,你多么羞丑,你多么无耻,所以在佛面前那时候就发露出自己的罪业,感受到自己啊,内心中非常忏悔,你真正的就把你的忏悔心就表露出来了。但是愚痴的人就不知道,像阿罗汉一听地狱之名,毛孔渗血,他已经知道了。但是我们这些人听说地狱,像耳边风一样,一晃就过去了。为什么呢?你不知道啊,你以为圣人不知道。其实圣人哪个不知道呢?
天在哪里呢?在你的念头里吗?你有过什么样妄识断的体验吗?你有过一念具足十法界的体验吗?十法界的某种共业能够摄受你吗?何种情况下可以不为所摄?三界轮转由谁决定?
到无想天,有两种方法可以进,一种坐禅打坐,你坐到无想之时,你可以到色界天了。想天上面有自在天,光音天,很多天,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我们不断妄而修行,肯定就落到这上面去了。须陀洹来人间还有七返,斯陀含还有一次,来了就去了,阿那含一去而不来,实无不来,但是呢阿罗汉他没有来去,本来就没有我了,他已经进入道位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还在果位上面,果位就是他还要生到天上去的,他不是说我已经成佛了。所谓天在哪里呢?也不离当下啊,就是这个境界里变啊。你不要以为天真的到天顶上去啊。就是在这个境界之中。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天人绝对在这个境界之中。就像你做梦一样,你一个念头进去了,就有一个境界出来了,都是一个幻境而已,都是你的妄识。现在我看到你,都是产生的一个妄识。这个妄识一断,我们都没有了。到底你们有没有呢?你们还是在知道吧。我的妄识没有了,梦一醒过来之后我已经到另外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妄识,妄识断了什么都没有了,不存在了。大家妄识都断了,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都在这个一念里面。这一念具足十法界嘛。十法界就在这一念之中。你说十法界有多广有多大呢,但是它是一个妄体,了不可得。天人到天的境界,就有天的世界跟天相应,佛教讲共业啊。你现在到那个天的境界,别人也在那个境界里面,所以相应了。咦,我到了天的境界,很多人在上面,很多人还是一个法。你见到的这个法是你的妄见,他见到的是他的妄见,妄见合一,有共同点就是有共法,就有共业,所以就感召在一块。如果没有共业,大家不会感召到一块。所以我们为什么在一块呢?我们有共业啊。如果我们那一刹那的共业跟天人相应,那天人的境界就跟你相应了。如果你那一刹那的共业跟饿鬼相应,那你就跟饿鬼在一块了。就一刹那而已,很快速的。我们到哪个地方都一刹那就去了。这个地方的意识一断,那个地方的意识就出来了。很快的,一刹那就出来了,因为都是识变,都是我们的识显现出来的体,哪个来都摄你啊。如果你解脱了,谁都管不了你。如果你没有解脱,依妄识就有胎卵湿化,就有有色无色,就有这个所谓的别人来管你。你来管我我来管你。如果你解脱了,谁能管到你啊?真正了解空性了,没有人管到你了。现在能管到你,就因为你还在妄动。如果你妄不动了,什么国王、县长都没有办法的。真正的解脱的人,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要追求解脱,要脱离这个三界,脱离这种约束。
非想非非想还是想,是妄想。
千万不要到了那个非想非非想天里面去。我们学佛的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应该很好办的。如果你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然后你把这个妄想当做是无想,不了解自性的话,不了解佛性,你就一直在“想”中。虽然你的想是善的,你不断的修禅定,进入到非想非非相天。到那个地方去了,你还不知道呢,你还以为你是佛了。进入那个地方再也不能出来了。那就麻烦了。
上求佛道,无佛可成;下化众生,无众生可度;无成而成,无度而度。
佛陀说一切菩萨,要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上求佛道,不化众生也是错误的。只化众生,不上求佛道,这也是错误的。为什么呢?他不能理事圆融,不能够通达佛性。就是我要度众生,但是上不求佛道。现在很多人动不动我要度众生,但是呢他不求佛道。不求佛道就有执着,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通达佛之时,众生就度尽之时。所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众生执着名言,以为有佛可成,有众生可度,都是不明了此意。把名言当作真实了。我们众生,只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要想达到释迦牟尼佛这样的自在清静,身体的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必须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有自利利他。但是众生讲,佛陀这么庄严,我现量上就看到了,我要达到佛的境界,他认为很难。但是对化来讲,无尽的众生,三界的众生有多少啊,无边无际的,众生很难度得尽啊。他就会生退心啊。所以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初入门。我们众生要想达到佛陀的境界,必须发起利益众生的心,就是自利利它。自利利它为入门处。不发起自利利它,就不能证到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福德,乃至于释迦牟尼佛的无住之心,叫清静体。清静之心叫智身。他说我这个智身,是发起自利利它功德所显现出来的。但是众生听到这个话以后呢,自利就是我要成佛,利它就是要广度众生,自利我要达到佛的境界,难;利它无量的众生度不尽,难!他感到自己极为恐怖,所以后面又加上一句,“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后面加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众生应该要知道,了解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有妄必有相,有相必有三界;离相才有觉,相中永轮转;三界所有的识都能达到无余涅槃吗?
众生为什么不能够进入到“无众生得灭度者”这种觉性呢?是因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有四相存在。四相有二,有粗有细,像菩萨有细执,微细的执着,四相我人众生寿者;而众生就是粗相的,我人众生寿者。我们在这里边发心的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总的来说,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就有妄见,有妄建立,必定会生怀疑,生疑惑,认为佛难成,众生难度,有这么个体在,会生退心。所以佛陀叫他们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涅槃体,要发这个心,就是胎卵湿化,有想无想是识界,有色无色是三界,三界之体由想而生。想就是识,眼耳鼻舌身意,识界的众生也就是这个执妄为体的这个识,要让他们进入到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也就是说,我要让这些识类的众生,就是三界的众生,三界所有的识,达到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建立在有余涅槃上,有余涅槃就是有妄。还有自性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常住涅槃,这个涅槃体。
- 上一篇:《金刚经》系列开示 36
- 下一篇:《金刚经》系列开示 38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