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五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五

  寂天菩萨造颂 杰操大师注释

  庚二特释学戒之理以护正念知为清净防护一切善法之方便分二 辛一总科 辛二别义 初中分三 壬一发心已应学处之因 壬二明方便般若别别而学不能成佛 壬三释学所学之次第 今初

  惟发愿菩提心功德虽大,若不以修诸学处为心要,不能成佛,故应学菩萨行。如三摩地王经云:“是故应以修行为心要,何以故?童子,若以修行为心要,无上圆满正觉不难成就故。”修次初卷亦云:“如是发心之菩萨,知自调伏未调伏他,于自身施等修行,应勤加行。若不修行,不能成菩提也。”修行亦唯是受戒已,学所应学而已

  壬二明方便般若别别而学不能成佛

  成佛之道,须依无倒方便,依於倒误之道,任其如何励力,所求之果不可得故。仅唯无倒,支分不具,果亦不生,故应学於完全而又无倒之学处。彼复云何?如毗卢现净经云:“秘密主一切智智,从悲心根本生,从菩提心因生,是依方便而到彼岸。”即是大悲心与世俗胜义二菩提心及施等波罗密也。

  壬三释学所学之次第

  受持愿菩提心已,先修欲学学处之欲心,次应受菩萨戒,次於学处应如法学。学处种类如经庄严论说,摄於六度,观待增上生,观待二利成就。利他一切种圆满成就,摄一切大乘,依一切种道或方便增上,观待三学,六度之数决定。此中复分六度之因,体性差别,名义及果。初因者,谓殊胜大乘种性,及内缘依止善知识,而缘大乘广大经藏,般若大悲所摄持之菩提心也。二体性者,布施体性谓善舍心及彼意乐发起之身语业。持戒体性者,谓断除害他为根本及唯为自利独求解脱之断心所摄持,安忍之体性者,谓於损恼及所生众苦安忍不动之心,及於法安住甚深胜解,精进体性者,谓为摄善法及饶益有情故,心现踊跃,及由彼发起三门业之发动。静虑之体性者,谓心於随一善所缘专注一境,般若之体性者,谓缘於胜义或世俗境於安立法最极分别也。第三差别者,布施中有法施财施无畏施,持戒中有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忍辱中有耐他怨害忍、安受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中有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静虑中有现法乐住静虑、成办功德静虑、饶益有情静虑。般若中有通达胜义般若通达世俗般若饶益有情般若。第四名义者,梵语拉那,言於所施物能舍,是布施义。梵语尸罗,言烦恼热恼能令清凉是律仪义。如是由定名之门能忍嗔忿故名忍辱。於胜法加行故名精进。持心故名静虑。通达胜义故名般若。第五所得果者,如云布施受用戒安乐等,体性及差别,如前广释,波罗蜜多道次广略二种应知,修行之理今当释。

  辛二别义分二 壬一释论文 壬二出品名 初中分二 癸一广释修行之理 癸二结归应须实修非唯空言 初中分四 子一守护学处之方便为守护心 子二守护心之方便为守护正念知 子三以正念知守护心学行之理 子四学处完全圆满之支分 初中分三 丑一由守护心即能守护一切 丑二明其故 丑三励力守护其心 初中分三 寅一总明应守护心 寅二失坏心之罪过 寅三守护心之利益功德 今初

  诸欲守护学处者 首须谨畏护其心

  若於自心不防护 必不能护其学处

  诸欲守护施等学处令不失坏者,於颠倒境应极谨慎防护其心令勿摇动,若从心散乱而不防护,能护其学处者决定无有也。

  寅二失坏心之罪过

  由於放纵心象故 能作无间大损恼

  虽有狂象未调驯 所作损害犹逊此

  若於颠倒境放纵心象,能致无间大患。通常狂醉难调之巨象,不能现世为患如此之甚,故应励力守护心也。

  寅三守护心之功德分二 卯一总明 卯二广释 今初

  若人常持正念绳 系自心象不暂舍

  一切怖畏悉不生 一切众善在掌握

  普於三门,悉以正念绳,於善所缘,牢系自心巨象,於现后世悉无一切怖畏,三十道次第一切善法,悉在掌握,故於善所缘,任何时中,不应失念也。

  卯二广释

  虎狼狮象爪牙[钅*舌] 蚖蛇怨敌心怀毒

  泥犁守者面狰狞 魔女空行夜叉等

  但能系执於此心 彼等悉皆受拘系

  但能调伏於此心 彼等悉皆受调伏

  应系心於善所缘境,猛虎狮子巨象猿猴毒蛇乃至一切人类怨敌,后世有情地狱之狱卒,以明咒伤人之魔女空行,等及夜叉象,所作损害,但自心能以正念绳系於善所缘,即能遮心怖畏之因,由是彼诸怖畏,悉如被拘系,毫不能为害。但由正念正知之门,能调自心,令不能趣於罪行,彼等悉皆如被调伏,故应调伏其心也。

  丑二明其故分二 寅一过失依心转起 寅二功德依心转起 初中分三 卯一引经 卯二释理 卯三摄义 今初

  是故世尊正宣示 谓言一切诸怖畏

  一切痛苦不可量 皆由此心而出生

  自身所受之怖畏痛苦,皆自心造。是故能仁於一切所知无倒宣说,谓现后世一切怖畏无量痛苦,悉唯由自恶心所生。如佛於宝云经中云:“心自在故一切法自在。”又云:“善或不善之业悉由心所积集。”又云:“心为一切法前导,若遍知心即编知一切法”,法集经云:“诸法随心转。”皆明此义。

  卯二释理

  有情地狱诸刀剑 谁为主宰而制作

  热铁地基谁铸造 众多女鬼从何出

  如是一切出生因 佛说皆由造罪心

  有情地狱中受若者,若非由其先造罪心之所出生,有情地狱之兵杖刀剑等,谁为制造,舍自在天等外别无能造作者也。彼诸炽然热铁地基是谁所造。崎岖石山之上,上下不息之女鬼等,复由何出生,更无别余能作者故。无因而生亦不应理,故彼一切悉唯由自造罪心生,佛於正法念处经等作如是说也。别本或有作“大猛火聚”者,系不正本。

  正法念住经云:“有情敌中大怨敌,此外更无别怨仇。”或有未细谙因明者,轻毁业果,作如是说,谓人见清水、鬼见脓河,是先恶业增上显见,此中鬼等所受用之脓河纤毫亦无,若有於人亦应显现,然不显现故。此说於法不应道理,若许於彼显现非有即是虽有而无者,地狱猛火唯先世恶业异熟增上所现,应许此中无火,於劫尽时,亦应言最后地狱亦无,便谤业果也。且於人可以显现者亦不成也。如顺世外道及汝所许,地狱中亦应无生苦之冷热触也。

  卯三摄义

  是故於此三界中 可怖无过於心者

  若尔一切罪悉依心转起,则三界一切悉由心造,此处更无可怖之事也。

  寅二功德依心转起分六 卯一布施依心转起 卯二持戒依心转起 卯三忍辱依心转起 卯四精进依心转起 卯五静虑依心转起 卯六般若依转起 初中分二 辰一非必悉免有情匮乏布施波罗蜜多方为圆满 辰二由修舍心施到彼岸 今初

  若须尽救众生贫 方名布施波罗蜜

  现前今尚有贫人 诸佛云何到彼岸

  若施波罗蜜,须令众生悉免贫困方为圆满,若今尚有贫乏众生,以彼有故,昔诸佛救护尊,施波罗蜜云何圆满,不应圆满也。

  辰二由修舍心施到彼岸

  一切所有及其果 尽施於人舍心生

  说名布施波罗蜜 是故彼唯心体性

  是故佛说尽舍身财善根所摄一切法,及其福德果报,悉欲施与众生,由修此舍心,施波罗蜜便成圆满,以此之故,施波罗密唯依心转。

  卯二持戒依心转起分二 辰一非要待无所杀之有情戒波罗蜜方为圆满 辰二由修断离心戒度成圆满 今初

  尽驱鱼鸟至何方 令彼悉免遭杀害

  非要待无所杀有情,戒波罗蜜方为圆满。若欲尽驱鱼鸟野兽等至於何处,令任何人亦不得杀之,必不能也。

  辰二由修断离心戒度成圆满

  由其成就断离心 说名持戒波罗蜜

  以此之故,由修断离恼害意乐及不与取意乐之圆满,戒波罗蜜圆满。经云:“何谓戒波罗蜜?谓不损恼他之断心。”

  卯三忍辱依心转起分三 辰一法 辰二喻 辰三法喻合 今初

  悖逆有情等虚空 何能一一皆折伏

  但能摧自忿恚心 一切怨敌皆调伏

  但能摧伏忿恚之心,外诸怨短篇悉皆如被摧伏,即为忍辱圆满,应非要待嗔恚所缘之境灭尽,悖逆有情如虚空无边,云何能令彼等悉被摧伏势不可能故。是故忍辱亦随心转

  辰二喻

  欲持广皮覆大地 尔许皮革何可得

  但敷皮革衬富罗 大地无处不普覆

  为免刺等伤足故,欲於地上悉以皮革覆之,尔许皮革何由可得,如是欲免刺伤足者,但以靴底大小皮革衬自足下,等同地面悉皆被覆也。

  辰三法喻合

  如是外境一切法 非我力能可遮止

  但须遮止於自心 何须更复遮余法

  如上引喻,外境能作损恼之一切法,我欲悉皆遮止,亦势不可能。但须遮我此心缘彼等境而起嗔恚,由修此行,忍辱便成圆满。我何故更须遮余诸嗔恚境,不能亦不须遮披故。

  卯四精进依心转起

  一念净心所生果 能生梵净诸天等

  唯由身语所起行 得果微劣不如是

  精进修行究竟,亦依心转。如修初禅等住,仅一生起等住所摄明显喜心,亦能生梵天等处,若不依有力之心,与身语俱之心所得果,味著微劣喜受,不能如是生於初禅等处,故唯依有力之心随转也。

  卯五静虑依心转起

  佛言从於长时中 念诵勤修诸苦行

  心於余境而驰散 虽持明咒终无益

  静虑波罗蜜多心离沉掉,亦自能圆满。若依厌患作意摄持之心,虽长是持诵陀罗尼及修断食等苦行,心於外境驰散仍是无明。佛於经中告诸比丘,心於欲境驰散,而修念诵苦行等,空无果也。谓不能与所欲求之果,唐劳无义也。

  卯六般若依心转起

  若人於此胜法要 心之秘密不了知

  欲求安乐除诸苦 唐劳漂流无义渊

  般若於心随转,苦任何补特伽罗,於法要或殊胜义,於非器不开示故彼於心之秘密胜义谛不能了知,虽欲证无上乐,摧生死苦,唯飘流无义深渊,不能得其所欲,故般若亦随心转也。

  丑三励力守护其心分二 寅一总明 寅二别释 今初

  是故我今於此心 应善执持善防护

  若除防心真忏悔 别余忏法多何益

  既止恶修善,皆如是依心随转,故应以正念知,善持自心,严密防护,勿令失坏。除防心为真忏悔处,别余念诵等不防心之忏法,虽多何益,无所用也。

  寅二别释分四 卯一防心之法 卯二应须防护之理 卯三防护之功德 卯四为护心故力存正念 今初

  如於取暖群居处 应须谨畏护创伤

  如是居於恶人群 亦应常护自心疮

  如人身有疮,若居取暖之处,与掉举不慎之众共住,常谨畏慎护其疮。今若处於能为生烦恼缘之众中,亦须常护其心疮,若不防护,由彼外缘,便能断善趣及解脱道之命也。

  卯二应须防护之理

  若畏身疮轻微苦 尚须谨慎而将护

  众合山压诸怖畏 如是心疮能不护

  为怖身疮小苦,尚应谨护其疮,为怖畏失坏其心当受众合地狱山压等苦,如罪堕心疮,何能不护应思维其重大过患而守护之也。

  卯三防护之功德

  若能安住如是行 任处恶人众会中

  或复居於妇女内 坚勤护戒无坏失

  若安住如是灭烦恼行之缘,虽处具嗔恚之恶人众中,或具贪染之女人众中,亦无不可,精勤护戒,心能坚住不坏也。

  卯四为护心故誓存正知

  宁失利养及恭敬 乃至身命亦可舍

  亦宁失坏余善法 唯此胜心勿失坏

  我之衣食等利养礼拜等恭敬,乃至资生养命之缘,悉可丧失,亦宁可失坏除防心善外别余善法,唯此大乘心,无论如何不可失坏也。

  子二护心方便护正念知分二 丑一总明 丑二别释 今初

  诸欲守护心者前 我今合掌虔诚请

  愿於正念及正知 励力常时勤护守

  若离正知,不能护心,故我寂天,今对诸欲守护其心者前,合掌启请,愿於此无忘善所缘相之正念,及观察三门时非时之正知,常勤守护,宁舍生命,亦毋失坏也。余本或作勤护戒者亦作如是释也。

  丑二别释分二 寅一不正知之过患 寅二守护正知之方便为守护正念 初中分五 卯一离正念知一切所作悉下劣无力 卯二般若不能清净 卯三律义不能清净 卯四失坏先所积之善法 卯五障未作善法成就 今初

  世人若为病所缠 於诸事业无能力

  如是愚昧所缠心 於诸事业亦无力

  世若为病所缠扰,耕种等悉无能力。如是若心为昧於取舍之不正知所缠,於一切善业皆无能力也。

  卯二般若不能清净

  若时心不具正知 虽有闻思修等善

  宛如罅漏瓶中水 空穷汲引难贮积

  若离正知,般若不能圆满。具不正知之心,先从精勤闻思修,譬如罅漏之瓶水,不能贮终归漏失,失坏正知之后不能安住正念,般若终失坏也。

  卯三律义不能清净

  虽具多闻及净信 常时奋勉勤精进

  由不正知之过患 终为罪堕所染污[SUN1]

  虽具多闻,於法净信,多方奋勉勤修善法,若於取舍处,昧无正知,由斯过患,相续便为罪堕所染,故应励力守护正知也。

  卯四失坏先所积之善法

  不正知如诸窃盗 随於坏失正念起

  虽勤积集诸福德 如被盗劫趋恶趣

  不正知之人,为诸烦恼贼,随忘善所缘坏失正念之后,劫先所集诸福德财,近所积集亦被劫夺,如人被盗,便趋贫因,善法贫困,便趋恶趣也。

  卯五障未作善法成就

  如斯烦恼劫贼群 常时乘隙伺人便

  遇隙乘机劫善根 能坏一切善趣命

  若不以正知守护,此烦恼劫贼群,正寻求劫夺善财之机会,若得其便,即劫夺善法,且摧坏其善趣及解脱果之命根,如是思维不正知之过患已,应励力守护善观三门所作之正知也。

  寅二守护正知之方便为守护正念分二 卯一总明 卯二别释 今初

  故须常以正念力 护意根门无暂舍

  若稍从念急摄心 正念恶趣诸损恼

  不正知过失甚多,故为守护正知,应将不忘善所缘之正念,闭置心房之中,任何时中,不许越其门间一步也。若失正念,亦应念恶趣诸损恼,无问收回安住心中。

  卯二别释分三 辰一外缘依心善知识 辰二内缘如理作意 辰三由正念生正知之理 今初

  或从师长或善友 或复依心亲教师

  具足善根能畏敬 正念无难自生起

  守护正念之方便,依自和尚阿阇梨同梵行诸尊重者;或诸善友,或依亲教所说教授,知惭识愧,由惧他诃厌故,具足善根之特补伽罗恭敬学处,不忘善所缘相之正念,自易生起,於闻思修三任有所作,悉应善护正念也。

  辰二内缘如理作意

  诸佛如来及菩萨 常时具足无碍眼

  我身恒时正安住 诸佛菩萨圣目前

  如是思维具惭耻 恭敬怖畏如是思

  复次诸佛菩萨,於诸时处,一切所知,具无碍见,我常安住一切诸圣目前无有覆藏,如是思维,观自羞愧,恭敬大师及法,怖畏异熟,当如是思维具足正念也。

  辰三由正念生正知之理分二 巳一生正念之理 巳二由彼生正知之理 今初

  如是亦能数数生 正念随念於诸佛

  如是思维,随念诸佛并法僧功德之正念,於彼补特伽罗数数生起,故亦易能生三宝正念也。

  巳二由彼生正知之理

  若为守护意根门 其时正念能安住

  尔时正知即现前 从或暂失能复生

  由斯正念,何时为守意根门防护烦恼正念安住,其时即有观察是时非时应不应作如实而知之正知,偶一失坏,亦能回复。修行善不善巧,视守护正念正知之法如何,故於此应善巧也。

  子三以正念知守护心学行之理分三 丑一学律义戒之理 丑二学摄善法戒之理 丑三学饶益有情戒之理 初中分二 寅一於三门串习励力 寅二守护勿失 初中分三 卯一观察身语串习 卯二观察意串习 卯三释应心应作分齐 初中分四 辰一身有所作先观其意乐 辰二属於瞻视等之所学 辰三配合别余威义 辰四观察心住串习 今初

  初以如是正知心 若知此事有过失

  尔时即应舍所作 寂然而住如侏杌

  於往还等时,若先了知如是发起心此有过失,此无过失,其时若见发起心有过失,即应正念对治法,持心而住,不为罪力所动。

  辰二属於瞻视等之所学分四 巳一总明眼瞻视之诸行 巳二疲劳时应如何 巳三他补特伽罗来前时当如何 巳四憩息之时当如何 今初

  见之无义唯散乱 我终不应观此境

  常时如是应思维 目不他瞬正瞻视

  我於何时终不散乱观无义境,令心失坏故。决定思维唯,善所缘,恒时瞻视,目光所及唯应及一中轭许。

  巳二疲劳时应如何

  若为暂息疲劳故 偶一入目瞻诸方

  为调身界或作观疲劳,为息劳倦故,应偶一放目观诸方隅。

  巳三他补特伽罗来前时当如何

  若见有人来目前 舒顔平视赞善来

  谛察道途怖畏故 亦应数数观四方

  如是瞻视之时,若见有人在目及处,或行来至前,应舒顔瞻视,赞言善来。又复行道之时,为观道中有无怖畏,亦就数数观察四方。

  巳四憩息之时当如何

  憩息之时应回顾 审谛观察於后方

  前后审视谛观已 或当前进或退行

  又憩息已起行之时,面当向后,观察后方有无他物等。既观前后有无坑坎险地等,知其所应而后进退也。

  辰三配合别余威仪

  如是一切时处中 知所当为而后行

  如是於身语所作一切时中,应知是自他利益所须而后行也。

  辰四观察止住诸行

  是否身应如是住 当於事先预思惟

  今我此身如何住 复应时时勤观察

  坐於何处之时,应预思维身之所作,知身应如是住,次於当时,复应观察,此身安住如何威仪,勉成无过之习惯也。

  卯二观察意串习分二 辰一系心善所缘境 辰二观察於善法能否专注一心 今初

  心如狂象未调驯 正法於心如大柱

  云何系心令不逸 如是常时应练修

  心如狂象醉傲难调,自所承许专修之法,心所缘境犹如大柱,云何能系心所缘令不从逸,即应勉力为之,常应如是练修也。

  辰二观察於善法能否专注一心

  若人勤修三摩地 终勿刹那从放心

  今我此心何所行 应当如是勤观察

  我今正勤修三摩地,无论如何於善法不应动摇,虽一刹那亦不许驰散余境,应再再分别观察此心,所修仪轨是所应修抑不应修也。

  卯三释应止应作分齐

  怖畏大施会等俱 若力不能许听便

  是故佛言行布施 应当舍置於律仪

  害自生命之怖畏,及供三宝等之大施会,彼关系多数有情义利等故,若自身心极小细行有力不能及者,开许听便。无尽慧请问经云:“如是布施之时,持戒所摄法应当暂舍”。言二者若不能同时并行,以学布施为主之布施时中,於微小律仪不能修者,当舍置也。

  思应先作当从事 此外更不思余法

  即於此事系其心 唯求成办於此事

  如是所作皆善妙 并修余法非所能

  不正知之随烦恼 如是能令不增长

  经文所说是应先於道之次第善巧,再依次修令圆满之义。由布施故,戒转殊胜,云何言舍置耶?凡定须依次而学之事,先以慧心思维而从事其事,此外更不思维余法,谓最初从事布施,即於彼系心思维,立求此布施即时成就。若如是於道次第而学,一切悉皆善巧成就。若不然者,前后次第颠倒,二者皆不能究竟成办也。若能如是无倒了知道之次第,不知次第之不正知随烦恼,即不能增长,故於道之次第应善巧也。

  寅二守护勿失分二 卯一身之所学守护勿失 卯二心之所学守护勿失 初中分三 辰一勿随散乱自在 辰二断无义行 辰三作所作时观察发起意乐 今初

  戏笑谈论有多门 希有奇观亦多种

  若时趣入此等事 於彼贪著应断离

  王贼谈论等种种戏笑之语,及歌舞等多种希有奇观,悉皆不应趣入。若有必需或为他所使,应於其事断离贪著,

  辰二断无义行

  克故掘地断生草 或复占相观星宿

  应念如来制学处 即时恐惧而弃舍

  无故掘地断草,及占相观星等,虽非比丘,亦应正念如来所制学处,恐惧过患,即时舍弃也。

  辰三作所作时观察发起意乐分三 巳一总明 巳二别释 巳三摄义 今初

  若於何时欲动身 或於何时欲发语

  先应审观於自心 具足正理坚毅行

  若於何时欲动身或欲发语,应先观察自心,勿随罪恶自在如何进退应依正理坚毅而行。

  巳二别释分五 午一欲生烦恼之时当如何 午二掉举等时当如何 午三得利养恭敬时当如何 午四思维利他时当如何 午五欲生嗔忿怯弱时当如何 今初

  若时自心具贪著 或复欲起嗔恚意

  应当静止如槁木 勿动其身勿发语

  若时自心欲起贪嗔,其时身勿作事,语勿发言,力持对治如槁木而住。

  午二掉举或等时当如何

  或由掉举或戏笑 或具我慢或醉傲

  或复由於激恼心 或复研磨思欺诳

  或时自赞作阿谀 或复毁他与讥谤

  或作轻侮或斗争 尔时应如槁木住

  若於境散动而掉举,或以戏言而为调笑,或持功德而与我慢,或恃壮盛而起醉傲,或触他隐恶故令激恼,研磨者求利不知足,或以诡谲诳惑於他,或称已功德衒扬自矜,或诃他过失而与讥谤。或作轻侮,或与斗争,其时唯有依对治法寂然不动如槁木而住。

  午三於利养恭敬当如何

  欲求名利与恭敬 或复贪求徒眷众

  或求於已心顺承 尔时应如槁木住

  欲求资财等利养,敷座等恭敬,及悦耳美闻,或欲求仆使眷属,及令已身心适悦之顺承,尔时应功持对治如槁木住。

  午四思维自他利时当如何

  利众生事欲轻弃 渴欲追求唯自利

  若时作意欲发言 尔时应如槁木住

  思维自他利时,若轻弃他利,唯求自利,欲发诸语言,彼补特伽罗,尔时即应如槁木住。

  午五欲生嗔忿怯弱时当如何

  不忍懈怠而怖畏 如是无惭及诳妄

  贪著自党心生起 尔时应如槁木住

  於嗔恚及苦等不忍,於善法不踊跃,由懈怠自在,於修善等之怖畏,如是毫不检束之狂妄无惭,无稽妄语,贪著自党亲友,如是等心,应以加行力持对治,如槁木住。

  巳三摄义

  如是恒应自观心 若具烦恼勤无义

  应如勇士具大力 对治克服坚执持

  如是於烦恼心及动无义事之心先观察已,尔时应如具力勇士对治其心,坚固执持,令勿趣於恶事。

  卯二心之所学守护勿失分三 辰一别以对治守护 辰二共通对治 辰三修对治加行之理 今初

  极深胜解殊胜信 坚毅恭敬谦下心

  知惭识愧具怖畏 寂静勤求悦众心

  若遇愚人作相违 於所欲求无厌患

  烦恼使彼生此心 如是思维悲愍彼

  云何守护其心?於诸所学断除犹豫及颠倒解,具极深胜解。於三宝及诸所学深信悦乐至诚倚任具殊胜信。意乐加行坚固恭谨,普於一切具谦下心。由自尊重耻诸罪行具足惭愧。思维过患於异熟业果具足怖畏。诸根寂静,诸有所作恒求令他欢喜。若於人作饶益,或有愚人积生嗔恼,作不随顺行,违所欲求,亦终不厌患,且生悲愍,谓彼是烦恼所生,自无主宰,故生此心,应令彼离烦恼,勿令自己随烦恼转。如经庄严论云:“恒常思维彼由罪力不自主具智慧者,於人勿执责罪心”等。又四百论云:“嗔恚病由鬼所持,非由医人所迷乱,能仁观见诸烦恼,但离烦恼不弃人。”

  辰二共能对治

  於诸无罪善事中 不损於已利有情

  犹如幻化无自性 应常坚持如是心

  无随行自性诸罪之诸善事,多分以不损於己而能利益有情为增上,由以通达空性般若摄持故,作事如幻化,常持其心令无骄慢。

  辰三修对治加行之理

  得此殊胜有暇身 须经长劫熟思维

  应当坚持如是心 令不动摇如须弥

  费时经久备历艰苦,方得此殊胜有暇之身,如是再再思维暇满大义难得,如前所说思维应成办大义之心,应坚固执持如须弥山无论如何终不动摇也。

  丑二学摄善法戒之理分二 寅一断除身执去不学戒之因 寅二於修善应善巧 初中分五 卯一於身不应贪著之喻 卯二修身不净观 卯三身不坚实想 卯四於身不应贪著之理 卯五身速坏故就用以修善 今初

  鸟鸢贪食死尸肉 互相攫夺与斗争

  死时汝心不知忧 今何为身起诤竞

  执持此身为我所 何为防护劳汝心

  心与此身既别异 身之所属心何涉

  人死之时鸟鸢等鸟,贪死尸肉,悉来攫其尸身,互相争夺曳之他处,心於其时不知忧恼,然则今时何故贪著於身而与诤竞。不应贪著也,以此之故汝何故执此身为我所而爱乐守护之;贪著此身能生众多不可爱乐事故。若谓此身是自己之所切需,汝心与身二者既各各别异,心既不久即舍此身,身亦舍心身之所属於心何涉?不应执为我也。

  卯二修心不净观

  问愚痴心尔何故 不於木像而执持

  此不净聚朽机轮 勤加防护有何益

  若谓从本以来久执为我不应弃舍,於无我中愚昧执我之愚痴心,汝於不净之身若执为我,何故於洁净木像不执为我,而守护此不净聚积垢秽朽坏之机轮,是何理耶?不应贪著故。

  卯三身无坚实想分二 辰一於身分分剖析而观毫无坚实法可保信者 辰二於无坚实法不就贪著 今初

  先从皮肤次第观 以自慧心而分析

  血肉骨琐联络中 般若利刃今剖割

  乃至骨骼悉分散 从头至足当观察

  此中有何坚实法 自身於此应熟观

  从皮肤起,以己慧心,别余身分,依次层层分析,实无坚实唯有血肉骨琐纲络中应以智慧刀,理解剖析。观其有无坚实法。骨等亦纷纷剖析,从头至足观之,自身以慧观察,此身中有无堪忍观寻之坚实法,可以保信之坚实纤毫亦无也。

  辰二於无坚实法不应贪著

  如是虽已勤寻求 不见其中有坚实

  汝当何故坚贪著 於此躯骸勤守护

  如是励力寻求,与此身中仍不见有坚实法,汝心今何故以贪著爱染心,守护此此身,於彼不应增上贪染也。

  卯四於身不应贪著之理

  汝既不能食不净 汝亦不能饮脓血

  不能吸吮诸脏腑 此身於汝有何益

  唯为狐狸及鸱枭 供食啖故护此身

  虽然此身终有纤毫可贪著者。於身不应贪著,此身为不净蕴,汝既不能食身中所有不净,脓血亦不可饮,如是肠胃等亦不可吸食,身有何可供汝受用者,何所用之。若仍加守护,唯为供狐狸鸱枭啖食是唯一应守护之因也。

  卯五身速坏故应以修善分四 辰一速当死灭之身应以修善 辰二不就贪著守护纤毫不作之喻 辰三既与雇值应令成办所欲之事 辰四应安立如船之心成办一切有情义利 今初

  如是圆满有暇身 唯应倚彼成盛业

  汝当防护虽勤劬 死王於汝无悲愍

  夺取投之鸟兽食 其时於汝复何有

  此身山自性之门毫无需要,得暇满全备之圆满人身,唯应用以成就善业,汝虽守护不用以成办所求义利,死王仍从汝手夺之毫无怜恤而断其命投之鸟兽,其时之心,任汝如何,决不能不与彼相离也。

  辰二喻明不应贪著守护毫不作事

  若雇仆使不听命 不应报酬与雇值

  此身受雇复他往 何用辛勤与衣食

  譬如世间仆使,不听命作事,主人亦不与衣食等辞而去之,励力奉养聘请此身,仍不听主宰而他往,为汝计者,汝何苦辛勤奉养之,不就尔也。

  辰三既与雇值应令成办所欲之事

  於彼已酬佣雇资 今须令作我家事

  於彼若无利可图 何苦一切皆施予

  若於此身已与养命之缘衣食等以为佣值,今应令我之义利善业,不应於此身衣食等悉皆施予而毫无利益也。

  辰四应安立如船之心成办一切有情义利

  於身建立如船想 若往若来所依托

  为成有情义利故 此身重名如意珠

  此身仅为勉成善事往来所依,故应於彼建立如船之心,依彼能渡生死大海,为成办有情义利故,应转成如牟尼宝大觉果位之身也。

  寅二於修善应善巧分三 卯一庸常细行悉应庄严 卯二与他为伴应善巧 卯三於三门作业应善巧 初中分三 辰一遇他人时当如何 辰二举置器物时当如何 辰三随智慧行成诸所作 今初

  如是自身得自在 常时悦豫含笑顔

  颦眉蹙额若见时 是为亲友正直语[SUN2]

  如是於自身心能自主宰,常对他人舒颜含笑,若悉见颦眉蹙额愁容者,是为众生亲密善友,当发言时,应作质直语也。

  辰二举置器物时当如何

  慎勿投掷床座等 轻率粗浮令有声

  勿不经意率尔投掷床座等器具,令大声震动,损恼他人故。

  辰三随智慧行成诸所作

  若启户时勿粗猛 恒时慬畏悦他意

  犹如水鸟猫狸贼 蹑足潜行勿有声

  欲成所求大义利 佛言恒应如是行

  启户勿粗猛有声,致惊室内之人,常应作生福生乐之威仪,威仪娴雅能成义利,喻如水鸟猫狸及窃贼等,悄声匿迹而行,能成各各现前所求之事,佛言诸发愿菩萨,常应行於如是威仪也。

  卯二与他为伴应善巧无罪分五 辰一作饶益语应如何 辰二於作谛实语者应如何 辰三於作福德者应如何 辰四赞他功德时当如何 辰五随喜他善之功德 今初

  於他善巧而劝请 未请而作饶益语

  欢喜恭敬顶戴持 谦下恒求居学地

  於他善巧劝请善法加行求得教授,或已未请而彼为我作饶益语,当欢顔恭敬顶戴受持,恒离骄慢,善自检束,於一切人前咸居学者之地。

  辰二於作谛语者应如何

  於诸一切善言词 应悉赞扬称善说

  於一切说谛实语之善言。应赞言善哉。

  辰三於作福德者应如何

  若见他人作福事 当善称扬生欢喜

  若见他人作供养三宝等福德,应现前赞扬,并善发欢喜踊跃之心。

  辰四赞他功德时当如何

  赞他功德勿面谀 闻赞他善当随许

  若闻人称自功德 唯应知为功德事

  若恐现前称说令其面愧,当背其人赞其功德,若闻人赞他人功德,当随许言:“实尔”。若闻人赞己功德,当以无骄慢心,观己有无所说功德,若有应知是有功德事,不就起骄傲心。

  辰五随喜他善之功德

  一切精进悉随喜 重价难购极珍罕

  由是随喜功德故 现当欢喜受大乐

  现生於我无衰损 后世亦得多安乐

  若不随喜现生苦 后世还成众苦因

  於菩萨三门精进一切随喜故,此随喜心重价难购极为希有,由如是随喜功德,今生不受他人嫉妒,能备受欢喜安乐。修随喜於己现生受用等是否有损,当然无有后世复能得大安乐故。若不尔者,於他功德生嗔恨心,由斯过失,现世心忧身苦,后世复能生大苦受。

  卯三於三门作业应善巧分三 辰一语时如何 辰二视时如何 辰三唯应作属於善业之事 今初

  志诚发心义联属 文义显明令欢喜

  远离贪嗔善说词 软语及时应当说

  与他谈论时,也於至诚,前后联贯,文义显明易晓,适悦人意,发起心无贪嗔,软语善说,多少适时,应如是说,如十地经论所说。

  辰二视时如何

  目见一切有情时 思维我当未成佛

  唯依彼等为因缘 舒顔平视慈祥目

  目观有情时,如渴逼恼饮清冷泉清凉适悦,作是思维我依彼等即得成佛,引发意乐於彼有情应慈眼瞻视。

  辰三唯作有关善业之事分三 巳一应於殊胜福田布施 巳二於善业以自力成 巳三令善法展转殊胜观察需要而作

  恒常现行贪著起 或复由其对治心

  於诸功德及恩田 苦恼悲田成大善

  恒常如流修积善法现行贪著谓猛利欲乐,对治法谓无贪等相违品,以此发起心,於三宝等殊胜功德福田,父母等恩田贫穷等悲田而行供施能成大善,应勉为之。

  巳二於诸善业以自力成办

  善巧止作具净信 我应常修诸善业

  一切善行不待他 勇毅精勤自担荷

  於取舍进退善巧,且於善法具足净信,我应常时修诸善法,非如唯由他教而作,於诸善业亦不观待他助也。

  巳三令善法展转殊胜观察需要而行

  布施等等波罗蜜 展转向上趣殊胜

  勿为细行伤大节 志在利他大义利

  布施乃至般若等波罗蜜,应令展转增上而行,於施戒等,非必要之小善,勿过矜持,应於大善致力。苦力不能并行,当密护其大者,而显舍其小者。大小云何安立耶?如现世自利他利二者不可得益,当以他利为重也。

  丑三学饶益有情戒之理分三 寅一承许利他 寅二自离罪染摄受他行 寅三随护有情心离罪染行 今初

  如是知己为利他 应当恒时住勤勇

  具大悲心远见者 诸制止事亦开许

  如先所说之菩萨,於取舍处悉了知已,应常为他利而住精进。为他利故有多种应作之事,自身当为罪行所染。具大悲心之佛,於久远秘藏之事,亦现量观见,身语七支不善,诸於求自利为主之声闻所遮心者,於相应时,於诸菩萨,亦加开许,不惟无罪,且成大功德。大密方便善巧经云:“商主以大悲心杀一恶人,摧坏多劫生死流转。”亦如婆罗门童子出曜经所说也。然大悲心深远见所说身语七支开许,惟为菩萨说也。

  寅二自离罪染摄受他行分二 卯一财摄受 卯二法摄受 初中分三 辰一衣食施不施之差别 辰二为细事不应伤身 辰三施身之时及因 今初

  饮食适量足支身 三衣以外悉分施

  颠倒堕落无衣怙 同住禁戒悉应分

  受食之时,於诸颠倒堕落之畜生饿鬼,无依怙之病者,若有同住禁戒之同梵行者,悉应分与一分,经云:“自於一切受用亦应知量”,谓应知量而食,离依食所生之罪,如亲友书说所而发心。菩萨比丘大衣上衣作务衣三法衣之外,有余资具应以布施。三法衣之外有余资具应施,唯有一种更无有余则不应施障梵行故。

  辰二为细故不应伤身

  正法修行所依身 为他琐屑不应损

  如是若能善将护 有情意乐速圆满

  若能善护自身,为正法修行所依能成自他广大义利,为利他琐屑之事,不应伤损,应如护疮伤,善将护之。若能如是依暇满身圆满三学,便能令有情意乐速疾圆满故。如四百论云:“虽见身如仇,仍应加将护,具戒若长寿,能成大福德”。

  辰三施身之时及因

  悲心意乐不清净 不应轻易而施身

  任於引生或他世 舍身当为大义因

  菩萨虽从初以来,已将身等,诚心施与有情,然遇乞身肉等难行苦行,将生厌患退悔之心,故爱他如自之悲心意乐未清净,不应作施身之加行,如集学处论引经广说,非时舍身是魔业故。若自心已离悭吝等施障,为无过圆满大义时,无论现生他世必为成办大义利之时,始舍身也。

  卯二法摄受分三 辰一听者身威仪不具不应说法 辰二观机意乐差别 辰三於乐大乘者不应说小法 今初

  於不敬者不说法 若无病患衣缠颈

  擎持盖杖及刀剑 覆头人等皆不宜

  於法及说法人不恭敬者,不应为说法,若威仪不具缠首,持盖杖刀剑,以衣等覆头等,亦不应为说法也。

  辰二观机意乐差别

  於劣慧说深广法 无男子共教女人

  於大小乘诸法要 等就恭敬悉修行

  於非器意乐下劣者,勿说深广法。若无男子唯有女人不应为说法,如大小乘等高下之法若分别好恶是非,是否成佛方便,悉成断灭佛法之说,故悉应平等恭敬普皆修行。

  辰三於乐大乘者不应说小法

  若已转为大乘器 说小乘法非所宜

  一切戒行无弃舍 勿以经咒惑他人

  若已转为广大法器,具足大乘种性,如引入声闻乘,为说小乘法,则非所宜。佛说成堕故。律仪戒仍应普皆修行,不得弃舍,於堪能法器,为说但念诵经咒即成清净,是以经咒惑他人非所应也。

  寅三随护有情行离罪染分二 卯一广说 卯二摄义 初中分三 辰一防止身失威仪令他不信 辰二指示道路等时应如何 辰三睡时威信应如何 今初

  凡弃杨枝及涕唾 应择背人隐蔽处

  大小便行作净水 弃近人处所应诃

  食时勿含饭盈口 嚼饭作声张口食

  舒足蹲踞非威仪 二手交摩亦不应

  骑乘床榻等坐处 不应与他妇女共

  能令世人不信事 知就防止勿令见

  通常律藏所说诸细行,出家菩萨亦应守护,除开许时,能令他人生信心,在家菩萨亦应守护,弃漱口之杨枝及涕唾等,应以土掩之。便溺等作净及通常所用之水,若弃院内,为诸天所诃,不应弃於其处,含饭盈口,呷呷作声大张口而食,皆所不应。坐於座上勿舒足而坐。勿以两手同手互相摩擦,次第而摩无过。坐於马等骑乘订榻等坐具,勿与他妇女共,在家菩萨与非己眷属之他妇女共坐亦不应也。总之一切威仪,凡能令世人不信者,悉勿令现见,己所不知者,於彼时处,应问知而防止。

  辰二指示道路等时应如何

  若欲於他作指示 勿用左手而指麾

  当具恭敬举右手 指示道途亦应尔

  不可轻躁猛摇手 不可粗莽出高声

  轻动其手微弹指 否则不顺威仪行

  於他作指示时,不应以左手一指指之,便成轻慢之举故,应具恭敬以右手向上诸指示之,指示道路亦应如是。无故不应过分猛摇其手成轻躁故。应轻摇其手弹指作声,若对他作甚大高声,亦非威仪也。

  辰三睡时威仪应如何

  应如世尊涅槃时 向所欲处狮子卧

  正知速疾思早起 最初定应如是行

  睡时应如大师示现涅槃相时,狮子卧法,头向所欲之方,右胁而卧左足压右足上,关枕右手,法衣严覆而卧,睡时依正念知,於善所缘显明作想,思维明当早起,最初睡时,决定应作如是加行,思维睡眠增长身力之后,当勤修善法,应如是而睡也。

  卯二摄义

  菩提萨埵之所行 经论所言虽无量

  净治其心之所行 此是定须修行事

  经论所言施等菩萨行,有无量差别,若不能悉皆如说修行,唯最初净治自心之行如前所说,定能悉皆修行,尔许是所应修也。

  子四学处完全圆满之方便分二 丑一广说 丑二摄结 初中分四 寅一能令学处清净之因 寅二学处之体 寅三所为 寅四从何闻思 今初

  日夜六时各三次 应须读诵三聚戒

  依於三宝菩提心 罪堕残余令消灭

  虽致力学处仍有罪染,又当如何耶?若为根本堕所染,应如集学处论所云:“梦见虚空藏菩萨,现前安住求忏悔”。既忏悔已,别重受。中下犯及四十六恶作,及如集学处论所说之诸罪若有违犯,应日夜各三次诵三聚戒,是忏罪集福,能令善根无尽增长之方便。复应依止归依三宝及菩提心,如前所说,由四力完备之门,消灭残余罪堕。

  寅二学处之体

  不论为自或为他 任何时处何作行

  如经所言诸学处 於彼时处当勤学

  佛子未学之学处 任於何处亦无有

  如是住戒善巧者 有何福德不能生

  不论为自利或为利他,任何时处,三门作何加行,悉应励力,如佛於学处所说,何事於何处应如何行,即如是离诸过染而行。佛子菩萨未学之事,所知法中决定无有。於一切处如是安住学处之善巧者,决不能不生福德,不应生不信之心也。

  寅三所为分二 卯一善根回向一切有情义利 卯二大乘善知识及学处终不舍离 今初

  或於现行或加行 唯利有情不为余

  唯为利益有情故 一切回向菩提因

  现前或展转能成有情义利之外,不作别余之事。唯为有情义利,一切善根悉回向菩提故。

  卯二於大乘善知识安住学处者,终不舍离

  常时依止善知识 大乘法义善巧者

  安住最胜菩萨戒 宁失身命不舍离

  大乘善知识者,谓於大乘法义悉皆善巧,安住菩萨殊胜戒者,於彼常应依止,宁失身命亦不舍离。

  寅四从何闻思分二 卯一依经学 卯二依论学 今初

  如密严经能害喻 依师之理当修学

  此处别余如来教 读诵诸经可了知

  诸经示菩萨学处 是故应当勤诵经

  特於虚空藏戒经 最初受戒当先诵

  如密严经载能害之事,广说依师之理云:“善男子,若诸菩萨,真为善知识所摄受者,必不堕恶趣”云等应当学。复次本论所说应学处及佛说别余学处,诵诸大乘经应知。诸经广明诸学处,故应读经也。特於初受戒者,虚空藏经首当阅读。

  卯二依论学

  何故常时当学行 於彼论中多宣说

  集诸菩萨学处论 定须再再勤浏览

  又复苦乐总略者 当现诸经集论文

  圣者龙树所作论 卷二定须勤阅读

  何故常须学行,谓彼集学处论中,於身财善根等,应舍应护以三十二科之门,极广宣说,故於彼论定须再再浏览,又若不能如是广学者,本论主所造诸经集论文较略应观,龙树菩萨作之诸经集论卷二应勉力阅读。

  丑二摄结

  若於其中未遮止 是所昕许可行事

  为护世间众生心 见为学处应修行

  凡诸经论中遮止者应断未遮止者应行,为护世人之心免其不信,见是菩萨学处,即应正修行也。

  癸二结归应须实修非唯空言分二 子一於学处悉应以正念正知守护 子二实行之义 今初

  於自身心应随时 数数审观毋放任

  总摄而言唯此法 是护正知之行相

  於身语及意一切时中,应以了知於学处违顺,是否为无记或烦恼自在转之般若,再再观察总摄而言,唯此是守护正知不失坏之性相也。

  子二实行之义。

  此事实践须躬行 唯诵文词有何益

  岂有徒诵医方文 便能疗愈诸病疾

  如是知己,应身修加行,实践此事,若无修行唯多诵名数文词,有可利益,毫无所补,譬如医生但诵药方,能有益於病人否?无所益也。

  总之,虽有三聚戒,而律仪戒别解脱戒正制及其共学,於初学特为重要,彼能守则其余一切皆能守。彼不能守则其余一切皆不能守,故集论说失坏律仪戒,则一切皆失坏也。执言别解脱戒是声闻法,别求菩萨所学者,是不了此义之大错误,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之根本,为学於断除自性罪之律仪戒,及於防护诸律仪相违品之心再再依止,彼亦即是具足六度而修行也。

  摄颂云:若人能於三士道次第,以彼修行而为心要者,依於守护正念与正知,此理应当常时善巧行。

  壬二出品名

  入菩萨行论文广解佛子津梁释守护正知品第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