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

[禅宗文化] 作者:吴言生/辛鹏宇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作者】

  常建(708—765?),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很长时间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湖北。

【译文】

  清晨我虔诚地探访名刹古寺,

  旭日初升照耀着高深的丛林

  蜿蜒竹径,通往僻静的幽处,

  静谧禅房,到处有花木繁深。

  明净的山色令鸟儿喜悦安宁,

  澄澈的潭影把心垢涤除干净。

  整个世界的喧哗全归于沉寂,

  只剩下钟磬声令人脱俗超尘。

【禅意】

  这是唐代最著名的题寺诗,其中“曲径通幽处”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用“清”“古”“高”三字,透露出对清静幽远的古寺高林的倾慕之情;用旭日高照,衬托出明朗喜悦的心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沿着长满修竹的小径,来到幽深宁静的禅房,发现竟是别有洞天。禅房并不是像通常想象的那样,清冷、寂寞、灰暗、压抑,而是生机勃勃,生趣盎然。你看那各色花木,开得多么璀璨绚烂,长得多么生趣盎然。并且这份璀璨绚烂,又迥异于尘世的俗艳肤浅,令人欣赏赞叹,陶醉流连。“曲径通幽处”,是超凡脱俗的清幽;“禅房花木深”,是生意盎然的禅趣。两句把禅者超乎俗世,而又热爱生活的风致情怀,渲染得栩栩如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溪光山色令鸟儿喜悦,是因为鸟儿找到了适合它情性的绝佳环境。空明澄澈的潭影,把人心中的浊气尘埃,洗涤得干干净净。佛寺纯净幽美、祥和喜悦的氛围,在这里被渲染得情韵盎然。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一个能抚慰心灵、愉悦心灵、净化心灵的世界。尘世的一切喧嚣、纷扰,在这里都得到了过滤、净化,只余下悠扬宏亮的钟磬之音,把人带入忘怀尘俗、宁静祥和的禅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