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十讲 烟霞气象 大乘精神 即
第十讲 烟霞气象 大乘精神 即心是佛(2007年12月6日早六支香)
各位大德: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他说见到震旦有大乘气象,也就是说,达摩祖师不是凭空而来的,是观气象而来。
气象是什么呢?气象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那就是千年万年的文化积累、道德修为、人文精神,由这诸多方面,形成了一种气象。而达摩祖师所说的这种气象,不是一般的气象,是大乘气象。大乘者,具有普度的精神,具有包容精神。大乘如果直接来翻译,就是一辆大车,或者一条大船。用现代的交通工具,大乘就是一架波音747飞机,能够运载很多的客人从此处到彼处。大乘者,就像一条大船,能够运载许多的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越过烦恼的中流,到达涅槃的彼岸。一条大船,能够起到这个作用,这条船就是慈航。慈航普度,将一切有缘的众生都度到彼岸。同时也希望一切众生与佛结缘,与法结缘,大家都创造条件登上这条大船。这就是大乘气象。
大乘的气象要靠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以六度万行为庄严,以慈悲喜捨为心态,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学能学为法门。菩萨不是仅仅坐在这里,空空洞洞地说几句发心的话。菩萨要说发心的话,更要做发心的事,那才是菩萨行。菩萨行要忍苦耐劳,要不畏困难,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闯,要无私无畏地奉献自己。菩萨在因地中修行,一定要做到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没有这种精神和作为,菩萨的境界永远是望尘莫及,纸上谈兵。菩萨要靠自己的努力,要靠百劫千生福慧资粮的积累,才能够有大乘的气象、气概和胸怀。福慧资粮是什么呢?就是做生意的本钱。一个人想做生意,没有本钱,今天这里借两块,明天那里借两块,这个生意肯定作不起来。资粮从何而来呢?资粮也是从努力而来。资粮不会从地涌出,也不会从天而降,一切都要靠人的努力。
中华古国具有大乘气象,那是历史的事情。联系到今天,我们的僧团应当有什么气象呢?也要具有大乘气象。没有大乘气象,僧团的大众发不起心来;僧团的作用、佛教的作用显示不出来。佛法这个宝藏,就其文字的载体来说,它永远是封锁在藏经楼上的,因为根本的佛法是要靠我们的心去悟。但是,悟也要有一个因缘,不是无缘无故就能悟。这些因缘来自多方面。其中,广学多闻、深入经藏是我们打开智慧之门的最直接的方便、最直接的因缘。如果僧团不能够广学多闻、深入经藏,反过来就是孤陋寡闻、庸俗不堪。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僧团警惕。
现在僧团的条件越来越好,吃喝不愁。住的地方,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想要苦也苦不起来。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自己荒废了自己。所以,僧团的每一个人都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反省自己,观照自己。我的这一条船修好了没有,我的这一条船能够载几个人,走到烦恼的大海中,会不会漏水,会不会翻掉,能不能够驶向涅槃的彼岸?
这条船能够载多少人,这就是衡量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修为的高低,学问的深浅。有学问,有能力,不见得能够度人。还要有修为,修为就是要持戒修行。持戒修行又有能力,就会有所作为,我们的这条船,就容量大一点。船的容量大小和每个人的心量有关系,心量有多大,船就有多大。
菩萨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条船非常大,无边的众生都可以上我这条船,我要发心,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心量广大。发心广大,心量广大,作用就广大。不过,接下来还有三件事情要做。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度众生,必须做好这三条。满脑子的烦恼,通身的习气,佛法知道得不多,修行不上进,你想众生无边誓愿度,那是空想,永远无法落实。因此,四弘誓愿是一个整体,四弘誓愿就是养成大乘气象的根本法门。我们每天最少要念一次: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不仅仅只是晚课的时候念一次,更要把这种理念、这种誓愿经常放在心里。
我们不要把世俗的事情放在心里,要把菩萨的大誓大愿、大智大慧、大慈大悲放在心里。经常有大愿力,我们就不会懈怠;有大慈悲,我们就不会烦恼。我们看到这里不高兴,看到那里也不高兴。看到这个人好像对我有意见,看到那个人好像和我谈不来。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没有仇人,都是朋友,都是善知识。对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得起来。菩萨的气象,大乘的气象慢慢就会形成。
我们不但要有大乘气象,还要有烟霞气象。烟霞气象者,就是山林气象。作为一个出家人,不能有市井气,要有烟霞气,有山林气。有烟霞气,有山林气就不会庸俗。特别是住在城市里的出家人,经常跟社会打交道的出家人,更应该有点山林气和烟霞气。超然脱俗,不卑不亢,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有那种衲僧的本色。衲僧本色,烟霞气象,都是要在平常的修为中来锻炼,来磨练。世俗的习气去掉一分,烟霞气象,山林气象就会增长一分。
所谓烟霞气象,山林气象,并不是山林里的人就天生具有。住在山林的出家人,也未必有烟霞气,未必有山林气。为什么呢?住在山林的人,庸俗不堪的和尚也多得很。都要靠戒、定、慧的修持来培养自己养成烟霞气,山林气,使自己具有衲僧的本色。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时候,中央统战部向佛教界提出了一个要求:僧要像僧,庙要像庙。那个时候,有的人不是很理解。庙就是庙,为什么要像庙?僧就是僧,为什么要像僧呢?二、三十年过去了,再来回味,就可以感觉到当时中央统战部提出的这个要求,不但在那个时候是切中时弊的,把它拿到今天来,温习温习,琢磨琢磨,比较比较,这个要求还具有实际的意义。大家在网上可能也看到,网上批评我们有的寺院不像寺院,像商场;有的僧人不像僧人,像做生意的、像老板、像当官的。僧要像僧,庙要像庙,在今天仍然有其实际意义。所谓像,就是具有。庙,要具有庙的气象;僧,要具有僧的气象。庙的气象是什么呢?就是丛林气象。僧的气象是什么呢?就是衲僧本分。这个目标,虽然看起来很浅显,但实际上要求很高。
政府针对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又提出三条要求。当然,不仅仅是针对佛教界,是针对整个宗教界,对整个宗教界从事寺院教团管理工作的人提出三条要求: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这三条看起来也很平淡,但是要做到这三条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学识上有造诣。什么叫有造诣,多深才是有造诣,多高才是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什么样的品德才能服众?服众者,要使信教群众口服心也服。所以,这三条,这三个要求也是很高的。
本来,我们佛教有很多专讲修养的教义、教诫。佛教就是教化众生断恶修善、破无明、断烦恼、求解脱。但是现在恰恰反过来了,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不能去落实,政府看到不好意思了,给我们提出要求: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三点加在一起就是爱国爱教的具体化。这几点要求都是本分事,我们要自觉地做到。我们的自觉性不够,感到十分的惭愧。
僧团一定要自强不息,要培养充实大乘气象,要修好这条能够容纳无量无边众生的大愿船,要养成山林气象、烟霞气象,尽量地去掉那些庸俗不堪的东西,要保持衲僧的本分。佛堂像佛堂,寺院像寺院,出家人像出家人,不要四不像。四不像对自己没有好处,对社会更没有好处。对佛教不但是没有好处,还有很大的坏处。
今天,专门就僧团讲几句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看起来明年可能跟大家说话的机会不多,这也算是我的临别赠言。
- 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区别
- 成就学问之道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真谛!
- 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在禅堂内保持精进心与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拼搏
- 同样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 怎么理解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 佛教传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烦恼是什么意思?怎么对治?
- 为什么禅宗寺院课诵安排早念观音晚念弥陀?
- 如何看待命运?怎么掌握?
- 可以在无明师指点下修白骨观和不净观?
- 打禅需注意克服两种情绪和防止两个偏差
- 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奉献的精神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养到位,别让自己得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开启修行道路的三大关卡
- 学佛亦是学做人,佛法也是一种活法
- 每个人都要有承担众生不幸的精神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傲慢与偏见,学佛人要远诸傲慢,调整偏见
- 佛教说不能执著,是否意味着看淡甚至放弃努力理想?
- 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
- 做真实的自己
- 行脚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乐就是快乐
-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没有办法掌握未来?
- 你快乐吗?有没有试过不快乐?
- 错了怎么办?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
- 至心精进,专注于目标,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