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学悟道记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 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 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 寄名于本地长寿寺,取乳名为“和尚”。大师从小就不喜欢跟小朋友游 戏玩耍,只是一人独坐。七岁时,亲历了叔叔病故。从此在幼小的心灵 中便存下了“生从何来?死归何处”一大疑团。九岁时,在寺庙中读书, 有幸得阅《观音经》,不久就能背诵。
十二岁入报恩寺,依西林大和尚学习佛教诸经典及四书、五经、诸 子百家、古文词赋等。大师十九岁那一年,在寺中阅《中峰广录》一书, 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立即决定正式出家。祈请西林大和尚披剃之后, 将过去所习古文、词赋等付之一炬,立志从此专意参究一事。
二、法堂炼磨
大师刚开始习禅时,由于尚未得参究要领,故久无消息。乃专心念 佛,日夜不断,净念相续,不久即有感应。一天晚上,梦见阿弥陀佛现 身,立于空中,相好光明,了了分明。大师行接足礼,并祈求见观世音、 大势至菩萨。愿毕即见二菩萨现半身……自从梦中现此瑞相之后,大师 时时都感到三圣炳然在目前,因而对修行增加了极大的信心。这一年冬 天,慈恩寺禅堂启建道场,请无极大师讲《华严悬谈》,憨山大师在讲 席期间受具足戒,并随众听讲。当听到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 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意,心中生起对清凉澄观的仰慕之情。由此为 自己立字为“澄印”。并请证于无极大师,大师说:“你志入此法门了。”
一闻此言,憨山大师似乎遥见冬积坚冰、夏飘飞雪的清凉山。从此 自感行住坐卧皆入冰雪之境,无丝毫热恼。出世之念更加刻骨铭心。大 师二十岁的那一年冬天,云谷大师于天界寺建禅期。憨山大师与海内大 德五十三人前往参加。开初坐禅不知用心诀窍,甚感苦恼,即拈香请益。 云谷大师开示审实念佛公案。从此参究得法,一念不移,三个月内如在 梦中。不见有大众,也不知日常行事。但由于用心太急,背部生一大疮, 肿痛难忍。大师自知为宿世怨业现前,乃搭袈裟跪于韦驮菩萨像前哀切 恳祷:待禅期结束后,愿诵《华严经》十部以还宿债。祈祷后顿感异常 疲倦,一上禅床即熟睡,开静也不知道。天亮以后,云谷大师问起背疮 一事,大师答:没有事了。看背上果然了无痕迹,平复如初。见闻者无 不惊叹。禅期满,大师坐禅堂,感觉仍未离禅坐,即便上街入闹市中, 也不见有人,如入无人之境。
三、盘山遇僧
明万历改元癸酉正月,憨山大师行脚至五台山,首先求取《清凉传》 一书阅读。依书中所载胜迹游到北台,经一僧人介绍,此地有一憨山,奇秀无比。大师一见心中欣喜,从此取“憨山”为号。下五台山后,憨 山大师行脚至盘山。登上千像峰顶,见一石洞内有一灰头土面的老僧入 定。憨山大师上前作礼,僧无反应,问话也不回答。大师见状,也与僧 同坐。不一会儿,老僧下坐烧开水,然后倒一杯自饮。大师也取一杯饮。僧将水具放下后依旧静坐,大师也随坐。以后老僧做饭,煮饭后自食,大师也取碗筷同食,吃罢饭二人又静坐如前。到半夜时分,僧人出洞外 经行,大师也随行。如此七天七夜后老僧才问憨山大师:“从哪里来?来此何为?”大师答:“从南方来,专为参访隐者。”老僧说: “隐者面目如此,并无奇特。”大师说:“一进门早已看破了。”老僧 笑说:“我住此三十多年,今日才遇上一个同风。”从此二人共修。
一天晚上,大师正经行。忽然顶门轰然一声,如炸惊雷。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顿空。又觉其境界不是空所能比喻……如此持续一段时间才渐渐有身心,脚下踏实。开眼见山河大地,一切境象依旧。身心轻快, 举足如风,受用难以形容。回洞中后,老僧问:“今夜经行为何这么久?” 大师遂将所得境界相告。老僧说:“此为色阴境界,不是本有。我住此洞三十多年,除阴雨风雷天气外,几乎夜夜经行都有此境界。但不著,则不被它蒙蔽本有。”憨山大师作礼感谢老僧指教。
就这样,憨山大师与老僧人在千像峰岩洞中度过了整个夏天。因大师曾与妙峰师有约,所以不能继续在洞中久修,只得忍痛拜别。老僧人送大师到半山腰,泪如喷珠,久久不忍分手。
四、五台悟道
盘山修行的第二年二月间,憨山大师与妙峰师又行脚至五台山,住塔院寺。
三月三日,大方主人从雪堆中清理出几间旧屋,供大师静修。当时正是万山冰雪,一片银色的世界。大师顿感身心清凉,似乎置身极乐世界。
几天后,妙峰师往夜台游览。大师独居静坐,有人来也不与人说话,仅望一眼而已。不久,看人如木桩,最后竟然一字不识……当时山风怒号,冰雪消融,雪水冲激,奔腾之声如雷贯耳,又如千军万马出征。静中闻声,甚感喧扰。憨山大师待妙峰师返回后,便向他请教,妙峰师说: “境由心生,不从外来。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在大师的静室外不远处有一独木桥架山溪之上。大师每天坐立桥上,初闻水声不绝于耳,以后动念即闻,不动念即不闻……一天坐桥上忽然忘身,一切皆寂静无声。从此一切声音均不能扰乱。大师习定期间,以米面合野菜熬粥为食,三斗米吃半年尚有余。
一天,在食后经行中恍然入定。不见身心,唯有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有一偈涌出:“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身心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从此内外湛然,再不为声音、色相所障碍。过去的疑念,当下顿消。回到屋内,看饭锅上已生厚厚的灰尘,因无人问时间,不知过去多久了。憨山大师自悟后,无师请益,便展读《楞严经》以求印证。过去未听法师讲过此经,现在结合自己内证体验观照阅读,不起丝毫妄识情见。如此历经八个月,全经旨趣了然无疑。
五、平阳赋诗
憨山大师下五台山后,暂住在平阳府太守胡顺庵家。胡公求大师赋诗,并留下古今诗集几本供参考。大师随手翻阅几页,刚一动念构思,文字诗句便如泉涌,不可遏止,倾刻之间已做二三十首。大师忽然警觉到:这是文字习气魔发动,应立即停止。但是一发而不可收,以前所学的诗书词赋,凡是曾过目的都一齐现前,充塞虚空,即使全身是口,也不能吐尽。更不知身心何在,默默内观,有飞升之感。大师想:这正是过去法光法师所说的禅病了。但在这里谁能为自己对治呢?无奈,只得以睡眠消静。
于是,大师强迫自己入睡,难以入眠。索性披衣趺坐,忽然坐忘如 睡……。后来,胡公家的童子来敲门,久久没有回应。胡公归家后知道此事,立即叫人破窗而入。只见憨山大师披衣端坐,便上前呼叫,叫不应,又推了几下也不动。正不知怎么办时,忽然想起大师曾说过,敲磬子可以唤醒出定。于是急忙取来磬子在大师耳边连敲十几声。大师渐渐出定,睁开眼睛后仍不知身在何处。胡公说:“我一出门师就闭门坐,到今天已经是五天了。”大师说:“我不知道,好像才是一呼吸呀。”
说罢,默坐谛观,仍不知这是什么地方?从哪里来?最后想起住山、 行脚之事,都像在梦中,一概不可得。又如雨散云收,长空如洗,皆寂然了无影像,心空境寂,其乐无可比拟。乃得偈一首:“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欲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憨山大师经此境界,方知佛语真实不虚。
六、肉身不朽
明朝天启三年十月十二日正申时,憨山大师于广东曹溪端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岁。当天夜里,群鸟悲鸣。并有毫光冲天,照亮夜空。四众哀恸,声震山谷。大师灵体三天以后依然栩栩如生,面皙唇红,手足绵软,如入禅定。憨山大师灵龛于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归匡山。因匡山地多阴,不便安葬,经二十年后又从匡山重返广东曹溪。
大众开灵龛瞻视,见大师结双跏趺坐,面色鲜红,爪发犹生,衣服尚新,只是开龛以后立即见风零星飘碎。当时有一僧人建议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涂其体。众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涂罢以后即离去不见。然后弟子们恭恭敬敬为大师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于憨山寺内.现在,憨山大师与六祖慧能的肉身并列供奉于曹溪南华寺内。两大菩萨以不朽肉身默默昭示着后人。
- 星云大师: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的解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的解释
- 星云大师: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的解释
-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的解释
-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的解释
-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的意思
- 星云大师: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的意思
- 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 星云大师:识得面目
- 星云大师:憨山大师在天台山华顶峰写下的诗偈解释
- 憨山大师: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
- 憨山大师:佛设五戒以不杀戒为第一
- 憨山大师: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 憨山大师: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 静波法师:憨山大师对在家弟子的开示
- 憨山大师:解悟与证悟的不同
- 憨山大师:在家居士,如何持咒?
- 憨山大师 :天堂与地狱皆不外于心
- 憨山大师:自称禅净双修者,实则是无禅无净土
- 憨山大师:念佛法门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慈庄法师: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的意义
- 慈庄法师:阿难问佛陀的四个问题
- 白云禅师:无明的突破是否牵涉所知障?
- 白云禅师:福德与功德有何差别?
- 白云禅师:“法相假立”的法义是什么?
- 证严法师:善是什么?
- 一诚法师:为什么嗔心“第一难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师:善的标准是什么?
- 弘一法师/庆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 如瑞法师:发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离目标
- 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
- 济群法师:世上没有坏人坏事会怎样?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静波法师:突破就会升华而解脱 否则即被束缚和困扰
-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正法?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减轻业障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仁清法师: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 本源法师:学佛次第很重要 必须注重闻思修!
- 广超法师:怎样理解“涅槃寂静”?
- 慧广法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不断?
-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 杜一心:为什么达摩禅法在北朝受到明显排挤?
- 白云禅师: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宗性法师: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广钦和尚: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师/庆裕:做真实的自己
- 慈庄法师: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觉真法师: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觉真法师: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觉真法师: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觉真法师: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慧广法师:错了怎么办?
- 崇慈法师: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广法师: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本源法师: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静波法师:先告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别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济群法师: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弟子的责任
- [星云大师]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的解释
- [红茶]红茶和绿茶的功效一样吗?
- [禅宗文化]石头希迁的禅风对后世有何影响?
- [哲理故事]与其埋怨,不如踏实做好每件事
- [人物故事]佛陀十大弟子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 [佛与人生]快乐就是好运
- [佛学常识]水陆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法会?水陆法会的由来与介绍
- [星云大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红茶]红茶的英文名称是什么?
- [禅宗文化]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
- [哲理故事]学会放下,才能得到更多
- [佛经故事]清明的智慧,是烦恼暗宅中的明灯
- [佛与人生]幸运不一定就幸福
- [生活故事]被嫉妒打断的双腿
- [慈庄法师]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 [绿茶]文君嫩绿属于什么茶?四川邛崃绿茶文君嫩绿
- [禅宗文化]怀海《沩山水牯牛》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