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一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十一)之不淫(三)
佛化淫女.令生厌苦
淫欲不除,圣果难证。为帮助因缘成熟之众生得度,佛陀用尽一切方法度化他们。
《经律异相》卷五,佛结夏安居时,波罗捺国有一淫女,名曰妙意,与佛有缘。佛与难陀七日以来,天天往淫女家乞食,此女偏爱难陀,对佛不甚恭敬。心想,如佛陀能把阿难与难陀遣来,从她所愿,才对佛作种种供养。佛遂将阿难、难陀带在树下行,淫女爱敬二比丘,以众花散佛及二比丘,阿难告诉淫女礼佛,女为爱阿难,为佛作礼。佛化三童子,年皆十五,面貌端正,淫女见三童子,大为高兴。化人坐在床上,淫女上前亲近,化人亦不拒绝。经过几天欢娱,淫女渐感厌倦,但化人说非经十二日不能停止,说是他们的乡规,淫女感到身体苦痛,懊恼自责,发誓从今日乃至寿终,不贪色欲,宁与虎狼师子恶兽同住,也不愿住在此房受苦。但化人不肯起床,宁自缢死,不受耻辱,淫女表示欲死随意。化人于是取刀刺颈,死在地上,血污女身。淫女欲逃不得,尸体经二日变青瘀臭黑,三日胀肿,四日烂溃,由尸身发出的恶虫及血脓,沾满女身,淫女极为恶厌,而又不能离开。至第五日,尸体皮肉渐烂,六日时,尸肉尽落,至七日时,唯有臭骨,如胶如漆地粘着淫女身。女发誓愿说:「若诸天神人,净饭王子,能帮助我脱离此苦,我愿以此舍宅及一切珍宝布施。」女如是想时,佛与阿难、难陀出现,帝释在前,擎着宝香炉,烧无价香,梵王在后,擎大宝盖,无量诸天伎乐,佛放常光,照耀天地,一切大众皆见如来。此时,淫女见佛,心怀惭愧,但无法覆藏附在身上之骨,骨臭不可闻。淫女无奈,唯有以毛毯覆盖白骨,然后向如来作礼,俯伏时,臭骨忽然又在女背上,女流泪对佛说:「如来功德,慈悲无量,若能令我离此苦者,愿为弟子,心终不退。」于是,佛以神力令臭骨不现,淫女大为欢喜,为佛作礼,说:「世尊,我今将我所有一切珍贵之宝施佛。」佛遂为淫女咒愿,女闻法欢喜,即得须陀洹道。
佛以此事比喻剎那邪淫,后祸无穷,后悔莫及,无人能救!
淫欲不除.尘不可出
少年人难忍色欲,故孔夫子说年少戒色。有尸迦梨天人,对佛说自说我受八关斋,在高楼上卧,有天玉女来到我这里,因为持禁戒,而不敢接受美人恩,实为甚难。
世界一切种性,无论卵胎湿化,皆因淫欲而延续生命,律典中以淫欲虽然没有恼害众生,但能系缚修行人的心,所以佛陀制戒禁之。经论中,比喻淫欲如火,能烧心,称为淫欲火;或比喻淫欲伤身如病,称为淫欲病。
声闻戒不以杀戒为第一,而以淫戒为先,因出家人犯杀戒者甚少,且声闻戒为随犯随结之戒,而淫欲容易生起,所以声闻戒在律中的次序是:淫、盗、杀、妄。
《楞严经》卷八中,佛对阿难说,世间人虽没有舍弃妻妾的恩爱,然于邪淫中,不但守身不犯,且心中亦不起邪淫的意念,因此心水澄莹,心地光明,这人命终以后,就可生天王天。再进一步,对自己的妻室,淫爱也很淡薄,但于独自净居的时候,仍间有淫念,身心不能完全清净,这等人命终之后,福报也高一等,当生于忉利天。以上二天虽是天界,但仍未离开地面,故亦名地居天。另有一等人,不遇淫欲境界,就不会起淫念,就是偶逢欲境,随念暂交,也是事过即了,毫无追忆贪恋的意念,渐趋定境,静多动少,这等人命终之后,生须焰摩天。又有一等人,常在静中,已完全没有淫念,不过若有外在的淫欲境界相逼,尚不能全无相应的心,犹有顺从之念,这等人命终之后,即上升兜率陀天。有一等人,自己本来没有淫欲的心,夫妻之间,为敦伦尽分,因应而行房事,却味同嚼蜡,毫无乐趣,这等人命终以后,生变化天。有一等人,虽有世俗夫妻的名份,但已没有世俗的男女心念,厌恶淫欲不净,欣慕上界,夫妻房事之际,不但索然无味,且心不在焉,神游境外,这等人命终之后,即生他化自在天。由于八关斋戒的受持,是为令在家弟子种下出世之善因,因此要求受戒期间要绝对做到「不淫」。而出家众非但要做到「身不淫」,而且要做到「意不淫」,即使起心动念,已是犯戒。是故,《楞严经》卷六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淫欲不断,禅定必落魔道,是故佛国没有女人,不行淫欲,全是化生。
- 上一篇: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
- 下一篇: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二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