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详情]
趣品《圆觉经》之十二
趣品《圆觉经》 之十二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当咱实证了清净法身,成为登地大菩萨之时,嘿嘿,咱就可以叫做真正的觉悟者啦!咱觉悟了个啥呢?请听世尊的进一步解说:
“各位善男子!成就了妙觉性的缘故,这样的大菩萨就会知道,他不会被任何法所束缚,也就是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束缚,所以,他就根本不再需要从事物当中寻求解脱了。于是呢,菩萨不会再厌恶生死轮回,也不会再贪爱涅槃解脱。对于那些持戒清净的人,菩萨呢,不会格外尊敬;而对于那些破戒的人,菩萨呢?也不会产生憎恨。乃至于,菩萨对于老修行,不会特别重视;对于初学者呢?也不会有丝毫的轻视呀。”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呀,菩萨对于一切,都已经觉悟了的缘故啊。”
“举个列子,对于觉悟的菩萨来说,当他看到眼前景象的同时,他就觉悟到,是自己的妙觉性,透过眼睛,用眼光知晓了眼前境界。而且,所谓的眼光,其实就是觉性之光,境界呢?就是觉性的境界。于是,一切本来圆满,心境一如啊!他呢,也就自然做到了无憎无爱。就是说,对于恶劣境界,不会憎恨;对于美好境界,也不会贪爱。”
“为什么呢?因为呀,能知的眼光就是觉性之光,而所知的境界与物体呢?也就是觉性的显现呀!这两者本来无二无别,本来就是圆融一体,哪里会有什么憎爱呢!”
——哎,如此觉悟之境,真是不可思议,这才叫做如实解脱呀!
这呢,也就叫做“圆照清净觉相”,哎,这如幻三昧修了半天,又修回去了,又回到了前文的第一章,顿悟顿觉的上乘妙法。因为,这修行,无论怎么修,等到最终获得成就的时候,都是顿悟的呀!顿悟了以后,随时都是“圆照清净觉相”,时时处处“永断无明”,速成佛道呀!
依据憨山大师所说,世尊之所以用眼根来打比方,是有其深意的。因为,所谓的眼光,也就是第八识的现量觉性之光,觉性之光是遍及六根的。但是,相比较其它五根来说呢,眼根的眼光最明显,最容易被咱们观察到,所以,世尊用眼光作为觉性圆照的代表,以便接引初机。
——各位兄弟姐妹,倘若您获得了如此了不起的成就,您是否会以此为自豪呢?嘿嘿,那咱就来看看,初地菩萨,是如何看待自己之成就的吧!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像这样了不起的大菩萨,获得了法身成就以后,如实观照,嘿嘿,实无所得呀!为啥呢?请听世尊的精彩解说:
“各位善男子!这样的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修习此圆觉妙心获得了成就以后啊,其实呢?对于这个圆觉妙心,没啥好修行的,也根本就没有任何成就可言。因为呀,这个圆觉妙心,本来就平等地普照万物,本来就寂灭无相,本来就是不二妙境呀!”
“在这个圆觉妙心当中啊,有百千万亿无央数,没有办法描述的那么多条恒河,里面的沙子之总数,那样多的诸佛国土世界,就好像虚空花一样,漫天飞舞,幻化而生起,幻化而消灭呀!”
“你们所成就的这个圆觉妙心,和其中的无量佛土之间,是啥关系呢?它们之间,既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这叫做‘不即不离\’;圆觉妙心呢,既不会被这无量的佛国境界所束缚,也不需要从其中寻求任何解脱,这叫做‘无缚无脱\’。”
“于是啊,你们就会知道,一切众生本来就已经成佛,只是他们不自知而已。所谓的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呢?就如同昨夜的梦境一般,虽然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可是,你已经完全不会再被它迷惑了,它们完全是幻化的呀!”
哎,在您实证了圆觉妙心以后,您也就完全通达了第二章当中,世尊对于普贤菩萨和咱的开示: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
乃至于呢?无量的佛国世界,也都在圆觉妙心当中,幻生幻灭呀!所谓的佛国,大家不要觉得很遥远,咱这娑婆世界,就是释迦如来的佛国啊!
一切佛法呀,都在这儿啦!您呢?本来就具足圆觉妙心,哎,它就是您的心灵之源啊!所以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关于这段经文,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在末法时代,咱们大家业力和烦恼这么重,有可能成就圆觉妙心,也就是成就法身吗?
——嘿嘿,您仔细看看,世尊是咋说的呢:“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明白了吧?不光是菩萨,咱大家,也就是末法时代的众生,不仅能够开悟觉性,还有可能证得如幻三昧,乃至于呢?也有可能成就圆觉妙心的呀!
哎,《圆觉经》与咱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有极大因缘,您看,世尊处处开示,总是要强调,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如何如何,该如何修行,而获得成就,等等。其中,大有密意呀。
第二、有人啊,学到这儿,他高兴了,为啥呢?嗨,这根本不用修了呀!佛说的呀:“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您看,这不清楚了吗!你们这些死和尚尽提倡些什么发心,什么布施,什么持戒,什么禅修,什么止观,什么念佛,等等,敢情,都是在忽悠人哪!
——嘿嘿,咋说您呢,您吃错药了吧!
——要说这话呀,那也行,在您“修习此心得成就”以后,也就是亲证妙圆觉心遍满法界的时候,随您咋说都行。那就意味着呢,您的心眼遍满法界,大千世界,无所不见,哎,玉皇大帝和阿修罗王打仗,您也看得一清二楚哇;您的心耳遍满法界,人声鸟语,无所不闻,哎,有人不慎落水了,他一喊救命,您呢,马上就会去闻声救苦;乃至于,您的心手遍满法界,哎,随便一伸手,就把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给拔回来了,比那孙猴子厉害多啦!然后呢?摆弄几下,新鲜完了,再给人家原样放回去。为啥呢?“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乃是圣者呀!丝毫也不会违背因果呀!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嘛!
——您要是修行到了这地步,您咋说,都不会错,俺都没意见哪!要是还没修到这儿,就敢胡言乱语,嘿嘿,俺也没意见,不过呢?阎王老子他有意见呀,回头呢?他老人家,会客客气气地,把您老请到那拔舌地狱里面,哎,请您慢慢儿地受用啊!
为啥呢?嘿嘿,您这属于谤法,故意混淆法义,断人善根哪!所以,就会感应到断舌之报呀!哎,如是心为因,如是说为业,如是受为果报嘛。什么天堂地狱,等等,那都是您的妙圆觉心幻化的,您的妄想心造出来的呀!哎,自作自受嘛!活该呀!恭喜您!学会自己收拾自己啦!
第三、有人早就有疑问了,这《圆觉经》上,修习圆觉妙心成就以后,是不是就“见性成佛”了呢?那咱一般说的“开悟”是啥意思呢?“大开圆解”又是啥呢?
——哎,您哪,不愧是有心人呀!
——没错,《圆觉经》上,“修习此心得成就者”,就是真正的“见性成佛”,因为,所谓的“此心”,就是圆觉妙心,也就是清净法身呀!所以,此心成就,就是法身成就,也就是初地菩萨的证量。依据诸多大乘经典,初地菩萨叫做“大乘见道位”,真实见佛性,得证法身,入佛法界,可以叫做佛陀啦。所以,是正宗的见性成佛。
以是因缘,六祖惠能大师如实见性成佛的缘故,人称“何期岭南有佛出世”,而且,大师嘱托后事的时候,将自己所说的法,命名为《法宝坛经》,此乃汉地佛教所独有。作为见性成佛的祖师,六祖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显现,比如刀砍无碍,身出虹光,预知诸事等等,这都是实证圆觉妙心遍满法界时的相应功用,也就是马鸣菩萨所说的“不思议业用”。大乘经典当中,所说初地菩萨的不思议境界,远远超越大家的想象,其无量神通妙用,是咱们想都想不到的呀!
以《楞严经》为例,在第八卷当中,世尊说了这样一段话:“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诸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
——世尊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位了不起的善男子呢,他已经圆满具足了各种神通,修成了佛陀的事业。他的心呢,无比地纯洁与精真,已经远离了一切留碍和祸患。他呢,将要广度众生,而且能够消灭度众生之相,把他的无为心,回向于无上正觉的成佛之路。
——您猜猜看,这是说的哪个位次的菩萨呢?
——嗨,压根儿还没到初地呀!世尊说了:“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这是三贤位当中,十回向里面的第一回向位的菩萨呀!后面还有九个回向位呢,再加上暖、顶、忍、世第一这四个加行位,距离初地菩萨,依据《楞严经》,还有十三个位次呢!
可是,就这位初回向位的贤位菩萨,就已经能够“救护一切众生”,并且“离众生相”呀!您看着眼熟吧?是啊,《金刚经》就是这么说的呀!不仅如此,他竟然还“满足神通”,那就是说,五眼六通都具足呀!竟然呢?还没到圣位。
为啥呢?既然还没成就圆觉妙心,尚未亲证觉性遍满法界,咱会有这么大的神通呢?
——因为呀,此菩萨早已开悟觉性,并且呢?已经深入证得了如幻三昧啊!哎,三昧,能够发起神通。深入如幻三昧,能够发起广大神通。
——那三昧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开悟觉性之后,安住所悟觉性,自然离幻,逐渐得入如幻三昧。因此呀,不开悟觉性,就不可能证得出世间三昧,比如,本经的如幻三昧,等等。
哎,关于四禅八定,也可以叫做三昧,不过,那属于世间三昧,是世间和出世间共通的法门啊!
——所以,开悟觉性,是发起实修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哪,不能算作实修,应该叫做忏悔修行,也叫做积聚福慧资粮,等等。
实际上,只要您积聚了足够的福慧资粮,那么,开悟觉性,乃至于得三昧,以及证圣果,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啊!所以说,修行人哪,只需要勤奋修学,而不需要顾虑前程,因为,您,已经走在了光明大道之上。
关于福慧资粮,也叫做福慧双修,哎,善行与持戒可以增长“福”资粮,习经闻思修,可以增长“慧”资粮。最简洁而有力的福慧双修呢?那就数真诚地发起出离心和菩萨心了,出离心和菩萨心当中,同时具足福慧两种资粮。
——如何开悟觉性?您回头仔细看,前文已经说得很详细了。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福慧资粮不充足的话,是没有办法开悟觉性的。修行,没有捷径,只有公平。
——关于“大开圆解”,有人说它是解悟,不是证悟,不能算作真正的开悟。
这呢,要看您咋说了。如果按照蕅益大师的情况来说,他是在径山坐禅,参禅开悟的,应该叫做开悟吧?恐怕也不会是一般的解悟,人家的功德在那儿放着呢。
但是,蕅益大师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呢,正是天台宗名字位的大开圆解。大师说啦:“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哪!
其实,真正的大开圆解,必定是要开悟觉性的,否则的话,怎么可能通达一切甚深的经教妙义呢!难道靠思维分别吗?那是绝然做不到的呀!也来不及呀!
哎,关于这一点,达摩祖师有说法,《血脉论》云:“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如果不见自心觉性的话,讲经说法就没有了凭据,也就没有了底气,全是在照猫画虎了,尽搬别人的,说食数宝啊!
关于开悟和见性,必须要说的是,其层次程度差别很大,依据咱这部《圆觉经》,至少就有四个层次之多,这个呢,咱到了第六章,清净慧菩萨所问章当中,再依据经文,详细说明呀。
第四、关于这段经文,还要注意,“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是啥情景呢?
——嘿嘿,就是说呀,所谓的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等等,也就是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明妄想之梦啊!都毫无真实可言啊!
但是呢?就如同昨晚的梦境一样,咱单说那些清楚的梦,迷糊的不算。因为,人间万物,咱看得清清楚楚哇!
——哎,您呢,可以把昨晚的梦境回想得清清楚楚,就在此时此刻,您还会被那些梦境所迷惑吗?不会啦!因为,您已经知道,它是梦啊!就不会再当真啦!要是还会的话,嗨,那就成了“白日梦”啦!就快神经病了呀。
——所以,如果有人能够修行到梦中知梦的地步,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哎,那就叫做“梦醒一如”哇。再进一步呢?不光是梦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看它如梦境一般,丝毫也不会当做真实,那么,如幻三昧就成功啦!哎,您哪,前途无量啊!
——虽然“犹如昨梦”,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昨晚的梦境,它也不是完全没有的,曾经,它看起来真真切切呀!所以,它不是“没有”。
同时,它也不是“有”,哎,一场梦境,幻相而已,有而非有啊!不真实呀!
如此全面地观察,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完全如幻不实,在佛教里面呢,就把它叫做“空”,或者是“空性”。
好,各位兄弟姐妹,了解了这些以后,咱继续来看,在“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的基础上,证得圆觉妙心的初地大菩萨,还有哪些智慧功德呢?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世尊继续给咱开示地上菩萨的不思议境界:
“各位善男子!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都犹如昨晚的一场梦境的缘故,实证了如此妙法的大菩萨们,就会知道啊,所谓的生死轮回,与涅槃彼岸,它们之间呢?根本就没有你起我灭,你来我去的关系呀!”
“这些菩萨们,所实证的境界呢,其中啊,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也不曾失去什么;根本就没有取证什么,也不曾舍弃什么呀!”
“这些菩萨们,能证果的广大智慧心呢,其中啊,根本就没有任何造作,也不需要停止心念;根本就不会无聊放任,也不需要空守寂灭呀!”
“这些大菩萨们,虽然已经成就了圆觉妙心,得证了清净法身,但是啊,在这其中,既没有能证的菩萨心,也没有所证的法身;终究没有可证的境界,也没有证果的人啊!”
“这些大菩萨们,对于法性已经彻底通达了,深知一切事物的法性,都是究竟平等的,都是不可破坏的呀!”
好,咱来看一下其中的要点和难点:
首先,所谓的“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说的是啊,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之间的关系,啥关系呢?没关系!为啥呢?都是虚幻的呀!
那就是说,有人以为:生死轮回发起了,则涅槃彼岸就消灭了,这样的关系是不存在的,也不成立的。这叫做“无起无灭”。
或者呢,有人以为,当咱们来到了涅槃彼岸以后,哎,就离开了生死轮回,无边烦恼呀,嘿嘿,它终于远去啦!这也是不成立的,这样的关系也不存在呀!这叫做“无来无去”。
——究竟为啥呢?因为呀,生死轮回和涅槃彼岸都不是实有的,它们都是圆觉妙心的幻化,乃至于,当即就是圆觉妙心呀!怎么可能会有你起我灭,你来我去呢!其实,它们本来就如如不动啊!只是,被咱们错认了而已呀!
具体说来呢,在凡夫地,咱把妙圆觉心错认为了生死轮回之幻相,于是,便陷入了种种妄想烦恼当中,不能自拔;在声闻、缘觉二乘圣者,则把妙圆觉心,错认为了涅槃彼岸,于是呢,便停留在清净涅槃当中,不能够发起妙用广度众生,也就无法完全回归本来,而圆满佛果呀。
哎,得证法身的初地大菩萨们,完全明达了诸法如幻,实证了生死涅槃一如,一如无二如,不会再有这些虚妄见解啦!
——也正因为如此,本经,这部不可思议的《圆觉经》,其所诠释的智慧和心量,远远超越二乘圣者之境界。咱哪,大有福分呀!承蒙世尊和十二圆觉菩萨的大慈大悲,咱们大家,得以直接趣入无上佛乘,可谓是,不行小道,顿超佛地呀!
其次,所谓的“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是说呀,成就了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他们所实证的境界呢,其中啊,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圆觉妙心,也不曾失去什么分别妄想;根本就没有取证什么清净涅槃,也不曾舍弃什么无明烦恼呀!”
——哎,这就怪了,那这些大菩萨们,究竟证了个啥果呢?
嘿嘿,证了个“空花果”,如经文所说:“毕竟无证,亦无证者”啊!《心经》上也说得明白:“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嘛!哎,照见五蕴皆空之后,自然度一切苦厄,而终究无所得,那才方便地把他叫做菩萨呀!
——这究竟为啥呢?
嘿嘿,不为啥呀,一觉睡醒,本来如此呀!哎,放下了一切幻化执着,就回归了本来的妙圆觉心,方便叫做呢,哎,证了个法身妙果呗。其实呢?啥东西也没得到啊,就是恢复了本来状况而已呀!哎,通过智慧修行,恢复了这个本来状况,就方便地叫做:“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呀。
从字面上看起来呢,这《心经》前后文自相矛盾了,哎,前面菩萨是无所得,后面呢,又得了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佛果。其实呢?这正是语言表述的不得已,以及善巧方便之处。如果不这样说的话,世尊觉悟的妙法,该怎样传扬呢!咱这娑婆世界呀,如世尊所授记,主要依靠音声文字,来大做梦中佛事啊。
还有,所谓的“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是说啊,成就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在他们能修证的智慧心境当中,远离了四种禅病,即所谓的作、止、任、灭。
——作,就是造作,刻意地要让自己的心,变得如何如何;止,就是故意停止心念,啥都不想;任,就是啥都无所谓,放任自流,沉湎于庸俗的自在当中,暂时看起来挺潇洒,终究是好景不长啊;灭,就是空守寂灭无为,大约对应于二乘人的境界。
如后文,普觉菩萨所问章当中所说,能够远离这四种禅病的修行人,就是真正的善知识。哎,咱后面再细说。
最后,所谓的“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就是说啊,这些成就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已经彻底通达了,所谓的一切法性,其实,就是圆觉妙心呀!它们平等一如。
哎,您看,圆觉妙心本来无相,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虚空性”;圆觉妙心本来明了,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知觉性”;圆觉妙心本来坚固,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地大之性”;圆觉妙心本来流畅,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水大之性”;圆觉妙心本具温暖,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火大之性”;圆觉妙心本来运转自如,于是呢,就随缘显现为“风大之性”,等等。所谓的一切法,以及一切法性,本来就是圆觉妙心啊!
——有人问了,哎,别的都还好说,难道,这圆觉妙心,它还有温度不成?
——嘿嘿,别说圆觉妙心了,就是您的这个人心,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它也有温度和温暖呀!哎,人心总是热的嘛!不是说那个心脏哎,是说,您的心灵,有能力,有能量,可以给世界带来温暖呀!
所以呀,成就圆觉妙心的大菩萨们,如此通达心性与法性的缘故,深知一切事物的法性,就是圆觉妙心,就是清净法身,就是本来心性,因此,都是究竟平等的,都是如如不动的,都是不可破坏的呀!哎,这就叫做“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好,各位兄弟姐妹,就这样,世尊把如幻三昧的所有修行渐次,方便观察的具体方法,都给咱一一说明啦,也就把普眼菩萨的问题,解答清楚了。最后,世尊总结道: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针对普眼菩萨的问题,所谓的:“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世尊呢,进行了总结性的回答:
“各位善男子!这些菩萨们呀,应当如实遵照如来的教导,依照前文所说,像这样去修行,像这样去渐次观察;像这样去思维,像这样去安住于法并加以运用;像这样去行方便,像这样去开悟觉性。要发起广大心,求证如此妙法,而不要陷入到迷惑苦闷当中去啊!”
所谓的“如是”,这个词在佛经里面很常见,意思呢,也非常丰富,哎,往深处说些,所谓的“如”啊,就是指不变异,不违背,如实遵照如来的教导而修行;所谓的“是”呢?也就是随缘,应当尊重客观因素,善于择法而行。因为呀,世尊所说的妙法太丰富啦,咱呢?总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呀!咱必须得有自知之明,要学会择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呀!然后呢,一门深入,坚持到底。
往浅处说些呢,所谓的“如是”,在白话文当中,大约就是“这样”、“像这样”或者“如此”的意思。哎,佛法呢,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咱哪,既要充分尊重佛经原文的本意,也可以适当发挥,加以运用和实践,而不必过分拘泥于文字本身啊。
本章的内容,咱也来小结一下,依照世尊所说,一一对应,这如幻三昧的修行渐次,就很清晰了:
第一、对应于“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其方法呢?大约就是:
从“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到“应当正念远离诸幻”,然后在静修当中,仔细观察四大色身如幻,六尘缘影之心如幻,诸幻灭尽之后,“非幻不灭”,“垢尽明现”,此时,初步开悟觉性。
然后,继续远离“身心幻垢”,消融习气,直到“垢尽对除”,则“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得入“如幻三昧”。
最后,在“如幻三昧”当中不断深入,实证“妙觉性遍满故”,成就圆觉妙心,而终究无所成就,“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得证本来法身。
第二、对应于“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其情形呢?大约就是:
就在上述修行渐次当中,依照正思维而行,依止所开悟的觉性而住。
第三、对应于“如是方便,如是开悟”,其情形呢?大约就是:
上述的修行渐次,就是方便,开悟呢?本章当中有三个层次:1、在“垢尽明现”之时,初步开悟觉性;2、在“证得诸幻灭影像”之际,开悟如幻三昧;3、在“妙觉性遍满”之际,开悟圆觉妙心,如实见法身。虽然分三个层次,所开悟的内容,本无差别,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好,到这里,世尊已经圆满解答了,普眼菩萨关于如幻三昧修行渐次等相关问题。最后,咱听世尊的小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啊,依照惯例,为了再次申明法义,世尊用偈语对于本章的内容,进行了重述,世尊说道: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在第三章的末尾,世尊对长行当中的内容进行了重颂,这样说道:
“普眼菩萨啊,你要知道,对于一切众生来说,它们的色身和思维心,都是如幻不实的。”
“它们的色身相貌呢,分别属于地、水、火、风,这四大属性;它们的第六意识心呢?则归属于六尘境界,以及其中的幻影。于是,当四大属性,各各有所归属以后,那个由四大组合起来的色身,到底在哪里呢?乃至于,那个由六尘缘影编制成的意识心,到底在哪里呢?”
“像这样逐渐地观察修行,那么,当自己的智慧心,离开了对于身心境界的执着以后,一切事物,自然而然也就清净了。”
“于是,圆觉妙心如如不动,而遍满法界,其中,远离了作、止、任、灭四种禅病;同时,也根本就没有能够证悟的人。”
“在这个无比广大的圆觉妙心当中,一切数不清的佛国世界,都如同虚空花一样,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迁流当中,幻起幻灭,平等幻化,终究,也没有真实的生灭和来去啊。”
“一切刚刚发心修行的菩萨们,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如果想要寻求入佛正路的话,就应当像这样去观察修行。”
到了这里,关于如幻三昧的修行渐次,以及方便法门,乃至于开悟觉性,成就圆觉妙心等等,内容最为丰富的普眼菩萨所问章,就圆满了。下面,将由金刚藏菩萨,替咱向如来请问甚深的秘密法门,咱哪,继续洗耳恭听。
- 上一篇:趣品《圆觉经》之十三
- 下一篇:趣品《圆觉经》之十一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九)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八)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十)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六)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五)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四)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三)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二)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一)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二)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一)
-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七)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九)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八)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六)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五)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四)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三)
-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七)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