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六讲 修行改变命运
(2007年12月4日早六支香)
各位大德: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智慧、慈悲、功德、庄严,虽然有本自具足的一面,其关键还是在于修为如何。本自具足的东西,不能自然而然地显现,必须通过努力,通过修为,打扫尘垢才能显现本具的光明。
大家都读过《了凡四训》。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个如何改变命运的方法。从古到今,这样的事例多得很。其实,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生命转变,生命成就的过程,更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能勤奋努力的人,又有正确的目标,一定会有所成就。懈怠的人,不努力的人,或者说没有正确目标的人,也许就只能空过此生,虚度此生。
智者大师有一个哥哥叫陈鍼,也作过大官。有一天,忽然遇到一位仙人,叫张果老。仙人对他说:“你的寿命就只有一年了,明年这个时候,你就不在人世间了”。听到此言,陈鍼不甚恐慌,就去找他的弟弟智者大师。当时智者大师已经是一位有成就的高僧大德了。智者大师对他的哥哥说:“不要紧,只要你真心诚意地根据我说的方法去作,就一定能够改变你的命运,延长你的寿命。”陈鍼听了此言,保命要紧,岂敢不依呢?智者大师就为他的哥哥写了一本书,叫做《小止观》。书写完了,就交给他的哥哥,并嘱咐:“只要你按照书上所写的方法去修炼,就一定能够改变你的命运”。陈鍼得到这本书,就按照书上的要求,认真地去作。经过一年的努力,不但身体健康,而且智慧也得到开发,命运得到改变。在这个时候,又碰到了仙人张果老,张果老看见陈鍼还非常健康地存活在人世间,不禁惊讶地问他:“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在寿限超过一年以后还能生存于世呢?”陈鍼就如此这般地告诉仙人张果老。张果老说佛法不可思议,佛法能够改变人生的命运,修行能够改变人生的命运。并进一步地告诉陈鍼:“由于你的修行,你的寿命还可以延长十五年”。在这十五年当中,陈鍼认真地继续修行。十五年后,他预知时至,临终沐浴更衣,趺坐而去。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件历史的事实,智者大师在《小止观》的后面有两句话:“此书为家兄陈鍼而说”。
修行能够改变命运,这是一件铁的事实。如果说修行努力,不能改变命运,一切都是命里注定,那么我们人生的一切努力,将没有任何的结果,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命自我立。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明天,都操之在我。但是有一条要记住,虽然操之在我,一切不能等待,一切都要从当下作起。离开了当下,没有明天,没有成就,一切都没有。修行要落实在当下,作一切事业,作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香港有一位大企业家叫余彭年,是亿万富翁。他是从内地到香港去的。这一说起来,至少也是三、四十年以前的事情。大家知道,香港没有回归以前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民间语言是粤语。一个内地的人到香港去,如果不懂英语,又不会说广东话,那就无法和当地的人进行沟通,也无法融入到香港那样一个特殊的社会。余彭年到了香港以后,一不懂英语,二不会说广东话,要想找工作,不但语言无法沟通,连要表达自己的意思都非常困难。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一份工作。作什么呢?扫地。这位余先生得到这份工作,欢喜得不得了,每天就把他负责的工作,认真地去做,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看了都欢喜。香港几十年前就是实行五天工作制,不过周六和周日还有人加班。这位余先生的工作本来是一周工作五天就可以了,但是他看到周六、周日还有人上班,他觉得卫生工作也很重要,有人上班就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尽管老板没有说,你周六、周日也要来打扫卫生,但他自己主动在周六、周日不计报酬,不知劳累地在那里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扫地。在一般的人来看,一个年轻小伙子,扫地有什么出息呢?他不这样认为。扫地,也是社会需要的一份工作,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人扫地,城市的面貌将是垃圾成堆,我们生活的环境将是污染满地。工作没有高贵与卑微之分,高贵与卑微是我们的心在分别。心有高贵与卑微的分别,所以看到工作有高贵与卑微的差别。心里的分别是什么呢?是妄想,是杂念,是错误。劳动都是光荣的,劳动都是神圣的,因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创造了人类无尽的宝藏。劳动是一个大概念。在劳动当中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简单的劳动、复杂的劳动。每一个人,各尽所能,都勤勤恳恳地劳动,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作贡献,这是平等的,这是无差别的。这位余先生,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扫地,天天扫地,做了三年下来。公司的一位总经理,看到这个小伙子,这么诚实,这么卖力,这么认真地做这样平凡的劳动。这位总经理觉得他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将来一定会大有成就。马上就调换他的工作,把他安排到办公室。工作改变了,工资增加了,人的地位也变了,但是他的心没变,还是勤勤恳恳地做他的本职工作。没有过多长时间,公司把他提为副总。在副总的位子上,他勤勤恳恳、不骄不躁,默默地奉献。等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就向公司提出来,想自己去发展,自己去作生意。公司非常乐意地成就他,并给予支持,给予合作,让他自己去发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件事,公司对于自己的职员要去发展,也要有一种雍容大度,有一种相互成就的心态。这位先生到了晚年,成了一位大富翁,光他捐献给社会的财富,就高达三十多个亿的港币。
大家可想而知,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辉煌,起步的时候,往往会很艰难,但是只要有心人,一切都可以创造,一切都可以改变。
我自己是一个很苦的人,在苦难中成长,在夹缝里生存。几十年都是这样,一路慢慢地走过来。有多少人对我进行丑化、妖魔化,我都感恩;有多少人在顶礼膜拜,我也感恩;有多少人成了我的弟子,我也感恩。我想,一个人要在感恩中来奉献自己。对我进行妖魔化的人,也是在成就我;顶礼膜拜我的人,也是在成就我;成为我的弟子的人,还是在成就我。人生的成就需要多种因缘,我都一体感恩。棉花里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一定是要经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真正知道人生的滋味是什么。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般般具足。吃到苦的,忍受下去;吃到酸的,忍受下去;吃到辣的,忍受下去。吃到甜的时候,要反思,不能陶醉在甜蜜中。甜蜜总是暂时的,而酸、甜、苦、辣具足才是经常的。
人生很痛苦,我们有缘在一起参禅打坐,可谓因缘殊胜。要在这难得的机会中,彼此成就,彼此帮助。要在感恩中奉献自己;在包容中取长补短;在分享中广结善缘;在结缘中成就自他。我们只有时时刻刻具有这样的心态,修行才能进步,人生才能有所作为。
- 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区别
- 成就学问之道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真谛!
- 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在禅堂内保持精进心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
- 同样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 怎么理解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烦恼是什么意思?怎么对治?
- 为什么禅宗寺院课诵安排早念观音晚念弥陀?
- 如何看待命运?怎么掌握?
- 可以在无明师指点下修白骨观和不净观?
- 打禅需注意克服两种情绪和防止两个偏差
- 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养到位,别让自己得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开启修行道路的三大关卡
- 学佛亦是学做人,佛法也是一种活法
- 每个人都要有承担众生不幸的精神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一讲 在当下一念上用功夫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二讲 在息上用功夫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三讲 不要为梦境所转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四讲 修行要无欲无求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五讲 牧心牛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六讲 修行改变命运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七讲 行禅与坐禅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八讲 明心见性是人类精神领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九讲 心空及第归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十讲 烟霞气象 大乘精神 即
-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十一讲 体悟无常 随顺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