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尊家族前缘
释尊家族前缘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是刹帝利种姓,这是一个有着优良家风和转轮圣王传统的家族。他们孕育了释尊的色身——乔达摩·悉达多太子,给太子以优厚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并包容他的出家修行;在释尊成道后,还让家族子嗣加入僧团及护法行列;乃至遭遇灭族灾难时,释迦族所表现出的风范,更显示了释尊教化的影响。
释尊虽然舍家弃欲,修行成道,但他的弘法仍然与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族是释尊有力的支持。对这一非同寻常的家族前缘,此处谨依经典记载而作说明。
瞿昙姓氏的来历
释尊成道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其中悉达多是名,乔达摩是姓,又称瞿昙,是释迦族的本姓。在《佛说十二游经》[1]中,记载了瞿昙氏的来历:
在过去阿僧祇劫时,有位菩萨是一国之王。他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他将王位让给了弟弟,自己舍家求道。他离开王宫后,跟随一位名叫瞿昙的婆罗门学道。菩萨在深山中一心修行,坐禅念道,并在婆罗门的要求下改姓瞿昙。后来,菩萨回到故国乞食,没有人认出他来,都叫他小瞿昙。于是小瞿昙菩萨便在城外甘蔗园独坐修行,以此为精舍。
有一天,一群盗贼劫取官府物品后路过菩萨住处,有些东西落在了附近。第二天差吏沿盗贼踪迹前来,误捕了菩萨。那些盗贼前后已经犯下了很多罪行,早已超过了死罪,于是他们便根据王令“以木贯身,立为大标”,用木头穿过了菩萨身体,血流遍地。菩萨外有疮痛,内怀慈心,最终被众人用弓弩射死。
大瞿昙婆罗门在深山中以天眼看到了这一切,伤心欲绝,他以神通飞来,收殓菩萨入棺安葬。后来,他把土中浸有的菩萨鲜血用泥团起,带回山中,分成两半分置于左右器皿,说道:“你若是至诚的修道人,天神应当使你的血转化为人。”十个月后,所愿成真,左边血泥化作男孩,右边血泥化作女孩,于是他们便以瞿昙为姓氏。
释迦氏族的来历
根据梁代僧祐律师《释迦谱》的记载,释迦这个姓氏始于懿摩王(即甘蔗王,也即《长阿含经》释迦族谱中的声摩王)。[2]
懿摩王庶出四子:照目、聪目、调伏象和尼楼,聪明神武,德行威严,嫡出的儿子长生则秉性顽劣。长生的母亲知道自己儿子的才能比不上其他四位王子,于是便想方设法用计谋巩固儿子基业。
她平时精心装扮自己,对懿摩王承敬备礼,等讨得其欢心时便说:“大王,您庶出的四个儿子德才兼备,我们的儿子虽然年长,但顽薄丑陋,若将来继承王位,必然会遭到争夺欺凌。希望大王把四个庶子赶出国家,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懿摩王说:“他们为人仁孝,为什么要赶走呢?”夫人便说:“我是为国家担忧啊!这四个儿子神通威武,各有很多民众归附,党派林立,一旦竞争追逐,必定相互消灭,那时国家就会被他人颠覆。望您三思而不偏心。”
国王被夫人说动,于是令四位儿子离开家乡,自谋生存。四子遵守了父王的指令。当时知道他们冤情的母亲姐妹,以及国中的很多人民,都追随王子们一直走到雪山的北面居住下来。那里环境辽旷,开满各种名花,归附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成为了一个强国。
后来,老国王思念儿子,派人寻到他们,希望他们回来。四位王子却都推辞说自己有过错而没有回去。老国王得知后,不禁再三感叹:“我子有能!”这便是“释迦”(能仁、有德)姓的来源。
此后,尼楼有子名叫乌头罗,乌头罗有子名叫瞿头罗,瞿头罗有子名叫尸休罗,尸休罗有四子,其中之一便是释尊之父——净饭王。
释迦族谱
《释迦谱》[3]详细记载了释迦家族的族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最初的国王[4]:
初民主有子名珍宝。珍宝有子名好味。好味有子名静衰。静衰有子名顶生。顶生有子名善行。善行有子名宅行。宅行有子名妙味。妙味有子名味帝。味帝有子名外仙。外仙有子名百智。百智有子名嗜欲。嗜欲有子名善欲。善欲有子名断结。断结有子名大断结。大断结有子名宝藏。宝藏有子名大宝藏。大宝藏有子名善见。善见有子名大善见。大善见有子名无忧。无忧有子名洲渚。洲渚有子名殖生。殖生有子名山岳。山岳有子名神天。神天有子名进力。进力有子名牢车。牢车有子名十车。十车有子名百车。百车有子名牢弓。牢弓有子名十弓。十弓有子名百弓。百弓有子名养枝。养枝有子名善思。
从善思以来有十族转轮圣王相续不绝。
一名箭(即“伽?遮”)。伽?遮王有五转轮圣王。二名多罗业。多罗业王有五转轮圣王。三名马(即“阿叶摩”)。阿叶摩王有七转轮圣王。四名持地。持地王有七转轮圣王。五名伎术(即“迦陵伽”)。迦陵伽王有九转轮圣王。六名瞻婆。瞻婆王有十四转轮圣王。七名拘罗婆。拘罗婆王有三十一转轮圣王。八名般阇罗。般阇罗王有三十二转轮圣王。九名弥私罗。弥私罗王有八万四千转轮圣王。十名懿摩。懿摩王有百转轮圣王。最后有王名大善生。
从懿摩王有子名乌婆罗。乌婆罗有子名泪婆罗。泪婆罗有子名尼求罗。尼求罗有子名师子颊。师子颊有子名净饭王。净饭王有子名菩萨。菩萨有子名罗睺罗。
白净王即净饭王,菩萨就是指释尊。
以上“释迦”家族前缘,因缘深远,不可思议,正如僧祐大师在《释迦谱》所云:
仰惟,锭光授记,表号释迦,玄符冥契,故托化释种。
名兆于未形之前,迹孚于既生之后。
照灼人天,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矣乎!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